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超
【摘? 要】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現(xiàn)如今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師要利用微課等更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以此來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將對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方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微課;小學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3-0122-02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 Lessons in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s
(The First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f Zoup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SUN Yunchao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oday's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so teachers should use more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micro-classes to teach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cro-classes; Primary school
微課指的是通過使用短視頻來讓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的一種途徑,是使學生更高效地獲得知識的一種手段。在現(xiàn)如今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則可以對微課進行利用,并將其運用到教學內容的導入、知識的講解以及復習鞏固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去,這樣就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應用微課,讓導入更有趣
對知識的導入,是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因為如果教師對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較為合理,那么在其影響下,小學生就能夠更快速地實現(xiàn)從課間玩耍的狀態(tài)到學習狀態(tài)的轉變,也能更高效地實現(xiàn)知識的接收,更好地跟隨教師的思路來進行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如此一來,就能獲得一個更高效的學習,進而更好地保證課堂學習質量。而微課這種教學方式有著功能豐富、形式多樣的特點,所以當教師將其運用到知識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后,往往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也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增添魅力。例如,在對泰山版小學信息技術三年級下冊第13課《身邊的信息技術》展開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對接下來所要學習的知識產(chǎn)生足夠的探究欲望,并且提高其學習積極性,教師就可以使用微課來進行知識的導入。通過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這節(jié)課的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產(chǎn)生一個更全面的認識,所以教師在微課中可以選擇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片段,并將其中所涉及的信息技術應用方面的內容進行展示。而在視頻的最后,可以加上“同學們,你們在日常生活中都使用過哪些信息技術呢?”這樣一段話,并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為學生播放這一微課視頻。這樣,學生在觀看視頻時就會被視頻中的內容吸引,也會主動聯(lián)想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過的信息技術,從而產(chǎn)生很大的傾訴欲望,更主動地就教學內容與教師和同學展開互動,進而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始階段,其決定了整個教學活動的基調,所以教師要對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予以充分重視。而利用微課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進而有效實現(xiàn)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如此一來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就能夠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應用微課,讓教學更精準
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程度存在一定的差異,且其各自在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儲備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如果為所有學生設置同樣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習要求,那么將無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知識的講解時要重視學生在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并且通過微課視頻來幫助學生進行分層學習。這樣就能夠使教學活動的開展更具針對性,不同層次的學生也能夠在符合自己自身能力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習任務的引導下展開更高效的學習。例如,在對泰山版小學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第2課《聲音、視頻的采集》這一內容展開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來開展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首先,教師要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可以綜合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學習潛力、學習能力等各個方面的素質,將整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分層,這樣就可以使教學活動的開展更具精準性。然后,在進行教學任務的設置以及微課的制作時,要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為其制定相適應的學習任務。最后,在進行實際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觀看與自己能力相符合的微課視頻,并且根據(jù)其要求來對音頻、視頻的相關知識進行學習。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在更符合其學習需求的學習任務以及學習內容的影響下提高學習積極性。而且這種較貼合學生學習能力的學習目標,也可以讓學生在努力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進而實現(xiàn)自信心的樹立以及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也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學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培育,為其今后的信息技術學習奠定基礎。此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在自學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并要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重點來進行分層指導,這樣就能夠使學生更高效地實現(xiàn)學習目標。
三、應用微課,讓教學更高效
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設計時,每一節(jié)課都有較為重點的教學內容,而這一內容往往也是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由于重點內容往往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所以如何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實現(xiàn)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成為信息技術教師面臨的難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微課時代的到來,也為教師對教學活動的探索指明了方向。在現(xiàn)如今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來對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知識進行強調。由于微課具有新穎、形象生動,直觀的特點,因此往往能夠促使小學生對重難點知識予以更大的關注,這樣就可以有效實現(xiàn)其學習效率的提高。例如,在對泰山版小學信息技術一年級上冊中的第8課《給圖著色》這一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使用微課來對教學活動開展的方式進行優(yōu)化。通過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對顏色填充工具的應用是這一節(jié)教學內容中的重點,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可以將這部分內容整合成一個10分鐘左右的微課視頻,然后將視頻分享到師生交流的網(wǎng)絡平臺上,并讓學生在課前對其進行觀看。這樣,在上課時學生就能夠對顏色填充工具的應用方法這一教學內容中的重點知識產(chǎn)生一個初步的認識,進而更快速地實現(xiàn)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如此一來,就可有效實現(xiàn)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四、應用微課,讓復習更靈活
為了保證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教師必須對課后復習這一環(huán)節(jié)予以重視。只有對課后復習環(huán)節(jié)進行加強,學生才會對課上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進而對教學內容產(chǎn)生一個更深刻的理解,促使信息技術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來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反思和回顧,進而加強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并實現(xiàn)其對所學知識的鞏固。例如,在學習了泰山版小學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幻燈片的制作》的相關內容后,教師就可以使用微課來安排一個更具靈活性的復習任務。教師可以就插入表格、圖片、視頻、藝術字以及其位置、大小的改變方式等知識點來制作相應的視頻,使每個知識點都對應一個相應的微課視頻,并將其作為課后的復習資源。然后,在教學完成后引導學生對這一章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回顧,讓學生找到自己較為薄弱的知識點。最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利用相應的微課資源來進行針對性的復習,如此一來就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復習質量。
綜上所述,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不斷地探索微課的應用方式,并對其教學模式不斷地進行優(yōu)化,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信息技術教學過程的趣味性以及有效性,進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展開更高效、高質量的學習,并實現(xiàn)學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培育。
參考文獻:
[1]林小玲.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設計及應用[J].考試周刊,2020(97).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