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格 盧曉靈
摘要目的:探究大學生的合作、競爭人格傾向與攻擊性的關聯(lián)。方法: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使用“合作與競爭人格傾向測量量表”和“攻擊性人格特征量表”對六盤水師范學院多個專業(yè)的1098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四種人格類型中,高競爭者、高合爭者、低合爭者、高合作者的攻擊性逐次下降;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過度競爭、超越他人因子可正向預測攻擊性,合群意愿可負向預測攻擊性水平。結(jié)論:過度競爭、合群意愿、超越他人可以預測個體的攻擊性水平,應引導大學生合理利用競爭意識,并注重培養(yǎng)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合作;競爭;攻擊性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34.048
Association between Cooperation,Competition Personality Tendency and Aggress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YU Ge,LU Xiaoling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Liupanshui,Guizhou 553004)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operative and competitive personality tendency and aggre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Using the method of random cluster sampling,1098 students from various majors in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Cooperative and Competitive Personality Tendency Scale and the Aggressiv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Scale. Results:Among the four types of cooperative and competitive personality types,the order of aggressiveness was high competitor,high cooperation - competitors,low cooperation - competitors and high cooperator.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actors of excessive competition and surpassing others could positively predict the level of aggression,while the willingness to fit in could negatively predict the level of aggression. Conclusion:Over competition,willingness to fit in,and outdoing others could predict an individual's level of aggression.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guided to make use of competitive consciousness reasonably and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team spirit and cooperation ability.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cooperation;aggression;competitive personality
合作與競爭是當下這個時代的主題,也是最常見、最普遍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競爭與合作既可以視作一種外在情境性因素,也是一種穩(wěn)定、獨立的個體性傾向,構(gòu)建了人格底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社會行為、人際互動、社會適應。例如,競爭性較強的個體有著較為強烈的求生欲和社會對比心態(tài),注重輸贏成敗,追求成功,也更容易受到結(jié)果的影響,產(chǎn)生受挫等消極心理;[1]合作性較強的個體性格更為順從,不容易與他人產(chǎn)生矛盾沖突。[2]以往研究關注了合作、競爭兩種人格傾向與攻擊行為之間的關聯(lián),發(fā)現(xiàn)合作傾向較強的個體,攻擊行為水平往往較低,競爭人格傾向較強的個體,攻擊行為水平往往較高,兩種人格與攻擊行為的關聯(lián)呈相反的趨勢,[3]其他研究也支持了這個論點。[4]本文旨在研究大學生合作、競爭人格傾向與攻擊性的關聯(lián),這對于我國人格心理教育理論研究和大學生心理干預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1研究對象及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法選取六盤水師范學院多個專業(yè)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問卷星的形式發(fā)放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098份,其中,男生494人(44.99%),女生604人(55.01%),漢族453人(41.26%),少數(shù)民族645人(58.74%),城市來源172人(15.66%),農(nóng)村來源926人(84.33%),獨生子女88人(8.01%),非獨生子女1010人(91.99%)。
1.2研究工具
合作與競爭人格傾向測量量表,[5]合作人格傾向包括包容性、互惠性、合群意愿3個因子,競爭人格傾向包括過度競爭、自我成長、超越他人3個因子。本研究中,6個因子的alpha 信度分別是0.793,0.619,0.751,0.658,0.831,0.674。
攻擊性人格特征量表,[6]包括身體攻擊、言語攻擊、憤怒、敵意和指向自我的攻擊性5個維度。本研究中,5個維度的alpha 信度分別是0.778,0.696,0.794,0.790,0.743。
2研究結(jié)果
2.1四種合作、競爭人格分組的攻擊性差異
合作與競爭是兩個獨立的維度和人格傾向,根據(jù)全體調(diào)查對象在兩個因子上的得分排序,以最高分和最低分的27%為界限進行分類和組合,篩選出不同的合作競爭人格類型。本次調(diào)查中,高合爭者、高合作者、高競爭者、低合爭者,人數(shù)和比例分別是118人(10.75%)、62人(5.65%)、43人(3.92%)、113人(10.29%)(見表1)。
