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兒童通過繪畫可以表達自己的心理感受和情緒情感,心理畫是體現(xiàn)兒童心理發(fā)展水平的重要載體,他們通過感覺、知覺、表象、想象等心理活動進行繪畫作品創(chuàng)作。教師掌握了兒童心理畫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夠根據(jù)經(jīng)驗判斷兒童的心理問題,幫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身心狀態(tài)。分析兒童心理畫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一是表層涵義,即表面的內容體現(xiàn);二是關聯(lián)性內容,即與之有關的故事和情節(jié);三是潛在內涵,這是兒童沒有說出來,或者沒有被兒童意識所察覺到的內容。通過解析兒童心理畫來探知兒童的內心世界,讓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在陽光下健康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關鍵詞:兒童;心理畫;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B8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8502(2021)03-0115-08
作者簡介:劉瑞紅,北京市順義區(qū)少年宮副主任,中學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管理、美術教育。
一、研究背景和現(xiàn)狀
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的要求,也是群眾期盼。心理健康是兒童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因素,擁有健全人格是成為優(yōu)秀建設者和合格接班人的前提條件。全社會都在關注兒童的健康狀況和全面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心系少年兒童的成長和未來,他多次在講話中提到,“全社會都要了解少年兒童、尊重少年兒童、關心少年兒童、服務少年兒童,為少年兒童提供良好社會環(huán)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要把“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強調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內容,是立德樹人的必然要求,事關個體的幸福、家庭的和睦、社會的和諧。
兒童的繪畫個性特征鮮明。兒童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心理感受和情緒情感,通過感覺、知覺、表象、想象等心理活動創(chuàng)作的繪畫作品,直接體現(xiàn)了其思維水平和內心狀態(tài)。這種帶有兒童心理體驗的作品,我們稱之為兒童心理畫。通過解讀分析兒童心理畫,教師可以走進兒童的內心世界,發(fā)現(xiàn)潛在的危機和病態(tài),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幫助和引導,完善他們的人格,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家庭的美滿幸福、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做出應有的貢獻。
現(xiàn)代心理學的先驅弗洛伊德發(fā)現(xiàn),對藝術作品進行分析是理解人類內在心理世界的一個途徑。19世紀末,人們開始關注兒童畫中所表現(xiàn)出的兒童的內心世界。1926年,弗洛倫斯·古迪納夫(Florence Goodenough)嘗試用畫人的方法測試孩子的智力。1948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克開發(fā)了“房-樹-人”這一非常著名的繪畫投射測驗。1987年,本斯(Bums)通過分析被試者表現(xiàn)在繪畫中的風格、方式行為,了解其感情、自我概念、與他人的關系等特征。最近幾十年,以“房-樹-人”為主題的繪畫測驗已經(jīng)成為人們最常用的繪畫心理測驗之一。
