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祎煒 曹剛劍 吳偉泉
[摘? ? ? ? ? ?要]?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青年要成長為國家棟梁之材,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注重在實踐中加強磨煉、增長本領。社會實踐作為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青年學生練就過硬本領的“大熔爐”。高校要加強社會實踐的指導,完善社會實踐的機制,聚焦社會實踐的方向,不斷對社會實踐的長效機制進行探索和研究。
[關? ? 鍵? ?詞]? 社會實踐;高校;長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 G647?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15-0120-02
社會實踐是促進高校課堂教學與社會實際相結合、全方位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方式,是加強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題中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社會實踐作為高校引領新時代青年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必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必須深入挖掘現(xiàn)有的問題和挑戰(zhàn),必須探索更加完備的高校社會實踐長效機制。
一、高校社會實踐現(xiàn)狀
(一)高校社會實踐指導有待加強
當前,高校社會實踐如火如荼地開展,涉及范圍廣、覆蓋學生多、執(zhí)行力度大,但是,高校社會實踐的頂層設計和過程指導卻依舊有待加強。當前,大學生處于與社會的“半隔離”狀態(tài),對待社會以及社會實踐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當前高校的社會實踐前期大多是以動員會議和經驗分享作為培訓內容,學生通常是基于任務性的、走馬觀花式地被動接受。[1]
(二)高校社會實踐方向相對分散
在高校社會實踐立項和申報的過程中,社會實踐的具體方向通常較為分散。在前期準備過程中,高校學生較多依賴于以往社會實踐的范本和內容,沒有具體的方向和思路,有一定的思維定式現(xiàn)象存在。在社會實踐中期,高校學生大多停留在參觀學習、問卷調研、慰問探訪等內容,內容單一、形式有限,仍較多處在簡單的便民服務當中,存在社會實踐內容陳舊、實踐評價指標不完善、實踐考核流于形式、質量保障不完善等問題。[2]高校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達到預期效果,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往往會因為專業(yè)性不強、社交能力缺乏等因素出現(xiàn)畏難情緒和敷衍現(xiàn)象,繼而造成高校社會實踐的開展在深入性和可持續(xù)性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三)高校社會實踐機制有待完善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完善青年人格、參與社會服務、實現(xiàn)教育與就業(yè)相結合的重要必修課。社會實踐是高校育人當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經之路。目前,高校社會實踐大多沒有清晰的制度和模式可供參考,往往根據(jù)當前的上級文件和以往的經驗來進行社會實踐的方案擬定。高校社會實踐缺乏一套行之有效而又嚴謹規(guī)范的制度框架,在實踐籌備和進行之中仍然存在組隊成分混亂、籌備過程散亂、實踐內容雜亂、后期整理凌亂等問題,嚴重制約著高校社會實踐的有序、健康、長遠發(fā)展,繼而造成高校社會實踐在廣泛性和普適性上存在短板。
二、構建完善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價值內涵
在高校社會實踐開展的整個過程中,構建社會實踐長效機制有極其豐富的意義內涵和價值導向。面對當前高校育人工作錯綜復雜的形勢和青年一代成人成才的巨大需求下,社會實踐的作用和必要性得以體現(xiàn)。高校要加強對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進一步深化和探究。
(一)構建社會實踐長效機制促進時代青年學生全面發(fā)展
實踐育人是大學生成長、成才和發(fā)展的內在需要。[3]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使命,而社會實踐是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新時代新形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教育和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作為培養(yǎng)新時代青年的主陣地,構建社會實踐長效機制,完善社會實踐體系模式將促進時代青年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fā)展,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校育人的使命所在。
(二)構建社會實踐長效機制推動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落實
提升社會實踐運行機制實效性的目的是提升育人的有效性。[4]社會實踐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發(fā)力關鍵點,以“黨—團—班”三級聯(lián)動進行社會實踐的嚴密組織和思想引領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加強黨對育人工作的全面領導,是做好育人工作的根本保證。為構建社會實踐長效機制,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效落實,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高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應貫穿在各項工作和活動中,以此促進師生全面發(fā)展。而社會實踐在此過程中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相輔相成,共同發(fā)展。
