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夢圓,嚴潔婷,陳 婧,張 輝,湯龍海,王明元
(蘇州市中心血站,江蘇215000)
在溶血性輸血反應和新生兒溶血病相關抗體中,Rh 系統(tǒng)抗體占64.4%[1],抗-E 為Rh 系統(tǒng)抗體中最常見的抗體(26.4%),其次為抗-D(19.1%),其余包括抗-C(4.75%)、抗-c(4.32%)、抗-e(1.90%)及其他RhCE 復合抗原抗體。通???E 常伴隨抗-c(或抗-cE 同時存在),抗-C 常伴隨抗-e(或抗-Ce 同時存在),而聯(lián)合抗體常存在一強一弱情形,在日常檢測中易被漏檢而導致溶血性輸血反應的發(fā)生[2-3]。Rh系統(tǒng)抗體對聚凝胺法敏感,成本低廉,操作簡便,是輸血實驗室常用方法[4-5]。本研究選擇2020年5月1日—8月25 日在本實驗室進行抗體鑒定或溶血三項檢查的93 例標本,其中39 例存在Rh 系統(tǒng)抗體(3 例為新生兒溶血病),探討增強聚凝胺法在Rh系統(tǒng)抗體鑒定中的作用,以減少溶血性輸血反應的發(fā)生。
1.1 一般資料 進行抗體鑒定或溶血三項檢查的93 例標本中39 例存在Rh 系統(tǒng)抗體(3 例為新生兒溶血病),男性12 例,女性27 例;年齡0~89 歲,中位年齡56 歲;ABO 血型:A型16 例(41.03%),B型8例(20.51%),O型8 例(20.51%),AB型3 例(7.69%),無血型結果4 例(10.26%);Rh 分型:CCee型21 例(53.85%),CcEe型1 例(2.56%),ccEE型4 例(10.26%),ccEe型1 例(2.56%),mf型5 例(12.82%)(因近期輸血導致的混合視野),無分型結果7 例(17.95%);有輸血史或妊娠史32 例,其中有多次(≥2 次)輸血史或妊娠史19 例,次數(shù)不詳13 例,另7例臨床資料不全。
1.2 儀器與試劑 KA-2200 血清學離心機(日本Kubota),血型卡離心機(瑞士DiaMed),微柱凝膠孵育器(瑞士DiaMed),電熱恒溫水浴箱(上海醫(yī)療器械七廠)。抗人球蛋白試劑(批號20185002)、試劑紅細胞組(批號20200423、20200611)、抗-D(IgM)(批號20191806)、抗-C(批號20203001)、抗-c(批號20193101)、抗-E(批號20203201)、抗-e(批號20193301)均為上海血液生物產(chǎn)品,ABO 血型定型紅細胞試劑(江陰力博, 批號202004002、202006009、202007009),低離子抗人球蛋白卡(瑞士Biorad,批號50531.48.11),凝聚胺介質(zhì)試劑(珠海貝索,批號A200301)。
1.3 操作方法 使用抗人球蛋白試劑檢測患者直抗,在鹽水和抗人球蛋白卡中進行抗體鑒定,對有Rh 系統(tǒng)抗體(包括疑似)的標本加做CcEe 抗原鑒定,對試劑紅細胞組格局不明顯或不能通過抗原檢測排除聯(lián)合抗體者,加做增強聚凝胺實驗。
增強聚凝胺法具體操作:取小試管若干支,標記并分別加入待檢血清2 滴,每支試管中分別加入試劑紅細胞組(10個)各1 滴,另取2 支試管加入AB型血清(抗篩陰性)2 滴和試劑O 細胞1 滴(陰性對照),混勻。加LIM 試劑0.65 mL,37 ℃放置1 分鐘。加入2 滴Polybrene 試劑,立即以1000 g 離心1 分鐘,棄上清后搖動試管,肉眼判斷紅細胞凝集情況。如果凝集≥3+則繼續(xù)操作,否則該試驗為無效需重做。37 ℃放置1 分鐘,每5 支試劑紅細胞組和1 支陰性對照一起觀察結果,加入2 滴重懸液,輕搖試管,肉眼觀察,試劑紅細胞組與陰性對照的凝塊同時散開則為陰性,慢于陰性對照散開則為陽性(±~4+)。
2.1 Rh 系統(tǒng)抗體特異性 通過凝膠卡和(或)增強聚凝胺檢出16 例標本存在一種以上Rh 系統(tǒng)特異性抗體,由于部分標本的臨床資料不完全,實際比例可能更高。在抗體特異性中,同種抗-E(包括抗-cE、抗-E 和抗-E,抗-Jkb)占61.54%(24/39),其中伴有抗-c 抗體者(抗-cE)占45.83%(11/24)。見表1。
表1 Rh 系統(tǒng)抗體特異性 例(%)
