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英 林春才
【摘 要】本文以對高中信息技術教材“圖像信息加工處理”教學設計為例,基于“項目式學習”理念對教材教學設計進行單元整合設計,對“以學定教”的單元教學實施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了探究,提出教學策略:對照課程標準,分析教材內容,確定教學的側重點;分析學習對象,圍繞教學重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依據(jù)教學重點,增減學習內容,活用教材作為指導;根據(jù)學業(yè)要求,設計教學策略,靈活運用既有資源。
【關鍵詞】以學為主 單元教學 圖像信息處理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2-0107-03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于2020年修訂后,基于項目學習的單元設計成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關注的重點。但受一貫以來的教學模式以及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模式的影響,舊版高中信息技術教材以及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材大多采取基于單課時的教學設計。新課標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字化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單元教學正是實現(xiàn)這種目的的一種有效方式。如何在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舊教材”組合的課堂中實施項目學習?對此,我們用“單元教學設計”的方式整合現(xiàn)有教材,對項目學習、協(xié)同互助、多樣成果、多元評價等普遍問題進行探究,試圖使教學實施具備項目學習特征,并以教科版《信息技術基礎》第五章第三節(jié)“圖像信息的采集與加工”為例進行單元教學設計。
一、對照課程標準,分析教材內容,確定教學的側重點
對于“信息加工與表達”,新課程標準并沒有具體的要求。但在“學業(yè)要求”中有如下提領式描述:掌握數(shù)字化學習的方法,能夠根據(jù)需要選用合適的數(shù)字化工具開展學習(數(shù)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了解數(shù)據(jù)采集、組織的基本方法,能夠利用軟件工具或平臺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組織與呈現(xiàn)(信息社會責任)。具體到本單元,可以表述為:熟練使用圖形處理軟件加工圖像信息,呈現(xiàn)主題、表達創(chuàng)意?!靶畔⑻幚砼c交流”中的“處理”,包含獲取、加工、存儲等環(huán)節(jié),圖像信息處理的目的是“表情達意”,根本目的是“交流”。我們認為,在課程內容標準中要把握以下兩個方面。
(一)圖像加工的含義及其特點
信息加工是指通過判別、篩選、分類、排序、分析和研究等一系列過程,使收集的信息能夠滿足我們的需要,即信息加工的目的在于發(fā)掘信息的價值、方便用戶的使用。信息加工是信息利用的基礎,也是信息成為有用資源的重要條件。
“有圖有真相”,這一句網絡流行語清楚地表明圖片已經成為常用的信息表達、交流方式,借助圖片能加強受眾視覺的感知,使其獲得豐富的觀感,從而獲得真實感。而借助圖像增強“事實”感,也能借此加強受眾的接受度。
(二)圖像信息處理的“效果”與“效率”
信息處理具體到圖像信息處理,就是進行圖像的采集(輸入)、轉換、編輯、合成、存儲和發(fā)布(輸出)。圖像處理軟件既是一種信息加工工具,也是一種信息表達工具。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網絡的發(fā)展、手持終端設備的普及、即時通信軟件的推廣更是豐富了圖形圖像生成、傳播的方法和途徑。
課程內容標準所描述的“熟練”一詞可以這樣理解:應用圖像處理軟件既要關注信息處理的“效率”,同時要注意表達的“效果”。因此,“明確需求”是信息加工的前提。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學習過程”是最難體現(xiàn)的,學生對學習目標的掌握、理解的程度可以通過“電子作品”來體現(xiàn)。
二、分析學習對象,圍繞教學重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
對本章圖像處理軟件的學習,高中生理應不會覺得太困難,按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學科的要求,學習文字處理、圖像處理、動畫設計等軟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夠制作電子報刊作品(圖文并茂的Word作品)、簡單的圖表報告(數(shù)據(jù)處理Excel圖表報告)和多媒體作品(PPT作品、Flash作品)。義務教育階段沒有深入學習過Photoshop專業(yè)圖像處理等工具軟件的學生,在現(xiàn)有的“即見即所得”的友好的軟件使用環(huán)境下,掌握軟件的操作也會得心應手。
(一)學習者的學習目標應該從“會用”上升到“熟練運用”
“熟練”掌握工具軟件的使用,這個目標不容易達到?!笆炀殹笔褂密浖哪芰π枰诙啻沃貜筒僮鞯倪^程中逐步形成,而重復的簡單操作不足以體現(xiàn)計算機加工信息的優(yōu)勢。因此,高中生在學習信息加工的過程中,不應該僅僅滿足于重復一些簡單的操作步驟來實現(xiàn)一個作品的制作,而應該靈活運用軟件,深入找尋軟件中能夠提高工作效率的操作功能,高效率地完成作品。這是高中階段學習與初中、小學最大的區(qū)別。
學生經歷小學階段的畫圖、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的Photoshop學習,對圖像信息加工學習的知識結構會呈現(xiàn)出一種“螺旋上升”的狀態(tài),這三個階段在學習程度上有較為明顯的區(qū)別。通過研讀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以及各學段教材,我們認為,對于圖像信息的加工,高中階段學生應該“有意識去用”并達到靈活運用的水平。用合成圖像更好地表達傳遞信息就是靈活運用的一種表現(xiàn)。
(二)通過本章節(jié)內容的學習,達到“運用”的預期效果
