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彤 鄭瀅婷 麥小祝
(1.華南農業(yè)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華南農業(yè)大學附屬小學)
阿斯伯格綜合征(Asperser Syndrome,AS)屬于孤獨癥譜系障礙的一個常見的亞型,主要表現(xiàn)為社會交往障礙、狹隘的興趣、重復刻板行為和動作發(fā)育不協(xié)調。AS的康復治療是一場“持久戰(zhàn)”,父母則是AS兒童最重要的資源和力量。親子關系對于AS兒童的心理發(fā)展與問題行為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在AS兒童及家庭介入的相關研究中,沙盤游戲廣泛運用于特殊需要兒童干預中,在自閉癥兒童、多動障礙兒童等的干預方面得到許多專家學者的認可。對AS兒童家庭進行家庭輔導的研究亦能夠反映其成效,如陳一心和詹明心采用家庭輔導的形式,給予AS兒童家庭心理支持和訓練指導,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效??v觀文獻可以發(fā)現(xiàn),學者對AS兒童及其家庭的介入研究,關注親子關系方面較少,另外通過沙盤游戲或家庭輔導進行介入的研究均反映出良好成效,卻鮮有研究將沙盤游戲與家庭輔導進行整合。因此,探究了沙盤游戲與家庭輔導整合對于AS兒童親子關系改善是否有效,體現(xiàn)在何處?
個案小Z,性別男,接觸時就讀一年級(現(xiàn)為三年級),幼兒園時被醫(yī)院診斷為阿斯伯格綜合征,語言表達能力較弱,欠缺對自身情緒與感受的表達,在學習生活中面臨著學業(yè)與交往等壓力和挑戰(zhàn)。小Z一家四口(如圖1所示),父母都是大學教師,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較高。母親是小Z的主要照顧者,主要負責其作業(yè)輔導、康復訓練,興趣班則由父親負責。父母親子壓力較大,以較高的期待和要求進行教育,對個案的內心感受關注較為不足。
圖1 個案家庭譜系圖
針對服務對象及其家庭情況,社工運用沙盤游戲和家庭輔導分別進行干預,并制定以下兩個干預目標:(1)通過沙盤游戲,了解個案的內心世界,給予其釋放情緒的環(huán)境,促進其自我表達、社交能力的提升;(2)通過家庭輔導,為個案父母提供情感支持,緩解親子壓力,提高接納程度,關注孩子內心感受。
沙盤游戲治療是一種以榮格心理學原理為基礎,由多拉·卡爾夫發(fā)展創(chuàng)立的心理治療方法。咨詢師與社工對個案進行沙盤游戲,為其提供一個自由與安全的空間,激發(fā)其內在的自愈力量,促進其內心整合。個案進行了六次沙盤游戲,以下三個階段體現(xiàn)其心理變化、自我整合的過程。
表1 個案代表性沙盤概況
1.第一階段:空洞混亂,顯現(xiàn)創(chuàng)傷
在前兩次個案沙盤及游戲過程中,主要表現(xiàn)為創(chuàng)傷主題,體現(xiàn)出三個特點:一是擺放的沙具少,內容空洞、擺放混亂;二是因無法適應規(guī)則,呈現(xiàn)內容不連貫;三是難以對呈現(xiàn)的沙盤進行想法和感受的表達,與咨詢師關系陌生和疏離。值得關注的是,第一次擺放沙具,放置于沙盤后又放回柜子中,數個沙具皆是如此。第二次主題為摩托車比賽,個案從中表現(xiàn)出緊張、沖突的場面。
2.第二階段:釋放情緒,積極轉化
從第三次、第四次個案沙盤游戲過程可以看出,所用到的沙具逐漸增多,并伴隨著轉化。第三次沙盤游戲中,個案表示在建地鐵,用到了平時最喜歡的“挖掘機”,其中過程含有矛盾與沖突的元素,但出現(xiàn)了轉機。第四次沙盤第一次出現(xiàn)了花朵、蝴蝶以及圍欄,代表著一種轉化,但副沙盤(圖略)中仍出現(xiàn)了令他感到恐懼的恐龍。整體而言,該階段沙盤的主題類型為轉化,與咨詢師的溝通也更加順暢,能夠對沙盤的想法和感受進行簡單的描述。
