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雯慧
摘要:作為我國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文化傳承者的紅色歌曲,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新中國的文化建設當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是我國音樂史上特殊的文化藝術瑰寶。本文就紅色歌曲在中小學音樂社團中如何運用這一問題展開論述,并提出若干解決方法,為音樂社團的活動提供思路。
關鍵詞:紅色歌曲? 音樂社團? 新思路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13-0129-03
紅色歌曲是紅歌的全名,這一概念在2008年首次由中國音樂協(xié)會的成員張勝良提出。紅歌通常是指從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時期到現(xiàn)在為止,蘊含著我國人民特有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歌頌和贊揚革命愛國主義的歌曲。膾炙人口的紅色歌曲中記載著中國共產(chǎn)黨革命的艱辛、人民對和平美滿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僅僅依靠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并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時中小學音樂社團活動作為除了音樂課堂之外的主要音樂教育活動,就承擔了大部分音樂教育的責任,在中小學音樂社團中正確運用和弘揚紅色歌曲,可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堅實基礎,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好保障。
一、紅色歌曲對中小學音樂社團文化的作用和意義
(一)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小學生藝術素質(zhì)
音樂教育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知力,這里所提及的審美感知力并不是我們每個人都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我們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不斷累積的。作為我國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文化傳承者的紅色歌曲,是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歌曲教育依靠自身獨特的風格特點在完善學生人格、陶冶情操、樹立正確審美觀、全面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zhì)方面有著重要意義。紅色歌曲常常具有鮮明的特點,例如歌詞簡單淳樸、旋律慷慨激昂等,它真實記載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在艱難時期的崢嶸歲月,表達出人民對共產(chǎn)黨的贊揚和擁戴之情。在中小學音樂社團廣泛運用紅色歌曲,可以給學生生動形象的展現(xiàn)出當時激昂壯闊的生活,進一步拓寬學生音樂學習面,加深對紅色歌曲的記憶,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zhì)。
(二)有利于培養(yǎng)中小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紅色歌曲除了可以促進美育教育以外,最大的作用是推動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紅色歌曲出現(xiàn)的時間是我國革命的重要時期,無論是它的命名還是所代表的精神都具備一定的時代特征,紅歌教育與其他眾多傳統(tǒng)教育方式相比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傳統(tǒng)愛國主義教育使用的方法無非是思想道德課,這種課堂講授方式并不能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愛國主義精神,所以教學效果也不盡人意,甚至有個別學生出現(xiàn)對紅色教育厭煩的情緒。而通過音樂社團對紅色歌曲的演繹,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紅歌的興趣,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霍姆林斯基就說過在語言已經(jīng)窮盡的地方,音樂才開始起作用,再例如歌曲《保衛(wèi)黃河》《唱支山歌給黨聽》中的歌詞“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這些歌詞都生動表現(xiàn)出當時共產(chǎn)黨的英勇和人民心中黨的地位,這恰恰證明了紅色歌曲對于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有著重要意義。
(三)有利于培養(yǎng)中小學生健全的品格修養(yǎng)
