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珍,程 玲,李 敏,孟萍萍,王金燕
(濱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 山東濱州256603)
帶狀皰疹后神經(jīng)痛(PHN)是帶狀皰疹最常見、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1]。 PHN 是一種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其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疼痛,緩解一段時間后再次出現(xiàn)[2]。 帶狀皰疹和PHN 的發(fā)病率及患病率均有隨年齡增加而逐漸升高的趨勢[3],≥60 歲的帶狀皰疹患者約65%會發(fā)生PHN,≥70 歲者可達75%[4]。有研究報道,60% 的患者經(jīng)常會有自殺想法[5]。 >40%的患者伴有中-重度睡眠障礙及日常生活的中-重度干擾[6]。 睡眠質量下降會導致患者疼痛閾值降低,增加疼痛敏感性。 Sivertsen等[7]通過調(diào)查10412 例樣本指出,睡眠質量、睡眠時間、失眠頻率等因素與疼痛耐受性降低相關,睡眠障礙可增加疼痛感。2019 年8 月1 日~2020 年8 月1 日,我們對55 例PHN 患者給予疼痛規(guī)范化管理聯(lián)合情緒管理,取得滿意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 年8 月1 日~2020 年8 月1 日收治的110 例PHN 患者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①患者診斷明確,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②皮膚皰疹均已消退,無皮膚破損者;③病程1 個月~3 年者;④患者意識清醒,能配合各項評估。 排除標準:①有精神障礙、語言障礙者;②不愿配合本研究者。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 觀察組男23 例、女32 例,年齡45~90(62.00±3.84)歲;帶狀皰疹發(fā)生部位:頭面部8 例,胸背部10 例,腰腹部24 例,上肢7 例,下肢6 例。 對照組男17 例、女38 例,年齡41~85(60.00±4.25)歲;帶狀皰疹發(fā)生部位:頭面部10 例,胸背部13 例,腰腹部21 例,上肢8 例,下肢3 例。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研究,承諾配合調(diào)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如疼痛管理、健康教育、心理管理、用藥管理、環(huán)境管理和飲食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疼痛規(guī)范化管理聯(lián)合情緒管理。
1.2.1 疼痛規(guī)范化管理 ①規(guī)范評估。 患者入院2 h 內(nèi)給予疼痛評估,教會患者及家屬疼痛評估方法,使患者及家屬積極參與疼痛評估。 根據(jù)患者疼痛程度、性質,及時采取有效鎮(zhèn)痛措施。 采用數(shù)字評定量表、言語描述疼痛量表、五指法及直觀模擬評分表進行綜合疼痛評估。 評分≤3 分每日下午進行評估(14:00~15:00),4~6 分每日評估2 次(11:00、15:00),7 ~10 分每4 h 評估1 次(10:00 ~11:00、14:00 ~15:00、18:00 ~19:00、22:00~23:00、2:00 ~3:00、6:00 ~7:00)。 ②實施有效鎮(zhèn)痛措施。 指導患者保持正確的體位與姿勢,給予聽音樂、分散注意力等方法減輕患者疼痛,經(jīng)上述方法處理無效時,遵醫(yī)囑給予藥物鎮(zhèn)痛、物理療法(超激光照射治療)、局部神經(jīng)阻滯、射頻熱凝治療。 觀察藥物的療效及不良反應,做好微創(chuàng)術后護理,及時評估患者疼痛情況:如非消化道途徑給予鎮(zhèn)痛藥物后30 min(皮下注射、肌內(nèi)注射、靜脈注射),口服途徑給予鎮(zhèn)痛藥物后1 h,貼劑4 h 或根據(jù)藥物半衰期(按照說明書)再進行疼痛評估。 如疼痛評估結果理想,恢復常規(guī)評估,遵循“評估-干預-再評估”的原則,直至疼痛≤3 分。 當患者正常入睡時(排除鎮(zhèn)靜過度狀態(tài)),勿進行疼痛評估。 ③邀請患者和家屬參與疼痛管理[8],使患者和家屬了解疾病的特點及疼痛的性質,提高應用鎮(zhèn)痛藥物的依從性,每日參與到疼痛的評估中,了解自己的疼痛變化。
1.2.2 情緒管理 PHN 疼痛程度重,患者難以忍受,加之病程長,反復發(fā)作的疼痛使患者產(chǎn)生煩躁、抑郁和悲觀情緒。 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情緒管理如下:①心理輔導。 科室設立溫馨談心角,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受教育程度、家庭支持、疼痛程度等,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給予一對一的心理疏導和安慰,準確界定患者情緒狀態(tài),適時阻斷刺激源對患者的傷害[9],緩解緊張、焦慮、抑郁情緒,幫助其建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10]。 ②情緒干預。 為患者講解情緒與身體生理機能的關系,不愉快的刺激會引起交感神經(jīng)興奮,而導致身心處于緊張狀態(tài)、血液循環(huán)不佳、免疫力低下、食欲缺乏和睡眠障礙,上述癥狀又會加重疼痛的發(fā)作。 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及時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早發(fā)現(xiàn)、早給予情緒干預措施,以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③樹立信心。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微信等平臺為患者講述既往及住院期間成功的案例;或者病友現(xiàn)身說法,樹立患者治療的信心,積極組織其參加科室舉辦的各種減壓活動。 ④正念減壓。 指導患者學會正念減壓,正念減壓的目的在于指導患者運用自己內(nèi)在的身心力量,為自己的身心健康積極地做一些他人無法替代的事。 a.冥想:指導患者靜靜地坐著或平躺,將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呼吸,隨著空氣從鼻孔中出入,沉浸在自我感覺中,當疼痛出現(xiàn)時,鼓勵患者觀察身體的疼痛。 b.身體掃描:患者平臥于床上,引導注意力依序觀察身體不同部位的感受,從腳開始,慢慢延伸到小腿、膝蓋、大腿、骨盆、腹部、胸部、肩膀、上肢、頸部、臉部、頭部,當注意到身體某個部位緊張或疼痛時,囑患者深呼吸,想象疼痛隨呼吸離開身體。