3.第三階段:自我整合,實現(xiàn)治愈
第五次、第六次沙盤中,沙盤所展現(xiàn)的主題為治愈。第五次沙盤,個案再現(xiàn)了植物園與動物園,并且有了更多的蝴蝶,副沙盤(圖略)亦給恐龍裝上了圍欄,還為其中一只恐龍洗澡,對恐龍的恐懼轉為滋養(yǎng)、照顧與和諧共處。第六次沙盤按照數字1到10,個案分別擺放了相應數量的沙具,其中有向日葵、比薩等,詳細清晰地對沙盤進行了描述,并分享了生活中的趣事。個案與咨詢師交流順暢,關系更為親近,表現(xiàn)出輕松和愉悅。
在六次沙盤游戲中可以發(fā)現(xiàn),個案所呈現(xiàn)的沙盤中的沙具越來越豐富,情境更加飽滿,表達體驗與感受也越來越多。六次沙盤中恐龍是最具代表性的沙具,恐龍沙具曾出現(xiàn)過四種形態(tài),分別是“進攻型”“擊倒型”“站立型”“圍護型”。個案對于恐龍的感受從一開始的害怕、攻擊到后來的恐懼,再到最后友好共處。結合個案沙盤擺放情況及其敘述,可以感受和認識到對于個案來說,恐龍一開始似乎是一種強大又無法戰(zhàn)勝的力量,但后來個案通過自身調整學會處理恐懼,與這種力量相處。同時,恐龍反映了個案母親情結的問題,如一開始個案對于恐龍表現(xiàn)出恐懼,但是后來又照顧它們、滋養(yǎng)它們,似乎體現(xiàn)出密不可分的關系。從恐龍這個具有代表性意象的變化,可以看出個案在沙盤中矛盾到整合的心理變化過程。
經過六次的沙盤游戲介入,咨詢師和社工為個案提供了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伴隨著內心感受的釋放,個案的變化之處表現(xiàn)在五個方面:(1)沙盤內容:后期內容更豐富,沙具放置空間更加開闊;(2)心理體驗:表現(xiàn)了向往與恐懼等心理體驗,內心的感受和情緒得到釋放;(3)沙盤主題:從創(chuàng)傷主題到中期轉化主題,再到最后治愈主題;(4)自我表達由一開始總是難以描述清晰,到后來能夠表達自身的想法和感受;(5)心理變化從一開始對恐懼的對象不敢靠近到后來學會處理恐懼,友好相處。因此,沙盤游戲使個案內心情感的釋放和自我表達能力的提升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上述的情緒得以舒緩、表達能力提升均有利于親子良性互動,從而改善親子關系。
特殊兒童的家長承擔著比普通家庭更加沉重的身心壓力,因此很容易陷入心理危機。在這樣的情況下,特殊兒童家庭心理疏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咨詢師和社工作為個案及家庭的服務提供者,能夠提供心理咨詢與建議咨商,為特殊兒童家庭進行心理疏導并尋求更多的社會支持。在本案例中,咨詢師與社工為該AS兒童的父母提供了六次家庭輔導,從以下四個階段進行。
1.第一階段:建立專業(yè)關系,提供情感支持
家庭輔導第一次、第三次是個案父母單獨前來,因此咨詢師和社工分別與個案父母建立專業(yè)關系,第一次家庭輔導與個案母親面談主要了解了個案的成長史、治療史以及教養(yǎng)經歷等,了解了其在個案學業(yè)發(fā)展、行為改善等方面都承受著許多壓力和挑戰(zhàn),咨詢師予以關注和傾聽。第三次家庭輔導與個案父親面談,他從一個父親的角度講述了個案成長史和治療史中父親的角色和心路歷程,表示自己經歷一年多的掙扎才接受了個案是AS兒童,目前對于個案的教育亦十分煩惱,咨詢師予以支持和共情。
2.第二階段:了解教養(yǎng)方式,探尋改善需求
家庭輔導的第二次、第四次主要是個案父母進一步講述教養(yǎng)方式和親子互動,從中了解了個案父母對于個案的陪伴是非常充足且高質量的,但也反映了以下問題:(1)母親對于個案的學習、興趣、特長等都有較高的期待,比如說學習的要求是跟得上其他同學、作業(yè)要都做完、興趣與學習要兼顧等;(2)父母教育分工不當,母親主要照顧個案,父親主要照顧弟弟,呈現(xiàn)“一個大人帶一個小孩”的分工模式;(3)父母對于個案的內心感受缺乏關注,如在個案害怕游泳教練的情況下,未經商量便報名高階班;實施代幣制認為不需要與個案商量規(guī)則等。咨詢師和社工通過了解其教養(yǎng)方式,以傾聽、擾動、更正性認同等,探尋親子關系改善的需求。
