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張璋
◆摘? 要:隨著國家的發(fā)展越來越好,在什么是現(xiàn)在的學校教學工作中,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提出相應的學生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內容,而且還需要從內容的角度出發(fā),因此,必須對教學工作內容進行整合和補充,這是單純依靠教材內容無法有效實現(xiàn)的。因此,要有效地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就需要運用小組閱讀,通過大量的補充知識內容,實現(xiàn)整體課程教學效果的提高,實現(xiàn)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群文閱讀;初中語文教學;應用策略
語文教學是學生學習其他各個學科的基礎。語文成績優(yōu)秀,有利于學生知識網絡結構的形成,有助于學生打下牢固的學習根基。初中階段的學生,不管是在心理還是在生理上,都是一天一個變化,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生“三觀”的塑造正處于關鍵時期,正在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因此,初中階段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發(fā)展時期。而語文作為一門關注人文教育和文化精神傳承的課程,對塑造學生良好品質有著強有力的滲透效果。
1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認識不深刻
初中生正處于一個探索世界的階段,對許多事物的把握并不深刻,不能從多角度、多層面理性對待,而且對語文學科的學習也是流于形式。在他們的認知里,語文無非就是字、詞、句、篇章結構的學習,以及古文、詩詞的背誦,在學習上僅僅停留在對課文主題思想的簡單分析以及課文機械的背誦上,甚至有少數(shù)學生認為沒有必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時間去學習語文,這種想法是片面的、缺乏理性的。語文作為初中三大基礎學科之一,可以說是貫穿學生一生的重要學科。語文的學習也并非只是停留在分析段落大意、背誦古詩文上。單就閱讀這一點來說,語文的學習需要通過學習并掌握基礎的字、詞、句用法,盡可能地積累語文素材,鍛煉自己搜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以便在閱讀中能夠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脈絡、故事延伸發(fā)展的主要線索,進而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意圖,并且從中受益,達到提升文學素養(yǎng)的效果。語文教學不是一個立竿見影的過程,不像數(shù)學等學科可以通過短暫的突擊訓練達到大幅提升成績的目的。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它需要學生從學習和生活的點滴中汲取養(yǎng)分,一點一滴地轉化為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這樣一個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且提分效果不明顯的特性,導致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逐漸下降。初中生對語文學科的認識并不深刻,主要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很多學生功利地看待語文學科,而教師沒有及時疏導也是重要原因。
1.2教學過程過于功利化
我們在前面說到,語文是一個按部就班的學科,掌握語文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注重平時的積累??墒浅踔幸鎸χ锌?,需要分數(shù)的提升,因此很多教師以此作為最終目標,學習的重心也是如何能夠提高分數(shù),怎樣猜到考試題目,教學過程也是拔苗助長,將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當作教學標準。雖然初中生要面臨中考,分數(shù)確實是學生升入好高中的關鍵,可是把學生成績看作唯一的教學標準,違背了教育的初衷。無視初中語文學習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只會導致學生語文素質低下。在實際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盲目地向學生傳授主要考點的相關知識,也只會選擇能夠盡快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的教學手段,根本就不考慮如何幫助學生積累語文素材。盡管學生的語文成績有了提高,但卻不利于學生人文修養(yǎng)和精神文化的培育。
2要形成結構化知識框架
小學語文教師在運用群文閱讀展開相應的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形成結構化知識框架。所謂的結構化知識框架,實際上就是指學生的學習工作,需要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不能成為一種一片一片互不關聯(lián)的效果。然而在實際的學習工作之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并不具備能夠依靠自己做到這一點的能力。大部分學生都是東學一點,西學一點,回去之后自己并不會針對所學的內容進行一個整合。這樣一來,學習的知識不成體系,短時間之內對于學生來說或許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長期如此,一定會成為學生整體知識架構形成不利阻礙。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就要有意識的給學生落實好這一部分的培養(yǎng)。而對于群文閱讀教學工作來說,因為其中所涉及到的文章內容眾多,如果教師不能及時的幫助學生進行結構的整合,那么該階段的群文教學效用將無法確保成為學生未來學習的有利幫助,白白損失了一定程度的知識,所以教師更是應該幫助學生進行整合,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長足發(fā)展。
3通過引導提問學生加強群文閱讀教學效果
對于小學階段的教學來說,學生才是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的主體,而教師更多的是發(fā)揮一個引導者的作用,只有讓學生作為主體發(fā)揮出他們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的對所閱讀的內容,所學的內容進行思考,這樣一來關于群文閱讀的教學效果才會更加具有效益。具體的來說,小學語文教師在班級當中的學生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群文閱讀之后,可以根據(jù)學生所閱讀的內容,設計出一些具有啟發(fā)性、內涵性,具備能夠讓學生去思考的作用的問題,進行提問,推動學生對腦海當中的閱讀內容反復推敲,深化群文閱讀教學意義,這樣才可以有效的加強小學階段的群文閱讀教學效果。
4加強整體性的交流與互動
在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在運用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加強整體性的交流與互動。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本身就正處在一個喜歡與人進行交流和互動的年齡階段,有著非常強烈的與人溝通的欲望,然而在目前的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往往都會讓學生保持安靜的狀態(tài)展開學習。雖然說教師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更方便管理課堂,讓學生能夠處在安靜的課堂環(huán)境下,有更好的學習效益。但是從學生本身的需求角度來看,過于壓迫學生的天性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語文教師要意識到應該要適當?shù)陌l(fā)散學生的天性,對課程進行設計,可以基于群文閱讀的要求,開展一節(jié)有關“對閱讀內容進行交流探討”主體的交流會,將學生吸引在課堂當中,從而推動學生整體知識學習發(fā)展。
5結語
綜合上述所分析的內容來案,群文閱讀教學是目前有助于課程教學的教學方式之一,是為學生打下良好閱讀基礎,促進其完成初始閱讀積累的關鍵因素,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因此,為了達到更好的群文閱讀教學效果,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有關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應當切實把握群文閱讀核心思想,發(fā)揮群文閱讀教學效用。
參考文獻
[1]苑航.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重要性:重視語文基礎知識教學[J].課外語文(下),2020(4):27-28.
[2]韓娟.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做法[J].語數(shù)外學習(初中版下旬),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