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飛
【摘? 要】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講,學生的道德觀念以及法治觀念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逐漸將問答式教學、主題式教學轉(zhuǎn)變?yōu)樽h題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但是部分教師對如何實行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感到苦惱,對此本文就其具體實施途徑進行討論。
【關鍵詞】高中階段;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實施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9-0120-02
【Abstract】For the students of High School,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moral concept and the concept of rule of law, s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the new period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gradually, the question-and-answer teaching and the topic-based teaching are transformed into the topic-based teaching,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learning ability and further improve their core literacy. However, some teachers are worried about how to carry out the topic-based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High School Sta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opic-based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議題式教學是新一輪課程改革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課程實施的重要形式,基于學生生活真實情景,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以學科思維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同時有助于幫助學生解決主題式教學中,知識過于平面化的問題。若想借助議題式教學提高教學效率,首先要教師及時轉(zhuǎn)變教學理念,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要適當聯(lián)系生活實際,多方搜集信息,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wǎng)絡;同時要注意價值觀的正確引導;最后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真正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就對此進行詳細討論。
一、目標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議題式教學
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行教育改革,為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解決以往教學模式的教學弊端,很多學校開始使用議題式教學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構建理論知識體系,同時還能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互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議題式教學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式教學理念,議題式教學的目標指向是核心素養(yǎng),議題式教學實踐過程中首先要把握好實施原則,在這個基礎上做好學科教學的情境設計。例如,在以情境展開議題時,可以參考兩種主要情境類型:一般情境和主題情境。以情境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柔化對知識的理解,活化對知識的應用。
教師在教學時首先確定相關的議題,議題以活動方式進行,議題由學生群體解決,打破傳統(tǒng)學科模式講授,沒有學生活動或者學生被動活動的弊端。議題式教學應以活動方式進行,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學生辯論——學生決策——集體完善。以活動方式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議題式教學相對于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時注意交流,同時教師教學時為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應該適當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感知意識。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提供相關的便利條件,除此之外,還在進行議題式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有效結合教材內(nèi)容,提出一系列有實踐性、可行性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內(nèi)涵,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但是部分教師對實施議題式教學的具體途徑不甚了解,對此本文提出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二、開展議題式教學的實踐路徑
(一)圍繞學科概念構建議題式教學框架
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與其他科目最大的不同在于思想政治知識看似遙遠,其實就在我們身邊,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場景,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將教材中扁平化的知識內(nèi)容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學生以學科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所以在進行議題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注意生活實際與教材內(nèi)容相結合,圍繞學科概念,確定合適的議題,展開教學實踐活動。議題式教學的呈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將課堂主體歸還給學生。同時教師可以組織相關的辯論賽,通過辯論的方式,融入學科知識,在提升學生思辨能力的同時,為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造一定的便利條件。
(二)根據(jù)教學目標確定教學任務
相對傳統(tǒng)教學目標,議題式教學對課堂教學目標做了新的要求。不限于對知識的 “知識——態(tài)度——情況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描述,限于對知識的了解、掌握和運用。在新時期的議題式教學過程中,信息的搜集以及相關的討論是構成此種教學模式的重要內(nèi)容。吳江中學沈雪春老師在設計《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一課時,在議題式教學設計上以《民法典》為例,教學目標的定位如下:一是了解《民法典》的影響,理解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特征;二是對《民法典》進行科學合理的判斷和理解,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政治認同;三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公共參與素養(yǎng)、合作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以教學目標驅(qū)動教學任務的開展。
(三)立足生活實踐選擇議題情境
學科教學的根本目標在于立德樹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zhì)、文化素養(yǎng),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新一輪學科教學改革中,我們開展議題式教學也是在回答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作為直接引導學生價值觀念的課程,與其他科目最大的不同在于立足生活實踐,做好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價值觀引領。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基于生活實踐創(chuàng)設相應情景開展議題教學,這個情境的選擇和設計必須兼顧生活性、典型性、思辨性和主題性。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有利于對學科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具有思辨價值、有時代和價值引領性。例如,對《民法典》的設計上,我們可以結合生活和學生一起分析,諸如網(wǎng)頁彈窗廣告是否侵犯個人的隱私權,“大數(shù)據(jù)殺熟”是否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等進行討論、辯論。幫助學生立足生活情境活化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提升以學科知識、辯證思維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四)遵循認知邏輯設計教學活動
新時期的政治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的掌握必要的政治知識,還應注意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學生具有法治精神以及法治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注意學生的主體地位,遵循學生認知邏輯,通過課前調(diào)研和課堂討論,以情境——活動——任務三大主線將理論知識有效串聯(lián),遵循學生認知邏輯,結合實際的生活案例進行相關觀點的論述,為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還可以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學校也應該為學生提供相應的環(huán)境,可以制作相關的法治宣傳欄,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逐漸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議題式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是實現(xiàn)活動型學科課程的重要抓手,從立德樹人角度來看,議題式教學的設計最終都要服務與我們最根本的育人目標。在一線教學實踐中,要做好議題式教學的設計與實施,就要正確認識議題式教學,正確認識活動型學科課程中活動設計與學科內(nèi)容的關系。精心設計好議題式教學的問題鏈,把握好議題式教學的活動流程,尊重學生認知和學科教學邏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運用學科知識和邏輯思維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余國志.議題式教學: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新路徑——以“做好就業(yè)與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準備”為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28).
[2]朱明光.關于活動型思想政治課程的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04).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