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嬌
【摘要】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思想的核心,一線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適時恰當?shù)匾龑W生,使學生能在課堂上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進行思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生活教育;價值觀;口語交際;習作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盵1]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借助生活中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提升小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是值得一線語文教師思考的問題。
文化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故而語文學習脫離不了社會生活。另一方面,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與生俱來的,學生從出生到現(xiàn)在無不接受著生活教育。但是不難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雖然生活經(jīng)驗比一般孩子更為豐富,但在語文學習中,這一自身優(yōu)勢得不到充分的展現(xiàn)。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適時恰當?shù)匾龑W生,給予適當?shù)姆椒?,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延伸思考,在生活實踐中活用語文。唯有融生活教育于語文教學的點點滴滴,學生整體語文素養(yǎng)才有提升的可能性。
一、生活教育融入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新課標對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做了明確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語文教學中的情感要求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面對生活、面對人生要懷有積極樂觀寬容的態(tài)度。在價值觀上,則著重強調(diào)了統(tǒng)一,即人與社會、人文與科學、人與自然的有機統(tǒng)一。由此可見,生活教育在語文教學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中的重要性。
(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特殊性決定了它沒有辦法像講解知識要點那樣,通過語言文字直觀呈現(xiàn)、直接教授給學生,教師需要通過一步步精心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進入情境,理解感悟內(nèi)化后才能達成教學目標??墒钱攲W生缺乏相應的生活經(jīng)驗,缺乏基礎的主體性認識時,“教”和 “學”就出現(xiàn)了一個斷層,結果往往是學生無法調(diào)動已有經(jīng)驗,無法進入教師預設的情境,聽了以后更加一頭霧水,無法和老師達成共鳴。另一種情況是,教學中教師習慣于扮演傳授者的角色,認為通過講授,學生可以機械地記住哪些是正確的價值選擇,哪些是錯誤的價值選擇,要樹立怎樣的價值觀,甚至要求學生進行記憶性的背誦,進行正確的價值觀選擇。這樣的“教”就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同知識技能教學混淆了,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和知識教育技能教育畫上了等號,學生通過機械記憶,當下的反饋可能符合教學期望,但學生是否能通過簡單的記憶就內(nèi)化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呢?結果不言而喻。
(二)策略分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是無處不體現(xiàn)的。首先,教師自身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要積極樂觀,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刻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時刻以自己的言傳身教感染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多開展各項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在體驗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獨特感受,這樣,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便內(nèi)化于心了。
例如,當課程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是初步了解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時,教師可以適當展開以下活動:就課前查閱到的有關地球環(huán)境變化的資料開展交流活動、交流討論生活中破壞環(huán)境的做法、開展如何保護地球媽媽的討論會以及自制保護環(huán)境的宣傳標語、宣傳手冊等。在以上活動過程中,教師除了及時恰當?shù)狞c撥,提供方法方向上的指導外,還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直觀地分享老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綠色行動,通過自己的行動給學生樹立一個榜樣。這些活動都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已有相關的生活經(jīng)驗,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就大大提高了,活動中就有了語言表達的欲望。在活動中,學生或自行獲取知識,或交流分享,或親身體驗發(fā)現(xiàn),或動手制作,學生獲得了相關的知識,同時其學習能力又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無形中,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在學生的心中早已深深扎根。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在自主模仿、探索、鍛煉和實踐中一步步形成的。教學中唯有帶領學生回到生活中,在回顧自主體驗中進一步認識生活,在參與實踐中提升能力,在過程中滲透價值觀教育,才能順利達成這一教學目標。
二、生活教育融入語文教學中的口語交際
