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英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教育模式不斷變化革新,這為學生提供了更好的學習體驗,利于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對于當前的初中道德教育來說,不僅要明確闡述道德與法治的相關內容,還要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效果?;诖耍恼箩槍Φ赖屡c法治課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問題展開研究,首先介紹兩者融合的重要作用,其次對現階段初中學生的心理表現進行分析,最后提出相應措施,希望對相關從業(yè)人員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4-045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整體運行節(jié)奏快速提升,教育行業(yè)也是如此,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對于學生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學生需要面臨更激烈的競爭,但部分學生與家長之間缺乏有效溝通與交流,由此容易產生各種情緒,且多是負面情緒、不良心理。同時在社會生活層面,文化多元與文化入侵沖擊,也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構成影響。因此,如何有效引導初中生緩解心理壓力,并且在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這也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研究的主要問題。一方面要持續(xù)保證道德與法治觀念的宣傳,另一方面還要加強引進心理健康教育,這對初中生的健康茁壯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1.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由于在現行升學體制下,初中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在日常生活與學習過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自我調節(jié),極容易出現孤僻、自卑、厭學等不良心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理念之一是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三觀,培養(yǎng)身心健康、適合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利用道德與法治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針對學生的性格、人格、心理、情緒等方面進行疏導,能夠有效改善學生的不良情緒,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2.符合素質教育革新理念
素質教育強調對學生全面的培養(yǎng),尤其提到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堅韌不拔的意志,這樣才能在學習生活中克服各種困難,提升綜合實力以達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的目的。將道德與法治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可起到“雙管齊下”的作用,幫助學生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與法律知識,并且在內心深處認識到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性,為其今后的發(fā)展提供保障。
3.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需要
由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從學生的觀念與思維邏輯層面入手,部分內容存在重合現象。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方式、思考方式、處事方式進行分析,準確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優(yōu)化,這樣才能保證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的革新程度,使課程對初中生起到有效吸引。此外,兩者在教學中都堅持以學生為主導地位,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都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合理引入心理教育內容,構建新的教學體系,不僅能夠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更好地處理與其他同學、家人、集體之間的關系,學會應對生活的各種挑戰(zhàn),以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需要。
二、當前道德與法治中學生的不良心理表現
1.逆反情緒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我國道德與法治的常識,還要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面對生活、生命以及世界的態(tài)度,使其成為國家的合法公民。但是,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不全是生活實際的重現,有部分是對生活實際現象的處理整合,一些理論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環(huán)境存在一定距離,而且初中多數學生處于身心快速發(fā)展變化的階段,不僅思維存在局限性,而且容易對不熟悉的內容或者理論性太強的內容產生叛逆、逆反情緒。當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有效融入,如果無法對學生的叛逆情緒進行合理疏導,那么就會讓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事倍功半。
2.惰性心理
雖然初中教育已全面推進素質教學模式,然而由于以往的應試教學模式已根深蒂固,在教學整改與內容調整存在諸多不足,導致實際教學效果與預期效果存在一定差距。初中作為關鍵教學階段,多數學科的教學壓力匯總,會對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與情緒造成影響,進而產生厭學與惰性心理,單方面重視語數外等主要學科,對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的學習缺乏積極性,這也會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造成不良影響,學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單純依賴書本知識內容,懶于思考,無法得到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3.偏激心理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在學習過程中極易產生偏激心理。尤其隨著學習壓力的增加,又缺乏與家長及教師及時有效的溝通交流,容易導致心理發(fā)展與觀念扭曲,不僅不利于學習成績,還會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學生的辯證思維尚不成熟,在遇到問題與困難時喜歡鉆牛角尖,這也是偏激心理的一種體現,如果教師沒能對這種現象作出合理處理,會使學生的偏激心理狀態(tài)愈加嚴重,甚至產生嚴重不良后果。因此,無論是道德與法治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契合程度,還是學生的綜合成長需求,都要求將兩者有效融合,引導學生朝著積極、陽光、健康的方向前進。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構建正確的教學理念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從多方面入手,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入到課程中。首先要構建正確教學理念,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往往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育模式,未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也沒有準確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從而影響心理健康教學的效果。故此,今后要將道德素質與心理健康內容相結合,具體如下:(1)教授學生怎樣做人,使其明白需要遵守的行為準則,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接受理解正確的道德理念。(2)圍繞素質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構建課程目標,將心理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3)定期對學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特點進行匯總分析,找出問題與不足,對后續(xù)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調整。
2.積極推行體驗教學模式
要以心理健康教學為出發(fā)點,推行體驗教學模式。例如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增加心理教育內容,增加相關課程的普及率。多數學?,F階段在融合道德與法治與心理健康時都不夠徹底與深入,無論是教師講解過程,還是學生對知識理論的吸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與弊端。因此,要積極發(fā)揮認知教育的作用與價值,一方面是個體心理層面,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研究,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減少傳統(tǒng)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范圍。另一方面為學科教育本質,道德與法治要體現出自身的獨特特征,使學生認識到道德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有效吸收心理健康知識。
3.合理應用典型案例
道德與法治課程還要合理應用典型案例,不僅要保證案例內容的深度,還要具備發(fā)人深省的作用,最好能夠直擊學生心靈,使其與心理健康教學內容產生共鳴,進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在教授《揚起自信的風帆,走自立自強之路》時,要利用合適的教學案例,例如國家運動員桑蘭的感人事跡,以及其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這些都能夠強化學生的三觀與認知,使初中學生在學習與成長時養(yǎng)成積極樂觀、勇敢堅強的生活態(tài)度,這種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要內容。
4.幫助提升學生自我認知
初中生對自己的認識不全面,容易產生自卑、自負等消極情緒,不利于學習習慣與心理健康的養(yǎng)成。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幫助學生提升自我認知,將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相結合,圍繞課程組織相關實踐活動,以加強心理健康的滲透效率,使學生能夠從客觀角度出發(fā),對自身狀態(tài)做出清晰認識,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促進作用。例如,設計“你眼中的我和我眼中的你”實踐活動,讓學生以討論小組的形式,分別對自己與其他成員的優(yōu)缺點進行評價,然后互換卡片與交流心得,同時還可以對學生關于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看法進行采集與分析,準確判定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培養(yǎng)。
5.由心理教育入手強化學生道德情感
要強化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手段,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環(huán)境,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積極與學生交流與溝通,側面分析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并且在后續(xù)教學中持續(xù)滲透心理教育內容,起到由表及里的作用。
此外,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與道德品質,與成長環(huán)境也存在直接關系,教師與家長都需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避免“說一套做一套”為人處世風格,“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樣才能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形成潛移默化地影響。只有真正得到學生的信服,才能使其在課內外始終堅定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逐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加強道德與法治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程度。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科知識與心理健康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但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容易產生逆反情緒與消極情緒,不利于自身的全面健康發(fā)展。而由于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存在重合現象,在教學過程中將兩者有效結合,可以取得“1+1>2”的效果。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要正確引導學生的心理情緒,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由道德與法治教育入手強化學生道德情感,以此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滲透,促進初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促成其成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周麗娟.淺談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都市家教月刊,2017(9):292.
[2]陳芳.如何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教育,2017(7):75.
[3]游蔚燕.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9(22):77-78.
[4]郝坤友.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19(10):66-67.
[5]俞平.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探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0(6):122-123.
【本文系廣州市南沙區(qū)教育規(guī)劃“十三五”規(guī)劃(2017年度)課題(編號NSKY2017037)《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之一?!?/p>
(作者單位:廣州市南沙魚窩頭中學,廣東 廣州 51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