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住院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自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7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研究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結(jié)果: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住院時間為(11.52±2.11)d、自理能力評分為(95.84±2.71)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肺功能三項指標分別為(2.75±0.25)L、(2.11±0.45)L、(63.95±2.69)%,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住院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其有利于提高患者臨床療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住院治療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是老年人群多發(fā)慢性肺部疾病之一,不僅可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咳嗽、咳痰、胸悶、氣短、勞力性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時還易誘發(fā)其出現(xiàn)自發(fā)性氣胸、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慢性呼吸衰竭等并發(fā)癥,盡早采取有效方案對患者進行治療和干預,才能改善其預后。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針對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標準化治療模式與治療程序的科學護理模式[1]。本文主要分析了其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住院治療中的應用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7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診斷標準者;(2)年齡≥60歲者;(3)對本研究目的和方法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1)合并存在腦器質(zhì)性疾病者;(2)存在認知功能障礙、溝通障礙和精神疾病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5例,對照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71.08±1.04)歲,病程3個月~9年,平均病程(4.59±0.27)年。研究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62~79歲,平均年齡(71.13±1.02)歲,病程4個月~9年,平均病程(4.62±0.2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本研究立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主要遵醫(yī)囑給患者提供常規(guī)用藥護理:包含抗感染、平喘化痰、支氣管擴張藥物等,密切監(jiān)測其病情變化,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上報。
研究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1)住院早期護理,受疾病折磨、身體機能衰退等因素的影響,住院早期患者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對此,護理人員需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和情緒變化,提供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如給患者講解治療方案的優(yōu)勢、既往治療成功案例等,以增強其預后信心。護理人員還可以指導患者通過與病友、家屬聊天來改善負性情緒,或者通過看書、看劇等轉(zhuǎn)移注意力,提高整體心理狀態(tài)水平。住院早期,患者往往容易對醫(yī)院環(huán)境感到恐懼、緊張、陌生,護理人員可在患者住院早期向患者介紹醫(yī)院科室、病房環(huán)境、醫(yī)護人員等,以提高患者住院過程中的安全感。(2)住院中期護理:為緩解患者呼吸困難癥狀,住院期間需給其提供持續(xù)低流量吸氧治療。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需注意監(jiān)測患者氣道通暢情況,及時幫助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和痰液;若其痰液較多或較粘稠時,還需給其提供吸痰處理。護理人員在患者住院中期,做好患者的咳痰、咳嗽指導工作。比如通過親身示范、視頻講解等,幫助患者掌握正確的咳痰、咳嗽方法,促進患者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進一步促進呼吸道功能恢復。在患者住院中期,護理人員還需要為患者提供用藥指導、病情觀察、輔助檢查、知識宣教、護理方法指導等各項工作,保證患者住院期間其病情能夠得到有效控制。(3)住院后期護理:住院后期,患者生命體征已基本平穩(wěn),此時,護理人員需指導其進行縮唇呼吸、腹式呼吸等訓練??s唇呼吸訓練法:用鼻吸氣,再用口作吹口哨樣呼氣;腹式呼吸訓練法:患者取坐位,先吸氣,吸氣時盡量使腹部隆起,再用盡力呼出氣體,呼氣時使腹部凹陷,以此鍛煉肺部功能。另外,護理人員還需指導患者日常飲食以富含蛋白質(zhì)、維生素、高熱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療效評估標準:顯效:經(jīng)護理,患者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消失,X線檢查示胸部無異常;有效:經(jīng)護理,患者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明顯減輕,X線檢查示肋間隙變小;無效:經(jīng)護理,患者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無明顯減輕,X線檢查示肋間隙變大,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對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自理能力評分進行觀察,其中自理能力評分工具為Barhel自理能力量表,總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自理能力越高。
對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進行觀察,包括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氣量、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例。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進行t、χ2檢驗,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2結(jié)果
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研究組住院時間為(11.52±2.11)d、自理能力評分為(95.84±2.71)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研究組肺功能三項指標分別為(2.75±0.25)L、(2.11±0.45)L、(63.95±2.69)%,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指的是由肺泡損傷、肺部終末細支氣管遠端氣道彈性減退等導致的持續(xù)異常含氣量過多和肺容積增大,可同時伴有肺泡和細支氣管破壞的病理狀態(tài),好發(fā)于老年人群,可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因此,需積極探尋有效方案對患者治療和干預。目前臨床上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主要以藥物為主,藥物治療雖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控制患者病情,但要促進患者良好預后和康復,還需在治療基礎上輔助相應的護理干預。臨床經(jīng)驗表明,護理干預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病情緩解和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2~3]。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以循證醫(yī)學證據(jù)和指南為指導來促進治療組織和疾病管理的科學護理模式,能促進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病情、心理和生理等多方面特點給其提供更具有針對性和更加規(guī)范、優(yōu)質(zhì)的護理服務。
本研究中,臨床護理路徑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說明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住院治療中對其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能提升其治療效果。不僅如此,應用臨床護理路徑,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預后和康復效果。研究組住院時間、自理能力、肺功能三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這是因為臨床護理路徑注重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住院全過程的護理干預。在綜合、科學、全面的護理干預下,患者疾病預后、康復效果就可以得到優(yōu)化,進而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促進患者更快恢復正常生活。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住院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霍鑫霖.臨床護理路徑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1,19(35):125-126+129.
[2]王彩弟.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的效果觀察[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8,17(9):47.
[3]謝文玉.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住院治療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21,38(6):71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