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義
(北京市朝陽區(qū)金盞第二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中醫(yī)科,北京 100018)
結節(jié)性癢疹(prurigo nodularis,PN)又被稱為固定性蕁麻疹,是一種神經(jīng)精神障礙性皮膚病,多見于手足部及小腿伸側,少數(shù)見于臀部、背部及腰部,以疣狀結節(jié)性損傷、劇烈瘙癢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1]。該病具有病程較長、反復發(fā)作、難治愈等特點。 PN 的病因較為復雜,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普遍認為神經(jīng)精神因素、 內分泌障礙及胃腸功能紊亂等均與該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2]。 臨床治療PN 的關鍵在于緩解瘙癢癥狀,多采用抗炎藥物、抗過敏藥物及免疫抑制劑等治療,藥物治療可在短時間內控制病情,但長期使用易產(chǎn)生多種不良反應,預后較差[3]。 臨床報道[4],物理療法治療PN 也具有一定療效,如液氮冷凍、紅光照射、紫外線照射等,但不適用于大面積癢疹患者?;疳樣直环Q為燒針,是一種中醫(yī)傳統(tǒng)治療方法,不僅能消腫散結、祛風止癢,還能開門驅邪、通經(jīng)活絡、活血化瘀[5]。 基于此,該研究選取該院 2020 年 1—12 月收治的70 例PN 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分組對照,探討火針聯(lián)合冷紅光治療的臨床效果。 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70 例PN 患者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指標確診為PN;患者出現(xiàn)典型的皮損癥狀并伴劇烈瘙癢; 性別不限,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嚴重感染者及惡性腫瘤等;存在藥物禁忌證者;認知異常、溝通障礙或合并精神疾病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婦女。 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 例。對照組男 18 例,女 17 例;年齡 24~75 歲,平均(39.56±4.24)歲;病程 5 個月~5 年,平均(3.29±0.80)年。 觀察組男 19 例,女 16 例;年齡 25~74 歲,平均(39.29±4.61)歲;病程 6 個月~5 年,平均(3.21±0.61)年。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該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對照組
采用鹵米松乳膏(湖南明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193031,規(guī)格:15 g∶7.5 mg)治療,將乳膏薄層搽于皮損處, 按摩3 min 或直至無黏膩感,2 次/d,連續(xù)治療4 周。
1.2.2 觀察組
采用火針聯(lián)合冷紅光治療。(1)火針:指導患者取舒適體位(正坐位或仰臥位),充分暴露皮損部位,將碘伏涂擦于穴位附近進行消毒處理,使用一次性針灸針(天津億朋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規(guī)格:0.35×25 mm,津械注準20172270152),點燃酒精燈,用酒精燈火焰的中焰先對針體進行加熱,后對針尖進行加熱,待針燒至通紅、發(fā)白后,快速刺入皮損頂端,待針接觸到皮膚并聽到“啪”的一聲脆響時迅速出針,進針深度不可超過皮損基底部,前后共快速進針3~5 次,針與針之間相距1~2 mm,確保稀疏、均勻,直至將整個皮損覆蓋。 治療每周 1 次,連續(xù)治療 4 周。 (2)冷紅光:針刺后,選用紅光治療儀(型號:KDH-150B,北京科電微波電子有限公司,京械注準20152090268),調節(jié)輸出紅光波長為600~700 nm,電源調節(jié)為220 V,輸出功率控制在≥3 W,光斑直徑需≥5 cm;指導患者取仰臥體位,充分暴露皮損處皮膚,將儀器的紅光輸出窗口與皮損處對準,垂直照射,控制照射距離為10~15 cm,每次 20 min。 每周 1 次,連續(xù)治療 4 周。
(1)瘙癢程度:治療前后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患者的瘙癢程度,分值0~10 分,評分高低與瘙癢程度成正比。
(2)睡眠質量:治療前后使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估患者的睡眠質量,共 18 個條目,分為 7 個因子,總分 0~21 分,評分≥8 分即存在睡眠問題,評分越高代表睡眠質量越差。
(3)生活質量:治療前后使用皮膚病生活質量指數(shù)(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量表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皮膚護理、心理情緒、自身感覺、穿衣選擇、家務勞動、體育運動、休閑生活、工作學習、休息睡眠及日常社交10 個維度, 各維度均分為0~3級,總分0~30 分,評分高低與生活質量成反比。
