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少清
【摘? ? 要】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其質效不僅關系到學生成長,也關系到國家長遠穩(wěn)定發(fā)展。在農村小學,受學生自身素質、家庭教育素養(yǎng)、學校教育機制等因素的影響,思想道德品質教育的效果仍需強化。而且,作為德育工具和管理依據(jù)的評價策略也需要進行優(yōu)化調整。
【關鍵詞】農村;小學;思想教育;培養(yǎng);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1?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2-0034-02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Cultivation and Evaluation Strategies of Rural Pupil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Xintian School District, Minle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 MA Shaoqing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s the core of education, its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growth of students,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long-term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education still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tudents' own quality, family education quality, school education mechanism and other factors.Moreover, the evaluation strategy as the tool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basis of management also needs to be optimized and adjusted.
【Keywords】Rural area; Elementary school; Ideological education; Training; Evaluation
思想道德教育不僅關系到學生的成長,也關系到國家的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在我國很多農村小學,受環(huán)境因素及學校教育機制、理念等方面因素的影響,思想道德教育的質效弱于城鎮(zhèn)。作為學校管理者,有必要對此進行認真分析、反思,建立一個適用于農村小學學情的思想品德培養(yǎng)機制。
一、影響農村小學思想道德品質教育的因素
(一)學生思想意識基礎弱
農村的文化環(huán)境和生活習俗等方面都異于城市,小學生自小在一種比較松散、文化氛圍弱的環(huán)境中成長,形成了自律性差、自由散漫、規(guī)則意識低、利他思想弱等思想習慣。進入學校,雖然接受了正面的引導,但其生活習性的負面影響力仍然很大。
(二)家庭德育意識和方法
孩子的父母也同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而且,比起小學生,他們的思想價值觀基本已經定型,就更難改變。許多父母對孩子進行思品教育的意識普遍較低,其方法也不具有規(guī)范性和科學性,都是輩輩相傳下來的“經驗”——不打不成才。方法簡單粗暴,不僅效果差,且還有負面效應。
(三)學校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機制
農村學校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一些新的、科學、有效的思品教育策略、理念,很長時間都無法傳達至農村學校。學校學習教育理念、策略,多是通過網絡文獻。受交通等因素影響,教師能到現(xiàn)場去交流學習的機會不多。導致學校自身德育機制上存在不足,長期得不到發(fā)現(xiàn)和解決。
二、農村小學思想道德品質培養(yǎng)的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建議農村小學采用以下幾種策略以提升思想道德品質教育的質效。
(一)重視家庭環(huán)境優(yōu)化
因為小學生還處于極度依賴家長的年齡段,其思想意識受家庭的影響要大于學校。對農村小學來說,開展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可能要比城鎮(zhèn)學校多付出一些努力——既要在學校搞好教育活動,還要想辦法對家庭的思想意識、教育方法等進行系統(tǒng)且有效的干預,也就是“教”家長。如果家庭的教育素養(yǎng)上不去,學校的工作就很難開展。對于這個方面,可以以班級為單位,以班主任為主要執(zhí)行者,利用家?;悠脚_以及家訪等途徑對家長進行思想教育和方法指導。比如向家長發(fā)放德育相關的政策、理念、目標、方法方面的宣傳冊或直接登門對家長進行指導。
(二)教師充分做好示范
小學生與成年人不同,他們還沒有真正接觸社會,其知識積累也相對較少。因此,他們判斷是非、理解理念的能力也就相對較弱。在此基礎上,大部分小學生在學習認知方面都是通過直觀感性的途徑來實現(xiàn)。即,觀察、體驗和模仿,而不是依靠理論理解。因而,教師必須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一個可學習的榜樣。
(三)發(fā)揮課堂教育職能