我們認為本單元的學習成果預期是:能夠進一步認識圖像信息在信息傳遞和交流過程中的優(yōu)勢,能理解“圖層”的實際意義并可以進行圖層的應用(濾鏡和遮罩等)。學生能夠掌握一些常用的高效率的操作功能,能夠在后續(xù)的學習中有意識地去嘗試使用。學生能夠掌握日常圖片處理(如高光去除、反色、霧化、虛化等)的規(guī)范操作方法,更進一步的要求是,能根據(jù)主題選擇處理工具、選擇素材創(chuàng)作,表達自己的意圖。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應該能夠以Photoshop為例,掌握圖像處理軟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主要菜單的含義及命令的功能,能夠靈活運用菜單命令、工具箱常用工具等去完成圖像的合成操作。在“創(chuàng)作”上求效率,而不是從“操作”上求效果。
三、依據(jù)教學重點,增減學習內容,活用教材作為指導
圖像信息加工包含圖像的類型與格式、圖像的采集、圖像信息的加工三部分內容。教材認為“圖像信息加工”部分的教學應著重處理兩個問題,即根據(jù)需要進行圖像的設計,選擇適當?shù)墓ぞ呒庸D像、表達信息。
(一)用好教材,使教材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依據(jù)
從教材內容來看,教學內容的組織側重點是“表達”,即強調作品的呈現(xiàn)“效果”。教材給學生歸納出常見的圖像類型和文件格式以及常見的圖像文件的特點,也列出了常用的圖像采集工具和方法。對如何選擇適當?shù)膱D像處理工具,教材沒有明示,僅僅用列表的方式,列出了常用的圖像加工工具。教材對于“圍繞主題設計圖像信息”,強調在模仿的基礎上嘗試規(guī)范地使用Photoshop進行圖像信息加工,有很具體的操作指引。教材似乎沒有關注到“熟練”這一個課程標準的關鍵詞。任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如果按照教材處理教學內容,容易出現(xiàn) “操作指引”的教學形式,這與初中階段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是重復的。信息加工是為信息表達服務的,我們在處理教材時,應該側重于引導學生在操作技能上進行歸納,使學生真正認識運用計算機加工信息的優(yōu)勢,而不應把目光只放在“表達”這一目標上?!笆炀殹边\用信息加工技術是學生提高電子作品“呈現(xiàn)主題,表達創(chuàng)意”的關鍵,是順利表達意圖的基本保證。
(二)利用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解決“操作指導”困境
通行的圖像處理軟件教程,特別是網上的Photoshop教程,在講授圖像信息加工的過程中常以“任務”或“項目”來組織教學內容,常常是講述某一種“效果”是采用何種“操作”來完成的。這類教學組織是以“操作”為線索,目的是讓學習者掌握實現(xiàn)某一效果的操作方法。教師可在參透教程的基礎上,精選部分基礎性網絡教程,以資源包的形式推薦給學生。利用網絡的開放性(學習時間靈活)、多元性(多媒體學習資源)、非線性(不拘泥于課堂教學的限制)等特點,為學生的學習提供靈活的操作指引。
圖像處理軟件教程強調對圖像特效的處理,其中有不少的操作技巧需要一定的美術功底,需要有一定的經驗積淀。在Photoshop操作學習時,根據(jù)學習任務(處理自拍證件照片),學生依據(jù)認知規(guī)律、生活經驗主動發(fā)現(xiàn)背景替換、圖片美化、圖片裁剪等問題,主動分析問題,繼而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來解決問題。以上操作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到“技術的感覺”,同時能夠體驗到計算機信息加工的優(yōu)勢。使用者如果能夠自如運用這些基礎性操作,就能夠達到熟練操作的水平。
四、根據(jù)學業(yè)要求,設計教學策略,靈活運用既有資源
本單元教學設計,預計通過示范、創(chuàng)作、交流來完成,學生必須應用技術“表達”自己的想法,技術的習得和鞏固依靠小組互助學習,交流能力的習得和加強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通過完成任務掌握技能,培養(yǎng)意識,內化素養(yǎng)。
(一)緊靠課程標準綜合考慮教材,調整教學課時安排
我們重新組織和設計單元教學流程,使信息加工的學習既關注“效率”,也體現(xiàn)表達的“效果”。
建議“圖像信息的采集與加工”一節(jié)的課時是3~4個課時,具體安排見表1。
(二)圍繞“主題作品”設計,組織配套學習資源
本單元教學策略包括對本課教學的主線設計,按教材的指導,使用Photoshop作為教學軟件,考慮到部分學生在初中可能沒有學習過這個軟件,所以在這一節(jié)內容的前一課時教學時,需要使用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加強對學生的Photoshop基礎操作指導。
在課前,要求學生預習本節(jié)課的內容,分好小組,選出組長和發(fā)言人。分組時,可以指定熟悉圖像處理工具的學生作為組長或者小組協(xié)作人,指導本小組成員熟悉圖像處理工具面板操作。教師事先按創(chuàng)作的主題準備一批背景通透、前景突出的圖像文件,提供給學生在制作主題作品時選用。由于提供了參考作品,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制作小組作品時有所參考,不至于迷失方向。
本單元的教學設計對教材的知識脈絡進行了梳理,調整了教學內容,將教學側重點放在圖像的加工以及圖像信息交流上。用項目學習引導學生動手實踐操作,將不同的圖像合成一張獨具特色的圖像,充分地體現(xiàn)了以學為主的教學理念;通過引導學生討論和評價圖像作品,使學生對“圖像信息在信息交流過程的作用”得出自己的結論,凸顯課程標準中對這一章節(jié)的四維目標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林春才.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淺議[C]//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
[2]普通高中教科書信息技術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新教材[J].基礎教育課程,2020(23).
[3]《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教師指導信息技術》—— 專家解讀、實踐指導[J].教育傳播與技術,2020(5).
[4]郭龍云.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信息技術單元教學設計和應用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0.
【作者簡介】陳華英(1978— ),女,廣西玉林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信息技術教學、機器人創(chuàng)客教育;林春才(1978— ),男,廣西浦北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信息技術教學。
(責編 文 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