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古代燈工技藝的發(fā)展歷程與風格差異研究

      2021-07-17 10:35:19李甜甜賈琦趙丹彤
      美與時代·上 2021年5期
      關鍵詞:發(fā)展歷程

      李甜甜 賈琦 趙丹彤

      摘? 要:經過對中國古代燈工技藝的發(fā)展歷程以及各歷史階段燈工器物的風格差異進行了梳理和分析,發(fā)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燈工技藝的發(fā)展比西方較為緩慢。中國傳統(tǒng)燈工器物的風格發(fā)展受到當時各歷史階段政治、經濟、文化、信仰、外來器物以及本土其他類型器物風格的影響。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燈工技藝的溯本求源,可為現(xiàn)代燈工器物設計提供新的立足點。

      關鍵詞:燈工技藝;發(fā)展歷程;風格差異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基金項目(2020HFG010);武漢紡織大學2020年度研究生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武紡大研[2020]4號)研究成果。

      燈工技藝是展現(xiàn)玻璃藝術品獨特魅力的重要工藝手法,這種古老的技藝最早于古羅馬帝國時期傳入中國,并結合本土文化發(fā)展演變而來。燈工技藝在中國玻璃藝術發(fā)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是一種制作方法,更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表達形式。中國燈工器物雖然沒有像金、銀、瓷、玉器等一樣繁榮發(fā)展,但其獨具魅力的藝術價值是值得肯定的。在傳統(tǒng)手工藝日漸萎縮的當代,研究與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手工技藝,于文化傳承、藝術設計等的豐富與發(fā)展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

      一、燈工技藝概述

      燈工技藝是玻璃器物制作中特有的工藝之一。燈工藝人多把燈工的制作流程歸納為吹、拉、彎、接、割、封六個環(huán)節(jié),所使用的工具有火、鐵砧、鐵板、鐵棒、鉗子、鑷子、針、退火爐、吹筒等。其起源可追溯到公元1世紀,敘利亞人用金屬管吹制玻璃而創(chuàng)造玻璃吹制法[1]。隨著玻璃制作、玻璃藝術與吹制法的不斷發(fā)展,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的燈工技藝。

      由于燈工技藝是一種純手工操作技法,加之玻璃材質的限制性以及對火的溫度的嚴格把控等特殊要求,因而十分考驗燈工藝人的反應能力與技藝熟練程度。中國古代金、銀、陶、瓷、青銅、漆器等工藝十分發(fā)達,對燈工技藝的需求并不迫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燈工技藝的發(fā)展速度與規(guī)模,以及燈工技藝的傳承。

      二、中國古代燈工技藝的發(fā)展歷程

      燈工技藝的發(fā)展隨著朝代的更迭和技藝的傳承,在每個階段的發(fā)展規(guī)模與呈現(xiàn)形式也在發(fā)生變化。

      (一)萌芽期(魏晉南北朝時期)

      在中國,玻璃雛形的出現(xiàn)至少可追溯到商周時期。1965年河南鄭州出土的商代青釉印紋尊,口部及肩部有薄釉外,還有深綠色厚而透明的玻璃釉五塊。考古學家在河南洛陽莊淳溝、陜西寶雞茹家莊等地的西周早期墓葬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原始玻璃制品[2]。

      根據(jù)諸多古文獻記載可推斷,中國傳統(tǒng)燈工技藝是外來技術與本土技術交融的產物?!段簳の饔颉芳啊侗笔贰ご笤率蟼鳌肪杏涊d“世祖時,其國人商販京師,自云能鑄石為五色琉璃。于是采礦山中,于京師鑄之。既成,光澤乃美于西方來者。乃詔為行殿,容百余人,光色映徹,觀者見之,莫不驚駭,以為神明所作。自此中國琉璃遂賤,人不復珍之?!盵3]筆者認為,從“采礦山中”可推斷,大月氏商人帶來了玻璃的配方,從“于京師鑄之。即成,光澤乃美于西方來者”可推斷,大月氏商人帶來了玻璃器的制作方法且極有可能為吹制法。此推斷原因如下,魏晉南北朝之前出土的玻璃器多為進口,極少數(shù)為本土制造,且使用的是模壓法,呈現(xiàn)的質感似玉,故在光澤度上并不突出,這里的“光澤美于西方來者”很顯然是改善了配方和技術的效果。從“中國琉璃遂賤,人不復珍之”可見吹制法具有便捷性,吹制法的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古代玻璃器物的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持,提高了玻璃器的生產速度,為后世玻璃藝術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二)初步發(fā)展期(隋朝時期)