2.2 直抗強度以及抗體在凝膠卡和增強聚凝胺法中的凝集強度 在產(chǎn)生Rh 系統(tǒng)同種抗體的39 例患者中,直抗陰性23 例(58.97%),±2 例(5.13%),1+4 例(10.26%),2+3 例(7.69%),3+6 例(15.38%),未檢測1 例(2.56%),直抗多為陰性或弱陽性(≤2+),強陽性(3+)6 例中2 例為Rh 系統(tǒng)抗體導致的新生兒溶血病,3 例為類抗體。抗體在凝膠卡法和聚凝胺法中的凝集強度以試劑紅細胞組的平均強度表示,兩種方法凝集強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32,P=0.446)。見表2。
表2 直抗以及抗體在凝膠卡和增強聚凝胺法中的凝集強度 例(%)
2.3 增強聚凝胺與凝膠卡比較 在存在一種以上特異性抗體的16 例標本(包括類抗體)中,僅通過凝膠卡檢出6 例(37.50%),通過增強聚凝胺檢出其他抗體10 例(62.50%)。凝膠卡直接檢出(抗-Ce/抗-cE/抗-D/類抗體)11 例(28.21%);凝膠卡檢出抗-C,根據(jù)抗原排除抗-e 1 例(2.56%);凝膠卡檢出抗-e/抗-E,增強聚凝胺另檢出抗-C/抗-c/抗-Jkb 10 例(25.64%);凝膠卡格局不明顯,增強聚凝胺檢出抗-E/抗-D 4 例(10.26%);凝膠卡檢出抗-E,增強聚凝胺排除抗-c 10 例(25.64%)。
在我國Rh 系統(tǒng)抗體為僅次于ABO 系統(tǒng)抗體的最具臨床意義的抗體[6],由于抗-c 和抗-E、抗-C 和抗-e 常以一強一弱的形式伴隨出現(xiàn),在輸血前極易漏檢而導致不良輸血反應[7]。聚凝胺法在輸血實驗室廣泛用于交叉配血、抗體篩查和鑒定,但不同實驗室對意外抗體的檢出效率差別較大[4,8-9]。經(jīng)典聚凝胺法對Kidd、Lewis 血型系統(tǒng)的抗體敏感度較低[10],該方法對操作者要求較高,必須正確振搖細胞扣,盡快觀察結果[11]以及未設置對照等可能是結果出現(xiàn)較大誤差的原因。為了檢出伴隨的弱抗體,本研究在經(jīng)典聚凝胺法基礎上,在加入多聚陽離子聚合物和重懸液之前,分別在37 ℃孵育1 min,為IgG 抗體提供最適反應溫度,提高了抗原抗體的結合效率,即為增強聚凝胺法,使弱陽性結果更易被肉眼觀察到,同時使用抗篩陰性的AB型血清和試劑O 細胞作為陰性對照,降低了弱陽性結果漏檢的風險。劉曦等[10]在聚凝胺實驗中增加弱陽性對照,在提高結果可靠性的同時使聚凝胺結果能夠與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膠法等進行比對。但大部分血清學實驗室難以常規(guī)使用弱陽性對照,因此以AB型血清作為陰性對照不失為一個好的替代方法。
有研究對多次輸血患者進行抗體篩查,發(fā)現(xiàn)其陽性率顯著高于對照組[12]。本研究數(shù)據(jù)也顯示,產(chǎn)生Rh 系統(tǒng)抗體患者中有多次輸血史或妊娠史者超過一半,由于部分病例的臨床資料不全,實際比例可能更高。在抗體特異性中,同種抗-E 占61.54%,其中同時伴有抗-c 抗體者占45.83%。我國E 和c 抗原頻率分別為50.93%和57.94%[13],在C、c、E 和e 抗原非同型輸注的條件下,E 和(或)c 陰性患者極易接受到陽性紅細胞,從而產(chǎn)生同種免疫[14]。
本研究結果顯示,產(chǎn)生Rh 系統(tǒng)同種抗體患者直抗多為陰性或弱陽性,間接抗人球蛋白實驗也多為弱陽性,因此在交叉配血實驗中,如僅使用聚凝胺法且操作手法不當,極易漏檢同種抗體,導致溶血性輸血反應的發(fā)生。王文婷等[15]發(fā)現(xiàn)單一采用卡式微柱凝膠配血方法可造成具有臨床意義抗體的漏檢,本結果也顯示僅用凝膠卡法檢測復合抗體,有62.50%標本存在漏檢。此外,凝膠卡法無法確定格局的抗體,增強聚凝胺法或可檢出。
綜上所述,對有輸血史或妊娠史(尤其是多次免疫史)患者,可在常規(guī)凝膠卡抗體篩查或交叉配血的基礎上加用增強聚凝胺法檢測Rh 系統(tǒng)抗體,以減少弱抗體的漏檢,加入陰性或弱陽性對照可提高結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