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改革落實到教學中來,其實就是要讓學生培養(yǎng)一個良好的學習方式,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達到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培養(yǎng)出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而要想實現(xiàn)這些,教師就得轉變平時填鴨式的教學理念,對于新教材認真分析,仔細研究,找出更高效的教學方式,并且在課堂上尤其要注重如何應用知識,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展開交流,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教育理念的改進就是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提升,不斷完善。
關鍵詞:初中學生;生理心理;品德教育
當前,由于我國社會高速發(fā)展,導致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發(fā)生的巨大的變化,并且呈多元化發(fā)展。這些理念勢必投射到教育理念中去,但是初中生由于生理心理不成熟,無法建立完善的個人三觀,只能靠教師去引導,塑造出正確的三觀,才能面對社會發(fā)展對人的影響。并且,由于現(xiàn)在社會對于學生成績要求較高,學校往往偏重于學生的成績進步,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不太重視,但是這個時期正是學生塑造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教給他們的是功利性的價值觀,那么,學生的價值觀也會變得功利起來,很多老師都不明白的一個道理。德者,才之帥也,沒有好的品德,是無法完成大事的。
一、初中生的主要生理心理表現(xiàn)
在這個時期,初中生的生理心理都開始快速發(fā)育,對于外界的知識接受較快,遇到好的觀念能夠認識并理解學習,但遇到不良的風氣受感染也比較快,尤其這個階段父母同學朋友對他的影響較大,主要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初中階段,學生思想活躍,有探索精神,對于外界的的東西都想去嘗試,這個時候一般學習和生活沒有太大的壓力,對于學習的熱情還是比較高的。
第二:在初中階段的學生看來,自己是新時期的學生,不想受學校的條條框框的束縛,不喜歡老師古板機械的教學方式,尤其有互聯(lián)網(wǎng)的存在,導致他們喜歡上網(wǎng)接受新信息,他們喜歡老師能跟上他們的節(jié)奏,用新的教學方式。
第三:由于這個時期初中生生理發(fā)育不成熟,情緒性強,獨立思考能力不夠,比較沖動,他們的心理以及知識儲備都不足,容易做出一些在我們看來比較感情用事的事情,為了口角之爭打架斗毆、校園欺凌之類經常出現(xiàn)在這個時期。
第四:由于生理的不成熟,導致行為偏幼稚,行為很容易受外界影響,盲目跟風,明辨是非能力差,心理問題容易產生。
第五:初中生一般十幾歲,這個階段也是他們塑造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黃金時期,,但是由于知識儲備較少,他們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自己所學知識和身邊老師同學朋友父母的言傳身教當中,極其容易受影響,因此,此時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對于學生三觀塑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通過教師的教育引導,讓他們培養(yǎng)出正確的三觀。
二、如何做好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一)遵循初中生實際需要的原則
對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一直以來是一個比較難的事情,這個時期的初中生既要面臨大量新知識的沖擊,還要面臨心理生理的雙重成長,教育過程比較復雜。而要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離不開的一個點就是要充分考慮到初中生的實際需要,這個階段他們需要的不是艱深難懂的道理,而是適應這個階段的基礎品德教育,并且,思想品德教育比較看中因材施教,每一位學生所面臨的問題都不一樣,要根據(jù)學生的變化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因為初中生之間的問題不一樣,時時還在變化,就給教師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
在此,思想品德的教師要注意緊跟時代步伐,在課堂上注意上以下幾點:
第一:由于初中生身心發(fā)展不一致,個體差異較大,要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且教師要掌握好每個學生的思想狀況,既要達到全面教育的目的,也要考慮到一些特殊學生的需求,因為思想品德這個課程比較抽象,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從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主動求學,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
第二:思想品德教師要自身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掌握好思想品德教育的變化。初中學生通過手機電腦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接收到的信息有好有壞,教師在這里一定要幫學生甄別優(yōu)劣,因為初中生雖然能夠了解這些東西,但是自身眼界和閱歷不足,難以分清好壞,就要幫助學生成長。
第三:思想品德教育雖然比較抽象,“到不可坐論,德不可空談”但是這個教育是要落實到實踐上的,“到不可坐論,德不可空談”通過實踐,讓學生理解優(yōu)良品德是什么,為什么要學習優(yōu)良品德,實踐出真知,盡可能幫學生提供多種類的社會實踐機會,讓學生初步在社會中鍛煉優(yōu)秀品德,錘煉意志,提升自身道德修養(yǎng)。
(二)在實踐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抓好時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師應牢固樹立德育是教育之本的觀念,
要善于找準時機,隨時對學生進行教育,比如對于后進學生只要有進步,抓住時機進行表揚,激發(fā)后進生的自尊心,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讓學生理解老師對他進行表揚與教育的意義。
其次,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好的師生關系是老師教育質量能否提高的關
鍵,只有學生愿意聽老師的教育,老師的教育才會深入學生的心里,為思想品德教育鋪路,并且,關心維護每一位學生也能讓學生尊重老師,更愿意聽老師的教育。
三、結束語
新課標改革對于教育理念的變革格外注重,對于教育理念,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具有兩方面價值的東西。第一,教育理念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形成的對“教育應然”的理性認識和主觀要求上的實際表現(xiàn)。教師的教育理念決定著課堂質量的高低,好的教學理念有助于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在思想品德課上,因為現(xiàn)在的初中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接觸社會較早,教師自身若沒有能夠讓學生信服的水平,就很難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第二,從理論上來說,要搞好新課標改革,首先要改變的就是教育理念,重點研究如何搞好教育理念的改進,讓學生的課堂質量得到提高,從理論出發(fā),與實踐相結合,找出適合當下形勢的新的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 劉敏.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中)》,2019-11-18 .
[2] 孫寧.淺談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J].《考試與評價》2019-01-01.
[3] 謝志紅.充分發(fā)揮家庭“第一教育”的作用[J].《教育藝術》2007-01-20.
作者簡介:李旺寧(1974.10-),男,漢族,甘肅慶陽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及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