21世紀,繪畫藝術治療在我國進一步發(fā)展。近年來,國內涌現(xiàn)出了大批研究繪畫心理學的專家學者,科研人員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實踐,推動了繪畫療法的科學運用,促進了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確保了兒童的心理健康。
二、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
兒童的身心健康關系著家庭的幸福、國家的未來和社會的進步。作為一名從教20年的美育工作者,筆者親眼見證著一批批孩子長大成人,縱觀他們的發(fā)展軌跡,不難發(fā)現(xiàn)幼兒期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特質和健康狀態(tài)影響著兒童的一生,影響著父母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狀態(tài),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家庭的穩(wěn)定和和諧。通過多年的觀察和調研,筆者發(fā)現(xiàn)當下兒童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心智發(fā)展緩慢
這類兒童主要表現(xiàn)為言談舉止與實際年齡不相符,認知與理解能力差,心理發(fā)展明顯滯后。也就是說,這類兒童在文化學習、處理日常生活事務、對周圍事物的了解以及環(huán)境適應等方面的能力,發(fā)展速度比同年齡人顯著緩慢,跟不上同齡人的節(jié)奏和步伐。
(二)自我封閉傾向
這類孩子智商沒有問題,就是自我封閉,不愿意與人交往,不主動表達,對外界冷漠,只固守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久而久之,他們的表達能力減弱,不會與人交往和溝通,漠視一切人和事,理解能力嚴重退化。
(三)漠視家庭情感
這類孩子沒有親情意識,對待父母和家人沒有親情感,在家庭生活中處于局外人狀態(tài),以自我為中心,對家人缺乏感恩和關心,對家庭事務冷漠不關心,稍不如意就會大發(fā)雷霆。
(四)厭學厭世
這類孩子缺乏生活樂趣,沒有理想目標,整天無所事事,討厭讀書,經(jīng)常以各種理由逃避學習。他們悲觀失落,把自己的不開心歸咎于社會的人和事,覺得活著沒有意義,甚至有輕生、報復社會的可怕念頭。
三、兒童心理畫的意義
羅恩菲德(Lowenfeld)在《創(chuàng)造與心智的成長》一書中指出,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情感經(jīng)驗、智慧經(jīng)驗、知覺經(jīng)驗和美感經(jīng)驗四個獨立元素被整合為一個新的實體,在兒童的繪畫創(chuàng)作中,兒童的情感、生理、知覺、美感、社會性和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都會得以發(fā)展。通過觀察兒童心理畫,可以了解兒童的情緒情感、人際關系和身體狀況等。
(一)表達情緒情感
兒童通過繪畫可以把自己內心的本真感受真實地表達出來,用直觀的圖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有的孩子性格內向,不善于用語言與別人溝通,繪畫就成了他們抒發(fā)情感、表達情緒的重要方式。畫筆可以幫助兒童表現(xiàn)出內心的喜怒哀樂,畫出快樂、理想和恐懼;畫出興趣、愛好和厭惡。教師、家長通過畫面內容和畫面布局可以解讀出其中的深層含義。
(二)揭示人際關系
