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碘對比劑在冠狀動脈介入診療中所致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的特點。方法:從2019年7月~2021年7月平邑縣中醫(yī)醫(yī)院接受冠狀動脈介入診療且出現碘對比劑不良反應的患者中抽選66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分析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原因和特點。結果:碘對比劑所致不良反應累及系統占比最高為皮膚黏膜系統,其次為泌尿系統,之后為循環(huán)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臨床表現為皮疹、瘙癢、血管神經性水腫、面部潮紅、急性腎功能損傷、過敏性休克、低血壓、嘔吐、頭痛等。結論:分析碘對比劑在冠狀動脈介入診療中所致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的特點可以很好的了解碘對比劑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從而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進一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關鍵詞:碘對比劑;冠狀動脈介入診療;藥品不良反應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臨床上發(fā)生率比較高的一種疾病,且大多病程比較長,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更好的保證疾病治療效果,通常需要進行冠狀動脈介入診療,而在進行冠狀動脈診療過程中,碘對比劑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相關研究表示,患者在運用碘對比劑的時候,容易出現不良反應,所以為了更好的規(guī)范碘對比劑在冠狀動脈介入診療中的應用,減少不良反應,臨床上還需要注意分析碘對比劑所致的藥物不良反應特點,然后根據相應的不良反應情況,積極采取干預措施,進一步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提升疾病治療效果[1]。因此,本文主要從2019年7月~2021年7月平邑縣中醫(yī)醫(yī)院接受冠狀動脈介入診療且出現碘對比劑不良反應的患者中抽選66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旨在探究分析碘對比劑在冠狀動脈介入診療中所致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的特點?,F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9年7月~2021年7月平邑縣中醫(yī)醫(yī)院接受冠狀動脈介入診療且出現碘對比劑不良反應的患者中抽選66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8例,占比57.58 %,女性患者28例,占比42.42 %;患者最大年齡82歲,最小年齡46歲,平均年齡(63.25±1.72) 歲。本次研究已經告知患者相關內容,患者對研究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1) 本次研究所選患者均接受冠狀動脈介入診療;(2) 本次研究所選患者均注射碘對比劑,且出現不良反應;(3) 本次研究所選患者均具備完整的臨床資料。
排除標準:(1) 排除合并惡性腫瘤的患者;(2) 排除不能注射碘對比劑的患者;(3) 排除資料不完整的患者。
1.2 方法
統計分析本次研究所選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情況,探究碘對比劑所致不良反應特點。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主要以不良反應臨床表現以及累及系統作為觀察指標,其中累及系統包括皮膚系統、消化系統、循環(huán)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等,不良反應包括皮疹、瘙癢、血管神經性水腫、面部潮紅、急性腎功能損傷、過敏性休克、低血壓、嘔吐、頭痛等[2]。
2 結果
碘對比劑所致不良反應累及系統占比最高為皮膚黏膜系統,其次為泌尿系統,之后為循環(huán)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臨床表現為皮疹、瘙癢、血管神經性水腫、面部潮紅、急性腎功能損傷、過敏性休克、低血壓、嘔吐、頭痛等,具體情況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升,飲食生活習慣都會發(fā)生很大的改變,在這種情況下,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大大提升。臨床上針對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中,冠狀動脈介入診療屬于常見治療手段,在很多心血管疾病治療中,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而患者在接受冠狀動脈介入診療的時候,需要通過靜脈注射或者導管注射等方式,將碘對比劑注入到患者的血管中,讓碘對比劑在患者血管內分布均勻[3]。相關研究表示,以往的碘對比劑運用時,有很大的概率會出現不良反應,其中皮膚黏膜系統、泌尿系統、循環(huán)系統等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4]。而近年來,隨之醫(yī)療技術的不斷完善,冠狀動脈介入診療的運用頻率越來越高,碘對比劑的使用也越來越頻繁,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碘對比劑使用安全性問題,為了更好保證碘對比劑的運用安全性,臨床上還需要認真分析以往碘對比劑運用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病例[5]。分析這些出現不良反應的病例在使用碘對比劑的時候,累及的系統以及出現不良反應,再結合相應的不良反應情況分析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特點,然后更加針對性地用藥,進一步提升碘對比劑的用藥安全性。相關研究表示,給藥途徑的差異對于碘對比劑用藥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目前針對碘對比劑給藥途徑與不良反應之間的相關研究比較少,部分文案大多探究靜脈給藥和動脈給藥兩種不同的給藥途徑時發(fā)生不良反應的差異性,結果顯示,大多數動脈給藥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概率遠遠高于靜脈給藥[6]。所以臨床上在注射碘對比劑的時候,通常選用靜脈注射,而在靜脈給藥中,患者出現不良反應主要以皮膚癥狀和消化道癥狀為主,且大多數不良反應均為速發(fā)型,發(fā)作速度比較快。相關研究表示,碘對比劑在冠狀動脈介入診療當中,主要累及的系統為皮膚系統、消化系統、循環(huán)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等,累及不同的系統發(fā)生的不良反應種類也不相同,其中,皮膚系統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面部潮紅、血管神經性水腫、瘙癢、皮疹,消化系統不良反應包括嘔吐,循環(huán)系統不良反應包括低血壓、過敏性休克,泌尿系統不良反應包括急性腎功能損傷,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包括頭痛等[7]。不同的不良反應誘發(fā)原因是不相同的,在進行用藥管理時候,還需要充分關注這一點,從而更好的預防和減少不良反應。