(三)構建社會實踐長效機制助力實踐育人體系更加完善
實踐育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四個著力點。[5]構建高校社會實踐長效機制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生動體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社會實踐本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于實踐育人體系來說,社會實踐更是高校學生踐行“知行合一”的平臺。社會需要進一步建設,實踐育人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因此社會實踐要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和價值,社會實踐機制的構建便是促使社會實踐有效進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高校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長效機制之下,可以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才干和技能,在社會實踐中大展身手、學以致用,實踐育人工作體系得以完善,社會文明和現(xiàn)代化建設進一步加強。
三、基于“時空”模式下高校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研究
在高校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迫切需求之中,在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常態(tài)進行下,在社會實踐的制度體系尚需完善的背景下,高校應對社會實踐進行新的思考,對社會實踐機制進行新的探究,繼而構建高校社會實踐長效機制。
(一)“時空”模式作指導,構建社會實踐長效機制
“時空”模式分為“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皶r間”維度是指在社會實踐的開展方向和開展內容上要聚焦當今的社會熱點、痛點、難點,長年、定期進行同一地點或同一類型的社會實踐,尤其是針對社會實踐基地的長效建設和成果鞏固?!翱臻g”維度是指高校團委指導、二級學院統(tǒng)籌,在社會實踐籌備前夕,圍繞當年的社會實踐中心工作召開專題研討會,使社會實踐能在各地廣泛開展,實踐成果能在社會建設中普遍適用。
(二)以“時間”維度為著力點,提高社會實踐的深入性、可持續(xù)性
以“時間”維度作著力點,高校可以在同一社會實踐地點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共建基地并簽署相關共建協(xié)議,開展常態(tài)化實踐,進行長期服務,實現(xiàn)長效建設。社會實踐活動應圍繞同一類型、同一方向持續(xù)開展,從而提高社會實踐的可持續(xù)性。高校應積極響應黨中央、團中央及各級組織的號召,聚焦社會實踐主方向,如重大節(jié)點、傳統(tǒng)文化、民生實事、生態(tài)環(huán)保等主題內容。在社會實踐立項和申報階段,高校要給予充分重視,引導學生積極準備,使得社會實踐不停留在表面,從而提高社會實踐的深入性。
(三)以“空間”維度為發(fā)力點,提升社會實踐的廣泛性、普適性
以“空間”維度作發(fā)力點,高校在社會實踐的前期籌備過程,依托不同學科專業(yè)背景的學生,積極組建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團隊,在社會上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在浙江省美麗河湖建設的大背景下,組建“河小二”團隊,對浙江省河湖進行實地調研實踐,相關專業(yè)的青年學生可以運用專業(yè)知識對河湖的水質進行檢測和分析,依據(jù)當?shù)氐膶嶋H情況對河湖治理現(xiàn)狀提出專業(yè)性的反饋意見,助力美麗河湖建設;在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背景下,組建“村小二”團隊,廣泛開展扎根基層活動,與基層人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運用專業(yè)知識對鄉(xiāng)村的環(huán)境治理、旅游開發(fā)、生態(tài)建設等方面提出建設性意見和方案,從而在鄉(xiāng)村建設中貢獻青春力量。高校社會實踐在“空間”維度上的廣泛開展,擴大了社會實踐有效覆蓋面,提升了社會實踐的廣泛性和普適性。
四、總結
社會實踐是新時代青年成長成才的必修課程,構建社會實踐長效機制是高校實踐育人的迫切需求。高??梢栽凇皶r空”模式的指導下,以“時間”維度為著力點,提高社會實踐的深入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性,以“空間”維度為發(fā)力點,提升社會實踐的廣泛性和普適性,從而促進新時代青年的全面發(fā)展,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實,助力構建更加完善的實踐育人體系。
參考文獻:
[1]奚少敏.構建大學生黨員社會實踐服務長效機制的探索:以廣州工商學院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5):113-114.
[2]沈應蘭,李學國.新時代視角下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構建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6):15-16.
[3]申紀云.高校實踐育人的深度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2(Z2):11-14.
[4]呼和.大學生社會實踐育人機理及運行機制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學,2018.
[5]馮剛.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四個著力點[J].教學與研究,2017(1):23-29.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