四種合作、競爭人格傾向分組的攻擊性得分具有極其顯著的差異,經(jīng)事后檢驗(LSD)發(fā)現(xiàn),在攻擊性各個維度得分和總分上,呈現(xiàn)的總體趨勢為高競爭者>高合爭者>低合爭者>高合作者。由此可見,高合作者和低合爭者均屬于競爭性不突出的個體,攻擊性水平相對較低,而高競爭者和高合爭者均具有較高水平的競爭性,表現(xiàn)出了較高的攻擊水平。
2.2大學生合作、競爭人格傾向和攻擊性的關系
為了更進一步探究這兩種人格傾向?qū)粜运降挠绊?,以攻擊性總分為因變量,以合作、競爭人格傾向的6個因子分為自變量,進行了逐步回歸分析,結(jié)果見表2。
過度競爭、合群意愿、超越他人等3個指標納入到了攻擊性影響因素的回歸方程之中,競爭人格傾向中的過度競爭、超越他人因子可以正向預測個體的攻擊性水平,合作人格傾向中的合群意愿因子可以負向預測個體的攻擊性水平,其中,過度競爭因子的預測作用排在首位,個體越是過度追求競爭,注重結(jié)果和成敗,攻擊性水平就越高。
3討論
作為相互獨立的人格傾向和類型,高競爭者更強調(diào)力量、成功,追求個人主義,高合作者注重和諧、包容和友好,注重集體主義,高合爭者與低合爭者則同時具備或者缺乏兩者的特征。謝曉非等和岑延遠的調(diào)查都發(fā)現(xiàn),在被調(diào)查的群體中,高合爭者所的比例不高,但本研究的高合爭者所占比例是10.75%,在四種類型中居于首位,這種差異可能是由于調(diào)查取樣的不同,也可能隨著社會的發(fā)展,00后大學生展現(xiàn)出更加強烈的合作與競爭傾向,高合爭者的比例也較先前的被試群體有所提升。本研究中,在攻擊性各個維度和總體水平上,不同人格類型也出現(xiàn)了趨同的排序,攻擊性由高到低分別是:高競爭者、高合爭者、低合爭者、高合作者,高競爭者的攻擊性水平最高,高合作者的攻擊性水平最低。個體人格中的競爭性成分越多,攻擊性水平就越高,但隨著合作性成分的融入,攻擊性水平有所降低,而不注重對比和競爭的高合作者,表現(xiàn)出來的攻擊性水平最低。
后續(xù)的回歸分析也進一步證實了合作、競爭人格傾向?qū)τ诠粜缘挠绊懀?個因子中,過度競爭、超越他人可以正向預測攻擊性水平,合群意愿可以負向預測攻擊性水平,其中,過度競爭對攻擊性的預測作用排在首位,個體的勝負欲越強烈,求勝心越強,注重與他人的社會對比和成敗結(jié)果,攻擊性水平就越高。過度競爭表現(xiàn)為,個體有著強烈的競爭意識,甚至不惜通過壓制和操控他人的方式,以獲得成功和勝利,超越他人表現(xiàn)為,注重與他人的比較,希望自己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能夠更加優(yōu)秀和突出,擁有這種心態(tài)和行為方式的個體,在人際關系中會擁有更多的斗志和好勝心,表現(xiàn)出強烈的求生欲望,也更容易將日常學習、工作情境中的他人視作競爭對手,引發(fā)更多的攻擊行為。合群意愿則表現(xiàn)為,注重、追求與他人的合作,能夠享受群體協(xié)作所帶來的滿足感,這樣的個體往往更加溫和親切,在團體中能夠與他人友好相處,不易產(chǎn)生矛盾和沖突,從而降低了帶有攻擊性的情緒和行為表達。
4研究啟示
第一,合理利用競爭意識。競爭心理會帶來一系列的積極和消極影響,在競爭條件下,潛能可以達到最大的發(fā)揮,個體會激勵自我不斷奮進和提升自我,以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注重自我成長和能力提升;同時,過度的競爭心理也會引發(fā)焦慮、緊張、自卑等消極情緒體驗,過于關于與他人的橫向?qū)Ρ龋雎粤伺c自身的縱向?qū)Ρ?,甚至會容易滋生受挫、倦怠、無助等消極的心理感受。在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環(huán)境中,競爭難以避免,因此攻擊性干預的關鍵應是引導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競爭意識,發(fā)揮競爭的積極作用,積極參與到各項學校和社會活動中,在與他人的互動中獲得自我成長和心理發(fā)展,并學會調(diào)適過度競爭可能帶來的不良情緒體驗,不斷提高個人的競爭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第二,注重培養(yǎng)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在任何一個生物群體中,合作都是群體內(nèi)的主要互動方式,也是人類世界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在合作情境下,個體的情緒體驗更積極,人際關系更和諧,攻擊行為也會相應地降低。因此學校教育中,需大力倡導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共贏”的意識,并通過相關課程或校園活動,引導學生通過體驗式參與,提高人際互動的技巧與能力,領會團隊合作的力量與優(yōu)勢,不斷提升自我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大學生個人也應注重合作人格的自我培養(yǎng),意識到合作是適應環(huán)境、融入社會的必經(jīng)之路,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與其他同學的互助、合作,多參與校內(nèi)外的各項活動,多方位地調(diào)高自己的溝通能力和合作技巧。
參考文獻
[1]岑延遠,聶衍剛.論個體競爭性的心理學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5(03):125-128.
[2]謝曉非,陳曦.合作意識的認知成份分析[J].心理科學,2002(03):314-317+383.
[3] Choi J,Johnson DW,Johnson R. Relationships among cooperative learning experiences,social interdependence,children's aggression,victimization,and prosocial behaviors[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11,41(4):976-1003.
[4]盧曉靈,李海君,王榮燕,等.貴州省中學生攻擊性結(jié)構(gòu)與合作競爭人格傾向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7,38(04):550-553.
[5]謝曉非,余媛媛,陳曦,等.合作與競爭人格傾向測量[J].心理學報,2006(01):116-125.
[6]王聲湧,林漢生.傷害流行病學現(xiàn)場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200-203.
[7]岑延遠,聶衍剛.大學生合作競爭傾向與社會適應、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的關系[J].心理研究,2009,2(05):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