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林
【摘? ? 要】數學是一門研究數字變量與空間關系的基礎性學科,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嚴謹性,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使用教學方式不當,就會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錯誤的觀念,認為數學非??菰铮瑥亩a生厭煩情緒,抵觸數學,失去數學學習興趣。為了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建議教師使用數學實驗教學方式,結合教學內容引入實驗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實驗;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2-0022-02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s Experiment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Nanjie Primary School, Daxiangshan Town, Gangu County,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LI Jialin
【Abstract】Mathematics is a basic subject that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merical variables and space. It is highly abstract and rigorous. It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f the teacher uses the teaching method improperly, it will cause students to have wrong ideas about mathematics learning, thinking that mathematics is very boring, which will lead to boredom, resistance to mathematics, and loss of interes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eachers use mathematics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s, combined with teaching content to introduce experimental links, encourag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experiments, exercise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in mathematic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Mathematical experiment; Application strategy
數學學科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學習數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開發(fā)大腦,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邏輯思維,數學還能夠幫助學生增強對世界的感知。為了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師為學生準備的數學實驗活動,提高學生自主動手實踐的能力。教師應充分利用數學實驗的優(yōu)勢,在數學教學中,將數學實驗應用到每一個數學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點,讓數學課程煥發(fā)光彩。
一、將數學實驗應用到情境創(chuàng)設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數學實驗,將數學實驗應用到情境創(chuàng)設中。通過帶領學生一起動手進行數學實驗操作,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的數學學習情境,提高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理解,加深記憶,增強學生數感,提高學生數學綜合運用能力。比如在教學“認識平面圖形”相關教學內容時,教師已經帶領學生從課本或多媒體設備上了解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的具體形狀,為了增強學生對各個圖形的性質以及圖形的變化形式的理解,教師可為學生創(chuàng)設數學實驗情境,帶領學生一起進行數學實驗,通過“拼一拼,搭一搭”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組成一起都可以拼成哪些圖形。通過引導學生改變手中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位置,加深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特性的理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為學生后續(xù)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計算等相關知識學習夯實基礎。
二、運用數學實驗開展實操教學
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數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很多數學知識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學生無法精準掌握數學知識點的內涵,導致他們在數學課堂上經常會呈現比較懵的狀態(tài),無法及時跟上教師的思路。為了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具象化,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數學實驗開展實操教學,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實驗的方式對數學現象和數字之間的關系,以及數學空間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究,對課本內數學相關概念、定義、結論進行探討和驗證,并與同伴一同思考和討論,鍛煉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加強他們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
比如在教學“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相關教學內容時,由于學生對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的概念沒有深刻了解,直接為學生講解相關概念學生會出現不明所以的狀況。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帶領學生一起做實驗:每個學生都準備正方形、長方形和三角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學會確認和使用坐標軸,分別在每一個圖形的中央,畫一個圓點。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圖形進行對折,觀察圖形變化情況;帶領學生將圖形按照上、下、左、右的順序進行移動,讓學生觀察圖形移動的單位與教師教學語言之間的關系。從而幫助學生對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相關教學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記憶,幫助學生鍛煉空間意識,發(fā)散思維,幫助學生建立更加系統(tǒng)的數學知識體系。
三、引導學生將數學實驗與日常生活相結合
教學數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在教師對數學知識點進行拓展的時候,總是會鬧出各種各樣的笑話,比如問學生:電線桿有多長?學生在對長度單位沒有足夠了解的前提下,會隨口而答“電線桿有100米,有1000米”等。如果不采取正確的教學方式,學生會逐漸對數學教學的內容產生認知偏差。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使用數學實驗,引導學生將數學實驗與日常生活相結合。比如在學習長度單位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好相關物品像格尺、卷尺、鉛筆、等物品。教師讓學生使用格尺來測量自己的身高、自己的步伐長度。在測量的過程中,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使用的工具是否能夠滿足自己測量需求,學會替換工具。比如當測量自己的身高或者測量教室的長度,學校正門到學校教學樓門口之間的距離和樓下花壇的長度時都可以使用卷尺,引導學生思考和發(fā)現在測量的過程中,厘米、分米和米之間的區(qū)別和具體長度應該是多少?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的印象,提高學生應用長度單位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利用數學實驗驗證導學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數學教師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對新的教學內容的理解,保持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積極性,教師一般都會為學生設計課前導學問題,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和數學現象進行思考,保持學習熱情,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在課堂上愿意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帶領學生開展數學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思考和探究,加強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和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意識。比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相關內容時,教師可為學生準備道具——可以靈活擺動的平行四邊形。由于學生已經具備相關圖形知識,因此教師可在課堂課程開始之前為學生設計導學問題: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有著什么樣的區(qū)別和聯系呢?通過不斷擺動平行四邊形,讓學生觀察平行四邊形4條邊邊長相同的情況下可以變成正方形,也可以變成長方形。在實驗的過程中不斷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導學問題的思考,鍛煉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用數學實驗教學模式,對幫助小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點、提高學生數學計算能力和數學綜合素養(yǎng)都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為學生準備相關數學實驗,利用數學實驗來驗證導學問題,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提高學生實操能力,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綜合運用能力,達到鍛煉學生數學邏輯思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進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鄭春梅.小學數學實驗開發(fā)與教學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11).
[2]王學樂.數學實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冶金管理,2020(01).
[3]宋明珠.實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2).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