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勞動教育在育人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勞動教育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上的重要作用。2020年,《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指導綱要》)的印發(fā),標志著勞動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的進一步深入,勞動教育的相關研究也蓬勃開展。筆者試從勞動教育回歸新時代的本源、困難和策略三個維度出發(fā),闡明勞動教育回歸新時代的策略。
新時代勞動教育回歸的意義
脫離勞動,沒有勞動,就沒有也不可能有教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勞動發(fā)展史。馬克思規(guī)劃了教育發(fā)展的未來輪廓,即“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是“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因此,在實際勞動教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親身體驗勞動。這不僅可以使學生體驗到勞動的樂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新時代勞動教育回歸的困境
《意見》和《指導綱要》的出臺,使開展勞動教育有了政策引領。但實際的學校教育在開展勞動教育中依然存在認知偏差、保障不足、主體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妨礙了中小學勞動教育的發(fā)展,筆者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是缺乏后續(xù)政策跟進。在實踐教學中,由于地區(qū)差異、城鄉(xiāng)差異和學情差異,勞動教育的進展情況不一,因地制宜的相關配套細則需要持續(xù)發(fā)力。二是教育觀念過于傳統(tǒng)。升學率依然是中小學教育教學的首要目標,影響學生的主體參與。三是教學設施不夠齊全。多數中小學校并未設置專門的勞動教育場所,缺乏專業(yè)的勞動教育教師,勞動教育的教學效率低。
新時代勞動教育回歸的策略
首先,要在思想上提高認識,充分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門要重新整合關于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指標,將勞動教育素養(yǎng)納入學校綜合考評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提升大中小學校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學校和教師要重新設定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對實踐課程進行詳細的規(guī)劃,并積極進行家校合作,引導家長提高對勞動教育的理念知識與實踐成果的重視。
其次,構建一支專業(yè)的勞動教育教師隊伍。教育部門可以為勞動教育教師設置專門的崗位,中小學校可以進行校企合作,招聘高素質的實踐型人才成為勞動教育教師,加強對他們的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最后,把握勞動內容,創(chuàng)新勞動方式。中小學校實施勞動教育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根據學情出臺相應的獎勵機制,結合學生的勞動理念、勞動能力和勞動習慣等多方面,分等級、分階段地為學生打分,將勞動成績記入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中。另一方面,在實際教學中通過鼓勵學生做家務活動、學農實踐等,引導學生體驗勞動果實,提升勞動教育的整體質量。
(作者系駐馬店市體育衛(wèi)生藝術教育站站長)
(責編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