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是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尤其在教育信息化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對教師利用現代技術,整合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因此,地方高校需要關注和重視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目前,部分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教師的課程教學能力普遍偏低,課堂教學設計缺乏,教學應用能力及利用信息技術整合資源教學的能力也不足。因而,如何提高教師課程教學設計能力,改善教學質量值得商榷。
關鍵詞:大學英語;地方高校;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04-0159-04
Abstract: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ability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teaching quality. Especially in the era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integrate resources and innovate teaching with modern technology. So, local universitie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ers' teaching design ability. At present,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in local universities is generally low. The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lacks, their teaching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of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ntegrate resources is also insufficient. Therefore, it is worth discussing how to improve teachers' ability and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 college English; local university; teaching ability
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科研能力薄弱,團隊結構不合理。雖然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已經進行了十幾年,211、985高校順應了這個趨勢,經歷了教學改革的基礎階段,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有其特色的大學英語教學體系。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地方高校因為學生基礎薄弱,學校財政收支不足、培訓進修機會少等因素,影響了其教育改革的探索與實踐。部分高校雖然進行了探索,卻效果不明顯,多數教師在課堂上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另外,地方高校對大學英語教師開展的科研不夠重視,教師科研積極性不高,即使一些教師對科研感興趣,但由于繁重的教學任務,導致科研產出不佳。除了傳統的教學和科研薄弱外,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教師結構也不合理,這種不合理的現象主要體現在職稱結構、學歷和年齡上。地方高校大學生的擴招是大學英語教師擴招的直接原因,沒經驗、沒職稱的青年教師多,新來的老師都可以來上大學英語,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偏少,有經驗并對大學英語教學進行過研究的教師就更少了,這種結構不利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和相應的團隊建設。
一、教學設計能力概述
(一)什么是教學設計能力
教學設計能力,即教師在對課堂、教學內容把握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教學過程進行設計、完成教學工作及育人任務的能力,可理解為教育部門及所在崗位必須具備的教學能力,也可理解為課堂教學之前對于教學元素的優(yōu)化組合能力。而教學設計包含對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設計、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的設計,總而言之,是對教師職業(yè)提出的教學要求和標準。如果教師不具備教學設計能力,那么教學質量必然是較差的,課堂教學氛圍必然是不理想的,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在教育事業(yè)快速發(fā)展、人才標準不斷提升視域下,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也需要不斷提高和改進,這需要教師緊跟時代、社會發(fā)展的步伐主動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和方法,積極開展教學實踐改革。
(二)教學設計的重要性
教學設計是教師根據課程教學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進行有序的排列,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和計劃。它包括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難點、教學內容、步驟及時間分配等要素,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社會需求,最終形成一個具體的程序化教學。教學設計能力是教學能力的核心內容,是教師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以及相應的能力。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有關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更要考慮學生如何學習以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優(yōu)化教學活動。好的課程設計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構建知識體系,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可歸納總結為以下幾點:
