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湞璞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信息爆炸性的涌入我們的視線,枯燥的文字信息、數據等應接不暇,難以讓大眾快速找到有需要的信息。因此本文通過趣味地圖的研究,從激發(fā)閱讀者的學習興趣出發(fā),提高閱讀效率,讓公眾在地圖中獲取知識,在學習中感受趣味。本文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受眾群體進行研究分析,分別介紹了趣味地圖在幼兒階段、學生階段和成人階段的應用,證實了趣味地圖對于知識科普、信息傳遞的有效性和便捷性,方便所有群眾對于信息數據的記憶和學習。
◆關鍵詞:趣味地圖;教育教學;知識科普;信息歸納
1研究背景
教育是一個民族的未來,在線教育是現在新興的形式,經過這段時間疫情期間的網上授課,我們發(fā)現網絡資源、創(chuàng)新型教具在教育中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撃堋M瑫r,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各種信息爆炸性的撲面而來,使我們難以快速的在海量數據中挑選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因此,創(chuàng)新的技術和信息的可視化結合可以廣泛運用到從孩子到成人的教育事業(yè)中。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知識的傳授不能滿足教育的需要,教育的重點從教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將趣味性導入教育中,有利于發(fā)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讓人體會到學習中的樂趣[8]。將知識科普、考點識記與趣味地圖相結合,既能滿足公眾的學習需求,也能減輕一定的課業(yè)負擔,有利于不同地區(qū)的民俗文化、人文知識、經濟政治等的介紹和宣傳。
2趣味地圖的應用
知識科普系列根據受眾的年齡段分為三類:
2.14-12歲幼兒階段
該階段兒童擁有一定的識圖能力,且處于知識的啟蒙階段。趣味地圖設計內容方面上主要針對的是一些城市位置的介紹、傳統(tǒng)食物的講解、成語故事的科普以及對世界的基本認知等。將這些知識與地圖、簡筆畫、可愛的圖案符號相結合,例如:畫出城市的形狀并且想象成相似的小動物、日用品等方便識記;在地圖上標出各個地區(qū)有名的食物、著名的旅游景點;尋找成語典故、神話故事發(fā)生的起源地并配上精美的圖片,給人以更直觀的視覺欣賞,讓孩子們可以輕松的看懂地圖,同時也學習到啟蒙知識。
在幼兒時期接觸地圖,對于孩子們識圖和空間認知能力有重要的啟蒙作用。以趣味、靈活的方式,培養(yǎng)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對世界的探索,為之后的學習認知系統(tǒng)構建良好的基礎。
2.213-18歲青少年階段
該階段主要服務的對象是初中生和高中生,且主要針對的是語文、生物、地理和歷史等學科的學習。為了便于學生們的記憶,可以將詩人、科學家等不同考試學科涉及到的人物和所在國家地理區(qū)域相結合;將歷史事件和發(fā)生地相匹配,全面、系統(tǒng)、直觀的向學生們展示實際需要的知識內容,通過圖片和文字相結合進行聯想識記。這種趣味地圖的設計理念就像是一個豐富立體的知識框架,填充的精美圖片以滿足學生們的視覺享受,運用趣味的手法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且通過對于圖片、人物和位置的展示相比于文字更利于在腦海中形成聯想記憶,帶來的好處不僅是有助于青少年的學習,也能大大降低青少年對于網絡游戲的沉迷。
趣味地圖使地圖的教育作用不僅局限于地理這一個學科中,而是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去識記背誦,打開地圖功能作用的局限性。作為一種新型的歸納教育手段,教會學生總結的思維方法,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擺脫混亂的記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們的課業(yè)負擔。
2.318歲及以上階段
該階段趣味地圖的服務對象為成年人,因此涉及的范圍較廣,且研究內容也要更加深入和全面,圖片設計也會更加的精美和成人化。根據研究發(fā)現,現階段許多國家政策、法律法規(guī)在出臺之后,都會發(fā)布相應的圖片進行內容的歸納和解釋,例如:一張圖讀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梢?,信息的圖形化越來越具有發(fā)展前景。因此趣味地圖知識科普系列,也采用可視化的方式,在科普政治、法律、地理等知識的同時,也有一些有趣的數據統(tǒng)計等,如:什么地區(qū)的人睡覺時間最晚、不同地區(qū)的人喜歡喝哪種類型的啤酒、什么地方單身的人數多等等。通過這些趣味知識地圖的展示,讓人們了解不同地區(qū)的風土人情、地方特色、經濟文化。
趣味地圖可以發(fā)布在微博、公眾號等社交平臺,在繁忙的學習和工作中,給大眾帶來一定緩解心理壓力和娛樂生活的效果。
3研究意義與結論
趣味地圖教育理念是將記憶的大量信息進行分類總結,然后與地圖結合,這樣做的目的是將信息歸納成圖片符號,便于識別記憶。對于學生來說,趣味地圖是一種新型教具的開發(fā),使地圖在教育上的應用不僅局限于地理學科,同時也擴展到語文、生物、歷史等人物地點的識記,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對于大眾來說,趣味地圖也可以利用有趣的統(tǒng)計數據進行知識的科普教育,讓所有人通過信息平臺快速了解知識,有利于法律、經濟、政治等對于公眾的教育傳播。本文主要根據年齡階段進行分類對趣味地圖開展研究,但是相信趣味性教學和信息的可視化在教育領域還有更大的發(fā)展?jié)摿Γ却藗內ヌ剿餮芯俊?/p>
參考文獻
[1]袁莉,斯蒂芬·鮑威爾,比爾·奧利弗,等.后MOOC時代:高校在線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開放教育研究,2014,20(03):44-52.
[2]謝幼如,邱藝,黃瑜玲,等.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方式的特征、問題與創(chuàng)新[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03):20-28.
[3]鄭勤華,秦婷,沈強,等.疫情期間在線教學實施現狀、問題與對策建議[J].中國電化教育,2020(05):34-43.
[4]宦曉雨.信息圖形化在趣味地圖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7.
[5]高智英.信息圖形化表達助力學生深度學習[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9(18):30-32+37.
[6]宦曉雨.淺析趣味地圖設計中的信息圖形化[J].美術教育研究,2017(05):62-63.
[7]程華.趣味地圖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J].新課程(上),2015(02):19.
[8]征蓉蓉.趣味地圖教學——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J].科普童話,2019(0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