1.3 觀察指標 ①疼痛評分:采用數(shù)字評定量表、言語描述疼痛量表、五指法及直觀模擬評分表進行綜合疼痛評估。 用1~10 分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數(shù)字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重。 無痛(0 分);輕度疼痛(1~3 分):疼痛能忍受,能正常生活,不影響睡眠;中度疼痛(4~6 分),疼痛較重,不能忍受,影響睡眠;重度疼痛(7~10 分):疼痛難以忍受,嚴重影響睡眠,需用鎮(zhèn)痛藥。 ②正念狀態(tài):采用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11]評價兩組正態(tài)狀態(tài),該量表共計39 題,包括觀察、描述、覺知的行動、不行動、不判斷5 個主要因素,采用5 級評分法,即5 分為完全符合、4 分為非常符合、3 分為有些符合、2 分為較少符合、1 分為不符合,量表評分越高表明正念水平越高。 ③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調(diào)查表對兩組進行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護士服務態(tài)度、健康指導、心理減壓措施、用藥護理等10 個條目,每項10 分,總分≥90 分為非常滿意,80 ~89 分為滿意,<80 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 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干預前后疼痛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疼痛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疼痛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55 4.38±3.16 2.59±1.37對照組 55 4.29±2.97 3.52±2.01 t 值 0.15 -2.84 P 值 >0.05 <0.05
2.2 兩組干預前后FFMQ 評分比較 見表2。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3。
表2 兩組干預前后FFMQ 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FFMQ 評分比較(分,±s)
項目 觀察組(n=55)干預前 干預后t 值 P 值 對照組(n=55)干預前 干預后t 值 P 值觀察 14.30±3.72 22.35±4.71 -9.94 <0.001 14.09±3.61 18.33±4.64 -5.35 <0.001描述 18.45±5.25 23.74±5.47 -5.17 <0.001 18.74±5.68 20.11±6.58 -1.17 0.12覺知的行動 18.17±6.30 24.06±7.24 -4.55 <0.001 18.20±6.32 20.47±6.33 -1.88 0.03不判斷 17.13±4.40 24.37±3.17 -9.90 <0.001 17.14±4.45 19.40±4.54 -2.64 0.005不行動 15.22±4.07 20.30±5.05 -5.80 <0.001 15.05±4.80 17.03±4.58 -2.21 0.01 FFMQ 總分 83.05±10.16 114.8±15.42* -12.75 <0.001 82.24±10.61 95.34±13.74 -5.60 <0.001
PHN 是臨床最常見的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可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燒灼樣、電擊樣、撕裂樣、針刺樣疼痛[12]。 PHN 患者常出現(xiàn)情緒的變化、睡眠質量的影響及生命質量的損害。 45%的患者情感受到中重度干擾[13],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緊張、焦慮、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 PHN 長期劇烈而持續(xù)的疼痛會對全身各個系統(tǒng)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如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易導致交感神經(jīng)興奮,引起血壓增高,血管痙攣收縮,從而引發(fā)血管危象,進而影響患者生命安全。PHN 盡早、盡快、有效地控制疼痛,緩解伴隨的睡眠和情感障礙,以提高生活質量[14]。 PHN 治療中,疼痛規(guī)范化管理聯(lián)合情緒管理起到了關鍵性作用,通過護理人員鼓勵患者和家屬參與疼痛管理,患者對疼痛有了重新認識,并能積極配合藥物治療,按時遵醫(yī)囑服藥,若出現(xiàn)疼痛爆發(fā)時也能積極應對。 護理人員通過全面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為患者制訂個體化的正念減壓方式,每日督導患者進行減壓訓練,幫助患者注意當下自身心理環(huán)境,完全接受,從而提高患者心理靈活性,提高抗壓能力,使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15]。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FFMQ 評分高于干預前(P<0.01),對照組FFMQ 總分、觀察、覺知的行動、不判斷、不行動評分高于干預前(P<0.05,P<0.01),觀察組FFMQ 總分高于對照組(P<0.01)。 表明觀察組實施疼痛規(guī)范化管理聯(lián)合情緒管理,可減輕患者疼痛程度,緩解焦慮、抑郁情緒,并提高其正念狀態(tài)。 另外,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分析原因可能為疼痛規(guī)范化管理聯(lián)合情緒管理,能幫助患者獲得最大限度地滿足感和安全感,從而促進患者內(nèi)環(huán)境的平衡和穩(wěn)定,保持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舒適狀態(tài),改善護患關系[16]。 陳貞冉[17]研究表明,對PHN 患者實施心理疏導和放松訓練,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感受,有利于緩解焦慮、抑郁情緒。 金文娟等[18]研究表明,應用暗示性心理干預模式對PHN 患者進行治療,不僅可減輕疾病的疼痛程度,還可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 對患者實施正念訓練,能有效緩解抑郁和焦慮情緒,提高專注力和記憶力,提升情感承受力,增強心理韌性和靈活性,有效減壓,促進身心放松,而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綜上所述,疼痛規(guī)范化管理聯(lián)合情緒管理能夠提高PHN患者疼痛耐受性,從而有效緩解抑郁、焦慮情緒變化,提高患者正念狀態(tài),有利于促進疾病恢復,提高其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