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靜
蘇州大學附屬常熟醫(yī)院(常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江蘇常熟 215500
DN為糖尿病常見的一種微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病率約30%,是以腎小球結構與功能發(fā)生病變的一組臨床綜合征,早期有一定可逆性,如若治療不及時或不規(guī)范,約有90%患者終會發(fā)展為不可逆性腎病,降低患者軀體健康水平,對正常日常生活形成負面影響[1]。沙格列汀是一種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有降血糖、保護腎臟的雙重功效。纈沙坦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近期有報道指出其有防治DN的作用[2]。該文主要探究沙格列汀聯(lián)合纈沙坦治療早期2型DN的效果,具體是方便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6例早期2型DN患者,結合用藥方法的不同分為甲組、乙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炎性指標、總有效率及腎功能改變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具有明確臨床診斷、無藥物過敏史、心肝功能基本正常、自愿參與該院收治的96例早期2型DN患者,隨機分為如下兩組:甲組48例男女構成比為7∶5;年齡42~74歲,平均(54.8±10.2)歲;病程1~15年,平均(5.9±1.2)年;體質量58~76kg,平均(64.8±6.5)kg。乙組48例男女構成比為13∶11;年齡41~77歲,平均(55.9±11.9)歲;病程2~14年,平均(6.2±1.4)年;體質量55~78kg,平均(65.2±8.3)kg。兩組患者以上基本資料經(jīn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次研究通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1型糖尿病者,合并血管病變者,并發(fā)惡性腫瘤者,對該次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處于妊娠或哺乳期婦女等。
結合患者實況制定飲食譜、調控總熱量攝入值,并鼓勵患者適量運動,所有患者均接受二甲雙胍(國藥準字H20023370)0.5 g,2次/d,口服;纈沙坦 (國藥準字H20040216)80 mg,1次/d,口服治療。在以上治療方案基礎上,乙組加用沙格列?。▏帨首諮20160069)5 mg,1次/d,口服。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12周。
(1)腎功能:血肌酐(SCr)、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BUN)。(2)炎性指標:免疫比濁法檢測hs-GRP;ELISA法檢測IL-6、TNF-水平。(3)療效評價標準:①顯效:治療后UAER降低>50%,癥狀顯著改善;②有效:UAER降低30%~50%,癥狀有減輕;③無效:UAER降低<30%,癥狀無緩解或加重??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SCr、UAER、BUN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乙組患者以上3項腎功能指標檢測值低于甲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腎功能指標比較
歷經(jīng)12周系統(tǒng)治療后,各組患者hs-GRP、IL-6、TNF-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乙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程度更顯著,低于同期甲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較(±s)
注:同治療前比較,*P<0.05;同對照組比較,#P<0.05
?
在總有效率指標上,甲組vs乙組為77.08%vs93.75%,乙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甲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DN發(fā)病機制復雜,當下國內外臨床普遍認為其和遺傳、機體高血糖狀態(tài)下的代謝失調、腎血流動力學變化、局部炎性反應等諸多因素相關。既往有學者指出[3],持續(xù)性的慢性炎癥反應在DN病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抑制炎性因子的表達水平,有益于減輕DN患者癥狀表現(xiàn)。hs-GRP、IL-6、TNF-α等炎性因子對腎結構形成直接性損傷,并誘導上皮向間充質轉化過程,造成細胞外基質聚沉,也可能導致腎臟血流變化、提升血管通透性及誘導他類炎性因子產(chǎn)生過程,進而參與DN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4-5]。TNF-α對其他因子合成與釋放有一定促進作用,誘導炎性細胞因子聚沉和黏附過程,擴張微血管,增強通透性,損傷腎小球功能。IL-6刺激系膜生成氧自由基,增加過氧化脂質代謝物,損傷內皮與組織細胞,提升腎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形成蛋白尿。hs-GRP主要由干細胞生成,其指標高低能呈現(xiàn)出腎纖維化程度[6]。
纈沙坦為血管緊張素II(Ang II)受體拮抗劑,通過選擇性競爭Ang II受體,對RAS系統(tǒng)形成抑制作用,通過擴張血管、減輕腎小球的高濾過狀態(tài),改善腎組織的血供狀態(tài)。并且纈沙坦對腎組織局部炎性因子生成、釋放過程形成抑制作用,規(guī)避腎小球細胞增生肥大問題,拖延腎小球硬化進度,進而減輕對腎功能造成的損傷程度[7]。沙格列汀一種高效的DPP-4抑制劑,通過有選擇性的抑制DPP-4,拖延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釋放多肽(GIP)與內源性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有效阻斷DPP-4降解GLP-1過程,提升病患機體內GLP-1濃度[8]。GLP-1能參與血管上皮細胞炎癥反應,GLP-1結合其受體并相互作用,不僅能擴張血管及優(yōu)化血管內皮功能,還有較好的抗炎效能,進而有效的調節(jié)血糖水平,優(yōu)化早期2型DN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9-10]。在該次研究中,治療后乙組hs-GRP、IL-6、TNF-α依次為(3.9±0.5)mg/L、(12.1±5.9)pg/L、(18.6±7.4)pg/mL,均低于同期甲組的(6.1±0.4)mg/L、(18.2±4.3)pg/L、(29.7±8.4)pg/mL(P<0.05)。提示采用沙格列汀治療DN,能更有效的減輕血清炎性反應。尹東升[9]為證實沙格列汀在治療早期DN方面表現(xiàn)出的良好效能,選擇100例早期DN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照組50例采用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50例聯(lián)合沙格列汀治療,治療后,觀察組患者hs-GRP、BUN依次為(4.81±1.68)mg/L、(4.85±1.53)mmol/L,均低于對照組 (10.39±1.54)mg/L、(7.96±1.74)mmol/L(P<0.05),其文章指出,臨床若能聯(lián)合沙格列汀治療DN,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腎功能,穩(wěn)定血糖水平,臨床效益療效。BUN即指“血尿素氮”,為血漿內除蛋白質以外的一種含氮化合物,其經(jīng)由腎小球濾過以后排出體外,當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時,BUN水平將會上升,故而臨床將其作為判別腎小球濾過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11]。BUN上升多見于腎功能不全者,但腎小球濾過率(GFR)降低至50%時方能觀察到BUN水平上升,敏感性較差,故而該次試驗研究中還觀察了兩組患者SCr、UAER水平,SCr通常被認為是內生血肌酐,是人體肌肉代謝的產(chǎn)物之一,每天人體中產(chǎn)生的肌酐,基本上均能隨尿液排出至體外,臨床通過檢測SCr了解腎功能。UAER為臨床診斷早期DN的“金標準”[12]。治療后,乙組SCr、UAER分別為(60.4±6.7)μmol/L、(115.0±9.2)μg/min,均低于同期甲組的(69.6±7.4)μmol/L、(137.4±12.2)μg/min(P<0.05)。提示沙格列汀能更好的改善早期DN患者腎功能。
綜上所述,沙格列汀聯(lián)合纈沙坦治療DN,不僅能減輕機體炎性反應水平,還能較好地保護腎臟功能,臨床療效較高,關于其是否有其他作用機制需要進行更深度的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