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云云
摘要:“互聯網+”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發(fā)展的一大方向,“互聯網+教育”深刻改變了傳統(tǒng)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一種全新的教學思維應運而生。當前,提升小學語文教師信息素養(yǎng),不僅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教師個人發(fā)展的需要,也是通過“互聯網+教育”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的迫切需要。本文從提升互聯網思維和信息意識、提高信息甄選能力、提高互聯網教學工具的運用能力、結合信息化校園展開教學活動、參與培訓進行自我提升等五個方面提出了提升小學語文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語文教育信息素養(yǎng)
一、引言
“互聯網+”已經成為當今潮流,互聯網和各領域的深入融合產生了巨大的效果,在與教育教學的融合中更是產生了多種教學工具和教學方式。
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是指教師在基于信息化的教學實踐基礎上,根據社會信息環(huán)境的發(fā)展要求,對相關信息進行檢索、獲取、分析、處理以及利用信息解決教育教學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信息化社會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具體表現為信息意識、信息道德、信息知識、信息能力等方面,是一種綜合性的、可培育的、社會認可的評價。
語文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是指在以多媒體和網絡為核心的“互聯網+”環(huán)境中,結合語文課程的特點和規(guī)律所具備的信息意識、信息道德、信息知識、信息能力。為適應新需求,就要有效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有效整合,要主動作為,深入實踐,提升信息素養(yǎng)。
二、信息素養(yǎng)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理念上墨守成規(guī),未能與時俱進
一些語文教師存在著固守傳統(tǒng)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問題,缺乏對新式教學方式的認識,不能積極主動地去認識“互聯網+教育”,認為這種方式對教學影響不大,特別是一些年長的教師教育思想觀念過于保守,阻礙了“互聯網+教育”的深入推進。
(二)教師不善于利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教學
1.互聯網利用率低。不少語文教師的信息技術專業(yè)水平一般,缺乏系統(tǒng)的技能培訓,制作教學課件水平較低,不善于捕捉、利用互聯網上海量的資源,互聯網教學更是無從談起。
2.信息技術教學缺乏。教師雖然對“互聯網+教育”比較熟悉,但是由于個人嫌麻煩或者軟件使用水平一般,不愿意制作教學課件和運用“互聯網+教學”。
(三)學校軟硬件設施不完善和缺乏必要的培訓
1.軟硬件設施不完善。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在多媒體設施和互聯網資源方面的基礎不一樣,不少學校的硬件不能滿足相關教學要求,使得“互聯網+教育”運用的效果不佳。
2.缺乏必要的培訓。教師自我學習意識不強,學校本身也缺乏“互聯網+教育”培訓機制和培訓課程,教師后天的能力提升不足。
三、提升信息素養(yǎng)的重要意義
(一)新時代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現代化是教育發(fā)展的方向和要求,近年來國家投入巨資到教育領域,不僅提升教師個人待遇,而且大大完善了校園基礎設施,尤其是在信息技術資源的配備和多媒體教室建設方面的效果明顯。適逢“互聯網+”在近年來的興起,已經與教育領域展開了深入的融合,在校外培訓和職業(yè)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義務教育和基礎教育方面需要全面推進和切實加強。
(二)教師個人發(fā)展的需要
更好地提高語文教育教學水平的關鍵在于教師,只有教師通過持續(xù)學習和不斷地提升自我,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水準,才能高效、便捷地幫助學生提高認知能力和學習水平。在“互聯網+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師需要向提升信息素養(yǎng)的方向努力,將互聯網和教學資源整合提升教學效果。
(三)“互聯網+教育”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
互聯網的深入發(fā)展使得世界扁平化,消除了很多壁壘和信息的不對稱,“互聯網+教育”使得“一塊屏幕改變教學”成為可能,帶來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刻改變。
四、小學語文教師提升信息素養(yǎng)的具體途徑
(一)提升互聯網思維和信息意識
1.強化互聯網思維?;ヂ摼W思維主要體現在大數據思維、共享思維和開放式思維。大數據是互聯網發(fā)展的基礎,新時代的教師應該培養(yǎng)和提升大數據思維,主要是對教學過程和教學經驗進行數據分析和歸納總結,以便進行完善和更好地教學,還要通過搜索和運用海量的互聯網資源與語文教學深入融合,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拓展信息意識。信息意識是一種包容開放、積極進取、與時俱進和持續(xù)學習的意識,新時代的教師只有具有這種意識才能更好地提升信息素養(yǎng)。
(二)根據教學內容提高信息甄選能力
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寶庫,包含了古今中外海量的資料,具有很強的實效性、新穎性,但是同時互聯網資源較為零散,不成體系,所以教師在通過互聯網選擇教學資源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狐假虎威》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本課的內容,在互聯網上選擇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生動有趣的圖片和視頻等資源,這樣可以拓展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讓他們更確切、更深入地認識和了解相關內容,使得學生認知到不要借別人的權威欺壓人,不要以大欺小,要誠信、平等、友善待人。
(三)提高互聯網教學工具的運用能力
“互聯網+教育”催生出了各種各樣的教學工具和教學方式,比如微課、網絡教學和在線直播等,教師可通過持續(xù)的學習提高互聯網工具的運用能力。教師應該在熟悉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基礎上,提高微課視頻的制作能力,熟悉在線直播,加強網絡教學的運用,改進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
例如,在《李廣射虎》的教學中,除了對成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進行常規(guī)教授;還可以通過微課視頻和網絡教學的方式為學生拓展更多的歷史典故、成語和俗語。
(四)結合信息化校園展開教學活動
“互聯網+教育”離不開內外部環(huán)境的建設,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通過運用校園豐富的互聯網資源和信息技術平臺,能夠更好地提升“互聯網+教育”的效果,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五)進行自我提升和參與培訓
教師應該通過持續(xù)學習和不斷的自我提升,以及積極參與學校的相關培訓,提升“互聯網+教育”的應用水平,更好地進行語文教學實踐。教師個人要與其他教師定期展開交流互動活動,在案例研討中達到取長補短、互為促進的效果。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提升教學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前小學語文教師在信息素養(yǎng)提升方面存在不少問題,需要深刻認知并不斷地自我完善,通過提升互聯網思維和信息意識、提高信息甄選能力、提高互聯網工具的運用能力、結合信息化校園展開教學活動、進行自我提升和參與培訓等途徑,全面提升個人信息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唐阿華.“互聯網+教育”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提升路徑[J].理論觀察,2016(9):151152.
[2]桑國元,董艷.論“互聯網+”時代教師信息素養(yǎng)內涵演進及其提升策略[J].電化教育究,2016(11)108112.
[3]王軼,石緯林,崔艷輝.“互聯網+”時代青年教師信息素養(yǎng)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7(3).
[4]李明.網絡環(huán)境下語文教師具備的信息素養(yǎng)[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