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詩靖 吳敏茹 莫麗妮
近幾年隨著社會的變化,生活條件提高,牙科疾病發(fā)生率逐年升高。上頜尖牙因為乳尖牙滯留、因萌出較晚、上頜多生牙、牙列擁擠等因素導致位置有所不同,從而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阻生[1]。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牙合畸形就是尖牙埋伏阻生[2]。上頜尖牙阻生發(fā)生的幾率為0.9%~2.4%,對于咬合、形態(tài)、美觀均有較大影響[3]。上頜尖牙出現(xiàn)埋伏阻生之后需要選擇合理的方法實施治療[4]。在本次研究中,選取2016 年2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上頜埋伏阻生牙患者51 例,探討正畸-外科綜合治療該疾病的臨床效果及對改善患者頜面部美觀程度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2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51 例上頜埋伏阻生牙患者,所有患者均經(jīng)常規(guī)攝X 線曲面體層片、頭顱正側(cè)位片確診,同時需要使用螺旋CT 三維重建對患者埋伏阻生牙阻生方向、牙根形態(tài)、牙體形態(tài)、傾斜角度、鄰牙牙根及臨近重要解剖結(jié)構(gòu)的關系和牙冠方向進行確診。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25 例)和研究組(26 例)。對照組男15 例,女10 例;年齡15~22 歲,平均年齡(18.5±2.1)歲。研究組男17 例,女9 例;年齡14~23 歲,平均年齡(19.2±2.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采用外科導萌手術治療。患者采取局部麻醉,之后作一個弧形、梯形切口,同時需要取出周圍的黏膜組織、骨組織,翻瓣處理,充分暴露出埋伏牙的牙冠,取出骨阻力。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的力度,避免發(fā)生損傷,止血后黏附正畸附件,縫合切口。
1.2.2 研究組患者采用正畸-外科綜合治療。確定埋伏阻生牙的正確位置,在缺牙處開拓間隙使用固定正畸技術,前牙如果較擁擠,可以選擇拔牙方式減數(shù),為阻生牙萌提供更多的間隙,促使阻生牙可以萌出。對于唇腭側(cè)移位或者阻生牙近遠中傾斜的患者,可以使用固定正畸技術結(jié)合牙槽外科開窗術,通過正畸力牽引阻生牙可以達到正常的位置。①使用固定正畸技術開拓間隙,前牙較為擁擠間隙不夠的患者可以選擇減數(shù)拔牙,為埋伏牙提供足夠的間隙。第一磨牙安置帶環(huán),粘貼方絲弓托槽,整平、排齊牙弓。選擇不拔牙的患者可以通過擴弓法開拓間隙,拔牙的患者需要集中間隙,等待埋伏牙就位。更換硬弓絲置鎳鈦推簧開拓間隙。通過5~6 個月的治療可以得到有效間隙8 mm。等待前牙排列整齊,可以使用0.4 mm 或者0.35 mm仿澳絲于埋伏牙處做匣形曲,不僅可以增加力量幫助矯治進程加快,還可以避免因為力量較大導致托槽脫落,在治療結(jié)束后需要使用固定矯治器治療4~6 個月,通過活動保持器保持1 年時間,沒有減少的患者需要延長保持的時間,避免復發(fā)。②開窗封閉式牽引導萌。位置發(fā)生異常的阻生牙,開拓間隙后再實施手術開窗,同時使用輕力牽引。開窗封閉式牽引導萌術之前需要參考定位照射的三維螺旋CT 片以及X 線牙片顯示埋伏牙的形態(tài)和位置,選擇局部麻醉實施開窗手術,在上頜離埋伏前牙最近的位置定位,并做標記。上頜唇側(cè)的埋伏牙,從牙槽嵴開始,靠近腭側(cè)的埋伏牙一般就近切開牙齦翻瓣暴露。暴露埋伏牙牙冠的面積需要和正畸附件的粘接面相互呼應。對于暴露的牙面實施清潔,使用準備好的0.2 mm 不銹鋼結(jié)扎絲結(jié)扎托槽,之后將其粘接到牙冠上,選擇合適的鋼絲防治到創(chuàng)緣外部,沖洗傷口后縫合。將暴露在外部的不銹鋼絲末端折成小拉鉤。手術后1 周拆線,之后助萌。牽引裝置的附件可以使用彈力線牽引創(chuàng)緣外的小拉鉤,結(jié)扎在主要弓絲上,或者可以使用鎳鈦圓絲或者麻花絲以及彈力圈牽引小拉鉤作頜內(nèi)牽引作牽引導萌。牽引力需要輕柔連續(xù),大約為55~70 h,具體方向需要根據(jù)埋伏牙情況制定,促使埋伏牙通過牙槽嵴項萌出。連續(xù)牽引4 個月后埋伏牙可以通過牙齦出現(xiàn),牽引期間需要保持足夠的間隙。前牙大部分需要萌出,重新貼托槽后可以幫助牙齒恢復正常,牙列排齊,完成矯治的工作。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顯效:咀嚼、語言功能正常,無牙齦炎癥、牙列紊亂現(xiàn)象;有效:各項功能基本正常,但是有輕微的牙齦發(fā)炎;無效:各項功能異常,病情甚至更加嚴重,出現(xiàn)牙齦炎癥、牙列紊亂等情況[5]??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②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不良事件主要有牙列紊亂、錯頜及牙齦炎癥。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研究組總有效率96.2%高于對照組的72.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2.2 兩組治療后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7.7%低于對照組的32.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對比(n,%)
導致阻生牙部分萌出或者完全不能萌出的原因較多,其中包含乳牙滯留、牙列擁擠、上頜多生牙等出現(xiàn)埋伏阻生,并且之后不能再萌出牙齒[6]。上頜埋伏阻生牙因為萌出時間較長,且時間較晚,所以對比之下下頜尖牙阻生多見,乳牙滯留也會導致尖牙阻生發(fā)生,所以應該將滯留的乳牙盡早拔除,避免出現(xiàn)尖牙阻生[7]。
對于上頜埋伏阻生牙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導萌、預防性治療。預防性治療主要操作方式為:擴大牙弓、拔掉乳牙等[8]。對于處于早期患者來說,預防性治療效果更高,有效率達92%[9]。但是根據(jù)相關的研究顯示,大多數(shù)患者因為癥狀并不明顯,同時隱匿性較強,所以不能被及時確診,導致錯過最佳治療時間[10]。大多數(shù)患者通過手術導萌治療,主要是去除患處的組織,給予上前牙萌出更多的空間,但手術導萌治療仍然具有局限性,例如對埋伏牙阻生、牙列異常、牙阻力等復雜的患者治療并不理想[11]。如果聯(lián)合正畸-外科治療可以改善以上的問題,例如可以矯正移位嚴重的鄰牙、矯正牙槽骨等,幫助兩牙之間有良好的牙周聯(lián)系,為之后的治療提高更多的幫助。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96.2%高于對照組的72.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對照組中外科導萌手術在臨床治療中有不足之處,如骨阻力較復雜、埋伏牙阻生、對牙列異常的患者最終效果并不理想,所以需要使用正畸-外科綜合治療,彌補外科導萌手術手術帶來的不足之處,對牙槽骨校正,如果是移位嚴重的牙齒也需要校正,提高治療效果,幫助患者改善自身的問題[12]。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研究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7.7%低于對照組的32.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說明正畸-外科綜合治療可以有效幫助患者改善癥狀,同時在治療后預后良好,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較低。
綜上所述,采用正畸-外科綜合治療上頜埋伏阻生牙的效果理想,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