郭富強,陳喜中,齊縣偉
周口市中心醫(yī)院磁共振室,河南 周口 466000
胰腺神經(jīng)內分泌腫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PNEN)又稱為胰島細胞瘤,是起源于胰腺導管上皮多功能神經(jīng)內分泌干細胞的一類少見腫瘤,僅占胰腺腫瘤的1%~2%,可好發(fā)于任何年齡,近年來發(fā)病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PNEN臨床癥狀復雜,可由良性逐漸進展為惡性,病程緩慢。根據(jù)PNEN 的惡性程度,2010 年WHO 將其分為G級、G級及G級。既往研究顯示,對G級、G級PNEN 應行手術切除病灶,G級PNEN 行手術切除后還因持續(xù)進行放療和化療。因此,術前的影像學評估對PNEN 患者具有重要意義。研究顯示,PNEN 的形態(tài)特征可能影響其生物學行為,其血供特征和CT 掃描增強方式與其組織學分級及患者的預后有一定關系。因此,本研究探討胰腺神經(jīng)內分泌腫瘤CT 征象與組織學分級的關系,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 年4 月至2019 年12 月周口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PNEN 患者。納入標準:①均經(jīng)病理學檢查 證 實 為PNEN,2010 年WHO 組 織 學 分 級為G~G級;②均接受CT 檢查,CT 圖像無缺損或丟失;③均接受手術治療,術前未接受局部治療或全身化療;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存在CT禁忌證;②合并肝腎功能異?;蚱渌认俨∽儯虎廴焉锲诨虿溉槠谂?;④合并其他臟器惡性腫瘤。依據(jù)納入和排除標準,本研究共納入29 例PNEN 患者,其中男11 例,女18 例;年齡24~72 歲,平均(51.36±9.58)歲;就診原因:腹痛10 例,腹瀉6例,低血糖8 例,經(jīng)體檢偶然發(fā)現(xiàn)5 例;WHO 組織學分級:G級13 例,G級13 例,G級3 例。
檢查前去除患者身上所有影響掃描的金屬異物,采用GE Light Speed 16 排螺旋CT 機進行掃描,掃描范圍自膈頂至胰腺各部,患者取仰臥位,腳先進。掃描參數(shù):管電壓120 kV,管電流160~200 mA,掃描層厚5 mm,螺距1.735∶1,重建間隔5 mm,先行常規(guī)平掃,隨后采用高壓注射器經(jīng)肘靜脈注入80 ml 碘海醇進行動態(tài)三期增強掃描,注射速率3.0 ml/s。動脈期延遲掃描時間為25~30 s,靜脈期延遲掃描時間為65 s,延遲期為120 s。掃描完成后利用多層螺旋CT 后處理工作站對患者軸位掃描圖像進行冠狀位、矢狀位圖像重建。
掃描圖像由2 名具有豐富經(jīng)驗的放射科診斷醫(yī)師和1 名主治醫(yī)師在不知道病理結果的情況下采用雙盲法進行閱片,若意見存在分歧,通過協(xié)商獲取一致意見。著重觀察腫瘤直徑、部位、形態(tài)、密度、CT 值、轉移及鈣化情況等CT 征象,并比較不同組織學分級PNEN 患者CT 征象、CT 絕對強化值及CT 相對強化值。
χ
=16.062、9.717、29.000、8.668、7.716,P
﹤0.05)。不同組織學分級PNEN 患者病灶部位、腫瘤形態(tài)、腫瘤直徑及鈣化情況等CT 征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表1)表1 不同組織學分級PNEN 患者的CT 征象[n(%)]
P
﹤0.05)。(表2)表2 不同組織學分級PNEN患者不同掃描期CT強化值的比較(±s)
患者男,56 歲,體檢發(fā)現(xiàn)胰腺腫塊3 個月,CT掃描可見類圓形病灶,呈低密度;增強掃描動脈期強化顯著,靜脈期逐漸降低,左腎盂腎盞擴張積水。(圖1)
圖1 PNEN患者CT掃描圖像
PNEN 是一種罕見的胰腺腫瘤,起源于胰腺導管上皮多能干細胞,目前,胰腺腫瘤的具體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某些基因突變有關。根據(jù)其是否可導致臨床癥狀分為功能性PNEN 和無功能性PNEN。前者臨床內分泌癥狀較明顯,可結合影像學診斷,漏診和誤診率低;后者由于內分泌紊亂癥狀缺乏特異性,誤診率較高。2010 年,WHO 根據(jù)腫瘤細胞的核分裂數(shù)和Ki-67 計數(shù)將PNEN 分為3 級,即G級(低級別)、G級(中級別)和G級(高級別)。腫瘤臨床分期和組織學分級是決定患者預后的關鍵。既往研究多為單純的影像學研究,與組織學分級關系的研究較少見,故本研究主要探討PNEN 患者的主要CT 征象與組織學分級的關系。
近年來,關于PNEN 的相關報道逐漸增多。核分裂數(shù)和腫瘤細胞增殖抗原Ki-67 表達情況是PNEN 組織學分級的重要指標,可反映腫瘤細胞的侵襲性與增殖能力。臨床對于不同惡性程度的PNEN 患者采用的治療方法也不一致,G級和G級PNEN 可通過單一手術切除,但G級PNEN 除手術切除外還需行放化療輔助治療,因此,早期診斷對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和患者預后的改善有重要意義。
CT 因高分辨率、可多方位和多角度成像等優(yōu)勢在PNEN 的診斷與分期評估中均有重要作用,Choi 等研究顯示,與MRI 比較,CT 診斷PNEN 的優(yōu)勢更為明顯,尤其是在評估局部浸潤方面。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組織學分級PNEN 患者PNEN病灶邊緣、囊變或壞死情況、周圍組織侵犯或轉移情況、包膜破壞情況及淋巴結腫大情況等CT 征象均無明顯差異(P
﹤0.05)。組織學分級越高,包膜破壞越嚴重、囊變壞死率及惡性征象增加,與宋茜等的研究報道一致,表明病理級別高PNEN 的侵襲性更高。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組織學分級PNEN 患者PNEN 病灶部位、腫瘤形態(tài)、腫瘤直徑及鈣化情況等CT 征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劉黎明等的研究顯示,G級PNEN 的腫瘤體積較大、直徑多﹥5 cm,且囊變壞死多見,本研究中3 例G級PNEN 腫瘤直徑均﹥5 cm。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組織學分級PNEN 患者鈣化情況無明顯差異,與劉黎明等的研究不一致,這可能與本研究納入的病例數(shù)較少有關。PNEN 內部血流較豐富,屬于富血供腫瘤,其分化程度與內部血供呈正比,分化程度越高,血供越豐富。本研究結果顯示,組織學分級為G級的PNEN 患者的CT 絕對強化值、CT 相對強化值均高于G級和G級患者,組織學分級為G級的PNEN 患者的CT 絕對強化值、CT 相對強化值均高于G級患者。特別是動脈期和靜脈期,隨組織學分級的升高,CT 強化程度逐漸降低,這可能是因為低分化腫瘤血管侵襲性更強,血流動力學改變更明顯,微血栓發(fā)生率更高,動脈供血及靜脈回流較少。
綜上所述,CT 可有效顯示PNEN 的影像學特征,不同組織學分級PNEN 的CT 征象有一定特性,可為臨床早期PNEN 的治療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