紅色歌曲蘊含著中華民族兒女的道德品質(zhì),甚至我們把紅色歌曲當做是一種新型的思想道德培養(yǎng)課程也不為過,這與新課程改革下的中小學音樂教學相契合。新課改更注重提升學生的品格修養(yǎng),而進行紅歌教學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促進中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令其在學習紅歌的過程中體會到要熱愛集體、尊重師長、堅韌不拔的精神,要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培養(yǎng)他們追求理想的理想信念。我們在中小學音樂社團大力弘揚紅色歌曲、傳唱紅色歌曲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思想道德和品格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紅色歌曲在中小學音樂社團中運用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
隨著我國不斷加強對愛國主義的教育,音樂教育由于它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最簡單深刻的一個重要途徑。而紅色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紅色歌曲的運用成為中小學音樂社團中最常用的一種紅色教育手段。當前,紅色歌曲,紅色文化已經(jīng)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廣泛運用,眾多中小學開展紅色教育,例如“黨史”學習、“唱支山歌給黨聽”歌曲比賽、紅歌合唱比賽等等,這些活動最有利的證明了紅色教育在當前學校里實施的效果還是很不錯的,但是除去這些活動,紅色教育在中小學音樂社團中的運用并不突顯,即使進行了紅色歌曲的教學,也有很多付諸形式,只是簡單演唱或演奏,并沒有理解紅色歌曲真正的內(nèi)涵,究其原因共有以下幾點。
(一)學校對音樂社團的建設不夠重視
雖然我國已經(jīng)不止一次強調(diào)過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國教育偏向問題仍舊存在,不管是在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還是經(jīng)濟不發(fā)達地區(qū),由于對全面教育認識偏差,再加上各省、市學校之間的評比重點還是落在文化課排名上,這種激烈的競爭導致大多數(shù)學校教育重點仍舊停留在智育上,并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全面發(fā)展。學校對于藝術類社團并不重視,只有在特殊活動的時候才想起音樂社團的存在,太急功近利,活動結束之后再次將音樂社團拋之腦后。等到下次活動時再次重新啟動社團建設,這種做法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去排練,無形中對于學生的長期培養(yǎng)進行了阻隔,并不能讓學生深層次的體會到紅歌所包含的精神力量,只是機械的歌唱和表演而已。
(二)音樂社團成員流動率高
隨著音樂社團文化的興起,各中小學也都紛紛建立起音樂社團,雖然不同地區(qū)的音樂社團水平差距較大,但是中小學音樂社團通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是音樂社團的成員眾多,分布廣泛;大多數(shù)中小學音樂社團成員都包含著不同年級、班級的學生。學生們參與社團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于中小學生自身的年齡特點限制,具有堅定意志力的學生很有限,很多學生參加社團只是一時興起,一學期之后就喪失了繼續(xù)學習的興趣,從而退出社團。再加上社團本身就不具有強制性,所以并不能采取強制手段留下學生,這就導致音樂社團的成員變化較大,可能一學期之后全部大換血,成員之間互不相識。但排練講究默契度,長時間磨合的成員突然退出,再次排練又增加排練時間,老成員對于紅歌排練新鮮度下降,久而久之也不再愿意主動探索紅歌的內(nèi)涵。
(三)音樂教師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
隨著新課標提出,大部分家長第一時間就了解了新課標的內(nèi)容,并全力支持新課程的改革。在這種學生想學、家長支持的情況下,教師的藝術專業(yè)水平就成為了中小學音樂社團活動是否豐富多彩的決定性因素。中小學音樂社團的首腦便是音樂教師,但是配備給社團的老師很少有聲樂、器樂、舞蹈全能的,許多帶領社團的老師只會其中某一方面,例如只會聲樂的老師在音樂社團排練中多數(shù)是采用一句句教唱的方式,器樂的老師就只是單純的讓學生演奏樂器,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在排練紅歌時很難讓學生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情感,最終呈現(xiàn)的活動效果也只是停留在表面。
三、在中小學音樂社團中弘揚紅色歌曲的策略
(一)正確理解紅色歌曲內(nèi)涵
由于中國地大物博,全國分為很多地域流派,紅色歌曲的風格也因此大不相同。例如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所在的江西紅色歌曲很多就采用了江南民歌的風格,婉轉悠揚,充分表達軍民一家親的幸福畫面;而后來的延安紅色歌曲就體現(xiàn)了當?shù)氐拿窀杼攸c,與江西的紅色歌曲就有所不同。那么面對不同地域的紅歌,應該如何正確理解歌曲內(nèi)涵呢?首先作為老師就要對不同地域的文化進行充分剖析,將不同民族豐富的文化和所學的紅色歌曲知識融合在一起,從精神層面上使學生充分理解紅歌內(nèi)涵;其次對于紅色歌曲進行曲式結構分析,讓學生理解不同歌曲的音樂創(chuàng)作特點,精準把握歌曲的旋律和節(jié)奏,從技術層面進一步深刻理解紅歌內(nèi)涵,達到技術與精神的融會貫通,技道并得的狀態(tài)。
(二)多種方式學習紅色歌曲
1.觀看愛國主義題材電影,學習紅色歌曲
大多數(shù)愛國題材電影都有紅歌的存在,讓學生觀看這類電影可以快速幫助他們學會演唱紅歌。例如電影《閃閃的紅星》中的插曲《紅星照我去戰(zhàn)斗》,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年僅十歲的少年,名叫潘冬子,他的母親被敵人殘忍地殺害,冬子一心想?yún)④姙槟笀蟪?。影片中隨著《紅星照我去戰(zhàn)斗》的音樂響起,潘冬子與敵人正在斗智斗勇,他機智地愚弄了哨兵,巧妙地將鹽送到了紅軍手中。任務完成了,當潘冬子撐著竹筏去迎接新的任務時,他頭頂上的天是藍色的,兩岸的山是高聳的,中間是洶涌的河流。影片主人公的年齡正是中小學生的階段,這猶如MV的紅色電影片段播放會使學生處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并能很快學會歌曲,同時也加深了這首紅歌在學生心中的印象。
