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朱洪
(1.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安徽合肥 230001;2.安徽省地質測繪技術院,安徽合肥 230022)
江淮大地,滄海桑田,在近30億年的地質歷史長河中,安徽境內發(fā)生過許多重大地質事件,形成了火山、地震、斷裂、巖溶、冰川、礦產以及古生物化石等類型多樣的地質遺跡資源,造就了千姿百態(tài)的皖山皖水地質景觀,為安徽省地質公園建設提供了珍貴的資源條件。本文回顧安徽省地質公園的建園發(fā)展歷史,記錄地質公園申報過程中的艱辛和喜悅,銘記關心地質公園建設的專家學者、游客及熱心的群眾,以期促進安徽省地質公園與自然保護地體系之間的融合,為安徽省自然資源保護和全域旅游發(fā)展提供參考。
安徽省地質公園始建于本世紀初,已建設世界地質公園3處,國家地質公園11處,省級地質公園2處,國家地質公園數量位居我國前列。安徽省自北向南分為皖北、皖中、皖西、沿江和皖南五個地質公園空間分區(qū),其中皖南地質公園數量最多,皖西、皖中、沿江次之,皖北地質公園數量最少,南北分布不均衡。安徽省地質公園空間分布見圖1。
圖1 安徽省地質公園空間分布圖Figure 1.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eoparks in Anhui Province
安徽省地質公園以巖石地貌景觀為主,主要有花崗巖地貌、可溶巖地貌、碎屑巖地貌(丹霞地貌)等類型。安徽省“三大名山”黃山、天柱山、九華山均為花崗巖地貌景觀;褒禪山、太極洞、石臺溶洞群等可溶巖地貌各具特色;浮山、馬仁山、女山等火山地貌反映不同地質時代的火山遺跡。安徽省地質公園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安徽省地質公園基本情況Table 1.Basic situation of geoparks in Anhui Province
安徽省地質公園建設堅持“政府主導,地學支撐,市場啟動,企業(yè)營造”的方針,基本建立了地質公園申報與管理體系。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地質公園建設的意義,以“走進國家地質公園”為主題,在《安徽日報》等主流媒體上刊登地質公園建設活動,在省、市電視臺多次展播黃山等地質公園宣傳片。出版發(fā)行《安徽地質公園》科普圖書,系統(tǒng)介紹全省地質公園特色。積極引導各地質公園參與全國統(tǒng)編的“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叢書”出版發(fā)行工作,多渠道推介安徽地學旅游。
2003年2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我國積極響應,成立了由21名院士和專家組成的推薦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委員會。2004年,第一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在北京召開,批準了包含我國8家在內的首批25家世界地質公園。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累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41家,居世界首位。安徽省入選3家,分別為黃山、天柱山和九華山。
(1)黃山世界地質公園。黃山位于皖南山區(qū),由溫泉、云谷、北海等景區(qū)組成,規(guī)劃面積160.6km,以花崗巖地貌、第四紀冰川遺跡、水文地貌景觀為主要特色。
本世紀初,黃山市委托安徽省地勘局332地質隊編制地質公園申報材料。2002年2月,被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2003年7月3日,黃山國家地質公園開園,隨后提交世界地質公園申報材料;7月14日,獲準同意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12月6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考察組伊德博士和庫姆教授一行實地考察黃山,伊德博士在登上黃山蓮花峰頂后贊嘆“我發(fā)現(xiàn)了地球的天堂”!庫姆教授同樣認為“黃山之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2004年2月14日,黃山入選為世界地質公園,是我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7月4日,黃山隆重舉行世界地質公園開園儀式。黃山成立了地質公園管理辦公室,設立特級地質遺跡保護區(qū)4處,主要保護天都峰、玉屏峰、始信峰等著名山峰以及飛來石、黃山溫泉等著名景點。近十年以來,黃山接待游客2720萬人次,實現(xiàn)旅游收入208億元,為皖南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帶來了重大機遇。