      雖然魏晉南北朝時期已引進吹制法,但出土的很多玻璃器仍延用澆鑄法和模壓法,而隋代出土的玻璃蓋罐、扁形瓶、無頸瓶、蛋形器、玻璃小杯,明顯是用吹制法,一些管形器則是用拉制法[4]。從出土文物的制作手法與數(shù)量上來看,隋代可視為燈工技藝的初步發(fā)展時期。這一時期的玻璃器多使用無模吹制法,其質地與色澤多仿瓷。之后,隨著隋朝絲綢之路的興盛,與周邊國家文化交流的進一步加強,在玻璃器的制作上逐漸添加更能突顯玻璃質感的高鉛成分,并推廣吹制法,引進西亞玻璃制造新工藝及玻璃藝術風格,為唐代及以后的玻璃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三)迅速發(fā)展期(唐宋時期)

      唐代伊始,政治、經濟快速發(fā)展,并積極吸收外來文化,對外通商及交流甚為廣泛,藝術及手工業(yè)均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出土的唐代國產玻璃,多為薄胎吹制的玻璃小瓶及玻璃球等,且以佛教用具居多,側面反映出唐朝的文化交流與佛教興盛,促進了燈工技藝的發(fā)展,也豐富了中國傳統(tǒng)燈工器物的種類與風格。

      宋代《云林石譜》中記載:“西京洛河水中出碎石,頗多青白,間有五色斑斕。其最白者,入鉛和諸藥,可燒變假玉,或玻璃用之?!盵5]由此可見,高鉛玻璃較鈉鈣玻璃更為明亮通透,所以高鉛成分的使用較隋朝更甚,更利于吹制薄胎器物,燈工玻璃器物的通透程度進一步提升,使其在藝術表現(xiàn)上更具審美價值。

      (四)衰落期(元明時期)

      元明時期玻璃器物沒有受到上層官員及貴族的重視,且其發(fā)展形勢受到玉器的影響,更多充當玉石的代替品,時名“藥玉”。考古發(fā)現(xiàn),元代出土的玻璃制品多為珠類與發(fā)飾,薄胎吹制器物的數(shù)量較宋代明顯減少。元明時期有專門的玻璃工坊生產“藥玉”,用以制作簪、珠、環(huán)等飾品。

      《明史》記載:“庶人冠服,……首飾、釵、鐲不許用金玉、珠翠,止用銀。六年令庶人巾環(huán)不得用金玉、瑪瑙、珊瑚、琥珀。未入流品者同。庶人……”[6]由此可推斷,明代“藥玉”的流行與服飾制度的嚴格規(guī)定有關。明代視玉器為最高貴的物料之一,達官貴人才能使用,非官貴者,多用“藥玉”。在當時,“藥玉”不論透明度、色澤及質感均與真玉無異,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玻璃制作的水平較高,同時拓展了玻璃材質的表達形式。但當時玻璃的用途主要是仿玉,因此,只有在質地、色澤、制作(多為雕刻、鏤空、打磨等)上與玉器一致,才能仿制出“與真玉無異”的玉器。再從明代文物出土情況來看,目前沒有發(fā)現(xiàn)國外進口玻璃器,且本土制造的燈工玻璃器在質地、工藝水平上較隋唐時期明顯下降[7]。由此推斷,明朝玻璃仿玉的風潮間接阻礙了燈工技藝的發(fā)展。

      (五)繁榮發(fā)展期(清朝時期)

      清朝之前的玻璃器發(fā)展主要在民間,清康熙帝即位時,玻璃器物才得到宮廷及貴族的重視??滴趸实蹖ξ餮蟛Aе破肥指信d趣,特地在造辦處設立了玻璃廠,專門為皇帝制作玻璃器。造辦處玻璃廠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由皇家出資建立的官方玻璃制作處,它的建立有效促進了玻璃藝術的發(fā)展,西洋傳教士的文化傳播也進一步幫助傳統(tǒng)燈工技藝走向成熟。這一時期,中國傳統(tǒng)燈工技藝無論是在造型、色彩、裝飾手法等方面均呈現(xiàn)出繁榮發(fā)展的景象。

