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沖
摘要:目的:分析在ICU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多學科合作互動式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本院接收的ICU患者80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隨機將患者均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40例,實施多學科合作互動式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康復效果以及護理滿意率。結(jié)果: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開始下床時間、ICU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率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率80.00%(P<0.05)。結(jié)論:在ICU患者護理期間,實施多學科合作互動式護理效果理想,可加快患者康復速度,提高護理滿意度,推廣可行性較高。
關鍵詞:多學科合作互動式護理;ICU;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219-01
ICU患者病情危重,各項生理指標極不穩(wěn)定,大部分患者需接受特殊治療,例如機械通氣治療等,長時間處于臥床休息狀態(tài)之中,使功能失調(diào)與肌肉萎縮風險增高[1]。部分研究指出,為ICU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服務利于患者預后[2]。本次研究對ICU患者應用多學科合作互動式護理的效果做對比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接收的ICU患者80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隨機將患者均分為兩組,對照組、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3:17,年齡44-67(54.89±2.87)歲。觀察組男女比例22:18,年齡43-68(54.74±2.69)歲。兩組一般資料基本相同(P>0.05),可比較。納入標準:①ICU入住時長3d及以上;②年齡在18歲以上;③知情并自愿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嚴重消瘦;②精神類疾病患者;③合并惡性腫瘤。
1.2方法
1.2.1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含控制病房溫度以及濕度、增強病房管控力度、定期消毒凈化空氣、保障病房通風等。對于長期機械通氣患者,護理人員要2-3d更換1次管道,避免感染現(xiàn)象的發(fā)生。
1.2.2觀察組
實施多學科合作互動式護理,具體如下:(1)構建多學科護理團隊。團隊成員主要包含ICU醫(yī)師、相關科室醫(yī)師、心理咨詢師、護士、營養(yǎng)師等人員,組長由ICU主任擔任。加強對隊內(nèi)成員的培訓力度,細致劃分隊內(nèi)成員的責任,依據(jù)患者實際病情針對性制定護理方案,嚴格執(zhí)行,充分發(fā)揮多內(nèi)成員的作用。(2)康復護理:康復師定期評估患者運動耐力、心肺功能等狀況,根據(jù)患者病情針對性定制運動計劃,并協(xié)同ICU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開展運動訓練。對于意識障礙患者,護理人員要每2h幫助患者翻1次身,指導患者開展肢體訓練,10-15min/次,20min;對于意識清醒患者,護理人員指導患者保持端坐位,3次/d,20min/次,與此同時,搭配開展床上腳踏車鍛煉,2次/d,10-15min/次,科學控制訓練量。(3)營養(yǎng)、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與心理輔導師定期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綜合評估,給予患者安慰、鼓勵以及支持,針對性開展心理疏導工作,消除患者負性情緒,提升護著依從性。營養(yǎng)師要定期與ICU醫(yī)生查房,依據(jù)患者實際狀態(tài)以及檢查結(jié)果綜合評估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依據(jù)評估結(jié)果及時對營養(yǎng)方案進行調(diào)整,保障患者具備充分的營養(yǎng)支持。
1.3觀察指標
(1)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康復效果,包含機械通氣時間、開始下床時間、ICU住院時間。
(2)對兩組患者發(fā)放本院自行設計的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統(tǒng)計分析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狀況。問卷滿分為100分,≥95分為非常滿意,80-94分為一般滿意,80分以下為不滿意。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分析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比較兩組康復效果
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開始下床時間、ICU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護理滿意率
觀察組護理滿意率97.50%(39/40)(非常滿意24例、一般滿意15例、不滿意1例),對照組護理滿意率80.00%(32/40)(非常滿意20例、一般滿意12例、不滿意8例),差異明顯(P<0.05)。
3討論
ICU患者病情嚴重,治療時間長,大部分患者需就臥床上,會使患者產(chǎn)生較大痛苦,提升患者經(jīng)濟、心理負擔[3]。多學科合作合理指結(jié)合多學科知識,全面評估患者病況,根據(jù)評估結(jié)果針對性制定護理計劃,為ICU患者提供高質(zhì)量的護理服務,進而達成加快康復速度與降低病死率的目的[4]。
本次研究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開始下床時間、ICU住院時間明顯更低(P<0.05),表明在ICU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多學科合作互動式護理可提升患者康復速度,縮短治療時間。觀察組護理滿意率97.50%,對照組護理滿意率80.0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患者對多學科合作互動式護理認可度更高。
綜上所述,在ICU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多學科合作互動式護理發(fā)揮理想效果,可有效提升患者康復速度,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宋樂.互動式護理服務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轉(zhuǎn)歸及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04):695-698.
[2]蔣建福,王青,廖小玲,等.多維度互動式教學模式在ICU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21,13(02):32-36.
[3]張瑜.互動式護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1,19(02):195-196.
[4]黃海英,楊維,鐘磊慶.多學科合作互動式培訓模式對ICU護理人員核心能力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23):3291-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