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敏芳
【摘? 要】眾所周知,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和文本進行對話的活動。文本細讀是三者對話的橋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文本細讀,不僅可以使學生走進閱讀文本,深入分析文本,建構對文本內涵的理解,還可以使其領悟作者的情感,參悟作者的寫作技巧,提升語文學習效果。為了立足文本細讀的重要性,筆者在實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從確定細讀角度,明確細讀內容和創(chuàng)設細讀活動這三方面入手引導學生細讀文本。下面通過這幾點進行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本細讀;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4-0114-02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Dongguan Primary School, Shaowu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LUO Minfang
【Abstract】As we all know, reading teaching is a dialogue activity between teachers, students and texts. The close reading of the text is a bridge for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three.Applying close reading of text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can not only enabl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analyze the text in depth, and construct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ext, but also enable them to comprehend the authors emotions, comprehend the authors writing skills, and enhance Chinese learning effect.In order to base on the importance of text-reading, when implementing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the author started to guid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from three aspects: confirming the perspective of reading, clarifying the content of reading, and creating activities of reading.These points are explained below.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ose reading of text; Application strategy
一、確定細讀角度,找準切入點
(一)以文本留白為切入點
閱讀文本中,不乏留白內容。所謂的留白是作者在書寫文章的時候,沒有使用明確的語言說出來的內容,起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留白正是作者深沉思想的高度凝練,是值得學生細細品味的。因此,在實施文本細讀教學的時候,筆者將文本留白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自由聯想,自主填寫空白,實現與作者的情感共鳴。
以《走月亮》為例,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大量留白,其中,“啊,我跟阿媽走月亮……”就是使用省略號進行的留白。該留白處營造出了溫馨的畫面,同時也展現出了作者充沛的情感。因此,筆者以此處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細細品味,想象畫面,體會場景美,并感知其中的情感。
(二)以文本矛盾為切入點
在書寫文章的時候,作者往往會設置一些矛盾點,一方面,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引發(fā)讀者的深度思考,另一方面,指向寫作意圖或文本中心,便于讀者深入地理解文本內涵。文本中的矛盾之處,看似前言不搭后語,甚至前后矛盾,但是作者經過精心加工的,是文本語言的精妙之處,也是作者情感的高度凝練。在體會文本矛盾處的時候,讀者往往可以突破自身認知水平和人生閱歷的局限,體會不一樣的內容,實現自我發(fā)展。所以,筆者在實施閱讀教學的時候,會將文本中的矛盾處作為文本細讀的切入點。
以《一夜的工作》為例,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強調了“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和“室內陳列及其簡單”。宮殿,本是富麗堂皇的,但是,室內的裝飾卻是極為簡單的,這是本文的矛盾處,同時,也是需要學生細細品味的。因此,筆者將這個矛盾處作為文本細讀角度,引導學生透過這一矛盾,使其體會周總理的簡樸,為周總理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二、提煉細讀內容,打牢好基礎
(一)順學而教,體現教學價值
語文教學的實施不能只向學生傳遞文化,還要喚醒學生的心靈,幫助學生塑造人格。在語文課堂上引導學生細讀文本,目的之一是喚醒學生的閱讀體驗,使學生在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下,深入文本中,細細品味。因此,在實施教學的時候,教師要立足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選擇閱讀內容,驅動學生與文本展開對話。
在選擇文本細讀內容的時候,教師首先要深入地分析文本內容,將學生不理解的內容提取出來,驅動學生遷移知識和經驗,分析這些內容,通過突破閱讀障礙,實現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同時獲得閱讀滿足感。其次,文本細讀對于大部分小學生而言是一項困難的活動,在實施選擇閱讀內容的時候,教師萬萬不能拔高細讀文本的難度,否則將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打擊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而影響閱讀質量。此外,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不能因為學生閱讀能力不強,就將文本理解直接展現給學生,而是要選擇適宜的方式,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分析文本,主動地進行有意義建構。
(二)結合特點,凸顯語文意識
語文無論是組織閱讀教學、寫作教學,還是口語交際教學,都要堅定語文學科的特點,凸顯出語文意識,使學生在建構語言的過程中,實現人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文本細讀教學,是從語言再到語言的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掌握語言知識,還要透過語言感知作者思想,之后,帶著自身的感悟,再次理解語言,做到既懂文字內涵,又懂寫作方法,切實地實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提升語文學習效果。因此,在選擇文本細讀內容的時候,教師要立足語文學科的特點,深入地挖掘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內容,并據此,設計多樣的體驗活動,驅動學生從文本中來,到文本中去,提高語言能力。
三、設計細讀活動,與文本對話
(一)組織朗讀活動,細讀入情
朗讀是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教學方式,也是學生提升閱讀能力的主要途徑。文本細讀,是以“讀”為起點的,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朗讀,可以使學生自主地走進文本中,遷移自己的所思所想,與作者實現情感共鳴,建構對文本內容的深刻理解,同時也鍛煉朗讀能力,為提升閱讀水平打下堅實基礎。筆者在實施文本細讀教學的時候,會組織朗讀活動,引導學生細讀入情。
以《鳥的天堂》為例,在實施教學的時候,筆者先聯系文本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作者在這篇文章中,針對大榕樹,發(fā)出了怎樣的贊嘆呢?作者是如何刻畫大榕樹的呢?展現了大榕樹怎樣的特點呢?問題的提出,驅動學生走進文本,從細節(jié)入手,分析文本。受到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學生可以體會到大榕樹的大,以及作者的贊嘆之情。之后,筆者繼續(xù)要求學生朗讀,將體會的情感展現出來,實現與作者的情感交融。
(二)組織比較活動,潛入文本
比較還原法是孫紹陽先生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是指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間,將作者未加工的場景或藝術形態(tài),還原出來,并就還原前后的內容進行對比,從而通過發(fā)現差異,深入文本中,實現與文本的對話,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只就文本閱讀,學生是難以建構對文本深刻理解的,因此教師需要將相關文本建立聯系,據此,遷移、對比,輔助理解。因此,筆者在實施文本細讀教學的時候,會組織比較活動,驅動學生潛入文本,深入分析文本。
以《一夜的工作》為例,在實施教學的時候,筆者要求學生想象宮殿式的房子里有哪些東西?學生想象到的宮殿是富麗堂皇的。立足學生的想象,筆者將文本中信息展現給學生,指導學生分析周總理的辦公室有哪些物品,是否和自己想象的一樣。如此教學,使學生自主進行了場景對比,便于學生受到沖擊,體會到“極其不簡單”的深刻內涵,為周總理身上樸實品質所折服。
文本細讀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因此,在實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要立足文本細讀的特點,深入文本中,把握細讀切入點,選擇細讀內容,組織細讀活動,使學生通過細讀文本,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實現對文本內涵的理解,與作者情感的碰撞,提高閱讀效果。
參考文獻:
[1]孫芳.真思考 真感悟 真閱讀——生本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文本細讀”的實現[J].華夏教師,2018(27).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