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筆者在教學中以整體教學為原則,通過“梳理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話題情景,運用主題教學”“優(yōu)化活動設計,促進自主學習”“建構知識網絡,助力語言生成”等途徑,探索故事教學與主題式復習課的有效整合。
【關鍵詞】故事教學;主題式復習課;有效整合
【作者簡介】陳伴嬌,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園洲中心小學。
人教版PEP小學英語教材由多個獨立的單元構成,并圍繞一個主題展開,知識的構建呈漸進式螺旋上升,既相互影響,又緊密相關。教師在解讀教材時,要基于整體教學的原則,有效地整合各個板塊的內容,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忽略了教材中的Story time及復習課,沒有真正挖掘其教育教學內涵,不利于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提高。本文筆者以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1 Story time及 Revision板塊為例,探討故事教學與主題式復習課的有效整合。
一、梳理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標
復習課是一個單元的歸納與整理,上課之前,教師必須根據(j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認真分析、設計有趣有效的教學任務,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查漏補缺。筆者在復習五年級下冊Unit 1時,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要求,設計了以下的復習目標:
1.語言能力。
(1)通過唱唱拼拼的形式復習本單元的音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拼讀能力。
(2)通過游戲、闖關任務鞏固本單元的重點句型。
(3)通過層層深入的任務,能寫出關于自己一天活動安排的小篇章。
2.思維品質。
通過提問及小組合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3.學習能力。
(1)通過閱讀故事,能獲取關鍵信息理解故事,從而提升閱讀能力及提高朗讀能力。
(2)能設計合理的日?;顒影才拧?/p>
4.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學會分享,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復習課的教學目標不是將整個單元語言知識進行簡單堆砌,而應切實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突破重難點,真正做到溫故而知新。筆者根據(jù)學生的學情及對單元知識的梳理,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復習本單元的四會短語和句子,能夠理解并朗讀story time,學會找出關鍵詞。
2.教學難點:設計合理的時間表,能做匯報并根據(jù)匯報的內容寫出小篇章。
二、創(chuàng)設話題情景,運用主題教學
語言來自生活,離不開情景。而主題教學正好完美地將話題情景與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起來,起到穿針引線的過渡作用。
1.整合內容,整體教學。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搜索了網上的教學資源daily activities歌曲,phonics chant song,結合課本Let's check及story time教學板塊,將教學內進行有機地調整、重組和開發(fā)。Story time作為學生最喜歡的教學板塊,由于考點較少、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任務比較繁重等原因,許多教師將這一教學內容敷衍了之或索性不講,這就違背了教材編寫的意圖,story time是一個單元知識的延伸,有利于進行拓展訓練,非常適用于復習課教學。本節(jié)課的一大亮點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挖掘story time板塊的教學價值,把音標、單詞、句型、對話、語篇的梳理貫穿在聽、說、讀、演、寫的任務活動中,以實現(xiàn)整體教學。
2.目標導向,主題引領。為了避免復習內容簡單直接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基于整體式語言教學理論原則,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本節(jié)課由歌曲活躍氣氛環(huán)節(jié)引入free talk,以歌曲里面男孩觀看電視引出話題:Children,Look at the boy.What does the boy do every day? When do you often watch TV?從而引出筆者喜歡觀看的綜藝節(jié)目“王牌對王牌”,通過課件的圖片呈現(xiàn),創(chuàng)設節(jié)目組發(fā)帖邀請百名觀眾參加現(xiàn)場節(jié)目show的情景,以學生參加王牌對王牌的挑戰(zhàn)賽獲取TV show tickets這一主題貫穿整個復習課教學(如圖1所示)。主題式教學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主動、有意義、持久地學習英語(王建平,2016)。所有的教學任務模擬由節(jié)目嘉賓及主持人通過闖關的形式呈現(xiàn),內容有:Can you chant?Can you guess?Can you listen? Can you read?Can you share?Can you write? 五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樂于接受挑戰(zhàn),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及明確活動規(guī)則,以目標為導向,引導學生主動、持久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一種輕松而有趣的氛圍下完成活動任務,并較好地內化所學的知識。
三、優(yōu)化活動設計,促進自主學習
學生對于復習課的內容并不陌生,如果教師采用平淡無奇的方法進行講授,必定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談不上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優(yōu)化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非常重要。
1.設計交流活動,激發(fā)學生運用語言興趣。例如,在Task 2 Can you guess and say環(huán)節(jié),筆者首先通過玩missing game的游戲,快速復習了play sports / eat dinner / eat breakfast等短語;然后游戲升級,快看快說并找出課件中消失的四會句子;最后順理成章地呈現(xiàn)本單元的四會句子,挖空句子,給出框架,讓學生自由組合創(chuàng)編新對話,學生自然地打開話匣子,如下列的對話:
A: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B: I often go shopping with my mom.
