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根保
【摘? ?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推進,項目學習法逐漸被應用到初中化學課堂中,它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與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因此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項目學習法;初中化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2-0090-02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 Learning Method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
(Yupan Junior Middle School, Wushan County,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GUAN Genbao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advanc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roject-based learning method is gradually applied to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room. It can not only stimulate students' desire for inquiry and learning interest, but als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knowledge and form good inquiry ability, so it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Project learning method;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Application strategy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推進,項目學習法逐漸被應用到初中化學課堂中。初中化學教師可以嘗試探索運用項目學習法進行教學。項目學習就是通過設計項目、提出項目、完成項目與支持項目等途徑,使學生能夠通過項目學習獲得全面發(fā)展。
一、明確項目學習法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可指導初中化學課堂項目學習法的具體實施過程,目標應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全面關注學生對已有知識的掌握水平,根據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確保項目學習法教學目標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一)重視激趣
初中化學項目學習法教學目標應以激趣為主,使學生在項目驅動下進行初步探究學習活動,逐漸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通過對項目的分析、處理與加工,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能夠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并形成良好的學習內驅力。
(二)循序漸進
初中化學項目學習法教學目標應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學生項目探究能力。初中化學具有豐富的探究學習內容,但是因為學生剛接觸化學知識,探究意識與能力尚未得到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因此項目學習法教學目標在設計時不可操之過急。俗話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師在初始階段應設計較容易的項目,如“探究蠟燭燃燒”與“探究人氣吸入與呼出的氣體”等,這些既是學生所熟知的事物,同時觀察操作簡單,學生易于在項目學習活動后得出結論。當學生具備一定的項目探究能力后,再適當設計具有難度的項目。
(三)全面分析
初中化學項目學習法教學目標應全面分析學生,使學生通過新舊知識相互作用獲得發(fā)展與進步。在設計時應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知識經驗,積極探究解決項目問題,在課前,教師可通過訪談、問卷調查及測試等形式,了解學生已有知識水平,有助于實現(xiàn)課堂目標。
二、分析教學目標,設計項目
(一)項目設計步驟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項目學習法的項目設計同樣如此。初中化學教師的教學思路會對項目設計產生直接影響,因此需要加強對項目設計步驟的研究,確保項目學習法的有效性。
首先,教師需要確定項目內容,立足于新課程標準要求與學生發(fā)展需求,適當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與優(yōu)化。有些則可深入挖掘教材內深層次的內容,然后按照新課程標準將其轉化為明確的項目內容。
其次,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項目情境,由情境引發(fā)項目。情境的選擇通常在項目內容確定后進行。作為項目情境的素材有許多,優(yōu)秀的情境不僅具有驅動作用,還能夠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化學知識的價值,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形成穩(wěn)定的學習內驅力。
最后,教師需要落實項目實現(xiàn)途徑,靜態(tài)的項目需要依靠動態(tài)的學習活動完成,若缺乏有效探究學習活動的支撐,項目學習法將會失去其應有的教育價值。項目落實途徑可分為實驗類項目、調查類項目與交流類項目,每種途徑都適用于不同的教學內容。當然,有些項目還會受到學?;瘜W教育資源與教師教學設計的影響,因此需要重視項目實現(xiàn)的多元化,使學生能夠在認知及情感方面獲得同步發(fā)展。
(二)項目設計策略
如何引導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已成為項目學習法的重點考慮內容,因此教師需要找準課堂教學切入點,使學生通過完成項目感受化學的使用價值。
首先,教師應抓住化學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設計項目。如根據環(huán)境與化學、人體與化學及營養(yǎng)與化學等關系設計項目,引導學生以解決生活化問題為核心進行項目學習。例如:在教學“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時,教師可設計項目:“通過探究實驗,尋找鐵生銹所需的外界條件”。此項目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關注化學知識,并通過探究性實驗了解化學本質特點,進而使項目學習趣味化,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加深學生對生活中常見化學現(xiàn)象的理解,使他們能夠切身感受化學知識的價值與魅力。
其次,教師應以解決社會性問題為主線設計項目。初中化學課堂上應引導學生關注化學發(fā)展、化學事故及化學污染等社會性事件,挖掘社會性事件背后所蘊含的化學知識并將其作為主線。學生通過解決具體的社會性化學問題將逐漸獲得生活經驗,進而提高他們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燃燒與滅火”時,教師可通過新聞事件為項目情境,然后提出具體的項目要求“探究燃燒的本質特點及滅火的原理”,學生通過項目學習將會感受到化學知識的意義與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最后,教師應以化學史為主線設計項目。以“原子的構成”為例,設計項目有三個任務,每個任務都會對應化學歷史。如第一個項目任務,認識“道爾頓原子學說”的意義,討論原子結構的局限性;第二個項目任務,學習湯姆生對原子結構的新認識,討論此模型的不足;第三個項目任務,學習盧瑟福的“粒子轟擊實驗”,認識原子的內部構成。每個項目任務都可以使學生深刻感受化學家認識世界的思想,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發(fā)展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
當學生完成項目學習后,教師應有意識地將項目向課外延伸與拓展。初中化學的課堂時間有限,為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獲得最優(yōu)發(fā)展,教師應高度重視項目學習后的延伸拓展工作。例如:教學“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后這一課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項目學習所獲得的知識,自制“簡易冰袋”完成“短時保險”。又如教學“鹽與化肥”,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項目學習所獲得的知識,自制“碳酸飲料”。在項目學習中教師既可以通過項目學習法使學生了解本課內容,又能夠對項目進行拓展延伸,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
三、創(chuàng)設項目情境,引出項目
(一)創(chuàng)設項目情境原則
首先,初中化學教師在創(chuàng)設項目情境時,應遵循目的性原則,以服務項目及完成教學目標為核心,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搭建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橋梁;其次,需要遵循真實性原則,情境應是學生所熟悉的內容,這樣學生會在熟悉的情境內主動參與項目學習活動,當項目學習結束后,他們也會有也會更加強烈的情感體驗;最后,需要遵循參與積極性原則,項目情境應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生動形象的項目情境素材,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內驅力。
(二)項目情境創(chuàng)設手段
初中化學具有許多生活化的實驗,所以教師可積極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引發(fā)學生對項目的探究欲望,通過項目學習掌握化學本質特點及反應原理等知識。例如:在教學“有機合成材料”時,教師可創(chuàng)設“區(qū)分真假羊毛”實驗,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急于了解兩種材料燃燒后的特性,進而為探究有機合成材料性質的項目做好鋪墊。教師還可結合文字材料創(chuàng)設項目情境,如真實的新聞事件,具有詳實與信息量大的優(yōu)點,這些都可作為項目情境創(chuàng)設素材,然后通過文字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例如:在教學“燃燒與滅火”時,教師便可向學生展示有關失火的新聞事件,引導學生通過對各種事件的比較分析,初步感受燃燒的危害及燃燒滅火的原理等知識,然后再以“燃燒與滅火”為核心進行項目學習活動。教師應善于利用多媒體設備輔助創(chuàng)設項目情境。多媒體具有諸多優(yōu)點,如它可以將化學家的探究實驗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這是其他情境創(chuàng)設手段所不可代替的。學生通過感受化學實驗過程,了解化學家的思想與探究方法,然后再提出本節(jié)課的項目學習要求,使學生積極地投入課堂學習活動中。
綜上所述,項目學習法在初中化學課堂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它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欲望,還能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因此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出項目學習法的價值,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鄭麗梅.基于項目的學習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7(02).
[2]孫維.基于融合式教學的初中化學教學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5(81).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