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娟
(河北經貿大學 外國語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1)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而逐漸出現(xiàn)的,是在人們的物質水平不斷提高之后,對自尊的覺醒和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大家越來越愿意用比較易于接受的方式,接納外來的觀點或思想,因而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這也就是我們在此要進行分析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類歷史中,伴隨著國家應運而生,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體兩面,相輔相成,共同發(fā)展。隨著新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愈發(fā)關注到了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并著手開展研究。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主體將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隱藏到教育對象的日常生活所接觸到的事物當中,內容非常豐富且具有分散性和不確定性,是使對象在無意中接受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其思想政治道德素質的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相對于顯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特點:第一,滲透性。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性體現(xiàn)在和其他社會實踐活動有機結合過程中,其內涵大多蘊含在其它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中。第二,開放性。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開放性區(qū)別于顯性思想政治教育以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堂等方式進行。例如,聽愛國歌曲、看愛國電影等社會實踐活動,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第三,生活性。生活中到處可以看到關于文明勵志的標語、廣告牌等。例如,學校的走廊文化;餐廳的光盤標語、珍惜糧食的標語;街道旁邊的禮讓行人標語等。這些標語、廣告牌傳遞著勤奮治學、勤儉節(jié)約、文明禮貌等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信息,在生活中無形地影響著人們的言行。第四,潛隱性。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發(fā)揮不會直觀體現(xiàn)出來,而是體現(xiàn)在教育的過程中以及結果上。尤其是在對教育目標的教育過程中,教學者大多把其內涵和目的潛藏在現(xiàn)實的社會實踐中,使受教育者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相應理論的內涵。受教育者接受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潛隱性,難以量化,很難做到用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例如,教育者運用音樂、繪畫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音樂水平、繪畫水平提高的程度以及受教育者從中領悟到的藝術境界、作品的情感等教育效果就具有潛隱性,難以用數(shù)據(jù)分析教育的效果。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空穴來風的理論,更不是憑空想象,它具有深厚的理論根基。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都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1.馬克思、恩格斯關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來源和基礎。馬克思對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論述并不多,但是其人的本質理論以及社會實踐等理論都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較多的理論支撐。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與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同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兩面,因此其主要內容同樣是引導被教育者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價值觀,且根本是世界觀教育。在新時代,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被教育對象來說,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方向和人生價值取向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前提,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延伸和成果,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就成為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來源和基礎。
2.列寧、斯大林關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
列寧、斯大林關于進行隱性教育的論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結合生產生活進行教育。列寧曾強調“開化不只是靠書本,還需要依靠改革的力量沖擊才能達到最終目的?!盵1]即思想政治教育要結合社會的生產生活來進行、要切實深入到群眾的生活中去。第二,注重教育的方式和藝術,反對簡單生硬的政治理論說教。第三,注重聯(lián)系經濟生活開展政治教育。
3.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關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
毛澤東關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論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即“我們應當關注所有人民的生活問題?!盵2]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應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為關鍵點,以理論宣傳為基本。
鄧小平在關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論述中,提出了法治的思想路線,即通過立法等相關管理把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納入嚴格的教學管理制度中。鄧小平提出:“法律,是擴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根本點”[3],意思是法律手段可以進行思想疏導。胡錦濤提出:“積極拓展課外教育的有效途徑,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生活的各環(huán)節(jié)?!盵4]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3月18日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時指出,“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盵5]
1.西方國家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蘇格拉底的“助產術”以及杜威的道德教育論提出,通過道德和理論內化的方式來解決相關問題,盡管沒有明確提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但也為早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礎。美國社會學家菲利普在其出版的《班級生活》書中最早提出來“隱性”的基礎理論,這就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tǒng)研究掀開了序幕。此后,多個社會學派和教育學派都紛紛開始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并通過多年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應用到了教育過程中。
2.中國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歷程
在中國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專業(yè)術語提出之前,我國很多哲學家和教育家都提出了相關的理論。第一,身教示范,注重言傳身教??鬃犹岢鼋y(tǒng)治者要注重自己的言行,樹立良好的榜樣,百姓就會學習、效仿統(tǒng)治者的言行,樹立德行。第二,寓教于樂,以樂化民。第三,注重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這個最為典型的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中國古代以及近代關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觀點與實踐為我們新時代的相關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思想基礎和實踐源泉。