2.通過中國傳統(tǒng)樂器學習紅色歌曲
古琴是我國的傳統(tǒng)彈撥樂器,在歷經(jīng)發(fā)展之后衍生了一個新的樂器,即古箏。古箏的音色清脆,音域?qū)拸V,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被廣泛使用。采用古箏這一古老的傳統(tǒng)民族樂器,讓學生欣賞古箏演奏的紅色歌曲,既可以教學生唱紅歌,還可以提起學生對于樂器學習的興趣。例如古箏演奏的歌曲《十送紅軍》,古箏琴弦的上下?lián)軇?,將婦女同志送紅軍的故事娓娓道來,就仿佛置身于當時婦女送紅軍的那種難舍難分的情感當中,古箏中的顫音更加形象的體現(xiàn)出了婦女啜泣抽噎的畫面,把人帶入情真意切的意境。
3.欣賞歌劇題材作品,學習紅色歌曲
歌劇最早出現(xiàn)在16世紀的歐洲國家意大利,到了19世紀,西方的歌劇藝術已經(jīng)相當完善,歌劇作品將音樂與表演藝術完美融合,在真實情景中進行演唱,更清晰的突顯了人物性格。中國的歌劇在20世紀20—30年代才開始萌芽,經(jīng)過不斷汲取西方歌劇的優(yōu)點,再加上我國傳統(tǒng)音樂的背景和特點,創(chuàng)作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歌劇,最出色的歌劇當是《白毛女》。《白毛女》講述了楊白勞的女兒遭到舊社會地主的蹂躪,逃進深山,頭發(fā)全白,最終獲得共產(chǎn)黨解救的故事。其中一首經(jīng)典歌頌共產(chǎn)黨的歌曲《太陽出來了》寫到“太陽就是毛澤東,太陽就是共產(chǎn)黨”。更是將共產(chǎn)黨的光輝形象描述得淋漓盡致。通過這種直觀的方式讓社團成員學習紅歌,就為社團活動的綜合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方式。
(三)各方合作創(chuàng)編紅色歌曲
1.與專業(yè)高校進行合作
由于中小學對于音樂教師的要求遠遠不如專業(yè)院校嚴格,所以音樂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相較于專業(yè)院校教師還是處于弱勢的,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學校從專業(yè)院校聘請一些音樂方面的教授專家為學校音樂社團進行指導。紅歌從那個時代到今天為止,有些已經(jīng)逐漸背離了現(xiàn)代學生的審美標準,他們喜歡的歌曲大多數(shù)是輕松輕快的、緊跟時代的。專家為音樂社團演藝作品進行全新改編,使紅歌的整體風格更加貼近于現(xiàn)在中小學生對于歌曲的審美標準。這種新的改編除了可以使學生體會到紅歌鮮明的時代精神,更賦予了紅歌新的時代意義,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得到了新的升華。
2.與其他社團合作演繹
根據(jù)現(xiàn)在中小學音樂社團活動的不同類型,音樂類社團不單單只有聲樂社團,還有器樂社團、舞蹈社團、話劇社團等等。在紅色歌曲的演繹中,只用單一的一種方式?jīng)]辦法詮釋出紅歌所體現(xiàn)的深層含義,而中小學音樂社團的綜合能力有限,這時就需要同其他社團進行合作排練。比如采用歌伴舞、器樂聲樂合作、音樂劇等形式把紅歌完美表現(xiàn)出來,這就依靠各社團之間的相互合作,需要社團內(nèi)的老師定期開展社團合作交流活動,排練時各社團成員分工合作,真正意義上理解紅歌精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結語
隨著中小學音樂社團活動如火如荼地展開,在進行技巧教授的同時,德育也不可忽視,所以紅色歌曲的教授及其蘊含道理的傳授必不可少。本文分析了紅色歌曲在中小學音樂社團中運用不佳的原因,認為主要原因是學校態(tài)度輕視,音樂社團人員較少,紅歌內(nèi)容缺乏新穎力等,并根據(jù)這些原因在中小學音樂社團對于紅色歌曲的曲目選擇、使用頻次、演出方式等方面給出一些可行性較強的解決策略。如何進一步在音樂社團活動中推廣紅色歌曲教育,使之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者和傳遞者,仍需各位音樂老師不斷探索。作為新時代中華民族的接班人和傳承者,在學習紅歌的過程中,既培養(yǎng)了強大的內(nèi)心世界,也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激勵每一位中小學生去追求更遠大的人生目標,珍惜當下幸福美好的生活,相信新一代的學生定會把紅色歌曲及其所隱含的民族精神更好地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韓天壽.紅色音樂文化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探究[J].黃河之聲,2019(07):100.
[2]趙文靜.小學音樂社團活動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對策研究[J].北方音樂,2014(07):177-177.
[3]王暉.江蘇省部分普通高校學生音樂社團現(xiàn)狀與發(fā)展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09年.
[4]李燕.中小學音樂社團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7(08).
[5]李文堯.小學音樂社團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思考——以鄭州市鄭東新區(qū)為例[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