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倩
摘要:高職院校學生的入黨熱情高漲,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入黨動機教育引導,可以保持黨員隊伍的純潔性和先進性,本文從分析高職學生的入黨動機特點入手,簡要闡述了高職院校學生進行端正入黨動機的引導教育的三條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 入黨動機; 引導教育
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入黨熱情高漲,入黨申請書的遞交與日增多。但多項調查研究顯示,高職學生入黨動機呈現多元化價值取向,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入黨動機教育引導,不但是從源頭上保持黨員隊伍的純潔性和先進性重要措施,也有利于將更多的優(yōu)秀青年吸引到黨的隊伍中來,有利于高職院校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高職院校學生入黨動機的特點
1、入黨動機主流是端正、向上的。筆者在與數百名申請入黨學生的談話中發(fā)現,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把入黨當作追求和理想,希望通過入黨,可以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多做貢獻,隨著年級提高,這部分學生也能嚴格要求自己,自覺接受黨組織的培養(yǎng)教育。
2、理論知識相對薄弱,存在強烈的入黨意愿與不全面的黨的理論知識的矛盾。受生源影響,與普通本科高校學生相比,高職學生政治理論知識水平相對的不足,對黨組織存在膚淺認識。
3、部分高職學生入黨的動機具有功利性色彩,缺乏政治信仰和思想政治素質。他們認為黨員身份可以在評獎評優(yōu)和日后發(fā)展中謀取利益,甚至可以幫助自己走向仕途把個人發(fā)展目標和入黨簡單捆綁在一起,把入黨當作獲取利益的工具,雖然不是主流,但影響極其惡劣。
二、如何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端正入黨動機的引導教育
1、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督促學生加強黨的理論知識學習。
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也是使學生端正入黨動機的重要手段。高職院校要注重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特別是對于大一新生中的入黨申請人,黨支部要對其逐個進行組織談話,并對其進行有計劃的理想信念教育培養(yǎng)。只有入黨申請人樹立堅定的政治信仰,才能在實踐中逐步形成正確的入黨動機。
加強黨的基本理論知識教育。在入黨申請人和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yǎng)過程中,要把黨的基本理論知識作為重點,通過專家授課、小組討論、觀看教育片等方式來學習黨的基本理論知識。使大學生能夠自覺實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自己的實踐,并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解決學生強烈的入黨意愿與不全面的黨的理論知識的矛盾。
加強黨史黨情教育。增強高職學生對黨的近百年的發(fā)展歷程的認識,使其產生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一方面充分利用當地黨史資源,另一方面,可以以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人物、紀念日等為契機,有重點的開展宣傳紀念活動。以煙臺某高職院校為例,自2012年起,每年都組織學生到膠東革命烈士紀念館、雷神廟等地,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
2、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培養(yǎng)教育的有效性。
高職院校學生的知識儲備、政治素養(yǎng)水平參差不齊,入黨動機更趨向于多元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難度更大,要更新教育理念,利用多種載體,改進和探索新方法,應根據學生個體的思想特點、專業(yè)背景,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和教育,提高培養(yǎng)教育的有效性。
在豐富學習內容的基礎上,還應設置合理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對黨的認識,增強認同感。除了傳統(tǒng)的課程理論學習,還可以通過開展研討、聽取先進事跡報告、參觀實踐等方式,也可通過新媒體網絡平臺開展學習教育。新媒體因其自身特點具有超強的沖擊力和震撼力,當前高職學生更樂于從新媒體平臺獲取社會發(fā)展的信息,因此高職院??梢砸龑h務工作者、學生預備黨員等自覺加入到黨的宣傳工作中,充分利用QQ、微信、抖音等微媒體平臺,將內容生動活潑、吸引力強的學習教育內容傳遞給學生,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構建大思政教育格局,形成教育合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發(fā)揮好思政課作用在提升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素養(yǎng)上意義深遠,思政課從不同維度塑造高職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應進一步提高思政課教育水平,使思政課更好發(fā)揮作用,更能為學生所接收,促使高職學生端正入黨動機。同時,課程思政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發(fā)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 ”專業(yè)課教師應根據不同課程的性質,深入研究課程思政的具體內容和方式方法,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教育引導學生。
3、以團建促黨建,發(fā)揮好共青團的作用。
團建促黨建,就是依靠共青團在高職院校學生中的核心地位和影響力,充分發(fā)揮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作用。團課教育是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各級團組織應該重視團課的作用,定期開展團課評比交流,也可通過組織主題征文、演講辯論、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誠信教育等形式多樣、內容積極向上的活動,激發(fā)高職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情懷。
共青團中央2019年印發(fā)的《共青團推優(yōu)入黨工作實施辦法(試行)》指出:推薦優(yōu)秀共青團員作黨的發(fā)展對象,是黨賦予共青團組織的一項光榮任務。高職院校各級團組織應組織團員積極參加政治學習,使他們在思想上組織上靠近黨組織;通過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使優(yōu)秀團員在活動過程中展示才華、脫穎而出,同時以黨員標準其進行嚴格要求和重點培養(yǎng),教育他們熱愛黨,堅定其“永遠跟黨走”的信念。
參考文獻
[1] 朱志梅,陳培玲.大學生入黨動機分析及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10):2-4.
[2] 萬天宇.“90 后”大學生入黨動機偏差及矯正路徑探析[J].淄博師專學報,2017(04):43-46.
[3]許濤.構建課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N].光明日報,2019-10-18.
(山東商務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