中國針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它基本上與改革開放的步伐相一致,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隨著國力的不斷增強,不斷修復修建具有國家歷史文化底蘊的古跡,注重張貼起到思想輿論導向作用的宣傳牌宣傳標語,定期舉辦思想性的宣傳活動等;二是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知識文化水平的提高,個體的自我意識逐漸加強,更愿意接受潛移默化的理論觀點和宣傳形式,所以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方式逐漸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彌補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受教育者理解其理論的內涵。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人們具備良好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從理論上講,有助于進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視野,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水平的提升,以至于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學科建設。下面將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這三個作用分別進行論述。首先,顯性思想政治教育以明確的教育對象、教育目標和教育形式為根本特征,往往采用傳統(tǒng)的相關知識灌輸實現(xiàn)育人目的。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有著跨越實踐和空間的特點,更能適應當前新時代背景下的網(wǎng)絡教學模式。并通過這種隱性的教育過程幫助受教育者提升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大彌補了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6]。第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引導人們樹立健康的、科學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潤物無聲但潤物流痕。第三,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僅限于專業(y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其涉及范圍比較廣,日常生活、學校的校園文化到社會的文化環(huán)境等都可以納入到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運用和研究當中,這就在很大程度上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建設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可能。
SWOT分析模型是利用優(yōu)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挑戰(zhàn)(Threats)四個維度為主要分析對象的模型??梢酝ㄟ^集中所有影響因素來對最終評析結果進行分析?!耙噪[性思想政治教育為出發(fā)點,利用SWOT分析模型搭建系統(tǒng)的思維框架,可以穩(wěn)定發(fā)揮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優(yōu)勢。”[7]SWOT分析模型見圖1。
圖1 SWOT分析模型
首先,塑造人的品格,對人具有深遠影響。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對人的品格產生影響。人的品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征,對人產生較為長遠的積極影響。其次,涉及面廣。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獨特性可以使教育過程跨越時間和空間,包括學校、家庭、社會等都有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發(fā)散性的特征。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劣勢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教育過程零散化,缺乏銜接性。相比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且系統(tǒng)化教育,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內心的潤育,往往涉及多個領域具有多端性的特征,這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不足之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端性特征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銜接提出了挑戰(zhàn),家庭、學校、社會之間存在的不同環(huán)境領域,使得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過程比較零散,缺乏銜接性。近年來各種新事物層出不窮,這也就使得隱性思政教育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頻繁調整育人目標和教學手段,增強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銜接性[8]。第二,教育效果難以量化,教育價值隱而不顯。隱性思想的教育是無形的,受教育者的內心深處接受到的撞擊力量也是難以捕捉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難以在短時間內表現(xiàn)出來,也難以用分數(shù)來衡量,教育效果隱而不顯,因此難以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這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個劣勢。
新時代,越來越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開始針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相關研究,這就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機遇,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點。第一,政府及教育主體的重視。當今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多是知識理論灌輸,這樣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抵觸心理,影響教育的效果。因此,越來越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開始針對隱性思政開展相關研究,以彌補顯性思政教育的不足,這就為隱性思政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機遇。第二,網(wǎng)絡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如今網(wǎng)絡逐漸普及,信息傳播非常迅速,這就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種類型且內容豐富的教育素材和平臺,使得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更好地滿足受教育者的選擇權利,讓受教育者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挑戰(zhàn)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網(wǎng)絡、教育職能專門化以及社會評價系統(tǒng)不完善,且戰(zhàn)勝挑戰(zhàn),具有非凡的意義。
1.教育職能專門化
國外往往通過在公民教育、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公共課、基礎理論課中滲透倫理道德教育。西方國家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教育體系。然而,相比之下,我國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則比較滯后、發(fā)展不完善。許多教育者偏重于將自己的功能定位于“教書”,“育人”作用發(fā)揮不夠充分,尤其是一些思政教育工作者不夠重視,甚至流于表面,嚴重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2.部分教育主體育人意識固化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經濟發(fā)展迅速,社會節(jié)奏較快,這也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和思路,以適應社會和國家的需要,但部分教育主體即教育工作者仍然沿用之前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在新時代,這已經不能滿足受教育者的需求。
3.網(wǎng)絡新媒體資源利用不當
自媒體弱化了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首先,自媒體具備超前的信息時效性,這使得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逐漸弱化,減少了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掌握能力。高校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教育離不開時事政治和基本原理的教育,而由于真理的發(fā)展性,自媒體為了提升信息高度和政治敏感度,在原理和政治內容更新時,就已經通過相應的平臺傳播了出來,高校生是吸收信息的主體,在接受意識形態(tài)教育之前就已經了解了相應的政策更新,使得高校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教育內容出現(xiàn)了斷層[9]。其次,自媒體的立體傳播式的模式極大地吸引了高校生的熱情,利用多元化的信息模式進行網(wǎng)上的信息交流,學生逐漸開始自主獨立地掌握意識形態(tài)的話語權。高校固有的意識形態(tài)教育與其在某些方面會發(fā)生碰撞或錯位,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成效性也有所下降。
