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燕 周莉
摘 要:短篇小說《日用家當》(Everyday Use)節(jié)選自當代美國黑人女作家艾利斯·沃克(Alice Walker)的《愛情與困惑:黑人婦女的故事》,它表達了作者對黑人女性文化的關注,是艾利斯·沃克的一篇精品短篇小說。《日用家當》取得了巨大的文學成就,自問世以來便成為人們爭相研究、討論的對象,筆者認為其取得的藝術成就離不開文體特色的支撐,本文試從詞匯、語法、修辭三個層面分析論證該小說的文體色彩與藝術魅力。
關鍵詞:艾利斯·沃克; 日用家當; 文體色彩
中圖分類號:I106?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5-149-002
1.前言
短篇小說《日用家當》通過講述由黑人婦女世代傳承下來的兩床“百衲被”引發(fā)的沖突,揭示出黑人母女三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價值觀念。文中的母親是一位沒有受過正式教育卻頗有頭腦的黑人婦女,她的兩個女兒迪伊(Dee)和麥琪(Maggie)由于外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和價值觀。面對家族代代傳承下來的“百衲被”如何安置的問題,母女三人身上的不同個性也隨之越發(fā)明顯。作者針對母女三人的不同特點,在文體設計上采取了打破常規(guī)的詞匯組織模式、語法組織模式、修辭運用模式,將母女三人的文化背景、性格特征等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英美現(xiàn)代短篇小說之所以受到眾多讀者的青睞,不僅在于其篇幅短小、情節(jié)不拖沓,更在于它節(jié)奏緊湊、簡捷明快、主題明確而深刻。短篇小說的核心是人物,故事情節(jié)圍繞著僅有的幾個人物展開,娓娓道來。由于篇幅的限制,短篇小說的人物常常是“扁平”的,但這并不代表他們是單調的。相反,人物特點的簡化更有利于短篇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表面單調的小人物往往隱藏著更豐滿的個性特點,而這有待讀者耐心品味,細細挖掘。在《日用家當》中,文中沒有過多的環(huán)境描寫和背景介紹,開篇便是一位黑人婦女在述說著女兒的故事。作者從不曾介紹過任何一個人物的個性特點,但是讀完全文一個個扁平的人物都變得鮮明飽滿起來,讀者的所有困惑也會一一得到解答,這正是短篇小說的魅力所在。
2.《日用家當》的文體特征解讀
文學語言與非文學語言的差別,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語言的音位結構、語法結構和語義結構在某些方面突出的或者說是前景化的用法,文學語言與非文學語言的差別,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語言的前景化用法。[1]在文學作品中,符合語言使用規(guī)則的常規(guī)(Norm)語言就好像是背景,偏離常規(guī)的語言則構成突出。[2]為了更好地解讀《日用家當》的藝術魅力,本文將從詞匯、語法、修辭三個層面來闡釋該小說的文體特征。
2.1詞匯特征分析
2.1.1非正式文體詞匯的使用
英語非正式文體的語法特征是語法規(guī)則不十分嚴謹、句子結構松散、不對語言進行雕琢、達意即可,常用盎格魯·撒克遜詞、短語動詞、俚語、俗語等非正式詞匯。[3]由于《日用家當》的敘述者是一個沒有受過正式教育的黑人勞動婦女,所以作者在刻畫人物時采用了大量的非正式口語詞匯,使之盡可能地貼合黑人母親的人物特征。如文中“dimwit, reckon”等屬于口語詞匯,“mossy, shove, hook”等屬于古英語詞匯,以及“make it, crop up”等為非正式的短語動詞。這些詞匯的運用在無形之中刻畫出了黑人母親文化淺薄、樸實的形象特點,讀者在字里行間便可以感受到這位母親的人物特征,更加容易相信人物的真實性。
2.1.2稱呼語的變化使用
稱呼語 (Address forms) 是說話人用來稱呼與其對話者的用語。[4]人們在交談時,可以通過稱呼語這種微妙的方式確定彼此的關系。[5]《日用家當》中,隨著母親對大女兒的稱呼不斷改變,感情也發(fā)生著細微的變化。首先,母親在與大女兒矛盾爆發(fā)之前一直稱呼她的的乳名——迪伊。父母稱呼子女的乳名是一種很自然的行為,這也體現(xiàn)出了普通母女之間的親密關系。后來,大女兒不滿“迪伊”這個名字,要求母親稱呼其為“萬杰羅(Wangero)”,隨著故事的發(fā)展,各種矛盾出現(xiàn),母親對大女兒的稱呼在迪伊和萬杰羅之間混用,這表面是母親一時沒能習慣使用萬杰羅這個名字,也隱含了母親與大女兒的親疏關系不斷變化、搖擺,體現(xiàn)了母親內心的掙扎、猶豫。之后,大女兒意圖拿走“百衲被”,被母親阻攔并怒吼道“Out came Wangero with two quilts.”這一稱呼語的使用表現(xiàn)出母親對大女兒的失望,也暗含了兩人關系的疏離。最后,母親從大女兒的手里奪回了被子,此時,母親稱呼其為“Miss Wangero”,其中暗含了一種諷刺的意味,兩人的關系變得更加陌生、疏遠。在《日用家當》中,作者雖然沒有直白地表述母女二人的關系,但隨著母親對大女兒稱呼的變化,讀者依然能感受到母女之間的情感和親疏關系所發(fā)生的微妙變化。
2.2語法組織模式特征分析
2.2.1不規(guī)范語法的運用
人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其使用的語言也會有細微的差別。那些遠離都市、沒有受過教育、處于社會下層的普通人,常用一些不同于規(guī)范語的特別的語言形式,因此他們的語言通常被稱為不規(guī)范語言。[6]由于《日用家當》采用第一人稱的敘事手法,而文中的“我”是一位文化程度不高的黑人婦女形象,為了使小說的語言更加貼合這一形象,作者設計了大量有語法錯誤的句子,如(“How long ago was it that the other house burned?”)這句話正確的表述應為“How long ago was it that the other house ‘was burned?”;又如母親向大女兒解釋其名字由來時,說道,(“You know as well as me you was named after your aunt Dicie.”)這同樣不合語法規(guī)范,正確表述應為“You know as well as I doyou named after your aunt Dicie.”然而正是這種不合規(guī)范語法的語言偏離,增添了小說的文學色彩。讀者初讀小說會為這種語言的偏離感到困惑,細細揣摩便會體味出其中的合理性和嚴謹?shù)倪壿?,這便使小說的語言更加細膩、生動。
