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舟
他詩、書、畫俱佳,是一位全才藝術家;他追隨趙孟頫,是復古書風的踐行者;他深受皇帝寵愛,卻又遭嫉抱憾而卒??戮潘?,一位具有典型時代特征的書法家,整暇清和的氣韻之外,有閑雅,也有落寞。
從神童出仕到因才遭嫉
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柯九思出生于臺州仙居(今浙江仙居),大德元年(1297年)隨父遷居錢塘(今浙江杭州)??戮潘甲杂茁敺f絕倫,愛好書畫,被視為“神童”。他6歲開蒙,8歲跟隨父親學習書畫,十幾歲已詩文書畫無一不通。為了仰慕先賢,促其文思,父親給他取字“敬仲”,而他為自己取了個別號“丹丘生”,有幾分追求自然清和的道家味道。
錢塘自古為文人雅士會聚之地,柯九思的父親柯謙曾任翰林國史檢閱、江浙儒學提舉,交游廣闊,與趙孟頫等書畫名家常有往來,并進行書畫作品品鑒交流??戮潘际芗彝パ蘸铜h(huán)境影響,積累了豐厚的學養(yǎng)和豐富的鑒藏經(jīng)驗,眼界漸寬,在詩文、書畫、鑒藏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青年時期的柯九思志在求學,對功名利祿看得很淡。延祐元年(1314年)以父蔭補華亭縣尉,沒有上任。天歷元年(1328年),柯九思去建康(今江蘇南京)游學,經(jīng)人引薦結(jié)識了懷王圖帖睦爾,并得以在懷王府潛修。懷王看到柯九思所畫墨竹,甚為欣賞。后懷王即位,是為文宗,授柯九思典瑞院都事(從七品,掌管瑞寶和禮用玉器)一職。天歷二年(1329年),文宗仿宋閣學制建奎章閣,柯九思從典瑞院都事、奎章閣參書,一直被擢拔為鑒書博士,官居正五品,專門負責內(nèi)府收藏古器物、法書、名畫的鑒定,經(jīng)他鑒定收入內(nèi)府的有王獻之《鴨頭丸帖》、虞世南臨《蘭亭序》、楊凝式《韭花帖》、蘇軾《寒食帖》等歷代名帖。
文宗對柯九思非常寵愛,把王獻之的《鴨頭丸帖》賜予他,還“賜牙章得通籍禁署”,等于是給他辦了出入皇宮的特別通行證;又感念柯謙教子有方,賜其碑名“訓忠”,并讓虞集撰文進行旌表,這對于臣子來說是莫大的榮耀。在奎章閣任職期間,柯九思得以更廣泛和深入地進行書畫研究,在鑒賞前代法帖的同時接受了趙孟頫的復古思想,書法風格也通過趙孟頫上溯“二王”,取法魏晉高古氣息,進一步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戮潘寂c虞集、揭傒斯經(jīng)常侍奉在文宗左右,同為奎章閣的代表人物。
有時候過分的寵愛并不是一件好事??戮潘稼A得文宗的寵愛,同時也招來眾多忌言。這使他感受到很大壓力,于是向文宗跪奏,表示對其知遇之恩非常感激,也表達出“愿乞補外以自效”的愿望。文宗舍不得放手,對他說:“有我在,你憂慮什么?”但是,文宗終究還是沒能抵擋住眾官僚的嫉妒攻勢,至順二年(1331年),柯九思被迫退職。次年文宗卒,柯九思的仕途生涯就此結(jié)束,他束裝南歸,流寓吳中(今江蘇蘇州),迎接他的是一眾詩文好友。雖然有熱鬧的安慰,但畢竟繁華已去,柯九思在追慕閑雅與復歸落寞的境界中度過了晚年的最后時光。
書畫結(jié)合的時代特征
元代書法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書法與繪畫結(jié)合更為緊密:一方面,復古書風的興起使文人更多觀照前代書法傳統(tǒng)的繼承;另一方面,試圖進一步鞏固和豐富宋代以來文人畫的用筆技巧。當時的書畫家把書法作為文人畫的重要前提,認為“士大夫工畫者必工書,其畫法即書所在”,書、畫相成者十分普遍,如趙孟頫、柯九思、倪瓚、吳鎮(zhèn)、張雨、楊維楨等,都喜歡在畫成之后,將作畫的時間、緣由、感受和詩題寫于畫上,再鈐上印章,不僅可補畫中未盡之意,也使文學、書法、印章與繪畫相互輝映,增加了形式感和趣味性,形成元代文人畫的新風尚,對后世書法也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
在這種環(huán)境下,柯九思的書法也被賦予了鮮明的時代標簽。柯九思同趙孟頫一樣,是個多面手,詩文、繪畫、書法、鑒賞均有時名。尤其他所作墨竹,取法宋人文同、蘇軾,主張“神似”,同時受趙孟頫“以書入畫”觀念影響,重視以書法筆法作畫。趙孟頫詩云:“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笨戮潘家舱J為:“寫竿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法,或用魯公撇筆法;木石用折釵股、屋漏痕之遺意?!?/p>
