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蘭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包括簡單語言文字知識講解、閱讀與寫作的教學以及學生各方面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在設計具體的教學方法時,教師既要充分考慮到教學內容的特點,還要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作為一種可視化的教學工具,思維導圖符合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同知識的特征,也能滿足小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將之應用到不同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從整體上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本文對思維導圖的應用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2-0137-02
Application of analytic mind map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CHEN Guilan? (the fifth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f Fengze District,Quanzhou City,F(xiàn)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ncludes simple language knowledge explanation,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as well a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in all aspects. When designing specific teaching methods,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fully consid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content,but also consider the students' own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As a visual teaching tool,mind map conform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knowledge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and can also meet the need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Applying it 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different contents can play different rol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s a whole.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
【Keywords】Mind map;Primary Chinese;Teaching strategy
思維導圖具有直觀形象性、立體關聯(lián)性等多個方面的特點,能夠將一些抽象的知識以更加直觀的形式展示出來,也能通過直觀的形式搭建不同知識之間的框架,這符合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根據(jù)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不同內容,教師可以在語言文字、閱讀、寫作等不同模塊的教學過程中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思維導圖,將之運用到課堂導入、課堂知識講解以及課堂小結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促進學生對語文學科知識的掌握,同時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
1.構建清晰的知識網(wǎng)絡
把握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內容,在按照教師的引導完成具體知識學習時,為了深化學生的了解,大部分教師會把教學重點放在重難點知識的理解上,細化對重點知識的分析,從而增進學生對細節(jié)知識的了解。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將大的知識點劃分為小的知識點,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但不利于學生對整體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各部分內容并不是割裂開的,語言文字是學生閱讀與寫作的基礎,學生也可以將自己所學習到的語言文字知識運用到閱讀與寫作過程中。在教學某一節(jié)的知識時,整體與部分的學習同樣不可忽視,對于部分內容的教學,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認知基礎,通過反復分析與講解,以及將生活化內容引入到教學過程中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全面認識。而在完成整體內容的教學時,搭建起小知識之間的橋梁,使學生能夠在腦海中形成有關整體知識的系統(tǒng)性框架,可以顯著提高小學生的思維水平。
例如,在教學《詠柳》這首古詩時,除了從古詩本身的角度出發(fā),使學生了解古詩中所描繪的畫面以及作者想抒發(fā)的情感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必要的延伸與拓展,向學生介紹什么是七言絕句,什么是詠物詩,增加學生的古詩詞知識儲備,還可以介紹作者的生平與經(jīng)歷,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分析作者的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這些內容都是學生完成詩歌鑒賞時所要考慮到的因素,作為一個整體的教學內容,在分部分引導學生學習之后,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引導學生將詩歌的內容、描繪的畫面、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以及有關詩歌的基礎知識進行匯總,并了解這些知識之間存在哪些聯(lián)系,熟悉詩歌鑒賞的方法。 2.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每一部分知識都有對應的中心詞和關鍵詞,學生理解的過程是在掌握中心詞與關鍵詞的基礎上進行延伸與拓展,從而理解整個概念或整句整段的含義。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相對薄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借助思維導圖來強化學生對中心詞與關鍵詞的理解,使之能夠借助上下文、整段內容以及全篇內容的分析,解決自己在理解方面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理解的方法與技巧。思維導圖在形式上往往是由一個中心詞或關鍵詞向四周發(fā)散,進行細節(jié)方面的補充,與之相類似,學生分析教材中課文內容的過程也是通過對課文題目的分析以及段落中關鍵語句的分析,從而形成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在組織學生完成閱讀理解時,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使學生由點及線、由線及面,完成課文的理解與分析過程。
例如,在組織學生分析《找春天》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時,引導學生分析“孩子們是在哪里找到春天的”,是學生在反復朗讀全文的基礎上進行總結與概括的過程,教師可以發(fā)揮思維導圖由點及面的作用,將春天作為主干關鍵詞,組織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完成課文的閱讀,然后找出每一自然段的關鍵詞。由于重點段落的篇幅相對較短,學生很容易在理解過程中找到“小草、野花、樹木、小溪”這幾個關鍵詞,而這也恰好是春天所在,是課文中孩子們所找到的春天。將這部分內容補充到以春天為中心詞的思維導圖上,學生能夠概括整篇課文的整體內容,把握課文的核心,完成春天在哪里的總結。
3.深化學生對抽象知識的認識