1. 教學設計為教學活動制定藍圖
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有明確教學目標、篩選與設計教學方案、教學方案的實施、開展教學評價和教學方案訂正這五方面。其中的教學目標,為課堂教學、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主要依據和憑證,是貫穿課堂的主線,使得教學不偏離核心目標,較大程度避免了教學走偏、走歪。與此同時,教學方案的制定和實施、教學評價的開展和教學方案的訂正,都離不開教學設計,利于教師從全局去把控和拿捏,避免了教學活動中出現松散、本末倒置的現象,確保了教學工作順利展開,確保了教學任務順利達成。
2. 教學資源得以有效、合理運用
教學設計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培養(yǎng)素質,使得所學能有所用,想要達成這一目標,就需要教學資源得到充分且高效運用,需要教學設計的參與和干預。教學設計與教學資源的運用分割不開,教學設計中規(guī)定了教學資源的運用方面,指明了教學道具、教學媒介,可配合這些教學工具進行精準性教學、準確性教學,才可充分發(fā)揮這些教學資源的真正作用,學生也才能真正受益。與此同時,教學設計的存在,避免了教學資源被輕易調換和改變,利于維持教學穩(wěn)定性,也便于研究教學資源的應用。
3. 促進教學理論和教師素質的共同發(fā)展
長久以來,教學都傾向于理論的研究與完善,長期處于脫離實踐的狀況,很容易形成“紙上談兵”,不利于課堂教學真正達標與創(chuàng)新,這對于學生而言是有害而無益的,容易陷入死讀書、讀死書的惡性循環(huán)中。新背景、新視域下,這種教學模式需要摒棄,教學設計的出現及教學設計能力的高要求、高標準,使得教師幡然醒悟,發(fā)現時代在變、教學需求在變,需要及時調整教學路線,也使得理論+實踐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成為現實。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掌握新的教學理論,教學設計不僅促進了教學理論的補充和健全,也可為教師素質、技能的培養(yǎng)和提升,提供了一條捷徑、一條合理化道路,有利于促進教學理論和教師素質的共同發(fā)展。
二、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現狀分析
雖然,我國教育行業(yè)整體發(fā)展勢頭良好,但是仍舊伴隨著教學瑕疵、不足和漏洞,需要及時關注并引起重視。就目前來看,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水平、教學質量仍舊參差不齊,整體形勢不容樂觀,這與教師教學設計能力不足不無關系,一些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設計能力更是令人擔憂,這與當地的經濟、思想、文化等多個方面都有著無形關聯,也充分表明了地方高校的師資建設仍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不管何種原因造成的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設計能力遲遲得不到提升,都需追溯問題源頭進行干預和解決。歸納、總結問題大致有幾點:第一,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單一,仍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因為傳統教學觀念深入人心造成的,使得部分英語教師的思想及觀念沒有得到及時轉變,再加上地方高校對大學英語教學的不重視,很可能會加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單一問題的嚴重性,也就使得一些傳統教學方法依舊在使用和推行。期間,一些教師雖然也考慮過把微課或者翻轉課堂等形式運用到課堂,但并沒有將它們與教學設計相結合,從本質上講,仍然是傳統的教學,大大浪費了教學資源,也致使一些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浮于表面,不能真正發(fā)揮其功效和作用。其二,教學設計沒有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目的。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仍舊有部分大學英語教師并未重視和關注,雖然在課堂教學之前,做好了萬全的教學設計,但是并未圍繞學生而進行設計,是一廂情愿的教學策略,因而也就不能發(fā)揮預期教學功效。大學英語課堂中的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薄弱,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也是常見現象。雖然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抱有一定的興趣,但學習效果卻不理想,在學習中遇到的很多困難,也得不到及時解決和反饋,造成這些現狀的很大原因是由于英語教師的教學設計不夠充分和完善,并未真正站在學生視角考慮問題,致使教學設計不符合學生學習規(guī)律、不能滿足學生語言學習需要。許多英語教師在設計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時,其設計不合理或者過于簡單,沒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去制定與實施教學設計,必然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難以實現教學目的和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此外,一些教師沒有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降低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認為參與課堂活動變得毫無意義,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及積極主動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對于學生的語言學習和能力培養(yǎng)是極為不利的。其三,教學設計沒有體現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和流暢性,學生不能深入而系統的掌握所學內容,不能有效提高英語語言綜合能力,因而也就不能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很容易造成學生不清楚學習的重點及目標在哪里,使學生不能吃透理念、理解知識、掌握技能,學生想要學好英語這門學科也就顯得愈加困難。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組織者、設計者的作用未能得以真正發(fā)揮,需要重點關注和反省。
三、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設計能力提升策略
