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海霞
【摘要】隨著近年來我國對中小學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新課改給現如今的教學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各大中小學需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進一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積極能動性,實現教學成果最大化.本文將主要對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能夠為其他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在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之下,對于如何有效地提高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時效性,激發(fā)學生對高中數學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地去學習數學,是現如今新課程改革最為主要的目標.所以各學校教師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高中數學課堂的改革,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質量,多方探索數學課堂的教學新形式,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基于此,本文主要對有效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進行簡要分析.
1 強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原則
1.1 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因為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學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課堂教學的時間里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精力也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有限的環(huán)境下將課堂教學的效率進行最大化是非常重要的.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所有時間,在有限的時間里,使教師和學生的精力進行一個最大性的發(fā)揮,進行充分的利用,這就是課堂教學的最大化原則.
1.2 注重層次化教學
高中的課堂教學不僅要考慮到學生整體的學習質量提升,還應該考慮到高中學生的個體差異,需要根據他們的個體差異進行針對性的課堂教學.因此,在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檢驗時,不能簡單地用一個標準進行衡量和判斷,也不能夠簡單地對學生進行橫向比較.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適當進行縱向學習成績比較,只要學生個體在能力上有提高,那么也能說明課堂教學是有效的.所以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首先要對班級學生有一個充分的把握和了解,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這就是高中課堂教學的差異性效益原則.
1.3 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現如今有許多的學校都是只考慮學生的考試分數,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沒有引起重視,這樣的教育理念從根本上與我國進行教育改革的初衷相悖,違反了我國教育改革的教學原則.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分數,而應該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是我國教育的根本出發(fā)點和基本理念.提高高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要重視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整體的綜合素質,這才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學理念.課堂的有效教學在于挖掘學生智力方面,而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和解題的技巧,還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綜合能力.
1.4 師生共同提高原則
通常情況下,在提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時候,大家會想到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卻忽略了另外一個方面,因為課堂教學不僅僅只有學生這一個主體,而是兩個主體——教師和學生.所以在采取措施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時,不僅僅是針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效率,同時還應該對教師的綜合教學素質進行提高.如果在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時候,只考慮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卻忽視了對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就很難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可持續(xù)提高.在高中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于一個主導性的地位,故教師教學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研究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不僅要研究怎樣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要關注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方法和素質的提高,促進師生共同提高.
2 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方法策略
2.1 轉變教學觀念
進行新課程改革的第一步就應對以往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進行轉變,只有摒棄了那些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新課標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在傳統(tǒng)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當中,一般采取學生分數至上的教育模式,學校的教學目的往往只有一個,即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
教師上課采取填鴨式的方法將知識僵硬地灌輸給學生,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死記硬背這些知識.教師對于這種填鴨式教學也會感到疲憊,并且課堂教學的氛圍也總是十分的壓抑,讓學生提不起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而進行新課標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打破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局面,引導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在我國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改革下,我們需要進一步扭轉課堂教學局面,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加強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上的綜合學習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同時,作為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起到引路人的作用,指引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地進行思考和學習,體驗自己思考獲得知識的那種快樂,營造一種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
2.2 探索高效的教學手段
2.2.1 運用親自實踐的教學手段
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生在學習中應加入課堂教學,假若學生一直游離于課堂教學之外,那么就會極大地限制其學習質量的有效提升,學生只有全身心地參與課堂學習,體會數學知識的特點并全面地領會,才能隨著教師教學的步伐提高自己數學學科的各項能力.此時,教師需關注并引導高中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使他們能跟隨教師的教學進程進一步提高自身能力.高中數學的較多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與邏輯性,所以,要求學生擁有良好的抽象思維能力.然而抽象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是無法在短時間內實現的,需要數學教師在教學時帶領學生進行實踐,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親自檢查結果,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2.2 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手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有效實施,多媒體技術在教育事業(yè)的應用日益普及.數學教師通過科學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下的教學課件,可使學生更直觀生動地了解學習內容.對于高中數學里相對抽象、邏輯思維性強的內容來說,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化抽象為直觀,有效增強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有關球體知識的教學時,可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形象模擬,從而使學生生動地了解球體的相關知識,通過直觀的展現減少了學生想象的困難,提升了實際的教學效果,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2.3 運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手段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合作的教學手段,小組合作的教學手段是合作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須全面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并尊重高中數學教學特征,運用更為高效的小組互動合作,在具體的數學教學時把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合作小組,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參與數學教學活動.高中數學本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與邏輯性,單純依靠學生的自身理解能力,難以形成對高中數學知識的全面認識,而小組互助合作可為學生提供完善自身數學知識的機會.
2.2.4 和生活實際進行緊密聯(lián)系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許多知識點和概念聽起來都是十分的空洞和抽象,只是簡單地提出概念,學生很難理解.那么如何才能讓這些空洞抽象的概念知識引起學生的興趣,避免他們產生畏難情緒,是高中數學教師要考慮的.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將實際事物與課本知識進行聯(lián)系,通過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理解和領悟蘊含在其中的相關知識和公式定理,將原本抽象的概念、公式進行轉化,轉化為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更加容易地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理解,有效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舉個例子,當學生在學習“等比數列前n項和”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與現實生活中的銀行工作結合起來,讓學生扮演銀行的工作人員,計算客戶進行分期付款的利息以及本金,讓學生自己去總結發(fā)現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計算公式和規(guī)律.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很好地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也讓學生了解到自己所學習的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是會得到實際應用的,更能進一步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形成課堂教學的良性循環(huán).
2.2.5 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因為高中數學在課堂上進行教學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有限的時間里需要教師合理地選擇教學的內容,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有限時間.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講解要突出重點,不要一概而論.在課堂上,應該把學生認為的難點和教師選擇的重點進行重點講解,提高對教學內容的質量把控.而要想對這些學生認為的知識難點有一個充分的把握,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下及時地和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學習過程當中遇到的難點,這樣才能夠在課堂上把握住教學的重點內容.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要有充分的邏輯性,要用簡單的語言講解知識,直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重難點知識.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需要根據教學中的具體內容,以及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除此之外,教師應該注意自身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加強對自身的理論修養(yǎng),每一次課堂教學過后都要進行總結和反思,在下一次的課堂教學當中對前面的教學進行改進和完善,進一步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夏定強.優(yōu)化高中數學課堂師生互動“四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20(06):63-64.
[2]練育宏.高中數學課堂上教師關注的焦點在哪里: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追問[J].數學教學通訊,2020(03):19-20.
[3]田永安,劉滿平.高中數學“引學法”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2):232.
[4]王春花.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的整合[J].課程教育研究,2020(0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