(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語文教學中的口語交際教學,意在讓學生獲得交際過程中實用的口頭表達能力。而在教學中往往會有這些情況發(fā)生:教學口語交際時,教師給出的交際要點模式化,學生機械地模仿套用,應付練習答題,實際上口語交際能力沒有提升;教師在教學時照著教本教參進行教學,學生練習時局限于既定的幾種情景,與現(xiàn)實生活相脫離,一旦出現(xiàn)的交際情境不是課堂上模擬的情境時,學生就不會說了;學生在模擬情景練習時怕說錯、說得不夠好而不敢說,面對模擬的情況時突然不會說,或者在說的過程中出現(xiàn)語無倫次、條例混亂的情況。這些都是教師沒有充分引導學生進入生活情境,沒有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造成的。
(二)策略分析
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重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這種氛圍的創(chuàng)設離不開教師合理引導學生調(diào)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學生進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中,充分感知理解,一旦碰觸到和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學生的話匣子自然就會打開,從而各抒己見。教師此時只需適時引導,拋磚引玉,學生自然會提取交際重點。如此,在模擬情境練習中,學生的積極性便提高了,愿意說也會說。此時教師點評學生的重點不必以交際要點為評判標準,而可以實際情境下學生的表現(xiàn)是否合理為準則,多觀察發(fā)現(xiàn),對學生語言行為的積極面給予及時的表揚。
三、生活教育融入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
(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在互聯(lián)網(wǎng)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小學生很容易通過網(wǎng)絡途徑獲取各類作文范文,長此以往,學生會越來越依賴范文,或模仿,或索性照搬,呆在思維的舒適區(qū),拿出現(xiàn)成的話套用,這樣子寫出來的文章只是辭藻的堆疊,毫無真實性。
有的小學生抗拒寫作文,一聽到布置作文就頭大,半個小時過去就憋出幾行字,實在寫不出來就隨便寫點糊弄老師。這些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尚處于初級階段,通過自身的喜好判斷事物,不愿意進行復雜的思考。而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進行隨堂的寫話練習,這些學生往往因為不會寫而產(chǎn)生抵觸心理,次數(shù)一多,形成了凡遇寫作必先逃的“條件反射”,長此以往,惡性循環(huán),便對寫作產(chǎn)生了恐懼心理。
還有些學生,他的情感是豐富的,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很多,但是自身的表達能力有所欠缺,這源于自身的閱讀量少,相關詞匯語句積累匱乏,導致寫出來的文章內(nèi)容雜亂,語句松散,往往要表達的內(nèi)容有,但是遣詞造句能力差,文章沒有結構,缺乏可讀性。
(二)策略分析
如何應對教學中學生出現(xiàn)的習作“痼疾”?首先要做到有話可說。話從哪里來?生活中。教師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事物做到事事留心,時時注意。小學階段的作文材料皆來源于生活。例如,班級創(chuàng)建了植物角,教師可以組織一次對植物角里的盆栽細致觀察的活動,給足學生自由觀察的時間,給予觀察的要點,在不傷害植物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們用眼看,用鼻聞,用手摸,還要積極引導學生觀察后進行及時表達。話無對錯,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表達,同時注意引導學生語言的組織。觀察結束,可以進行班級討論,在討論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會得到鍛煉,同時又能在交流中收獲不同的觀察結果,從而拓寬了觀察的視野。接著讓學生將自己觀察到的寫下來,這時候學生就有話寫了,即使是語言組織能力較差的學生,有了同學間的交流,他的表達也會更流暢。
有些學生有了自己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卻仍套進生硬死板的范文里怎么辦?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師對好文章要自己心里有數(shù),要多推薦優(yōu)秀作家的書,多把優(yōu)秀的文章推薦給孩子品讀,培養(yǎng)他們對文章的審美,在班級中逐步形成一種崇美的學習氛圍,學生們知道哪些文章是好的,自然就能判斷哪些不夠好,學生的行文必然在潛移默化中變好。
對于缺乏寫作欲望的學生,應當重點激發(fā),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興趣是他們的第一動力來源。在教育中,要通過各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將他們觀念中被動的“逼著我寫”轉換成主動的“我想寫”。例如,請同學們當小小檢查員,深入校園的角角落落,尋找校園中是否有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方,有哪些地方仍不完善有待改進等等。要求學生認真仔細地觀察,必要時做好相關記錄,指出問題,并能夠給出相應的對策。在匯報時,鼓勵每位學生進行發(fā)言,匯報后可指導其完成文章,并將優(yōu)秀的文章在班級中進行展示,邀請其他學生點評;也可將班級所有學生的發(fā)現(xiàn)制成一份調(diào)查記錄表,將調(diào)查記錄表展示給校長看等。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參與進來,能夠激起學生的寫作欲,這樣他們寫作的積極性也必然提高。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從交流探討中提高寫作能力,從表達與分享中獲得寫作的快樂,這無疑促進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四、結語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盵2]教育與生活休戚相關,教育如果脫離了現(xiàn)有的生活實際,這樣的教育必然是落后的、封閉的。語文教學更是如此,沒有融入生活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會落入假大空,沒有融入生活的口語交際只是紙上談兵,沒有融入生活的作文教學只會乏味可陳。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活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這把金鑰匙,融生活教育于課堂,為學生打開語文學習的大門,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陶行知. 生活教育[J].中小學德育,200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