      三、中國古代燈工器物的風格差異

      中國古代燈工玻璃器物的風格是世界玻璃器物史中風格獨特的一個支系,其風格特點既受外來文化影響,又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這與燈工技藝的發(fā)展狀況以及每個朝代的意識形態(tài)息息相關。同時,燈工技藝作為一種外來且晚來的技術,其發(fā)展規(guī)模與所制器物的審美風格都受到當時已存在且具有影響力的一些器物的影響。

      (一)簡單質樸的魏晉南北朝燈工玻璃器

      魏晉南北朝時期,原始燈工技藝的發(fā)展與西方玻璃配方初步引入,促進了當時玻璃器物的生產。從出土的魏晉南北朝這一歷史階段的墓葬器物來看,利用燈工技藝所制的器物數(shù)量可觀,但這并不能印證這些都是當時的匠人所做。從北京、湖北、江蘇、寧夏等地魏晉南北朝墓葬中出土的燈工器物制作精美,制作工藝為羅馬、薩珊(波斯)傳統(tǒng)工藝,帶有濃郁的羅馬與薩珊風格,經學術界鑒定,大部分為羅馬與薩珊的輸入。

      與羅馬、薩珊輸入的燈工器物相比,魏晉南北朝本土生產的燈工器物相對較少,且器型簡單,體量較小。如河北定縣北魏塔基石函出土了7件玻璃器與若干玻璃珠,玻璃器中1件玻璃缽,2件玻璃瓶,3件葫蘆形小玻璃瓶,1件殘器,均采用無模自由吹制法(如圖1、圖2)。在工藝上,使用的都是燈工技藝;造型上,缽、瓶、葫蘆等都是中國傳統(tǒng)器型;色彩上均為單色,呈青色狀態(tài);裝飾方面幾乎無點綴,器型簡單;細節(jié)處理上,玻璃中含有較多氣泡,成型不規(guī)整;整體制作比較粗糙。綜上所述,出土的7件玻璃器為中國燈工技藝發(fā)展初期的作品,其風格質樸,器型簡單,質地粗糙,也側面反映了當時對燈工技藝的掌握不夠純熟,是其風格簡單質樸的主要原因。

      (二)清透典雅的隋朝燈工玻璃器

      隋朝玻璃制作中高鉛成分逐漸取代鉛鋇成分,在西亞影響下也生產含有鈉鈣成分的玻璃,這使所制燈工器物的光澤、通透程度與觀賞價值進一步提升。與魏晉南北朝相比,隋代的燈工器物在器型、顏色、細節(jié)等各方面都有了明顯提升,這與隋朝天下一統(tǒng)、百廢待興的政治背景密不可分,也為后來燈工技藝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如陜西西安隋李靜訓墓出土的8件玻璃器與若干玻璃珠,均為使用燈工技藝所制玻璃器,包括綠玻璃盒1件,有蓋,顏色呈綠色,透明度好,內外壁光潔,器口有打磨痕跡;蛋型器2件,中空,大小不間,均呈綠色,透明度好,大者洞孔處有涂金痕跡;管形器1件,中通,顏色為草綠,兩端有打磨痕跡;玻璃罐1件(如圖3),瓶口沿是以玻璃條纏繞而成的圓唇,底部有內凹疤痕,推測為采用頂?shù)阻F棒所致,顏色呈深綠色,透明度較差,氣泡與雜質較多;綠扁瓶1件(如圖4),底座與瓶口沿均使用玻璃條纏繞,整體呈透綠狀態(tài),瓶底部有疤痕,制作工藝相對精細;藍色小杯1件,直口,圓唇,呈淺藍色,透明度好;綠色小杯1件,與藍色小杯制作手法相似,顏色呈淺綠色,透明度好。陜西西安隋呂武墓出土1件玻璃高柄杯,寬口,深腹,喇叭狀底足,呈綠色半透明狀態(tài),氣泡較多,其形成工藝復雜,從其成型表面可推測:要分別吹制兩個大小不等的料泡,并趁熱粘合,大料泡剪口形成杯身,小料泡剪口形成喇叭狀杯足。呂武墓這件高柄杯與西亞風格接近,但細究發(fā)現(xiàn),其器型并不規(guī)整,氣泡較多,工藝水平尚不成熟,且玻璃成分為高鉛,有別于西方善用的鈉鈣成分,可推測為中國傳統(tǒng)匠人所做。