阿佩爾(Appel)和沃爾夫(Wolff)最早指出,兒童的家庭畫投射出他們的人格特點。赫爾斯(Hulse)收集和研究了大量兒童的家庭畫,并把正常兒童和情感缺失兒童的作品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兒童會把自己對父母、兄弟姐妹的內心情感以及家庭內部的互動情況投射到繪畫中去。有一些心理醫(yī)生則廣泛采用了一種家庭活動繪畫測驗進行心理治療,要求兒童畫一張畫,其中包括兒童家里的所有其他人和兒童自己,畫面中的每個人都在做一件事情(即正在做著某種動作),要把人物形象畫完整,不要畫成卡通畫或簡筆畫。指導語中“做事情”的目的在于鼓勵兒童描繪互動的人物場景。
通過觀察兒童心理畫,可以體察到兒童與家長、同學和朋友之間的人際關系,了解到兒童真實的交往狀態(tài)。在一幅群體人物畫中,他們會把喜歡的人畫在畫面顯著的位置,并且畫上漂亮的服飾和可愛的表情;相反,則把疏遠的人畫得遙遠、渺小又模糊,甚至丑陋。
例如,通過讓兒童畫《我的一家》,老師不僅能從畫面中了解兒童對家庭生活的認識,甚至還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是否存在被虐待等家庭問題和情況。兒童的家庭畫中的內容位置、人物的大小以及繪畫過程等都傳達著家庭的互動情況。
(三)顯示身體狀況
1.重點圖形對身體狀況的表達
兒童心理畫中的身體特征有助于我們了解兒童正在經(jīng)歷的疾病、痛苦甚至死亡等問題。畫面中表現(xiàn)出的一些與身體缺陷、殘疾、急性或慢性疾病有關的內容,可能直接反映出兒童遭受過心臟病、胃病、手術、突發(fā)事故或虐待造成的傷害,以及與之抗爭的經(jīng)歷。
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小女孩不斷地在她所畫的每一幅畫的人物身體中間畫上一個黑色的圖形,這個黑色的圖形代表她胃疼,但是她不敢將胃疼這件事告訴家人,以免讓家人擔心。和其他受家庭虐待的兒童一樣,她只關心家庭成員的態(tài)度而不關心自己的身體。在畫面中不斷使用黑色圖形,逐漸成為她不愿將胃疼告訴家人的情況下,表達自己傷感和焦慮的方式。雖然兒童心理畫呈現(xiàn)出身體某處的黑色圖形并不總代表身體疼痛或疾病,但它通常是與身體有關的某些特征,需要引起重視。
兒童也會把身體損傷反映在自己的繪畫作品中,他們會在圖畫中運用夸張、變形、省略等方式來表達對自己身體缺陷的情感體驗,而這些情感體驗可能是有意識或無意識的。例如,要求兒童“畫一個人”,無論畫誰或者這個人是否真實存在都是可以的。通常,那些有外形缺陷的兒童都會畫出一個正常的人;但當要求他們畫一張自畫像時,四分之三的兒童會用夸大、歪曲或省略等方式來表現(xiàn)他們的身體缺陷。羅恩菲德(Lowenfeld)發(fā)現(xiàn),兒童畫中凸顯的一些特征反映了兒童自身的身體缺陷,如果兒童對人物形象的某個部位不斷夸大或歪曲,這可能體現(xiàn)了兒童的同等部位不正常。例如,半身癱瘓的兒童可能會把自己一側的胳膊或腿畫得特別短;一個摔斷胳膊的兒童可能會在畫中對胳膊著重描繪。
2.顏色對身體狀況的表達
兒童在繪畫中所運用的顏色與他們的身體狀況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有個著名的實驗[1]把3~12歲身患絕癥兒童的繪畫作品和健康兒童的作品進行比較。研究結果表明,這些兒童會在圖畫中表現(xiàn)他們的身體狀況和病情,這些兒童喜歡運用黑色來代表無臉的魔鬼形象、萬丈的深淵、荒蕪的孤島以及漆黑的房屋等。黑色通常與身體狀況相關,繪畫中的黑色充分體現(xiàn)出他們對瀕臨死亡的感受。
身患重癥的兒童還會把紅色與鮮血聯(lián)系起來。雖然健康兒童和重癥兒童都會在繪畫中使用紅色,但后者使用得更多。紅色暗示了兒童不健康的身體狀況,這一顏色在患病兒童的繪畫中使用得相當普遍。紅色也與燒傷、疼痛、各種病患有關,其中患有血液疾病的兒童尤其喜歡使用紅色。筆者在與嚴重燒傷兒童的接觸中也發(fā)現(xiàn),紅色代表了疼痛,如果讓這些燒傷的兒童畫一個人,他們會把這個人畫成紅色或黑色。
四、不同類型兒童心理畫的解析
兒童心理畫解析包括三個層面:一是表層涵義,即表面的內容體現(xiàn);二是關聯(lián)性內容,即與之有關的故事和情節(jié);三是潛在內涵,這是兒童沒有說出或者沒有被兒童意識所察覺到的內容。
兒童心理畫中最常表現(xiàn)的內容就是人物、樹木、房屋以及動態(tài)圖畫。我們可以通過兒童描繪的這些內容分析出不同的內涵。
(一)人物畫解析
