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長春Deng Changchun
鄧長春,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xié)會正書委員會委員、教育委員會委員,四川省詩書畫院第五屆特聘美術(shù)師,成都市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篆刻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開明印社理事,德陽市政協(xié)書畫院研究員,四川省文化館公益培訓書法教師。
前幾年,長春兄經(jīng)常在朋友圈發(fā)作品??山┠?,朋友圈更新越來越少,每年不足十條,且多為同道推帖,連自己的展覽鏈接都很少發(fā)。問其因,言及頸椎腰椎因久坐而患疾,然行內(nèi)人皆有此病,不足為奇矣。故我看是托詞,他應該是走上內(nèi)斂謙虛之道了。做一個職業(yè)書法篆刻家,不比居廟堂之公職愛好者,這需要勇氣。書法篆刻之所以門檻低而要求極高,就在于凡國人皆可寫字矣,導致任何國人皆能對一幅書法作品談上幾句,然未深入者談臨帖皆在像與不像,談創(chuàng)作就更難鞭辟入里了,只言及表皮之表皮,與書法篆刻藝術(shù)相去甚遠矣,時常讓人啼笑皆非。故而走這條道路之艱難可想而知,僅非深入者的重重圍困就足夠讓人崩潰,可知選擇做一個職業(yè)書法篆刻家之膽識非常人能及矣。長春兄就是這樣一個很有膽識之人,這種膽識表現(xiàn)在作品中又是那么細致入微。
2010年長春兄楷書入選第十屆全國書法篆刻展,時齡僅二紀,聲名鵲起。近些年長春兄書法并未擱置,又師承陳明德先生主攻篆刻,繼承師之用刀又有己意,別是一般風味,加之西周金文、春秋戰(zhàn)國璽印、秦漢印之浸潤,觀其作品,迎面撲來的是一種濃濃的古意。這些年,篆刻作品于國展、省展連連入展,雖入展與否不是評判高低之唯一標準,但入展并非運氣。這與長春兄對藝術(shù)之敏銳洞察力、天生之聰慧息息相關(guān)。
細品長春兄的篆刻作品,樸茂古雅、生動奇肆,兼與古璽融合。長春兄對古璽與古文字下功夫頗深,這從他最近幾年的作品可以看出。篆刻,最難在篆法、字法、字理、字時(文字時代)上,刀法章法相對于篆法、字法、字理、字時簡單得多。而長春兄苦功用在刀刃上,在理解恩師刀法之后,主要關(guān)注篆法、字法、字理、字時。對不同時代古文字的研究是篆刻人終生必修之課。這就是篆刻之難,很多人望而生畏,導致真正的篆刻人越來越少,要么就是跟風展覽。而長春兄不隨時俗,在這條道路上有獨到見解,不偏不倚,越戰(zhàn)越勇。圈內(nèi)篆刻人對藝術(shù)之觀點雖各有不同,但在相互批評與鼓勵的道路上相惜而并進之。吾師趙明先生也常說:“一個真正的篆刻家,至少是半個古文字學家?!?/p>
作家劉墉曾說:“我們可以轉(zhuǎn)身,但是不必回頭,即使有一天,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也應該轉(zhuǎn)身,大步朝著對的方向去,而不是一直回頭怨自己錯了?!痹谶@條書法篆刻的漫漫長路上,只有深淺遠近之別,沒有對錯之分。在這條道路上,愿長春兄不畏艱難,前行不止。
庚子三月十三 羅貴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