      綜合來看,隋代比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燈工器物,在技藝上更加成熟,出現(xiàn)了纏繞、頂?shù)?、接料、打磨等配合工?在通透程度上,高鉛成分的加入,使成型器物的通透程度得到進一步提升;在顏色上更加純粹與透亮;在裝飾上,出現(xiàn)了纏口與涂金。總之,這一時期的燈工玻璃器物造型簡單且工藝精細,透明度較高,顏色純凈,裝飾精簡,風格清透典雅。

      (三)精致神秘的唐朝燈工玻璃器物

      隋唐時期玻璃器物的一大顯著特點是多發(fā)現(xiàn)于佛塔塔基遺址,尤其在唐朝時期,從地下出土的燈工玻璃器物多為佛教用品,且整體風格精致,種類多樣,這與唐朝佛教的興盛以及對外頻繁的文化交流有關。

      甘肅涇川大云寺舍利塔基出土1件舍利瓶,內壁極薄,無色,透明度高,口部切割痕跡明顯。陜西西安東郊舍利塔基出土1件舍利瓶殘器,綠色透明,內外壁光潔,瓶頸與瓶腹界限明顯,瓶口處平齊,可判斷為從吹制管上切割后又進一步加工所致。陜西臨潼慶山寺舍利塔基地宮出土2件綠色玻璃瓶,器形相似,一大一小,透明度高,推測為無模吹制;數(shù)件玻璃供果(如圖5),均壁薄如紙,器型可鑒別的有空玻璃球與空心桃形,顏色有綠色透明、棕色透明與乳白色半透明等。陜西扶風縣法門寺唐代地宮出土了20件玻璃器,其中有玻璃茶碗與碗托兩件玻璃器為本土制造(如圖6),玻璃茶碗為燈工技藝所制,其器型規(guī)整,碗壁有橫向紋理,為無模吹制,顏色呈淡黃色,透明度高。由此,筆者認為燈工技藝與佛教的結合為唐代本土燈工器物增添了一絲神秘感,信奉佛教以及瘞埋舍利的虔誠促使本土制造的燈工器物進一步精致。總體而言,唐朝燈工器物在制作上更加精致,器型上有了更多拓展,顏色更加豐富,整體風格精致且神秘。

      (四)賞心悅目的宋朝燈工玻璃器

      宋朝時期的玻璃器仍多出土于佛寺塔基的地宮,其器型除了葫蘆瓶、舍利瓶、杯、碗等一些常見器型之外,還出現(xiàn)了一些仿動物和水果等創(chuàng)新器型,多為觀賞品。

      河北定縣5號塔基曾出土一串北宋玻璃葡萄(如圖7),每顆葡萄均使用燈工技藝成型,再用金屬絲連綴,與真實的紫色葡萄極為相似。河南密縣法海寺塔基出土玻璃器50余件,能看出器型的有葫蘆瓶、鳥形物、壺形鼎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燈工玻璃器物有北宋玻璃寶蓮形物,呈紅棕色半透明狀態(tài),壁薄如紙,器型工整,可推斷為有模吹制;還有北宋鳥形玻璃器(如圖8),深綠色,半透明,器身用無模吹制法吹制而成,翅與雙環(huán)則用纏制法,整體效果簡單生動,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由此看出,宋遼時期燈工玻璃器物在藝術形式上有很大進步,所制燈工器物色彩豐富艷麗,造型生動,藝術性強。總體來說,宋遼時期燈工玻璃器物的主要風格特點就是藝術與觀賞價值并存,令人賞心悅目。

      (五)繁榮絢麗的清代燈工玻璃器

      清代是中國傳統(tǒng)玻璃藝術發(fā)展的黃金時代,生產的玻璃器不但數(shù)量多,且工藝高超,顏色絢麗多彩,造型推陳出新。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件清康熙龜背紋透明玻璃水丞(如圖9),呈六方形連續(xù)圖案,無色透明,質地均勻干凈,仿制水晶,其制作工藝為先使用吹制法吹成扁圓狀,再用琢玉的方法加工而成,與之相似的還有香港李姓收藏家珍藏的“西瓜水色”玻璃器。雍正時期的燈工玻璃器器型端正,色澤亮麗,以透明藍玻璃八棱瓶為例(如圖10),其線條流暢,器型規(guī)整,玻璃質地細膩光滑,玻璃壁透薄,色彩純正,表明當時的燈工技藝已發(fā)展到成熟階段。乾隆時期的燈工玻璃器物色彩豐富且出現(xiàn)套色,裝飾更趨華麗。如茶色玻璃磨花花卉紋杯(如圖11),通體茶色透明,所飾圖案婉轉生動,花草延展自然,蝴蝶翩然翻飛,打磨過的紋飾透過茶色玻璃更顯典雅清麗。又如白套藍玻璃纏枝花卉紋朝冠耳爐(如圖12),其為禮佛供器,爐身為有模吹制,足與耳為模鑄。色彩上,爐體為白色玻璃套半透明藍色玻璃,紋飾上,頸飾蔓草紋,腹部環(huán)飾纏枝花卉紋一周,其中盛開的三朵大花分別與三足的位置相對應,爐足陰刻卷云紋。