人物是兒童特別喜歡表現(xiàn)的主題,幾乎每個孩子都會隨意畫出各式各樣的人物,或抽象或具體,千奇百怪,形態(tài)各異。五花八門甚至有些雜亂的畫面也許會令成人不得要領,但兒童卻能講出或喜或悲的各種人物事件。人物畫直接反映出兒童意識層面的自我認知:如果是自畫像,實際畫出的是畫者理想中的自己;如果畫的是他人,則表明了畫者眼中他人的樣子?;凇巴渡湓怼?,在畫他人畫像時,畫者很可能也融入了自己的一部分。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讓兒童畫他人來突破自身的防御,更清晰地了解兒童的心理狀態(tài)。還有一種現(xiàn)象就是“補償機制”,畫者會刻意地畫出自己不具備的特質。比如在自畫像中,小眼睛的女生會給自己畫上大大的眼睛;瘦弱的男生會把自己畫成一個魁梧的肌肉男……
案例:讓兒童畫一幅自畫像。以一個10歲女孩的自畫像為例(見圖1),我們可以從自畫像的局部特征入手進行分析,再進行局部關聯(lián),然后整體分析出兒童的性格特征和情感表達。
解析步驟:
第一步:查找繪畫特征對應投射涵義
1.畫面較大:過分自信,對外界感知無力,躁動不安。
2.偏左:較為感性,也較被動。
3.筆觸較重,反復涂抹:有攻擊傾向,脾氣暴躁;自信,心理能量強大;做事可能追求完美,猶豫不決。
4.頭大:想法較多,行動力較差;覺得自己不夠聰慧,渴望變得更有智慧。
5.臉頰反復涂抹,眼睛大,有耳朵,“W”狀大鼻子,嘴巴呈線型:在意自己的面子,在意別人的評價;極其愛美;有主見,但也有點死板;有煩惱,但無法表達。
6.脖子粗:脾氣暴躁,有攻擊傾向;也可能在意身份地位。
7.軀體方正:做事缺乏靈活。
8.四根手指,腿腳細弱:幼稚,行動力差,有無力感。
9.仔細描繪衣服:追求完美;關注自我,用各種方式隱藏真實的自己;對自己不太滿意。
第二步:對整幅畫進行解析
在這幅畫中,小畫者把人物畫得很大,人物的比例也不協(xié)調:頭大,身子小,細胳膊細腿,這反映出畫者對于頭的在意。整幅畫像較為呆板,缺乏靈動性,眼睛刻畫得很呆滯,以此我們可以推測,頭大是一個補償,她希望自己變得聰明、智慧一些。胳膊、腿的細弱反映出畫者缺乏行動力以及較強的無力感,而較重的筆觸和粗短的脖子,可以看出她是一個脾氣暴躁、帶有鋒芒的人。其次,畫面線條不夠流暢,衣服上描繪了細致的花紋,還有一排紐扣,這可以看出畫者追求完美,是個愛美之人,并且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xiàn)出來,因而比較敏感,甚至有些強迫癥狀。
(二)樹木畫解析
畫樹,可以反映人格中的某些特質,還可以揭示個體與環(huán)境的關系,畫面中的樹具有生命意義的象征。樹木從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的過程,與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非常相近。樹干上的疤痕代表了創(chuàng)傷,能表現(xiàn)出個體成長的艱難歷程,過去所受的創(chuàng)傷或難過的事情都會一一顯現(xiàn)出來。
1. 解析樹干
樹干反映了個體成長和發(fā)展的能量和生命力。從樹干上的疤痕所處的位置可以推算出畫者受創(chuàng)傷的年齡。樹干的粗細代表生命力的旺盛程度:樹干過細,代表著畫者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支持和支撐;樹干粗大,代表著畫者強大的生命力。樹干越往上越細,最后消失于一點,這代表生命力的衰竭和終止。
2. 解析樹冠和樹枝
樹冠和樹枝勻稱、比例恰當,這代表一個人的發(fā)展平衡。樹冠的變化大,體現(xiàn)出個體成長過程中的許多變化。巨大的樹冠代表畫者有強烈的成就動機;小樹冠則代表畫者幼稚的想法;節(jié)外生枝的樹冠代表畫者擁有新的方向和希望;兩邊都下垂的樹冠代表畫者情緒低落、意志薄弱;鋸齒形的樹冠代表外界壓力大,畫者和外界溝通不順暢。樹枝一般象征著能量的流動,向上生長的樹枝代表畫者充滿活力和生活的希望;下垂的樹枝代表畫者關注過去;橫向生長的樹枝代表畫者愿意主動與人交往;折斷的樹枝代表畫者曾付出努力卻遭遇失敗的經(jīng)歷。
3. 解析果實
果實象征著目標、成就和想法。大而多的果實代表畫者有比較多的目標和想法,并有信心實現(xiàn)目標;小而少的果實代表畫者自我評價不高、信心不足;沒有果實代表畫者想法空洞、目標不明確;掉落的果實代表畫者成長中遇到一些傷害事件,果實被風吹掉或被蟲子咬爛,都代表畫者受到了自身無法控制的外界因素的傷害。
