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莉
摘 要:高中語文教學背景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能保障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教學質量。高中語文教師在面向學生開展教學實踐時既要把握教學的核心,又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面對新課改提出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求,教師要有意識地轉變當前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模式,而互動教學就是一種保障良好教學質量、促進融洽師生關系形成的重要教學手段。探究了高中語文教學實踐背景下互動教學的組織策略,以期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案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互動教學;高中生;語文教學
互動教學作為強調師生互動以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重要教學手段,在教學實踐背景下,教師要有意識地開展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通過課堂互動的組織來活躍課堂氛圍,在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理解的質量。而對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而言,互動教學與高中語文教學的融合可以通過以下幾種具體的策略保證互動教學的運用質量。
一、豐富課前活動
對于高中語文教學實踐而言,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過程中要注重對課堂教學時間的有效利用,同時也要在課外時間通過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來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理解的有效性。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背景下,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將更多的教學重點放在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上,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在相對枯燥無趣的課堂氛圍下,學生被動理解知識的學習模式影響了高中語文的教學效果。為了改善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教師在應用互動教學這個教學手段時也要針對性地從教學現狀出發(fā),以有效的組織形式提高互動教學與語文實踐的融合效果。
在整體的課堂教學背景下,有效的課前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而對于教師而言,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要強調課前活動的組織,在互動教學背景下為了有效改善高中語文教學的組織效果,教師在組織課前活動時要分析課前活動與教學內容之間的相關性,同時又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其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實踐活動中。雖然高中生在學習語文時有著相對成熟的思維方式,但相對單一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對趣味性的活動有著較高的參與興趣,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前教學活動時就要選擇師生互動的方式,同時也要強調互動的趣味性。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與邏輯性、復雜性要求較高的理科性知識學習不同,語文學習強調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因此對于高中語文教師而言,其在組織互動教學時既要強調互動開展的形式,同時又要強調互動開展的質量。語文學習往往有著固定的學習內容,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與理解的過程中既可以開展理論知識的教學,同時又能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而為了保障良好的課堂組織質量,可以通過文章內容的生動再現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形成對于文章的直觀理解,在個體情感的調動下更加有效地把握文章的內涵。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立關系影響了學生課堂的主動參與,而在互動教學背景下,教師的課堂設計要強調師生關系的平等,同時也要提供給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實踐的時間。在對文章展開分析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使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形成基本認識,而為了進一步提高互動教學的開展質量,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可以應用提問教學法,以階梯性問題的設置來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文章分析。為了保障學生參與課堂提問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小組競賽的模式營造積極主動、輕松愉悅的語文學習氛圍,在階梯式的教學以及問題回答過程中,學生既可以對文章的結構層次進行梳理,又能在問題的推進及教師的引導下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本質與內涵。
三、創(chuàng)新互動手段
互動教學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而對于教師而言,在開展課堂設計時要強調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的課堂組織要有意識地改變傳統(tǒng)模式下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為了提高語文課堂的生動性與靈活性,教師在組織課堂師生互動時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形式來構建語文探究的空間,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角色扮演、游戲互動等形式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教學環(huán)境下的互動可以通過翻轉課堂的形式,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身份互換來促使學生主動地對文章進行深層次的分析與設置,而學生在扮演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時,其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進一步提升,同時也能以更加主動的姿態(tài)投入文本的分析與理解中。而除了角色互動之外,游戲互動也是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積極性的有效教學方法,對于有著生動情節(jié)的語文學習內容,教師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可以使學生對文章中的人物進行情境再現,而學生在對文章中的人物進行表演與揣摩的過程中,也能更加深入地把握作品的本質與內涵。
四、結語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模式下,教師更多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而該種教學手段既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習慣也影響了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在新課改持續(xù)推動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要主動探究增強教學生動性、靈活性的手段與方法。
參考文獻:
[1]董建平.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互動教學方法的探究[J].新課程(下),2017(7):36.
[2]于瑞華,李志剛.高中語文互動教學法的有效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7).
[3]劉翠霞.高中語文互動教學法的有效應用[J].贏未來,2018(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