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維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新增的必修課程,它與其他課程不一樣,較為注重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事實上,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極為重要。隨著信息技術越來越多樣化與智能化,如何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利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是當前相關教育工作者在思考的問題。文章結合實際情況,就如何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分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 ? G632.4?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15-0076-02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已經成為中小學的必修課程。作為一門課程,它與一般的學生課外活動不同?!吨行W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作出明確規(guī)定,強調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必須圍繞課程目標,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會、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國家認同、文化自信,強化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和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增強立德樹人的思想意識,等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同于其他領域課程的地方在于,它不以知識的傳授為主線,而以活動為主線。其通過活動將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設計的學習內容也更多地考慮學生的實際和社會問題,致力于使活動來源于學生生活。我國偉大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边@一思想為教師指明了方向。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會的目的是為了會學,要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不能用傳統(tǒng)的方式去教學生,而要使學生成為積極的探究者,去發(fā)現問題并找出解決途徑。本文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點和基本屬性,就如何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使其更好地應用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出建議。
一、利用信息技術有效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目標
信息技術作為時代發(fā)展的重要證明,已經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可以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供豐富的資源。
在“互聯網+教育”的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并逐漸與學科教學相融合。信息技術的有效使用,能夠增強教學效果。在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若需要某些資料,則可以隨時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搜集。網絡資源是開放性的學習資源。網絡資源的搜集與獲取,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這樣說,凡是重視知識開放性與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地方,都是信息技術的用武之地。例如,在開展書架設計活動時,學生可以借助網絡查詢制作書架的相關資料。他們不僅可以遨游網絡獲取相關信息,豐富自己的素材,開闊自己的視野,同時還可以請教相關技術人員,讓他們?yōu)樽约旱臅苤谱魈峁┘夹g上的支持,并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一些綜合實踐活動除了要求學生搜集書本及網絡上的資料外,還要求學生搜集生活中富有價值的資料,特別是一些珍貴的、稍縱即逝的現象和場景。那么如何將這些內容記錄下來呢?教師可鼓勵學生使用信息技術,如利用錄音、錄像等技術完成資料的收集和記錄。例如,在開展“美麗的家鄉(xiāng)”這一活動時,教師可以鼓勵并引導學生拿起DV攝像機、照相機、錄像機,穿梭于家鄉(xiāng)的古老建筑、民俗村落和具有代表性的名勝古跡,以及時捕捉各種資料。學生應全員參與活動,親自體驗實踐活動的點點滴滴。
二、信息技術是推動綜合實踐活動多元化的工具
想要使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有效的整合,教師就要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綜合實踐活動中去。教師要主動創(chuàng)設和開展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活動相融合的教學活動,充分結合信息技術的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和多媒體化等特征煥發(fā)綜合實踐活動的生機和活力。信息技術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能夠保證有效的資源共享與信息交流,可為綜合實踐活動提供支持和保障。例如,在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WORD文字處理軟件,制定計劃、制作調查問卷等,再利用EXCEL電子表格處理軟件,對調查采訪所得的數據進行匯總處理,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做既高效,又能將結果形象化,使其更具說服力。信息技術是構建探究情境的輔助工具。情境探究式教學強調圍繞知識點或者教學單元主題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掌握主動探究的學習方法。例如,運用信息技術制作與活動內容相關聯的視頻和音頻等,從而構建生動的情境,使學生能夠更直觀地認識、了解活動內容。
教師也可以利用最新的虛擬現實技術,即VR技術。該技術能夠構建超真實的畫面,為學生呈現逼近真實事物和真實場景的內容,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般的體驗,從而對相關內容印象深刻。這種深刻的印象可以給學生帶來更牢固的記憶和更深刻的理解,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學習效率明顯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與數學、語文、歷史等學科課程不同,想要學好該課程,學生需要主動調動自己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思考,動手實踐,樹立良好的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意識。教材上的知識內容理論性較強,比較枯燥乏味,容易使學生產生這些內容看看即可的念頭。教師若能有效引入VR技術, 便能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樂趣,這樣教學效果自然會更好。從某種程度上說,VR 技術的使用使得教師的工作輕松不少。運用 VR 技術,把學生帶進虛擬的現實中,讓學生自己在畫面中感受、品味,而教師只需要在最后進行總結,并解答某些學生的疑問即可。這樣的教學不需要教師過多講解,也不需要真實的模型。
信息技術的使用使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交流變得更加高效和快捷。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及時的交流與學習,同時教師也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了解不同學生的需求和知識掌握程度,以對學生進行單獨指導,進而在師生之間建立起一座指導與交流的橋梁。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群論壇或者網絡日志等協作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討論與評價學習成果的空間。教師還可以利用這些平臺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活動的熱情。
三、信息技術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更加多樣化
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強調“多元價值取向和多元標準”,注重“學生與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因此,對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情況的評價,不能是簡單的結果評價,而應是全方位的多角度評價。傳統(tǒng)的評價主要是由教師一人指出學生的對錯。這樣評價,主體單一、內容枯燥、方式傾向唯分數論。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評價,首先能夠轉換評價主體。以往的評價主體是教師,而基于信息技術的評價的主體則是學生。學生可以進行自我評價或評價他人。學生的每一次自我評價都是一次自我反思。在網絡平臺上學生既可以自評,又可以互評,他們在比較分析中能夠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勢,反思自己的劣勢,及時糾正自己的問題,調整自己的方向。教師可以設計電子檔案來記錄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學習態(tài)度、合作意識、交流能力、信息處理方式等,以對其進行綜合評價。教師可以讓家長參與評價,借助信息技術打破時空的限制。如“我的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由任務分析、編寫腳本、素材采集與加工、作品集成等學習任務組成。網絡平臺可以時間軸的形式完整地記錄每個學生學習和研究上述任務的過程。每完成一個學習任務,教師都可設計相應的評價量表,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互評。這種方式既營造了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又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發(fā)展了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過程,離不開信息技術的保駕護航。信息技術是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發(fā)展的助力器。信息技術推動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的更新,構筑了新型的教學系統(tǒng)。有效使用信息技術,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極大地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發(fā)展。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運用信息技術,以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范圍,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水平,進而更好地發(fā)展學生。
[? ?參? ?考? ?文? ?獻? ?]
[1]? 楊承印,蘇天鵝.基于信息技術構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08(4):79-81.
[2]? 張樹軍.信息技術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應用的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6):141.
[3]? 徐源.淺談信息技術教學與綜合實踐教學的結合[J].學周刊,2013(28):145.
[4]? 孫建輝.勇敢而理性地擁抱技術,為統(tǒng)編教材教學賦能:專訪首都師范大學石鷗教授[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9(4):5-8.
[5]? 李方正,劉春英.基于VR-Platform的虛擬現實技術在教學中應用[J].科技信息,2012(9):186-187.
(責任編輯? ?王嵩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