以一個12歲女孩的樹木畫為例進行解析(如圖2所示),畫面偏下,上面空曠,樹木較小,這是畫者不自信的表現(xiàn);樹干上多處樹疤,表明畫者內心受過多次創(chuàng)傷;樹枝斜出,表明畫者對一切充滿渴望;小果實過多,表明畫者的想法目標太雜亂,不切合實際。
(三)房屋畫解析
巴什拉(Bachelard)在《空間的詩學》中這樣寫道:“所有建筑都與人類相似。它不僅有眼、耳、口、鼻,甚至還有靈魂?!狈孔邮莻€體成長的場所,代表一個人與家的關系,同時也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安全感。過大的房子代表一個人的自我認知過于膨脹,過于自信,對家庭比較關注;過小的房子則代表一個人內向、焦慮不安,缺乏安全感,對家庭的信心不足;大小適中的房子代表一個人的個性符合現(xiàn)實情況,既不張揚也不謙卑;單層房子代表現(xiàn)實感;多層房子代表較多的幻想傾向,以及一個人對財富、物資的渴望和關注;遠處的房子代表一個人對家庭溫暖的渴望。
以下是在兒童畫中常見的房屋畫解釋。
1.房屋的類型
圓形的房屋:這類房屋體現(xiàn)了母親的保護和溫暖,是在母親身體里的象征。畫者缺乏愛,膽小,需要被呵護和被保護。比如,遠古時期的村落都在外面建造起高大的城墻,以保護城池不受外界的侵擾,人們在這些圓形的建筑里面有一種被保護的感覺。
方形的房屋:這類房屋體現(xiàn)了較多個人的特質,也是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當房屋有屋頂?shù)臅r候是很安全的,屋頂?shù)拇笮》从沉水嬚咴诨孟胧澜缰型度氲木Γ约霸诨孟胧澜缰械玫降臐M意程度。沒有屋頂代表畫者智力低下,如果畫者是智力正常的人,那么這可能是一種畏縮的人格體現(xiàn);傾斜的或三邊形屋頂代表畫者的關注自我、具有沖動性和敵意的行為;屋頂與墻面分開則代表畫者家庭不穩(wěn)定,這類畫常見于患有某種精神障礙的人;屋頂涂黑代表畫者心情煩躁,情緒波動大。
2.房屋的細節(jié)
房屋墻壁:墻壁表示自我的堅強性,墻壁使居住者免于外界的威脅。畫面強調墻的輪廓代表畫者過分警惕,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墻與墻不相連代表一種分離感,家庭感受性不好;網(wǎng)格狀墻壁代表家庭的一種束縛,是對畫者未來發(fā)展的束縛;墻壁強調垂線代表個人意志堅強;墻壁強調水平線則代表畫者有情緒問題;墻壁上有裝飾代表畫者心理脆弱、敏感;墻壁上有污點代表畫者遭受過心理創(chuàng)傷,當前焦慮。
房屋窗戶:窗戶關閉或者打開是畫者交往意識的體現(xiàn),表示個體的開放性。圓形或者半圓形窗戶代表畫者性格比較溫和,通常象征女性化氣質;大的單片窗戶代表開放的心態(tài),畫者愿意與外界溝通;欄桿窗戶則代表畫者警戒、多疑,過分自我防衛(wèi);線條加粗的窗戶代表畫者在口頭表達上的困難;有窗簾的窗戶代表畫者自我保護性強,害怕別人窺視自己的內心狀態(tài);完全涂黑的窗戶代表畫者想隱藏自己,敏感多疑;有很多扇窗戶代表畫者渴望與外界溝通。
房屋的門:房屋的門反映了畫者從房屋這一私密處過渡到外在世界的心,門是人們可以來回進出的通道。假如一幢房屋沒有門,這表明畫者在與人接觸和交往方面有很大困難。門的大小和形狀象征著畫者對外界的開放程度。門上有鎖代表畫者缺乏安全感,防御心理比較強;門上有把手代表畫者在人際交往中更愿意充當被動角色;拱形門代表享樂主義;側門代表畫者想逃離以及潛在的壓抑感;門被物體遮擋代表畫者逃避,拒絕人際交往。
房屋煙囪:煙囪象征著與家庭有關的情感宣泄。畫者強調煙囪代表對家庭溫暖的關注;冒著濃煙的煙囪代表畫者極度憤怒,存在家庭沖突;煙偏向一邊代表環(huán)境對人的壓力。
以一個7歲男孩的房屋畫為例進行解析(如圖3所示),房屋傾斜不穩(wěn)定以及圓形的房頂,這一切表明畫者缺乏自信,需要被保護;門和窗戶太小,則表明畫者不愿意與人溝通;窗戶涂黑,表明畫者封閉自我;煙囪冒著濃煙,表明畫者內心極度憤怒。
(四)動態(tài)畫解析
