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秋霞
【摘要】基于初中英語教學現(xiàn)狀,文章從三個方面對學生學習有效性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探討,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
新課標提出,教師要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文化品格和思維品質。因而在實際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而且需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對此,本文將對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策略進行研究,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實現(xiàn)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1]。
一、解讀標題和配圖,預測文本內(nèi)容,啟迪思維指引學習
文本內(nèi)容的濃縮精華就是標題,配圖則是形象化的文本內(nèi)容。初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標題和配圖進行解讀,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預測,在啟迪學生思維的同時,加強對學生學習的指引。
例如,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初中英語牛津教材7A Unit 5 Festivals這一單元知識時,就可以以“Halloween(萬圣節(jié))”為語篇標題,讓學生對Halloween進行熟悉。在正式開始教學時,教師首先讓學生對所閱讀文章的標題和配圖進行審視,然后對相應的問題進行思考和回答,加強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預測。例如:“When we talk about the Halloween,what do we always think of?(當我們談論起萬圣節(jié)時,我們總是會想起什么?)Do you know the Halloween?(你是否了解萬圣節(jié)?)What might this passage talk about?(這段話談論的是什么?)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Halloween?(你認為什么是萬圣節(jié)?)Do you like Halloween and look forward to Halloween?(你是否喜歡萬圣節(jié)、期待萬圣節(jié)?)”
這些問題以萬圣節(jié)為中心點,指引學生在對問題的分析中,對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辨別和預測[2]。對于第一個問題,學生會以標題中的“Halloween”為依據(jù),對masquerade(化裝舞會)、pumpkin lantern(南瓜燈籠)、candy(糖果)、ghost(鬼怪)等與萬圣節(jié)相關的事物和故事進行聯(lián)想。對于第二個問題,學生會對萬圣節(jié)的日期、活動和習俗等進行聯(lián)想。針對第三個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對課文的配圖,也就是一個小孩穿上化妝服,戴著面具,向別人索要糖果的圖片進行觀察。學生在觀察中,對萬圣節(jié)的風俗習慣進行分析了解。通過這樣一系列的過程,學生能夠深刻且全面地了解萬圣節(jié),加強對教材知識的學習,通過深入分析文本,促進分析能力和知識獲取能力的提升。
二、梳理文本脈絡,領悟課文語篇,拓展思維深入學習
實踐證明,加強對文本脈絡的梳理,強化學生對課文語篇的領悟,能夠在拓展學生思維的同時,深化學生的理解學習。因而在學生解讀了語篇標題和配圖后,初中英語教師可以對有思維層次的導向性問題進行設置,并指導學生以標題為前提,以文本配圖為結合點,以語篇所給出的主要線索為依據(jù),對閱讀文本中的脈絡進行梳理,以此在促進學生對閱讀文本深層掌握下,促進學習成效的提高[3]。
例如,教師在學生解讀語篇標題和配圖后,可以對有思維層次的導向性問題進行設置。例如:“Who is in the story?(故事中都有誰?)What kind of picture is displayed?(展現(xiàn)的是何種畫面?)Does the person in the text meet the demands of others and give others sweets?(文本中的人是否有滿足他人的要求,給予他人糖果?)Does the person in the text like Halloween?(文本中的人是否喜歡萬圣節(jié)?)Why not?(為什么不呢?)Why do people disguise themselves as ghosts on Halloween?(為什么在萬圣節(jié)人們要化裝成鬼怪呢?)What will people do during the Halloween?(人們在萬圣節(jié)會做些什么?)What is the true meaning of Halloween?(萬圣節(jié)的真正含義是什么?)What are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laces?(不同的地方都有哪些不同特色?)Will other countries also celebrate the Halloween?(其他國家是否也會慶祝萬圣節(jié)?)”