元人在觀賞柯九思《竹木圖》時,如此評價:“絕愛鑒書柯博士,能將八法寫疏篁。細看古木花藤上,更有藏真長史狂。”柯九思的好友虞集則稱贊其所畫的《墨杏花圖》為:“用筆圓潤,有篆籀法,亦恨揚(補之)不能知此也。”由此可見,柯九思將書法和繪畫結(jié)合得十分巧妙,墨竹中八法俱全,還隱隱透出懷素和張旭草書的狂放之意,木石多篆籀筆法,古雅渾厚。這表明柯九思曾于楷、行、草、隸、篆諸體下過功夫,并能深刻理解各種筆法的性質(zhì),善于變通,方能將書法的筆法運用如此自如并達到一定境界??戮潘荚诶L畫中的書法觀照,正是元代文人畫家把書法融入繪畫藝術自覺的體現(xiàn),他的書法和繪畫呈現(xiàn)出典型的元人特征,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起雅去俗的恬和意境
許是受繪畫思維影響,或者是順應時代的藝術追求,柯九思的書法脫盡凡俗之氣,追求清雅整暇的意境,雖然為其繪畫聲名所掩,但是在元代書壇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代表。
柯九思追隨趙孟頫復古書風,收藏了很多魏晉法書,視若珍寶,卻把近百十函的宋人書法卻都送人了,一卷也不留。由此可見柯九思取法之高。他癡迷于晉唐法書,上至先秦篆籀、“二王”、鐘繇,下至顏真卿、歐陽詢,五體八法莫不精研精臨。據(jù)載,柯九思在為官時文宗還曾賜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給他,后柯九思對《蘭亭序》情有獨鐘,收藏過各種版本。虞集曾記載柯九思向文宗進獻《定武蘭亭五字損本》,皇帝稱善又返還他??戮潘纪砟暧绕鋬A力于《蘭亭序》的賞鑒,對多個版本數(shù)次題跋,書法上自然也追尋“二王”筆意,呈現(xiàn)出從容灑脫的面貌。
清代乾隆帝在觀賞過柯九思所臨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后,欣然命筆,跋云“歐陽率更楷法于二王外獨辟門庭,柯九思臨本能得其峭勁之氣于雍容揖讓間,信神技也”,認為其在取法“二王”之外深得歐陽詢神髓??戮潘妓R是以小楷抄錄《九成宮醴泉銘》全文,計30行,以烏絲界格分隔。觀其所書,以王羲之筆法為主,時而顯露歐陽詢、顏真卿筆法,反映其書學之淵源。通篇用筆健勁,結(jié)體平正中見欹側(cè),秀逸中透質(zhì)樸,既有王書的雅逸靈秀,又有歐書的險峻峭拔,表現(xiàn)出特殊的審美意趣。
柯九思的書法在用筆上以魏晉格調(diào)對歐書進行了改造。歐書結(jié)字瘦長而險峭,柯九思則變?yōu)楸馄蕉逋?,這種變化是對其書法思考的融通與適應。這一特征在他的題跋作品中表現(xiàn)尤為明顯,如其題傳李公麟《職貢圖》明顯具有魏晉蕭散氣韻,從中不難看到鐘、王的影響。柯九思曾為許多古代法書題跋,如《定武蘭亭五字損本》、張旭《四詩帖》、褚遂良《臨大令飛鳥帖》、蘇軾《橘頌帖》《天際烏云帖》、米芾《蕭閑堂記帖》《唐人臨十七帖》等,這些題跋不僅展現(xiàn)了柯九思的書法流脈,也成為后人鑒定和研究歷代法書的重要參考。
柯九思的學書軌跡似乎與趙孟頫有所不同,但實質(zhì)上依然屬于趙氏所提倡的復古一脈??戮潘己挖w孟頫曾共同為《蘭亭獨孤本》題跋,趙氏在前,柯九思在后,呈現(xiàn)出一脈相承的書法特征。與趙孟頫形成自己明顯的個性特征不同,柯九思未能走出前人框架,雖然對鐘王、歐顏多有借鑒,且有獨到之處,但是始終在規(guī)矩之內(nèi)未能脫穎而出,使得他的書法性格不甚彰顯。
柯九思對于平正中和之氣的追求正代表了元人書法的普遍風氣,而他以晉人之韻對于歐書的拓展與化用無人能及。正如清代王文治曾評論他所書的《上京宮詞》所說:“書法至元人別具一種風氣,唐之宏偉,宋之險峻,洗滌殆盡,而開中和恬適之致,有獨到者。丹丘書體仿效率更父子,力求勁拔,乃一望而知為元人書,時代為之也。然以恬和作歐陽書,自是后世所不能到。此宮詞尤為工雅密致?!薄疤窈汀倍?,把柯九思的書法特征總結(jié)得恰到好處。
柯九思亦善隸書,明代王世貞曾跋其隸書《元柯敬仲十九首》云“柯丹丘敬仲于四體八法俱能起雅去俗,此以古隸書《古選》,宜其合作也”,又云“是以波拂雖古雅,而不無圉圉意,昔人謂右軍書《告誓》, 則情怫郁,柯生殆近之矣”,正是說他的隸書中注入了其晚年悲哀的情感。可惜其作今已不傳,無法了解他隸書的真面了。
有人說柯九思的書法受道家影響,透著一種追求道家超脫的況味,這從他的號“丹丘生”“五云閣吏”“非幻道者”可見一斑。也許正因如此,他的書法才能如一,保持平淡沖和的面貌。觀其一生,有閑雅,也有落寞,書法不是他最重要的成就,卻是他傳達藝術思維的關鍵渠道,也是他不可分割的藝術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