動態(tài)畫是連續(xù)性動作的表達,是相對于靜止不動的事物而言的。通過對動態(tài)畫的解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繪畫者的個性特點、情感體驗、思維特征、人際關系以及對周圍環(huán)境的感知覺等。家庭動態(tài)畫主要用于考查畫者對家庭的想法、情感和態(tài)度,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關系等。學校動態(tài)畫主要用于考查學生對學校、學習的看法,以及對教師、同學的態(tài)度和與其關系現(xiàn)狀等。在解析動態(tài)畫的過程中,我們要重點分析畫中各個人物的大小、距離、服飾、表情、動作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狀態(tài);之后再綜合各個人物與背景物進行細致分析,以此來洞察畫者在家庭或學校某個場景的狀態(tài),以及與家人或師生的互動關系。例如,在家庭動態(tài)畫中,畫得較大的人物往往是家庭中比較重要的成員,也是在畫者心目中極有分量的成員。畫面中的自己與哪個人物靠得比較近,往往代表著畫者與這個人的關系較為親密。
以一個12歲男孩的學校動態(tài)畫為例進行解析(如圖4所示),畫中的校園場景空曠,這代表畫者很孤獨,遠處的教學樓和老師與自己有距離感,同學們都有自己的伙伴,但不愿意與他互動。左下角的畫者自己獨自一人拍著皮球,明顯體現(xiàn)出畫者在學校里缺乏關愛,人際關系受挫。筆者建議班主任老師多關愛這個學生;建議家長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給予他溫暖和關注;建議這個孩子自己多主動與同學交往。
教師掌握兒童心理畫的基本分析方法,并能夠根據(jù)經(jīng)驗判斷出兒童的心理問題,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身心狀態(tài)。藝術是一種有力的工具,它就像是外科醫(yī)生的手術刀,你在使用時必須小心且熟練,才能使它安全地通過表面進入內部。當你把繪畫作為一種符號交流的工具應用于兒童心理治療時,要意識到這是一項要求非常嚴格的任務,它意味著巨大的責任。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是全社會的責任。我們要重視兒童的心理健康,關注兒童的細微變化,發(fā)現(xiàn)隱藏于他們內心世界里的焦慮和不安,完善兒童的人格。教師掌握相應的兒童心理畫的分析方法,可以提升對兒童心理關注的敏感度,及時發(fā)現(xiàn)兒童的心理問題并給予關愛,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和陰影,在燦爛陽光下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參考文獻】
[1]? ?嚴虎.兒童心理畫[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5:2.
[2]? ?一沙.繪畫心理學[M].北京:企業(yè)管理出版社,2014:208.
[3]? ?[美]克萊爾·格羅姆.兒童繪畫心理學[M].李甦,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8:139.
[4]? 嚴虎,陳晉東.繪畫分析與心理治療手冊[M].湖南:中南大學出版社, 2016:287.
[5]? 李洪偉,吳迪.心理畫[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237.
[6]? ?[美]凱西·瑪考爾蒂.兒童繪畫與心理治療[M].李甦,李曉慶,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6:137.
[7]? ?[美]維克多·羅恩菲德.創(chuàng)造與心智成長[M].王德育,譯.浙江: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9:11.
[8]? ?[法]加斯東·巴什拉.空間的詩學[M].張逸婧,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30.?[9]? ?鄒娟.兒童心理健康100問[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2017:1.
[10] 李愛秋,朱宇航.家庭動力繪畫及其對家庭關系的投射意蘊[J].幼兒教育, 2020,36(2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