(2)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天柱山位于潛山市境內,規(guī)劃面積111.89km,以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大別-蘇魯超高壓變質帶經典地段、崩塌堆壘型花崗巖地貌景觀和古新世哺乳動物化石群為主要特色。
1996年3月,安徽省地質學會專家到天柱山考察,提出“保護地質遺跡”的建議。2004年,原潛山縣決定啟動地質公園申報工作,邀請安徽省地質學會予以技術支持。2005年8月24日,被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2007年11月7日,天柱山國家地質公園開園。2009年10月,天柱山提交世界地質公園申報材料;2010年1月8日,獲準同意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2011年7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考察組易卜拉西姆·庫莫與克勞迪亞·??斯匾恍袑嵉乜疾焯熘剑瑤炷壬拥乇硎尽疤熘绞且蛔苌衿娴牡刭|公園”。2011年9月17日,天柱山入選為世界地質公園。天柱山成立了地質公園管理委員會,設立地質遺跡特級保護區(qū),劃定一級、二級、三級地質遺跡保護區(qū)及外圍生態(tài)保護帶,實行地質遺跡分級保護。十三五以來,累計投入地質遺跡保護資金超5億元,接待游客超600萬人次,實現(xiàn)旅游總收入4.4億元,為大別山區(qū)脫貧攻堅提供了強大動力。
(3)九華山世界地質公園。九華山位于池州市貴池區(qū)、青陽縣境內,由九華山、魚龍洞兩個獨立園區(qū)組成,規(guī)劃面積139.7km,以花崗巖地貌、可溶巖地貌、第四紀冰川遺跡為主要特色。
2008年,池州市啟動九華山地質公園申報工作,半年內取得省級地質公園稱號。2009年8月19日,取得國家地質公園資格。2012年12月,通過國家地質公園建設驗收,取得國家地質公園稱號。2013年5月,池州市舉行國家地質公園開園暨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啟動儀式,委托安徽省地質調查院、南京大學等科研院所深入挖掘地質遺跡內涵。2017年5月,獲準同意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2018年8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考察組英格堡愛麗絲.克萊普、讓.呂克.德布瓦一行實地考察九華山,考察組認為九華山滿足世界地質公園申報要求。2019年4月17日,九華山入選為世界地質公園。九華山成立了地質公園管理辦公室,制定了地質遺跡保護管理辦法,設立一級、二級、三級地質遺跡保護區(qū)。近年來,九華山爭取國家地質遺跡保護專項資金1130萬元,地質公園基礎設施逐漸完善。
(1)淮南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八公山位于淮南市境內,由南塘、茅仙洞、臥龍山、四頂山和西華山5大景區(qū)組成,規(guī)劃面積82.6km,以早—中寒武世地層剖面、“淮南生物群”化石和可溶巖地貌為主要特色。
上世紀末,淮南市人大常委會在視察八公山地區(qū)工作時,特別關注八公山石林地貌景觀,提交了開發(fā)地質旅游資源的提案,引起了淮南市的重視。2000年3月,淮南市邀請安徽省地勘局、安徽省地質學會專家考察八公山石林地貌景觀,提出申報地質公園意向。2001年初,委托安徽省理工大學編制地質公園申報材料;12月28日,被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八公山得名于西漢初年,是集人文歷史與地質景觀為一體的旅游勝地。
(2)休寧齊云山國家地質公園。齊云山位于休寧縣境內,由月華街、樓上樓、云巖湖、橫江4個景區(qū)及自然生態(tài)區(qū)組成,規(guī)劃面積44.36km,以典型的丹霞地貌和恐龍化石遺跡為主要特色。
1997年11月,安徽省地質學會和安徽省古生物學會在黃山市聯(lián)合召開“地質古生物學術交流會”,會議考察了齊云山小壺天等多處恐龍尾跡化石,提出加強地質遺跡保護的建議。2001年5月,休寧縣委托安徽省地勘局332地質隊編制國家地質公園申報材料;12月28日,被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2003年7月3日,齊云山國家地質公園開園。休寧縣高度重視齊云山基礎設施建設與周邊環(huán)境整治,禁止一切采沙、采石、違建、伐木違法行為,地學旅游環(huán)境持續(xù)改善。
(3)樅陽浮山國家地質公園。浮山位于樅陽縣境內,由浮山和七家山兩個獨立園區(qū)組成,規(guī)劃面積17.31km,以火山地貌為主要特色。
2000年5月,樅陽縣委托安徽省地勘局327地質隊編制國家地質公園申報材料。2001年12月28日,被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樅陽縣設立了浮山地質公園管理委員會,實施了公園主干道、山體植被修復、周邊環(huán)境整治等建設活動,地學旅游經濟日漸繁榮。
(4)祁門牯牛降國家地質公園。牯牛降位于祁門縣境內,由觀音堂、九龍池、考坑、歷溪、桶坑5個景區(qū)及龍宮嶺生態(tài)保護區(qū)組成,規(guī)劃面積75.69km,以花崗巖地貌、水體地貌為主要特色。