不少小學的德育機制是“只有大、沒有小”。其德育工作的開展主要是通過三個途徑,一是學校組織的整體教育活動,二是思想品德課程,三是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這些教育渠道和形式,雖然在表面看來沒問題,但卻沒有照顧到細節(jié),也不太容易使思想理念融入學生內心,教育的深度不夠。對此,學校應該將德育納入所有教師的工作體系中,讓所有學科教師都將德育作為自身課堂教學的任務職能。利用不同學科的思想教育特質,比如語文的人文、精神引領;音樂、美術的審美情感引領;體育的意志品質訓練等,使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得以全時段、多角度、多渠道開展。
(四)結合學生生活實際
我們說農村文化環(huán)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但其實,農村的環(huán)境對德育來說并不全是負面因素。甚至可以說,農村的環(huán)境對學生具有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比如,因為與外界接觸少,民風淳樸,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很好的思想品質引領,比如在課堂中引入一些健康的鄉(xiāng)土風俗文化,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教育;比如帶領學生參與農村的生產勞動,幫助他們在參加勞動生產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身的吃苦耐勞精神。這些都是農村學校相比于城鎮(zhèn)學校的優(yōu)勢。學校要學會利用和挖掘這些有利因素,組織學生參與多樣的生活體驗活動。
三、農村小學思品教育的評價策略
思想道德品質教育是離不開評價的,評價起到幾個作用,一是對學生和教師起到約束作用;二是對學生起到指導作用;三是可以作為學校思想道德品質教育效果的依據(jù)。目前,農村小學的思想道德教育評價機制還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評價應有目標指導作用
現(xiàn)在,所有的教師都知道德育的重要性,也大多能夠在教學中進行德育的實踐。但問題是,很多教師不太清楚德育的目標任務到底有什么。有的教師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意志,有的教師重點抓學生的愛國思想……但大多都不能成為一個系統(tǒng)、完整的體系,總有一些因素缺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校可以通過建立系統(tǒng)、完整的評價目標機制來建立確切的教學目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條逐目,列為評價指標,那么,教師自然就清楚應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去完成哪些任務,德育過程中缺項或偏重的問題就能解決。
(二)評價的內容應具有豐富性
其實與上面所提到的德育目標不清是一個道理,現(xiàn)在農村小學思想道德評價機制的一個問題,就是框架性比較明顯。只有大的框架,而沒有細節(jié)指標。比如說,規(guī)定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那么,讓學生做到什么,才算是實現(xiàn)了培養(yǎng)的目標?學生不清楚、教師也不清楚。這樣,在這個大的框架下,教師教育活動的可操作性就比較差。所以,評價機制除了要有大的框架之外,還注重細節(jié)指標的創(chuàng)設,建立多樣化的評價機制,使師生能夠明確地行動。比如在引導學生參與勞動時,根據(jù)年齡段明確規(guī)定,確切說明學生一學年參加幾次勞動、學會幾項勞動技能等。
(三)評價參與主體應該多元化
思想品質屬于內在素養(yǎng),對它的評價不能像對知識評價一樣,僅靠測驗就可以獲得較準確的結果。如果參與評價的主體比較單一,就很容易出現(xiàn)一些不公正或不準確的問題。不少學生的思品評價其實都是由班主任一個人來完成的,難免會存在不客觀的現(xiàn)象。因而,為保證評價的公正、理性,應將更多的主體引入機制中。除了班主任之外,任課教師、同學、家長的評價也應成為評價主體。
(四)評價的指標要多樣量化
與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同理,單一的評價方式也會出現(xiàn)不準確、不公正的問題。比如以學期為周期的評價,往往就會因為時間跨度太長,而使學生過程中的一些思想行為細節(jié)被忽視。如,某學生曾經出現(xiàn)過行為問題,但學期評價時,教師認為“瑕不掩瑜”,人為忽略。這對其他同學來說,就是不公平的。因而,教師應將日評、周評、日常紀律、活動表現(xiàn)等指標以“學分”方式進行量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受學生意識、家庭素質、學校機制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小學思想道德品質培養(yǎng)的質效通常弱于城鎮(zhèn)。要想改變現(xiàn)狀,需要在培養(yǎng)策略和評價策略兩個方面進行優(yōu)化。在策略上應優(yōu)化家庭環(huán)境、重視教師示范、發(fā)展課堂職能、結合生活實際;在評價上則應注意評價的目標指導性、內容豐富性、主體多元性和量化指標多樣性。
參考文獻:
[1]羅新智.談加強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認識[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
[2]張秋元.新時代下農村小學德育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速讀(下旬),2019(01).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