      從清朝整個歷史階段來看,其燈工玻璃器物的藝術風格更偏向濃墨重彩,由于得到皇家支持,所制玻璃器物無論從質量還是藝術形式上,都得到長足發(fā)展,這也是清代燈工器物風格繁榮富麗的原因之一。

      四、結語

      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燈工技藝的發(fā)展梳理以及對各個歷史階段燈工器物所呈現(xiàn)的風格狀態(tài)的分析,可看出中國傳統(tǒng)燈工技藝的發(fā)展比西方緩慢,這與中國傳統(tǒng)金、銀、瓷、玉器等的制作工藝和繁榮發(fā)展密不可分。中國傳統(tǒng)燈工器物的風格發(fā)展,一是受到當時歷史階段的政治、經濟、文化、信仰的影響;二是受到外來燈工器物風格的影響,如薩珊、伊斯蘭、羅馬等;三是受到本土其他類型器物風格影響,如玉器、琺瑯、瓷器等。中國傳統(tǒng)燈工技藝的發(fā)展雖然相對緩慢,且時至今日仍未成為主流,但其發(fā)展過程中對外來技術也不斷兼收并蓄,推陳出新,逐漸形成帶有中國特色的燈工技藝體系。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燈工技藝的溯本求源,或許會為現(xiàn)代燈工器物的設計與革新帶來新的靈感與契機。

      注釋:

      ①圖1、2來源:趙永.論魏晉至宋元時期佛教遺存中的玻璃器[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4(10):44-65.

      ②圖3、4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③圖5、6來源:中國考古

      ④圖7來源:秦皇島市玻璃博物館

      ⑤圖8來源:河南省新密文化館

      ⑥圖9、10、11、12來源:中國故宮博物院

      參考文獻:

      [1]普林.自然史[M].李鐵匠,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8:368-369.

      [2]馮先銘.我國陶瓷發(fā)展中的幾個問題:從中國出土文物展覽陶瓷展品談起[J].文物,1973(7):20-30.

      [3]李延壽.北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3226.

      [4]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唐長安城郊隋唐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22.

      [5]杜綰.云林石譜[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8:108.

      [6]張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1638.

      [7]夏文峰.中國古代玻璃器[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154-155.

      作者簡介:

      李甜甜,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裝與服飾設計。

      賈琦,碩士,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教授。研究方向:可持續(xù)服裝與服飾設計、服飾文化研究、玻璃藝術研究。

      通訊作者:趙丹彤,碩士,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玻璃藝術研究、服裝與服飾設計。

      猜你喜歡
      發(fā)展歷程
      軟件工程技術的研究目的和發(fā)展前景
      三種常見的通信技術及未來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點研究
      電力企業(yè)中物資管理的改革與發(fā)展
      中國市場(2016年32期)2016-12-06 10:53:08
      我國生物制藥產業(yè)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
      澳大利亞旅游教育發(fā)展特征概述
      我國互聯(lián)網金融的特質性演進歷程研究
      世界遺產文化景觀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43:18
      試論會計規(guī)范研究方法的剖析與回歸
      經營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8:36:31
      國內奢侈品電子商務發(fā)展歷程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4:34:33
      新媒體時代表情包發(fā)展的傳播學解析
      出版廣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38:37
      金门县| 定安县| 清远市| 城口县| 庆阳市| 旬邑县| 白沙| 威信县| 博兴县| 罗定市| 博客| 南丹县| 长宁区| 巫山县| 祥云县| 奉节县| 缙云县| 梅河口市| 鹤峰县| 北宁市| 威海市| 四子王旗| 泰州市| 游戏| 和顺县| 青海省| 乐山市| 永和县| 西昌市| 井冈山市| 泊头市| 五大连池市| 天柱县| 庆元县| 洛川县| 大埔区| 丰城市| 石阡县| 手游| 邵阳市| 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