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對語篇進行閱讀,并在對其中的重要信息和關鍵詞語進行捕捉時,對文本脈絡進行熟悉和梳理[4]。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明白要善待周圍的人,該大方的時候要大方,要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最后讓學生通過此種課文理解來正確解讀文本標題,深刻理解語篇含義,萬圣節(jié)的真正含義是“Treat others sincerely and generously,is a wish for a safe life”(真誠大方對待他人,是對平安生活的祈愿)。學生經(jīng)過此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后,能夠發(fā)展自身的解釋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從而在發(fā)展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過程中,實現(xiàn)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的提升。
三、設計深層問題,挖掘文本內(nèi)涵,豐富思維強化學習
一個有效的教學課堂,通常情況下離不開對問題的思考探究。思考問題能夠豐富學生的思維,強化學生的學習,升華學生的情感。因而在學生在對英語教材中的文本脈絡進行梳理后,教師就可以對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深層問題進行豐富設計,并指導學生在問題的思考中加強對文本內(nèi)涵的挖掘。如此既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夠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學生理解了Festivals這一單元文本內(nèi)容的含義后,教師就可以以相關的文本內(nèi)容為依據(jù),對學生提出諸如“Why do foreigners have a fancy dress party on Halloween?(外國人為什么會在萬圣節(jié)進行化裝舞會?)Why does Halloween mean to pray for peace?(為什么萬圣節(jié)有祈愿平安之意?)What is the origin of Halloween?(萬圣節(jié)的起源是什么?)What is the role of Halloween?(萬圣節(jié)有哪些作用?)What are the customs of Halloween?(萬圣節(jié)的風俗習慣都有哪些?)”等問題。這些問題其實都是加強學生對文本深入理解的延伸[5]。學生在分析這些問題時,不僅能夠明白萬圣節(jié)的風俗習慣,而且能夠清楚萬圣節(jié)的起源和發(fā)展,深化對萬圣節(jié)的情感認知,強化對平安生活的重視和理解。如此就能夠在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同時,對學生情感素養(yǎng)和知識能力進行強化提升。
四、引導課程質疑,豐富教學評價,深化思維拓展學習
質疑,就是提出疑難問題,對問題進行討論和解答;而評價語篇是在學生閱讀后,通過對作者意圖的深入了解,加強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的培養(yǎng)。學生通過文本閱讀,能夠對所學知識和相關內(nèi)容進行詳細了解。對此,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英語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展開質疑,在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后,豐富對學生的教學評價,深化學生思維,拓展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如此在加強學生對與萬圣節(jié)相關的知識,如起源傳說、節(jié)日習俗、節(jié)日食品的了解的情況下,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有效形成和發(fā)展。
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初中英語教師可以以學生的思維為基礎,對學生進行繼續(xù)提問,如:“What is the origin of the name Halloween?(萬圣節(jié)有哪些名稱由來[6]?)The theme of Halloween is very rich,which theme do you like?(萬圣節(jié)的節(jié)日主題非常豐富,你喜歡哪一主題?)Can you give an example to explain why?(能否舉例說明原因?)Can you elaborate on the ghost roles that can be played in Halloween?(你能對萬圣節(jié)中所能扮演的鬼怪角色進行詳細說明嗎?)”
當學生回答了這些問題之后,教師繼續(xù)對學生追問:“What is the real meaning of Chinese New Year?(中國春節(jié)的真正含義是什么?)”并讓學生在問題的思考中,寫對一篇與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相關的小短文。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起源發(fā)展、文化風俗、神話傳說等進行詳細表述,而且需要融入自己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思想感情,表達出自己對傳統(tǒng)節(jié)日和相關文化的獨特意見和想法。如此,學生在梳理思維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觀點,在對語篇的文化精髓進行汲取時,理性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從而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
五、結語
實踐證明,初中英語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該在閱讀教學中對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進行研究和探索,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實現(xiàn)對學生良好思維品質、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構建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提高學生英語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袁露露,彭丹梅.提高初中英語批判性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2019,42(03):21-27.
張敬連.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實踐[J].讀與寫,2020,17(20):146,199.
李麗.批判性思維介入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J].英語教師,2020,20(04):25-27,37.
汪雙宏.新時期基于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研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1):1.
林夢情.探究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速讀(下旬),2019(10):49-50.
景晶.關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2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