(4)治療效果:以《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為參照,臨床癥狀消失,無瘙癢或輕微瘙癢,睡眠質量較佳為痊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但仍有不適,偶爾瘙癢或輕度瘙癢,睡眠質量明顯改善為顯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但仍有不同程度瘙癢,且睡眠質量一般為有效;臨床癥狀無任何變化,瘙癢程度等未緩解為無效。 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治療總有效率等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瘙癢程度、睡眠質量、生活質量等計量資料用()表示,分別采用χ2檢驗、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 VAS 評分均顯著低于各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的VA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 VAS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 VAS 評分比較[(),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t 值 P 值觀察組(n=35)對照組(n=35)t 值P 值7.31±1.24 7.29±1.28 0.066 0.947 2.51±1.02 3.45±1.32 3.334 0.001 17.686 12.170 0.000 0.000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SQI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 PSQI 評分均顯著低于各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的PSQI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PSQI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PSQI 評分比較[(),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t 值 P 值觀察組(n=35)對照組(n=35)t 值P 值10.32±1.25 10.56±1.12 0.845 0.400 4.13±0.62 6.23±0.15 19.476 0.000 22.669 26.245 0.000 0.000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DLQI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 DLQI 評分均顯著低于各組治療前,且觀察組的DLQI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DLQI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DLQI 評分比較[(),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t 值 P 值觀察組(n=35)對照組(n=35)t 值P 值20.85±3.01 20.39±3.26 0.613 0.542 11.38±1.37 14.65±1.52 19.476 0.000 16.941 9.441 0.000 0.000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14%,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1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PN 是炎癥性皮膚病的一種, 高發(fā)年齡為30~50歲,皮損多見于四肢,也可見于腰部、臀部,最常見于小腿伸側。 在中醫(yī)領域,PN 被歸納于“馬疥”等范疇,在《諸病源候論·瘡病諸候·疥候》中對該病有所記載,“馬疥者,皮內隱嶙起作根墌,搔之不知痛”,指出馬疥多見于皮內,高出皮膚表面,且有根基。 中醫(yī)認為PN的病機在于外感風毒、素體蘊濕、氣血凝滯及經(jīng)絡阻塞等,劇烈瘙癢與風邪有關,故治療應以除濕、平肝祛風及散瘀等為原則[7]。
《針灸聚英》 中提出:“凡塊結積之病, 甚宜火針……于結塊之上,須停針慢出,仍轉動其針,以發(fā)出污滯?!睆埥橘e的《景岳全書》中曾云:“凡大結大滯者,最不易散,必欲散之,非借火力不能速也?!庇纱丝梢姡瑢τ陬B固瘙癢型肥厚的皮損部位使用火針點刺,可以達到祛瘀生新的功效,促進增厚皮損加速剝脫。 火針的治療機理為借助火力對毫針進行炙烤,并快速垂直刺入結節(jié)深部,可直達病所,有開門驅邪之功,同時可借助火熱之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使肌膚得以潤養(yǎng),則結節(jié)消退,瘙癢自停[8]。利用火針的溫熱作用及針的刺激作用,可直接開鬼門,讓風邪從表而出。 同時,火針針刺后可于患者結節(jié)表面形成一層薄痂皮,待痂皮自行脫落后,結節(jié)可減小,并加速皮損消退,起到物理剝脫作用。 冷紅光屬于物理療法,其主要生物作用就是光化學作用,通過冷紅光照射,可促進膠原組織再生,并增加細胞內糖原含量,達到促進細胞新陳代謝的作用,以加速皮損愈合[9]。 同時,冷紅光照射后可直接作用于細胞線粒體,激發(fā)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氫酶活性等,促進蛋白質合成及三磷酸甘分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 冷紅光用于治療PN 并不具備治療作用,僅可增強針刺效果。 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97.14%)明顯高于對照組(77.14%),且治療后的 VAS 評分、PSQI 評分、DLQI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火針聯(lián)合冷紅光治療可起到協(xié)同作用,增強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火針聯(lián)合冷紅光治療PN 可提高臨床療效,有效緩解患者瘙癢,提高其睡眠與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