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娜
摘要:伴隨著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課標要求在語文課程中越來越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這便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是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體現(xiàn)。
關鍵詞:語文教學;讀寫結合;課外閱讀;關注生活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3-041
我們在嬰兒時期學習說話的階段,其實就是在學習并掌握最基礎的語文知識。在慢慢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在不斷地積累語文知識,只是那時的我們并不自知。進入幼兒園,老師會引入生活中有趣的兒歌讓我們形象的記住并區(qū)分左右手;進入小學,老師會引入生活中的真實事例讓我們明白課文所表達的道理;進入中學,老師會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跡激勵我們前進。而這所有的一切都要以“讀”作基石,為后面的“寫”穩(wěn)固根基。但我們今天的語文教學便要將“讀”與“寫”兩項工程進行一個巧妙的結合。
一、支持課外閱讀,為實現(xiàn)讀寫結合鋪路
其實我們都知道課外讀物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彌補課堂上的一些不足,豐富學生語文的知識庫,還可以讓學生的內心得到一種慰藉。書讀得多了,學生就掌握了不同的習作手法,積累了更多的寫作素材,寫作水平和閱讀理解的能力在潛移默化的情況下就被提高了。所以要想真正地做到讀寫結合,首先教師的觀念就要改變。教師不僅僅要支持學生多讀有益的課外讀物,還要以身作則,教學之余多讀古今中外的名著,多讀各類課外書籍,從而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專業(yè)能力。在課堂上,我們要摒棄傳統(tǒng)的一支粉筆講滿堂的現(xiàn)象,落實新課標的要求,即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我們要將課堂的話語權交還給學生,教師要做課堂的引導者。
在平時,教師要利用一切可用的機會來引導學生閱讀,尤其是自己的課堂上,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得學生在課余時間做到主動閱讀書籍。在這里還有一點要強調的就是,不能把閱讀當作一種任務分發(fā)給學生,而是興趣的培養(yǎng),要讓閱讀成為一顆種子并小心澆灌,促使其發(fā)芽成長。
二、大量仿寫,讓讀落筆成真
寫作的最開始都是從仿寫開始。如果說“讀”是為了積累素材、拓寬視野,那仿寫就是讓這些成為可圈可點的真實。
仿寫是從“貌合神離”到“形神兼?zhèn)洹钡囊粋€變化。通過仿寫的過程中可以考查學生是否將閱讀時的積累做到了靈活運用,修辭手法的掌握和運用,以及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新課標》中也明確地提出了對各學段習作的具體要求,低年級的就是從簡單的仿寫開始,中年級則是簡單的書信,高年級則是對于所給的材料、要求進行習作。
在語文課本中出現(xiàn)的每一篇,作者都有自己的表達方法。所以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在講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表達方法,并學習自己喜愛的表達方法。比如部編版教材上有一個單元都是重點以描寫人物為主,教師在教學本單元前自己要清晰地掌握每一課描寫人物的方法,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抓住重點向學生進行講解。一個單元結束后再寫一篇以描寫人物為主的習作,會發(fā)現(xiàn)這時班級的學生在刻畫人物的時候會運用到多種細節(jié)上的處理,但不是全篇都用,而是出現(xiàn)在相關的重點段落。這就是仿寫最終要達到的一種效果。
三、關注生活,讓讀寫緊密相連
正式進入學校學習語文的那一天開始,基本上我的每一任語文老師都會和我們說這樣一句話:要想學好語文,首先就要愛生活,用心觀察自己的生活。等到自己真正地成為一名語文老師之后才能理解這句話的深層含義。學習語文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生活和語文是無法分離的。
“讀”,是為了拓寬視野;“寫”,是為了落實讀的效果;那么檢驗讀寫在教學中是否做到了真正的有效的結合,試題的測試并非唯一的標準,還有一個很好而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生活,因為生活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學生可以將自己通過讀寫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以及幫助自己來解決生活和學習上面遇到的難題。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就是在更高層次的積累知識和習作素材,運用起來也就更加的得心應手。
在教學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有多數學生的閱讀理解的解題思路和習作的內容偏離生活,甚至很多的內容都是學生編寫而來,而且所編寫的內容缺少生活的痕跡。造成這些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缺乏對生活的關注和觀察。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深入生活。這時的他們不再是一名讀者,而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具體情節(jié)由他決定。深入生活之后并不是停滯不前,而是將閱讀中習得的一些方法運用過來,去觀察身邊的事、人,以及四季的變化,從而積累各種不同種類的素材,真正將讀寫緊密相連。
靜心思考過后,不難發(fā)現(xiàn)讀寫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比重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受到關注。面臨時代的發(fā)展,讀寫結合不能僅僅成為一種口號,或是流于形式上的一種應付,而是要求我們要真正地去鉆研,落到教學的實處,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春軍.注重閱讀訓練,提升語文素養(yǎng)[J].中小學教育,2018,2(304).
[2]楊孝武.讀寫結合構建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9).
(作者單位:徐州市睢寧縣菁華學校,江蘇 徐州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