雖然小學語文知識整體難度不大,但對于理解能力相對較弱的小學生來說,理解過程往往是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而且小學語文中有一部分難度較大、相對抽象的內容,這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重點學習的,教師的教學設計也要充分考慮到這部分知識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確保教學過程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能夠深化學生的認識和了解。在眾多教學方法中,思維導圖具備形象直觀的特點,教師可以用之來完成抽象知識的教學,將思維導圖作為一種輔助性教學手段,將學生的學習過程化抽象為具體,這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情況,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部分概念性比較強的課文,也有一部分閱讀材料比較難理解的內容,這是阻礙學生完成語文學習的重要障礙,這部分內容的教學設計要充分立足于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確保學生能夠完成學習過程,最重要的是,盡量使學習過程更加形象具體,使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避免這部分學習難度較大、相對抽象的知識學習,打擊學生的語文學習信心。在利用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性課文以及材料理解難度相對較大的課文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思維導圖中的圖形、線條、符號等多樣化連接方式的作用,使復雜的知識體系更加直觀、清晰,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課文結構的分析,把握每一個語句、每一個段落以及整篇課文的核心與主要內容。
4.凝聚學生的有效注意力
影響小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學生的注意力、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注意力集中的學生不僅能夠在教師思路的引導下完成課堂知識的學習,還能在這個過程中促進自身思維的發(fā)展,課堂參與度較高的學生能夠在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語文課堂的魅力,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注意力是否集中會顯著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在設計教學方法時,除了考慮到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師還應當將新穎性、趣味性作為教學設計的原則之一,從而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完成聽講。在眾多教學方式選擇中,思維導圖的運用既能幫助學生構建系統(tǒng)性的框架,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與創(chuàng)新思維,還能對學生注意力的凝聚產生顯著的作用。小學生會對思維導圖中的線條、框架有較高的興趣,這與學生接觸最多的文字性知識存在顯著差異。在利用思維導圖來引導學生學習時,如果教師不直接將思維導圖全部展示出來,僅展示部分,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此時,強烈的好奇心就會驅使學生注意聽講,并不斷猜測思維導圖的分支情況,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的情況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
5.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與創(chuàng)新思維
從一個點出發(fā)進行延伸,拓展出無數(shù)的分支是思維導圖的特點,在不同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這些分支的具體方向是不同的。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完成不同分支的繪制,使思維導圖更加全面,在引導學生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或者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完成學習過程時,教師也可以利用這些不同的分支,來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與創(chuàng)新思維。小學生具有非常強的想象力,這是學生的學習優(yōu)勢,也是個人特點,充分利用這一特點來完成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揮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設計具體的教學方法時,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的形式,組織學生圍繞一個關鍵詞進行思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主思考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發(fā)散思維能力。作為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內容,寫作難度較大,需要學生運用多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在組織學生完成寫作練習時,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完成寫作框架的構建以及寫作素材的選擇,可以顯著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組織學生圍繞“傳統(tǒng)節(jié)目”這一話題進行簡單的寫作時,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無從下筆的情況,在學生寫作之前,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很多,春節(jié)、端午節(jié)、元宵節(jié)、中秋節(jié)都是非常典型的,學生也對這部分節(jié)日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將這些節(jié)日作為思維導圖的主干,向四周發(fā)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這些節(jié)日所處的季節(jié),這些節(jié)日的由來是怎樣的,在這些節(jié)日中分別有哪些風俗,在分析具體的風俗時,學生還可以運用自身的發(fā)散思維,從飲食、衣著、活動等多個方面進行思考。在學生圍繞具體的節(jié)日進行聯(lián)想與回憶時,教師不應過多干涉,而是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回憶起來的內容可以作為學生寫作的主要素材。在完成寫作框架的構建時,學生也可以根據(jù)思維導圖的引導,選擇有自己特色的寫作順序與方法。
6.結語
掌握知識框架與網(wǎng)絡與學生對細小知識點的學習具有相同的重要性,思維導圖的運用能夠幫助學生構建清晰的知識框架,在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完成小學語文學習時,學生能夠通過對中心詞和關鍵詞的理解,由此向外延伸與拓展,從而對整體的知識都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根據(jù)思維導圖的形式,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也會得以提高,在學習一部分比較抽象、比較枯燥的內容時,思維導圖能夠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對抽象的內容有更加具體的認識,還可以解決學生學習枯燥知識容易出現(xiàn)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盧賢琴. 探索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小學時代(奧妙),2018(11):52.
[2]毛亞麗. 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J].人生十六七,2018(1Z):P.93-93.
[3]陳萍. 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8(2).
[4]王寶華.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方法研究[J].教師,2018(18):38-39.
[5]王洋. 解析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