網(wǎng)絡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fā)不足。網(wǎng)絡對于人們思想的影響越來越大,在網(wǎng)絡上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新的時代要求。目前,我國利用網(wǎng)絡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不高,許多網(wǎng)絡中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fā)利用程度不足。例如,網(wǎng)絡中對于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內容較少、許多娛樂新聞充斥在網(wǎng)絡中、新聞媒體對于社會正能量的傳播不足等。我們要充分挖掘網(wǎng)絡中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勇于迎接新挑戰(zhàn)。
4.社會評價系統(tǒng)不完善
當前,我國現(xiàn)有的隱性思政教育缺乏明晰的目標,理論支持以及相關的科學論證也明顯不足,這使得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評價標準模糊不清。評價系統(tǒng)不完善,這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提出了挑戰(zhàn),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評價體系對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發(fā)展迫在眉睫。
目前,我國關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比較陳舊。學校普遍重視顯性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學校甚至僅限于理論講解與灌輸。例如:學校關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資金投入較少、學校建筑物缺乏特色及文化內涵、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較少等。另外,學校在關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也比較陳舊?!半[性思想政治教育結合了社會學和教育學的多重觀點而來,提高人們道德水平的核心內容。”[10]我國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施教者對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認識不夠全面,利用網(wǎng)絡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不強,缺乏典型案例示范等,需要加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另外,我國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比較狹窄,一般以“第一課堂”為主,“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開展質量不高,缺乏系統(tǒng)性,甚至往往被忽視。
目前,我國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并沒有被全部利用起來,家庭、學校、社會方面尚有多處需要開發(fā)的資源。家庭方面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fā)不足,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有的家長過于溺愛孩子;有的父母沒有起到很好的榜樣示范作用;有的家庭親子關系緊張、沒有形成良好的家風等。學校方面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fā)利用不足,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校園建筑物缺乏特色、校園網(wǎng)絡資源開發(fā)不足等。我國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可以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加以開發(fā)利用,充分挖掘我國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對于提高國民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目前,我國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不健全,關于家庭、學校和社會這三個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家庭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家長意識淡泊的問題。學校方面主要存在對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以及相關制度不健全的問題。社會方面主要存在進行社會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不強以及社會相關的制度不健全、社區(qū)影響弱的問題。
家庭、學校和社會要重視起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對于人的品格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在教學方法上,施教者要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例如:熟練掌握各種先進教育技術、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與互聯(lián)網(wǎng)結合、合理運用典型示范的方法等。
另外,在教學途徑上,也要積極進行創(chuàng)新。首先,“第一課堂”的應用成為了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方法。習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思政的內容[11]。一方面,這體現(xiàn)了國家對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另一方面,也為隱性思想政治的實施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其次,做實做細學校的“第二課堂”建設,制定系統(tǒng)完備活動內容和制度體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學校要促進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主要特征的“第三課堂”的發(fā)展,利用好互聯(lián)網(wǎng)的多種優(yōu)勢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內容隱于其中,以實現(xiàn)育人目的。
大力開發(fā)我國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家庭方面,父母要注重家庭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對孩子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父母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讓行勝于言;正確表達對孩子的關愛,培養(yǎng)孩子尊重他人,獨立自信、堅強果敢的品質;注重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營造,養(yǎng)成良好家風,為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提供優(yōu)質的家庭環(huán)境,這些對于發(fā)掘家庭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至關重要,而且對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也非常重要[12]。學校方面,學校要不斷提高對于發(fā)掘校園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意識和資金投入,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志愿服務與社會實踐。社會方面,社會要重視對于社會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fā),尤其對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發(fā)揚,為良好的育人實效營造濃郁氛圍。
構建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合作式推廣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體系。首先,家長要有意識地對孩子的言行舉止進行隱性教育,既要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也要關注其人格和道德上的成長和發(fā)展[13]。其次,學校要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進行再加工和轉化,尤其是引導學生將理論在實踐過程中學會、弄通,從而實現(xiàn)育人目標。馬克思理論強調,事物的發(fā)展都是由內因與外因的合力而促成的。這里所說的內因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學生將學習到的內容切實內化于心,從而激發(fā)出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與動力[14]。最后,堅持貼近社會的實踐導向?!靶旅襟w信息的快速發(fā)展,使得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面上是遠遠不夠的,加深學生對于基本理論的了解,提高學生對思政課程的興趣,是牢固掌握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領導權的關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