3.第三階段:感受教養(yǎng)壓力,推動父母反思
通過第二階段,咨詢師和社工對個案父母教養(yǎng)方式和親子互動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其父母在教養(yǎng)方面的矛盾、壓力逐漸顯現(xiàn),如作業(yè)完成、興趣發(fā)展、獨立性等方面,因母親較高的期待與親密的母子關系,個案對母親表現(xiàn)出又愛又“怕”,母親也常陷入矛盾與無奈。關注內心感受方面,父母對于個案獨自去夏令營表現(xiàn)害怕和抗拒表示“出了問題再說”,體現(xiàn)出對個案內心感受關注不足的問題。咨詢師與社工通過澄清、摘要等,引導父母反思自身的教養(yǎng)方式,多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
4.第四階段:改善親子關系,取得積極變化
經過六次家庭輔導,咨詢師和社工對個案親子關系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使其父母敞開了心扉,給予其情感支持,進一步促進他們思考并改善教養(yǎng)方式。所得成效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1)家庭教養(yǎng)方式改善,母親的期待與要求有所調整;(2)父母的情緒得到疏導,親子教育壓力得以舒緩;(3)父親的參與度越來越高,母親有所“讓位”,使父親更好地參與到案主的教養(yǎng)中;(4)父母開始有意識地去思考自身的話語對案主的影響,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上述的變化都促進了父母壓力緩解與情緒釋放,并且更多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促進親子的良性互動,親子關系得以改善。
從以上沙盤游戲與家庭輔導的成效可得出結論:整合沙盤游戲與家庭輔導對于AS兒童具有良好成效,體現(xiàn)在雙方壓力情緒與內心感受兩個方面,如圖所示。
圖2 AS兒童親子關系問題與整合介入方法
AS兒童及其父母在壓力情緒與內心感受兩方面的問題,與張英琴和趙俊萍特殊兒童早期親子關系的兩大特點:一是特殊兒童父母承受更多的心理壓力挑戰(zhàn);二是親子溝通面臨更多障礙的觀點是一致的。
通過分別對AS兒童和父母進行沙盤游戲與家庭輔導的介入,一方面通過非語言游戲方式更好地與AS兒童建立關系,給予AS兒童自由受保護的空間,促進其情緒的釋放和宣泄,提高其自我表達的能力;另一方面家庭輔導為父母提供情感支持,使他們的親子壓力和負面情緒得以疏導,調整過高的期待,更加接納AS兒童,關注其內心感受??傮w而言,沙盤游戲和家庭輔導的整合使AS兒童及其父母雙方壓力情緒得到釋放和舒緩,AS兒童內心感受的表達更為充分,父母更加關注其內心感受,促進了親子有效溝通與互動,推動了親子關系的改善。
社會工作者在進行沙盤游戲和家庭輔導時,能夠為AS兒童及其父母提供一個自由和安全的環(huán)境,幫助其紓解壓力,進一步反思整合。社會工作者能夠扮演支持者、賦能者、中介者,發(fā)揮理解、共情、接納等作用,促進雙方能力的提升,推動雙方的有效交流與良性互動,從而改善親子關系。
親子關系是父母與孩子一生中需要面對的“功課”,對于AS兒童的康復與發(fā)展,家庭功能的發(fā)揮更是至關重要。因此,就AS兒童親子關系改善問題可進一步為其提供家庭團體沙盤、親子教育培訓、互助支持小組等,從而提供情感支持和專業(yè)資源,推動AS兒童親子關系的改善,使AS兒童家庭更有信心展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