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摘要】目的:探討異常子宮出血采取宮腔鏡治療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治療的異常子宮出血的患者30例進行分析,根據(jù)患者檢查的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15例和觀察組15例,對照組研究對象實施陰道彩超檢查,觀察組研究對象實施宮腔鏡檢查措施。結果:觀察組研究對象開展宮腔鏡檢查異常出血的癥狀檢查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能夠細致的檢查相關各項原因,兩組數(shù)據(jù)之間比較存在臨床差異性(P<0.05),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結論:在異常子宮出血的患者中采取宮腔鏡治療后能夠明顯的提高臨床診斷以及病因確診性,并且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值得在異常子宮出血的患者中使用。
【關鍵詞】宮腔鏡;異常子宮出血;臨床效果;病理診斷
子宮異常出血是婦科臨床中最為常見的疾病,也是門診就診的主要原因。子宮異常出的病因比較復雜,診斷方法有一定的難度,一般進行診斷性刮宮、子宮碘油造影、B超腹部檢查以及宮腔內細胞學檢查等方法查找病因,但是以上的檢查方法都過于局限,對有些病因不能夠檢查出結果[1]。子宮異常出血占婦科門診就診人數(shù)可達到20%~40%[2]?,F(xiàn)代婦科中長使用宮腔鏡微創(chuàng)治療,能夠用于婦科的各項檢查以及治療中,可以通過宮腔鏡直接對宮腔內的病灶一目了然。宮腔鏡檢查能夠準確地判斷異常子宮出血的病因分析,對診斷具有較高的特異性,是子宮異常出血診斷的重要手段。本文針對子宮異常出血實施宮腔鏡治療與診斷,效果比較明顯,現(xiàn)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情況
抽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治療的子宮異常性出血的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7~56歲,平均年齡(39.51±5.73)歲,懷孕次數(shù)0~4次,平均次數(shù)(1.92±0.83)次,子宮異常出血的病程2~10個月,平均病程(5.23±1.48)個月;根據(jù)患者的診治方法分為對照組15例和觀察組15例,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無差異性(P>0.05),可進行臨床對比分析。
1.2方法
1.2.1觀察組的研究對象實施宮腔鏡檢查及治療1患者使用連續(xù)灌流式宮腔鏡(日本Olympus公司產品)和宮腔鏡一致的冷光源、液體膨宮泵,使用5%葡萄糖液體作為液體膨宮劑,使用超聲儀進行檢查試驗。2針對宮腔鏡檢查的患者在檢查前均給予血常規(guī)、血凝四項、尿常規(guī)、病毒檢查以及白帶分泌物的檢查等[3,4];宮腔鏡檢查選擇在患者月經干凈的3-5天進行,注意檢查前禁食禁水6h,對患者采取靜脈復合麻醉,軟化宮頸方法是在患者的陰道后穹窿處放置米索前列醇藥物。設置宮腔鏡的角度為30°,在患者宮腔內注入5%葡萄糖膨宮液,此方法能夠將宮腔鏡的壓力維持范圍在100mmHg(1mmHg=0.133kPa)左右,將冷光源配置上,細致的消毒后將宮腔鏡頭沿著陰道放置到宮腔里面,在宮腔鏡置入的過程中應邊進入邊沖洗,最后將宮腔鏡放置到子宮底部,注意不可以在存在壓力下進行檢查。檢查的期間注意邊檢查邊旋轉,邊往外退出宮腔鏡,注意檢查中注意觀察子宮內壁的形態(tài),顏色以及內膜情況,觀察組是否有粘連、腫物以及贅生物等,注意了解宮頸的形態(tài),并將子宮角的深度做準確的測量。在檢查中發(fā)現(xiàn)異?,F(xiàn)象及時停止檢查。并計算宮角深度。若出現(xiàn)異常情況則需要進一步局部探查,避免漏診。對患者做診斷性刮宮,必要時進行刮宮止血治療,將子宮內容取出后做病理檢查,了解患者的子宮異常出血的病理狀態(tài)。術后對患者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治療。
1.2.2對照組研究對象實施陰道超聲及常規(guī)性治療
采用陰道超聲檢查子宮內的情況,在B超下觀察子宮內膜的情況以及盆腔癥狀,患者取仰臥位,經陰道對患者子宮進行縱、斜以及橫切面進行掃描,記錄超聲結果,如有異常進行刮宮治療,將子宮內膜送病理檢查。