2003年初,祁門縣委托安徽省地勘局332地質隊編制國家地質公園申報材料。2004年1月,被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2005年11月8日,牯牛降國家地質公園開園。祁門縣成立了牯牛降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委員會,設立地質遺跡一級保護區(qū)5處、二級保護區(qū)5處、三級保護區(qū)1處。近年來,累計投入5億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園區(qū)擴建,力爭建設成為華東地區(qū)重要的生態(tài)休閑基地。
(5)大別山(六安)國家地質公園。大別山(六安)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六安市境內,由4個園區(qū)11個景區(qū)組成,規(guī)劃面積270.61km,集花崗巖地貌、變質巖地貌、火山巖地貌、構造地貌和丹霞地貌為一體。
2003年5月,六安市委托安徽省地勘局313地質隊編制國家地質公園申報材料。2005年8月24日,被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2007年5月16日,國家地質公園開園。六安市成立了大別山(六安)國家地質公園管委會,實行1個主園區(qū)、3個分園區(qū)管理格局,設立地質遺跡一級保護區(qū)8處、二級保護區(qū)3處、三級保護區(qū)9處。近年來,累計投入1.16億元改善公園基礎設施,有效提升了大別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6)鳳陽山國家地質公園。鳳陽山位于鳳陽縣境內,由韭山洞、狼巷迷谷、臥牛湖、柳泉4個園區(qū)組成,規(guī)劃面積61km,以可溶巖地貌、水體景觀為主要特色。
2007年7月,中科院地質研究所等專家到鳳陽山考察,認為鳳陽縣南部地質構造奇特,具備地質公園申報條件。2008年1月2日,鳳陽縣委托北京神州新世紀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地質公園申報材料。2009年7月9日,取得省級地質公園稱號;8月初,鳳陽縣提交國家地質公園申報材料;8月19日,被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2015年5月18日,鳳陽山國家地質公園開園。鳳陽山設立地質遺跡特級保護點6處,一級保護區(qū)4處、二級保護區(qū)4處、三級保護區(qū)7處,主要保護紋身石園、瘦人谷、二次溶蝕痕跡、柳泉泉眼等珍貴的地質遺跡資源。
(7)廣德太極洞國家地質公園。太極洞位于廣德市境內,由太極洞、桃姑迷宮兩個獨立園區(qū)組成,規(guī)劃面積20.42km,以可溶巖地貌為主要特色。
2007年,原廣德縣委托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質勘查院承擔地質公園申報工作。2008年4月,取得省級地質公園稱號。2010年,委托安徽省地質調查院承擔國家地質公園申報工作。2011年12月,獲得國家地質公園建設資格。2017年通過國家地質公園建設驗收,取得國家地質公園稱號。廣德市成立了太極洞地質公園管理委員會,設立特殊地質遺跡保護點多處,一級保護區(qū)2處、二級保護區(qū)2處、三級保護區(qū)2處,主要保護懸吊巖群、石幔、鐘乳石和石柱等巖溶洞穴地貌景觀。
(8)南陵丫山國家地質公園。丫山位于南陵縣境內,由花海石林、天坑、南山3大景區(qū)組成,規(guī)劃面積37.28km,以石林、溶洞、天坑、地下暗河等可溶巖地貌景觀為主要特色。
2006年8月,南陵縣委托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質勘查院編制省級地質公園申報材料。2007年4月,取得省級地質公園稱號。2011年8月,南陵縣提交國家地質公園申報材料;12月30日,獲得國家地質公園建設資格。2016年10月,通過國家地質公園建設驗收,取得國家地質公園稱號。南陵縣成立了丫山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委員會,設立地質遺跡一級保護區(qū)3處,二級保護區(qū)4處,三級保護區(qū)7處。丫山是中國鳳丹原產保護地,滿山遍野的牡丹花海與石林地質景觀交相輝映,形成獨具特色的“丫山花海石林”景觀,備受游客的青睞。
(9)靈璧磬云山國家地質公園。磬云山位于靈璧縣境內,由磬云山和崇山2大景區(qū)組成,規(guī)劃面積4.25km,是安徽省唯一以靈璧石典型巖礦石命名地為特色的地質公園。
2008年,靈璧縣委托宿州學院編制省級地質公園申報材料。2011年11月,取得安徽省級地質公園資格。2013年7月,省級地質公園通過驗收并開園,同時委托安徽省地質測繪技術院編制國家地質公園申報材料。2014年1月9日,取得國家地質公園建設資格。2018年3月,通過國家地質公園建設驗收;6月25日,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同意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并于次年9月在北京舉行包括磬云山在內的8家國家地質公園(礦山公園)集體授牌儀式。靈璧縣成立了磬云山地質公園管理處,設立地質遺跡一級保護區(qū)4處、二級保護區(qū)6處、三級保護區(qū)3處,主要保護磬石、珍珠石、疊層石等珍貴的靈璧石資源。