鑒于以上出現的問題,地方高校及大學英語教師都應及時關注和重視起來,尤其是大學英語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課堂的實施者,應當以身作則,更要加強自身建設,使得教學設計能力盡快跟上教學要求,從而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與提供各類學習與鞏固知識的機會,充分借助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以下為提升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具體策略。
(一)利用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網絡資源是豐富課堂教學、確保課堂教學高質量的一方面保障,也是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培養(yǎng)和提升的可以借鑒的資源,因此,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應積極利用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多用且善用,使教學更加有趣、有效、有意義。在此基礎上,遴選資源結合教材內容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突出發(fā)展的差異性,實施差別化教學,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積極選擇合適的英語學習目標,這一教學策略的提出,有利于大學生在英語課堂實現個性成長及發(fā)展。與以往教學不同的是,互聯網+教育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廣泛的學習資源,學習視野、學習路徑被拓寬,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通過積極參與相應課堂獲得不同的結果,可生成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體驗,從而發(fā)現自身優(yōu)點,繼而樹立學習自信,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利于擺脫對教師的強烈依賴。值得一提的是,以學生差異化為發(fā)展前提,是互聯網+教育的最大特點,充分遵循了教學原則,充分滿足了學生學習需求,也為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了正確思路和正確方向。具體而言,首先,要制定學生多樣化、層次化的學習目標,達成因材施教目的,使得每一位學生的亮點與優(yōu)勢得以挖掘和培養(yǎng),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取長補短,進而實現個性化成長。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相應的差異,給予足夠的自由度以及充足的鍛煉與表現空間;另外,幫助學生在主動靈活的選擇中,結合所學專業(yè)及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激勵學生產生學習斗志、樹立學習信念和信心。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主動查閱互聯網,收集豐富的語言學習材料,學會利用各種信息資源開展自主學習,開展獨立探究,根據課程設計的要求,進一步擴大他們的語言學習范圍,擺脫課本局限,使其獲得更全面的鍛煉與學習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言知識和綜合能力,從而實現人才的全面發(fā)展。其次,根據教師的教學設計,形成一個科學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學習表現及成績進行動態(tài)追蹤,從學生學習過程鼓勵和指導相應的學習,使學生在自我比較和參照的基礎上形成多元化的認知感受,從而加深對自身能力和不足的認知,進而客觀的、冷靜的進行分析和反省,協助學生實現語言技能、語言文化、語言知識上的再提升。并學會“放手”,給予學生足夠的嘗試和探索的機會,使學生在積極發(fā)現問題的過程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技能,進而培養(yǎng)各項語言素養(yǎng)。
最后,教師的教學設計還要體現靈活多變的特點,根據課堂變化設計出相應的方案,切勿陷入被動、固定的設計模式中。結合互聯網信息技術給教學提供的靈活方便高效的環(huán)境特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語言知識整體認知發(fā)展需要進行及時調整、及時更新,并結合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化發(fā)展,為學生預留更多的時間來鼓勵學生主動說出自己的疑惑,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提高信息技術能力、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信息化時代,不僅需要大學英語教師具備信息技術操作能力,還需要大學英語教師有意識地逐漸提高利用信息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的能力,這是新時期教育行業(yè)對于教師的新標準、新要求。信息時代,各類信息得以快速傳播,知識不再局限在課堂、局限于教材,知識呈現方式的轉變,也深刻地影響著知識學習難易度的變化,這是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變革。教學中,大學英語教師要加強重點內容的強化設計和相應的視覺刺激,抓住學生視線,抓住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才能讓學生發(fā)現學科魅力,進而配合教師順利完成教學工作。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促使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支粉筆一本書的課堂已經早已過去,為了適應不斷更新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教師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等因素,包括教學資源和師生互動模式都需要進行改革,而課堂教學設計就是關鍵,需要重點把握。信息技術背景下的教學設計目的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促進大學英語教學的現代化建設,體現現代教育的特點,是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促進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因而,教師應學習和提高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豐富教學手段,將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融入教學,引導學生利用各種現代信息媒介構建知識,提高自主學習的認知能力,培養(yǎng)主動探索知識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教育技術手段完成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學習評價及監(jiān)督,從而提高教學能力,完成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