1.3觀察指標1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檢查結果,對于患者的子宮內膜的息肉、輸卵管處息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增生以及子宮腺肌病等進行記錄和對比。2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做半年后的隨訪,效果評價如下:治愈是指患者經診療治療后的子宮出血癥狀消失,月經恢復正常;有效是指患者經診療和治療后子宮異常出血的癥狀明顯減少,月經恢復正常;有效是指經診療和治療后的子宮異常出血癥狀無改善。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檢查的情況分析觀察組研究對象所檢出異常率可達93.33%。對照組研究對象檢出異常率可達66.67%,由此可見觀察組的檢查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見表1。
2.2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的治療效果觀察組的研究對象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見表2。
3討論
子宮的異常出血是指患者的月經周期延長、月經量過多的臨床癥狀,部分患者表現(xiàn)月經頻次高、非月經期間發(fā)生子宮出血,或者絕經后的婦女發(fā)生子宮出血,當患者絕經后出現(xiàn)類似月經出血達到6周以上稱為子宮異常出血[5]。癥狀狀態(tài)下月經的周期一般在21~35d,而癥狀經期在2~7d,每次月經量大約在20~50ml,當子宮出現(xiàn)其他時期的出血均為異常子宮出血,此疾病好發(fā)于各種年齡段。在臨床中診斷發(fā)現(xiàn)子宮異常出血的癥狀中只有25%的患者是由于解剖上或器官上的病變所引起的出血,而大部分75%的女性是由于功能性子宮失調導致的子宮出血。女性月經周期是在下丘腦-腦下垂體-卵巢軸的控制下正常調節(jié)的,但機體的激素紊亂時會發(fā)生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所發(fā)生子宮出血。對于子宮異常出血的患者應及時查找運用并實施治療。發(fā)生子宮出血常見有腫瘤,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腫瘤類的疾病組間增多,但是功能性子宮失調性出血是最為常見的原因[5-6]。宮腔鏡檢查及治療已經在婦科的臨床中廣泛應用,是診斷宮腔疾病的重要方法,可以通過電子鏡準確的觀察宮腔內的病變,并在診斷的同時能夠處理相關疾病。因此檢查中不易發(fā)生誤診及漏診的現(xiàn)象。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研究對象開展宮腔鏡檢查異常出血的癥狀檢查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能夠細致的檢查相關各項原因,兩組數(shù)據(jù)之間比較存在差異(P<0.05),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在異常子宮出血的患者中采取宮腔鏡治療后能夠明顯提高臨床診斷以及病因確診性,并且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值得在異常子宮出血的患者中使用。
參考文獻
[1]馬麗,谷玲,葉曉林,等.254例異常子宮出血中宮腔鏡運用臨床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7,28(14):412-413.
[2]王娟.宮腔鏡下電切術與宮腔鏡下刮宮術治療異常子宮出血的療效比較[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9,14(11):31-32.
[3]卓麗萍.葉麗華.對異常子宮出血采用宮腔鏡檢查的診斷價值研究[J].健康之友.2019.19(14):32-33.
[4]厲霞玲,劉德佩,張月存,等.宮腔鏡在異常子宮出血診治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9,30(15):44-45.
[5]劉瓊花.異常子宮出血采取宮腔鏡下電切術與宮腔鏡下刮宮術治療的效果對比[J].中國婦幼保健,2019,4(15):244-245.
[6]王瑩,徐彩,曹艷花,等.宮腔鏡技術在異常子宮出血病人的診斷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9,4(15):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