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珍
摘?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與網絡信息技術的逐漸普及,大眾的生活方式與工作方式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在教育領域,信息技術也有所涉及。信息技術可有效輔助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帶給學生別樣的學習體驗。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微課這一教育工具應運而生。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輔助工具,微課可有效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诖耍疚膶⒔Y合于實際,對如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微課,展開信息化教育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化學;微課教學;信息化教學
在高中教育工作中,化學十分重要。但結合現有教學案例分析來看,我國很多教師會受到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在課堂上,采取師生授受或填鴨式教學手段,對學生實施知識灌輸,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化學公式、化學定理、化學實驗,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興趣,也導致學生無法真正理解知識本質。微課教學工具的出現可以有效處理上述問題。借助微課,學生可更好地掌握知識內涵,體會知識形成過程,從而加深自己的理解認識,提高效率。
1運用微課,引導學生預習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首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其奠定學習基礎,做好學習鋪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高中化學的難度相對較高,學生不做好有效的預習,而在課堂上直接接觸知識,那么自身不僅會承擔較高的學習壓力,同時所呈現出的學習效率也相對偏低。所以,教師要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并借助微課,合理布置前置性作業(yè),引導學生學會預習,借此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深度與認識深度。
例如,在講解“物質的分類”之前,教師需要全面分析教材內容,了解具體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重點,然后有針對性的將其融入到微課視頻中。根據微課,教師可以明確本部分主要的教學內容,共包括以下3點:第一,要了解物質的分類;第二,要了解物質的組成與物質的性質;第三,要學會合理區(qū)分酸堿鹽之間的性質區(qū)別?;谶@一目標,教師可以將教材中與之相關的知識提煉出來,并生成簡約性條例要點,將其組合到一起融入微課視頻。
在視頻中,為了豐富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插入一些簡約趣味的小實驗,讓學生提前了解了解學習的方向。觀看完視頻后,學生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自行通過與其他同學交流或者翻閱教材的方式,解讀其中的一些重難點知識概念,借助網絡搜索與之相關的教學資源,標記好自己不理解的要點。
如此一來,在課堂上,學生便能夠提前把控自己的學習規(guī)劃,從而有的放矢的跟隨教師思路,促使自己在課堂上更加的游刃有余。
2利用微課,突破教學難點
一直以來,受固有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國很多教師,尤其是高中階段教師,在課堂上仍舊會采取填鴨式教學手段,教學氛圍十分沉悶。同時,學生由于長期處于被動地位,自身的自主性與主動性逐漸消散,自身的思維也會受到嚴重的限制。這樣一情況與我國現階段所倡導的素質教育嚴重背離。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突破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限制,教師必須要做出教學創(chuàng)新,巧妙的引入微課平臺,利用微課資源,帶領學生深層次探索化學重點與化學要點。必要時,教師也可基于教學內容拓展網絡資源,然后將其全部包容到微課框架中,帶領學生展開拓展性學習,促使學生問題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也有助于學生打造完整的知識學習結構。
例如,在講解“金屬的化學性質”時,通過微課,教師可以有效明確本課的教學的重難點。例如,要帶領學生了解常見的金屬與酸置換反應,能夠站在生活角度上解讀置換反應,或利用置換反應解讀生活問題;要帶領學生掌握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實驗。例如鐵與氧氣的反應、銅與氧氣的反應。根據這些教學重難點,將知識以具象直觀的實驗信息展現在微課中。通過直觀的觀察,讓學生了解實驗的過程、實驗的原理、步驟以及現象,從而更好的推導出實驗的結論。
除此之外對于一些比較危險的化學實驗,教師也可借助微課帶領學生展開學習。例如鎂與稀鹽酸反應、鐵與鋅硫銅反應。播放完畢后,教師還需要做好有效的課堂總結,通過問題輔助學生梳理所學內容。例如哪些金屬可以與稀鹽酸發(fā)生反應;哪些金屬可以與稀硫酸發(fā)生反應;在本課所接觸的這幾種金屬中,分別可以劃分成哪幾類。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可有效對課堂內容形成回顧,加深自己的記憶及理解。
教師可以把視頻制作成壓縮包,然后上傳到學生班級群中。當學生在之后的復習工作中,出現記憶缺失或記憶模糊等情況時,也可自發(fā)的調取視頻,觀看視頻,提高效率。
3應用微課,構建知識體系
正所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復習十分重要。在高中階段,學生所接觸到的化學知識比較復雜,并且分布比較廣泛,如果不做好有效的復習總結,學生很容易會出現學習問題,影響到自己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便于學生更好地梳理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講解完氧化還原反應后,教師便可在微課中制作思維導圖,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出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知識點以及其與其他四大基本反應之間所形成的關系。例如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分解反應等等。同時,針對于不同的分支要點,教師也可進行進一步的細化,在微課中羅列出與之相關的其他化學知識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自發(fā)的下載視頻,并隨時隨地的開展復習,利用碎片化時間記錄知識,擴大學習空間,加深學習吸收。結論: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課堂上,采取微課教學手段,打造信息化教學體系,有助于學生更好、更加深入的理解化學知識,形成更高的學習熱情、學習動力。除此之外,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并沒有局限于課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引導學生預習,借助微課突破學習難點,通過微課輔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空間時間,在全方位教育體系下,借助微課打造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劉愛華.基于微課的高中化學信息化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10):222.
[2]劉廣海.對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淺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27):150-151.
山東省新泰市新泰中學? 2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