2.2.2短句的運用
《日用家當》運用了大量的短句。一方面,小說全文共有82個自然段,然而無論是段落長度還是單句的長度都極其簡短;另一方面,小說中句子的結構也極其簡單,句子的修飾語很少有定語從句、同位語從句、狀語從句,修飾主語、謂語的大多是描寫類的形容詞、副詞詞組,因此屬于結構簡單的短句。[7]該小說的語言近乎口語化,在句法上多選用短句,不僅更加貼切人物形象,也更加便于讀者閱讀和理解小說。
2.2.3省略句的運用
省略句在英美文學作品中應用廣泛。按照語法的分析,句子應該具有的成分,有時出于有時出于修辭上的需要,在句中并不出現(xiàn),這種句子叫做省略句。[8]省略句在小說的對話語言中經常得到使用,起到強調、加強語氣的作用。《日用家當》中有出現(xiàn)了很多省略句,如:(“Dee, though.”)所要表達的含義是“Dee, however, is unlike me.”,(“And Dee.”)所要表達的含義為“And there was Dee.”,以及(“Dee next.”)意為“Dee comes next.”。一方面,小說中省略句的運用,使得文章句法結構更加簡單,表達更加簡練、緊湊,更加符合口語化特征;另一方面,不難看出,文中大部分的省略句都跟迪伊有關,這也從側面寫出了母親對迪伊的厭惡反感,不愿在她身上浪費過多的言語。
2.3修辭特征分析
在《日用家當》中,艾利斯·沃克使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包括反諷、明喻、暗喻、反詰問等等,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使小說的語言更加生動形象、內容富有深意。
2.3.1.明喻
文中多處使用了明喻的修辭手法,且多用動物的形象刻畫人物。如(“Maggies brain is like an elephants.”)(麥琪的記憶力像大象一樣好。)(“‘Mama, Wangero said, sweet as a bird.” )(萬杰羅聲音像鳥兒一樣甜美,說“媽媽”。)這些明喻的使用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母親及兩個女兒的真實形象特點,便于讀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2.3.2暗喻
暗喻是修辭手法中富有詩意的語言表達之一,它將語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學功能進行有機結合,使人們對事物的本質特征有更深刻的認識,可以使語言變得生動豐富,展示出無窮魅力。[9]迪伊將“百衲被”視為無價之寶,認為應該被珍藏在博物館,而麥琪卻認為“百衲被”浸染了祖輩的心血,所以它們也應該負載著可貴的黑人精神世代傳承下去。這看似只是對兩床“百衲被”的爭議,實則卻暗含了兩人對黑人文化遺產的態(tài)度:姐姐迪伊認為黑人文化遺產是物質性的,就像這兩床被子,應該被細心保護起來,日常使用是對“百衲被”的毀壞,對黑人文化的褻瀆;然而麥琪卻深諳最寶貴的文化遺產是黑人婦女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精神,并在不知不覺中繼承了這種精神財富。
2.3.3反諷
《日用家當》中反諷的運用多出自麥琪的口,文中的麥琪是個單純、愚笨、文化程度不高的小女孩,如同孩子一般,她說的話天真無邪、不會去增添任何的修飾,因此反映出的往往便是更加真實的東西。例如麥琪說(“Mum, when did Dee ever have any friends?”)從側面反映出了迪伊為人不真誠、朋友不多的特點。另外,作者通過一系列姐妹兩人形象、個性的對比,突出地諷刺了迪伊的膚淺、無知與強勢。妹妹麥琪無論從外形、才華、性格等方面處處不如姐姐,但她的心靈卻無比純凈,對待民族文化遺產態(tài)度更值得贊揚。文中一系列的反諷,可以深化讀者對人物形象以及作品主題的感知,達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3.結語
綜上所述,《日用家當》取得的藝術成就和達到的藝術效果與其文體特征的輔助作用是分不開的。無論從詞匯、語法還是修辭角度來賞析,《日用家當》都有其獨特的文體色彩和文體風格,是一篇極具文學性和藝術魅力的短篇小說。
參考文獻:
[1]劉世生.文學文體學:理論與方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03):194-197
[2]劉琦,李濤.艾麗絲·沃克《日用家當》前景化語言文體分析[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05):630-634
[3]林勁.談英語正式與非正式文體的語法與詞匯特征[J]紡織高?;A科學學報,1995(01):112-118
[4]黃燕煒.口語中稱呼語的變異[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4(02):160-161
[5]王慧貞.《日用家當》中的稱呼語及其文體效果[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6(01):94-98.
[6]錢瑗.實用文體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133
[7]劉琦,李濤.艾麗絲·沃克《日用家當》前景化語言文體分析[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05):630-634
[8]唐紅霞.探析英語句法上的省略[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03):110-112
[9]劉紅見.艾利斯·沃克小說《外婆的日用家當》的敘事文體特征解讀[J]語文建設,2016(1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