A:When do you go shopping?
B:I often go shopping on Saturday afternoon, sometimes I go on Sunday morning.
2.設計閱讀任務,幫助學生形成學習策略。本節(jié)課的閱讀任務主要圍繞Story time開展,在Task 3 Can you listen的后面環(huán)節(jié),以What about our friend Zip?What does Zip usually do on the weekend?問題引出story time教學,在Task 4 Can you read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Read and fill in the form任務,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找出語篇中的關鍵詞usually collect nuts in the afternoon/often dry nuts/eat nuts(如圖2所示),理解故事的大意,在敘述的過程中教導學生學會分享:On Friday,Zip eats nuts with friends. Boys and girls, we should share our food with our friends.并通過適時的點撥提問:If you are Zip, how to remember the show?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在時間表上做好標記,備注重要事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復習課中,因地制宜地對學生灌輸情感教育及滲透學習策略,有助于幫助他們形成良好品格及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四、建構知識網絡,助力語言生成
1.分步搭建語言支架,降低語言生成難度。語言的支架主要由音素、詞匯、句型、篇章組成,小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要通過課堂上不斷地重復操練而習得語言,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幫助學生搭建語言支架,使其順利地輸出語言。本節(jié)課中,筆者從Let's chant開始復習含有cl,pl發(fā)音的單詞:clown,clap, clock.,plum,play, plate;然后通過guessing game的游戲復習本單元及之前學過的動詞短語;接著過渡到重點句型的操練:When do you...? At.../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often/always/sometimes...;緊接著由Can you listen引出故事閱讀,學生通過Read and fill in the form/Read and imitate/Role play掌握故事大意,學會制作個人的時間作息表,并且使用英語大方地分享給同學們;最后,學生根據(jù)表格內容完成小練筆:My day.整個教學過程渾然一體,循序漸進,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綜合構建知識網絡,助力語言歸納生成。在課堂中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的梳理,能將零碎的知識條理化、簡單化,有助于學生記憶,構建知識網絡,內化語言運用。本節(jié)課的知識架構如下(圖3所示):
在構建完學生的知識網絡后,學生可根據(jù)自己設計的作息表寫出小篇章,做到言而有序,言中有物。下面是其中一名學生的課堂作品:
Hello,I'm Mike.I usually get up at six o'clock on Sundays. I often recite the lessons at 6:30. I always go running at 7:00. I watch TV at 11:30. I often read books at 2 o'clock. I usually play basketball with my friends at 4 o'clock. I have dinner at 6:30. I do homework at about 8 o'clock. I usually go to bed at 9:00. This is my day, and you?
總之,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遵循整體教學的原則,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充分整合教材內容或網絡資源,以主題將相關的教學內容串連起來,同時選擇有效的學習策略,化難為易,化乏為趣,從而綜合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及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建平.小學英語主題式教學的課堂實際與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版),2016(9):1-6.
[2]林碧英.在復習課中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版),2018(6):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