而臨床上在針對碘對比劑在冠狀動脈介入診療中所致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的預防措施當中,首先需要提高對碘對比劑所致不良反應的重視度,充分認識到用藥安全的關鍵,從而認真研究碘對比劑的使用情況。其次,患者在接受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時,如果需要注射碘對比劑,臨床上還需要提前對患者的情況進行了解,確定患者符合碘對比劑的注射標準,不會有過敏反應。最后,在注射過程中,合理的選擇注射途徑,保證一次注射成功,同時時刻關注患者的情況,一旦患者出現異常,即刻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碘對比劑主要包括碘伏醇、碘海醇、碘化油、碘克沙醇、碘帕醇和碘普羅胺等,而碘克沙醇是引發(fā)不良反應比例最高的藥品。碘對比劑一般應用于IVP、DSA的造影及CT的增強,對于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體質,對比劑在人體發(fā)生的反應不同。通過對碘對比劑不良反應報告的分析能夠發(fā)現,不良反應事件普遍發(fā)生在服藥后的一周以內,而最短的則是立即發(fā)生,最長的間隔為6 d以后,其中急性碘對比劑不良反應患者占比52 %以上,遲發(fā)性碘對比劑不良反應患者占比47.78 %左右,說明碘對比劑不良反應的急性發(fā)作非常明顯。不良反應會對患者的皮膚及皮膚附件系統造成明顯的損傷,患者會出現皮疹、蕁麻疹、瘙癢、凝血障礙等,臨床表現為潮紅、面部水腫、眼瞼水腫、惡心嘔吐、腹痛等各種癥狀,通過不同給藥途徑的不良反應,比較能夠發(fā)現靜脈給藥引發(fā)碘對比劑不良反應的例數最高,其次則是動脈給藥。因為靜脈注射是目前碘對比劑給藥的常用方式,藥物可以直接進入血液,具有作用快、藥效強等特點,是引起碘對比劑不良反應最常見的給藥途徑,注射劑中的微粒濃度、滲透壓、雜質等均會導致不良反應事件的發(fā)生,所以醫(yī)護人員在使用碘對比劑時,要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以及給藥的速度進行分析,采取規(guī)范化操作,臨床使用可提前采取科學的處理措施,降低碘對比劑不良反應事件發(fā)生的概率。如果在使用碘對比劑之前,需要直接將藥物加入至37℃并且放在保溫箱內,在使用碘對比劑之前,6~12 h以及使用24 h之后要對患者進行水化,避免出現腎中毒的問題,通過加熱碘對比劑,可以使碘對比劑注射疼痛減輕,增強患者的耐藥性。通常碘對比劑不良反應發(fā)生在24 h以內,與患者皮膚及附件過敏反應具有明顯的關聯。所以要高度重視對時間窗主動監(jiān)測,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如果患者屬于甲狀腺功能亢進,則通過碘對比劑可能誘發(fā)甲狀腺危象等不良風險,所以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應該禁止使用碘對比劑。碘對比劑引發(fā)不良反應事件,大多數以急性輕中度為主,但普遍存在非常嚴重的后果,而且由于患者的年齡增大以及免疫功能下降等問題,引發(fā)不良反應的風險概率也明顯增加,醫(yī)護人員需要高度重視碘克沙醇遲發(fā)性碘對比劑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并且在注射后至少觀察30 min后才能離開,如果在注射后24 h之內出現不良反應,需要立即就醫(yī)。醫(yī)護人員在使用碘對比劑的過程中需要對潛在的安全問題進行準確地分析,掌握正確的不良反應、預防和處理方法,對于有過敏史、哮喘病史、既往史的患者需要重點觀察。本次研究選擇66例碘對比劑所致不良反應患者進行對比,研究結果顯示,碘對比劑所致不良反應累及系統占比最高為皮膚黏膜系統,其次為泌尿系統,之后為循環(huán)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臨床表現為皮疹、瘙癢、血管神經性水腫、面部潮紅、急性腎功能損傷、過敏性休克、低血壓、嘔吐、頭痛等。該研究結果與張月枚[8]在CT增強檢查碘對比劑不良反應的預防及護理對策探討中相關研究結果相似度高。
綜上所述,分析碘對比劑在冠狀動脈介入診療中所致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的特點,可以很好的了解碘對比劑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從而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進一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張君,王寶,梁翠平,等.ABCDE-D急救護理模式在非離子型碘對比劑致急性不良反應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3):61-63.
[2]Ndagije H B , Nambasa V , Manirakiza L , et al.The Burden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Due to Artemisinin-Based Antimalarial Treatment in Selected Ugandan Health Facilities: An Active Follow-Up Study[J].Drug Safety,2018,41(8):753-765.
[3]魏娟娟,林陽,石秀錦.三種非離子型碘對比劑用于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致過敏反應發(fā)生情況的比較分析[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21, 23(2):63-68.
[4]Sun Y , Li W , Wang M M ,et al.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are painless keratitis caused by three pathogens: clinical practice and experiential discussion[J].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 2020, 48(1):030006051989567.
[5]潘興,王慧鈴.碘對比劑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25例分析[J].安徽醫(yī)藥,2020,24(12):2542-2544.
[6]李艷艷,程一帆,楊雅淋,等.碘對比劑靜脈注射致皮膚不良反應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藥房,2020,31(18):2252-2258.
[7]Sami T . Global Perspectives on ADHD: Social Dimension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Sixteen Countries Edited by Meredith R. Bergey, Angela M. Filipe, Peter Conrad and Ilina Singh.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17. £48.00 (pb). 416 pp. ISBN 9781421423791[J].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8,213(3):563-563.
[8]張月枚.CT增強檢查碘對比劑不良反應的預防及護理對策探討[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9,3(21):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