(10)繁昌馬仁山國家地質公園。馬仁山位于蕪湖市繁昌區(qū)境內,由太陽山、月亮山、馬仁寺、森林浴、三里灣5大景區(qū)組成,規(guī)劃面積5.39km,是安徽省唯一以裂隙式火山機構景觀為特色的地質公園。
2008年6月,原繁昌縣委托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質勘查院編制省級地質公園申報材料;2008年10月,被批準為省級地質公園。2011年6月,省級地質公園通過驗收并開園。2013年5月,委托安徽省地質測繪技術院編制國家地質公園申報材料。2014年1月,獲得國家地質公園建設資格。馬仁山設立地質遺跡一級保護區(qū)1處、二級保護區(qū)1處、三級保護區(qū)2處。馬仁山擁有華東地區(qū)最大的天然楠木林,吸引著眾多游客休閑觀光,旅游經濟十分繁榮。
(11)石臺溶洞群國家地質公園。石臺溶洞群位于石臺縣境內,由蓬萊仙洞、慈云洞兩個獨立園區(qū)組成,規(guī)劃面積8.83km,以可溶巖地貌景觀為主要特色。
1999年10月,安徽省地勘局開展安徽省洞穴資源普查及開發(fā)利用研究活動,對石臺境內主要巖溶洞穴進行調查,引起石臺縣重視。2003年2月,石臺縣委托安徽省地質學會編制省級地質公園申報材料。2004年1月18日,被批準為省級地質公園。2019年10月,委托安徽省地勘局324地質隊編制國家地質公園申報材料。2020年3月,獲得國家地質公園建設資格。石臺縣新建了巖溶博物館等基礎設施,力爭打造為皖南巖溶洞穴地質科普的天然課堂。
(1)明光女山省級地質公園。女山位于明光市境內,規(guī)劃面積11.55km,是安徽省著名的古火山之一,融火山機構、火山熔巖、湖泊、沼澤景觀于一體。
2002年,明光市委托安徽師范大學編寫女山省級地質公園申報材料。2004年2月,取得省級地質公園稱號。2008年,省級地質公園開園。明光市成立了女山地質公園管理處,設立地質遺跡一級、二級、三級保護區(qū)各1處。女山古火山口保存十分完好,是探索地球內部奧秘、普及地學知識的理想場所。
(2)含山褒禪山省級地質公園。褒禪山位于含山縣境內,規(guī)劃面積14.21km,以可溶巖地貌景觀為主要特色。
2013年初,含山縣委縣政府通過決議,啟動省級地質公園申報工作;7月,安徽省地質實驗研究所中標承擔省級地質公園申報任務。2016年12月,獲得省級地質公園建設資格。含山縣成立了褒禪山地質公園管理委員會,設立地質遺跡一級保護區(qū)1處、二級保護區(qū)2處、三級保護區(qū)2處,隨著地質公園建設的持續(xù)推進,將有效促進縣域地學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
安徽省地質公園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效益,但是地質公園建園歷史較短,地質遺跡保護和地質公園管理尚未真正納入法制軌道,尤其是管理體制的協(xié)調、地質遺跡保護執(zhí)法、地質公園開發(fā)保護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有些地質公園的建設沒有達到規(guī)劃和建設實施方案的要求,地質公園博物館建設滯后。有些地質公園地質遺跡系統(tǒng)性資料不夠,部分地質遺跡名稱不準確,地質遺跡的家底掌握不清楚。地質遺跡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具有市場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旅游產品和旅游品牌不夠。
針對安徽省地質公園建設存在的問題,建議將地質遺跡保護和地質公園管理納入法制軌道。健全自然公園管理機構,構建世界、國家、省級三級地質公園網絡管理體系。加強地質遺跡景觀資源調查和科學研究力度,切實用好地質遺跡保護項目資金。加強與國內外的地質公園,以及相關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培育地學科普專業(yè)人才隊伍,建立科學研究和信息共享機制,實現(xiàn)地質公園管理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
安徽省地質公園建設經歷了二十年的風風雨雨,有輝煌和自豪,也有遺憾與不足,地質公園建設與地質遺跡保護已在江淮大地上生根發(fā)芽,地學旅游觀念已深入人心,有效帶動了皖江兩岸全域旅游經濟的快速發(fā)展。那些風景秀美的皖山皖水華麗轉身成為地質公園,不僅僅是增添了新的稱號和榮譽,也是賦予了保護地質遺跡、普及地質科學知識和發(fā)展地方經濟的重任,更是貫徹習近平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思想,踐行“兩山”理論的重要舉措。
說明:在地質公園調研過程中,得到了各地質公園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謝。本文有關內容和數據來源于地質公園的申報、總體規(guī)劃等材料及作者的調研記錄,可能會存在一定的遺漏或偏差,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