(三)加強教學設計的學習與交流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設計者和引導者,這是教學的客觀狀態(tài),也是最合理狀態(tài)。合格的大學英語教師不僅要具備引導能力,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較好的科研能力,更要具備良好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師要把學生從傳統的、被動的接受教育的地位轉化成學習的主人,首先需要教師自身不斷轉變觀念,反思教學,不斷接受新知識,重視教學創(chuàng)新,才能切實帶給學生最實際的好處。在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學習上,教師需要做學習的有心人,利用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觀摩、培訓、交流有效的教學設計,可以借助網絡渠道,多搜索與閱覽相關內容,還可將視線轉移到國外英語教學領域,借鑒、學習國內外英語教育專家有效的教學經驗,進而豐富并轉變成為自身的教學設計經驗。與此同時,創(chuàng)建同行教學信息交流與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學習和共享其他教師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案,交流心得,學習經驗,取長補短,充實并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需要明確的是,優(yōu)秀的課堂教學設計通??梢宰寣W生迅速進入角色,可以激發(fā)他們的情感體驗,使其產生相應的情感共鳴,這將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是英語教師的奮斗方向,需要英語教師不懈奮斗,終能在教學設計方面取得進步。
(四)借助高校培訓綜合提高教學設計能力
只依靠大學英語教師個人的拼搏與努力,很難在短時間有效且全面的提升教學設計能力,必要的時候,也需要依靠高校的力量加強教師個人建設。因此,地方高校要積極加強師資建設,建立高素質的教師團隊,可以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顚m棾闪⒋髮W英語師資培養(yǎng)部門,切實以此來提升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育人水準和質量。為了有效提高教師教學設計水平和教學能力,地方高校可在校內積極開展理論培訓、實踐培訓,加強大學英語教師團隊建設與協作,選定專業(yè)的高素質教師擔任培訓師,每周至少一次培訓,使得大學英語教師可以有機會更了解教學設計、更有機會學習和提升個人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師也可借此機會,加深與其他教師的交流和互動,互相學習有效經驗,以此來豐富教學設計經驗,從而實現個人教學設計能力的綜合、全面提升。
除此之外,高校還可憑借廣闊的人脈,邀請國內各高校英語教育專家、優(yōu)秀教師來校座談、演講,分享并帶給地方院校大學英語教師新的教學靈感、設計思路,從而開闊視野、汲取有價值的信息,以此來加快自身在教學設計上的提升速度。同時,重視互聯網大學英語教學繼續(xù)教育及培訓,有針對性地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為了讓培訓更有效,可全面落實獎懲制度,可考慮與績效掛鉤,切實帶動所有英語教師積極、主動的參與培訓。值得一提的是,英語教師個人的學習態(tài)度是至關重要的,可在培訓完畢后,將所學盡數體現在教學設計中,實現在實踐中的摸索與提升,這樣一來,教學設計能力才可顯著提升,才有助于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育在發(fā)展、時代在轉變,新時期下的現代教育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和互聯網的普及,使大學英語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思維、教學綜合能力等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優(yōu)化教學設計,有利于網絡資源的整合和使用,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著積極的影響。而新技術與教學設計的融合體現在每一個教學元素中,這要求教師在教育學、心理學、計算機等領域都有著較高的認知水平,積極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與學的學習環(huán)境和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在信息化教學模式和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設計更應該考慮如何激發(fā)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意識,加強反思性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毋永慧.“互聯網+”時代下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策略[J].知識文庫,2019,6:61.
[2]齊媛,何克抗,劉志波,等.促進知識分享的教師合作機制探究[J].現代教育技術,2009(4):59-62.
[3]饒巖巖.基于系統理論的高職院校英語教育教學設計[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08):42-44.
[4]高若騰.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思考[J].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5):66-70.
[5]盧卓.轉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教師自主發(fā)展探究[J].欽州學院學報,2014(12):34-37.
基金項目: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校級科研項目“地方本科院校英語教師語言能力及專業(yè)學習共同體發(fā)展研究”(編號:qnsy2018047)
作者簡介:楊大沾(1968-),女,漢族,貴州甕安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學、翻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