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珊
〔關鍵詞〕性別意識;性別平等;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1)10-0044-03
【活動背景】
中小學開展性別平等教育,是落實婦女兒童發(fā)展綱要規(guī)劃目標的重要措施,也是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創(chuàng)新實踐。積極推動性別平等教育進校園,把性別平等理念的種子植根孩子心中,有利于培育具有男女平等價值觀的新一代。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印象鑒別活動初步認識到社會中的性別刻板化印象現(xiàn)象,再通過“男女有別”拆遷隊活動,樹立學生的性別平等觀念。
2.情感目標:通過視頻讓學生體驗到職業(yè)選擇是可以突破性別局限的,打破學生原有的性別刻板印象,感受到社會中男女平等的真正內(nèi)涵,男女都能行,培養(yǎng)正確的男女平等價值觀。
3.行為目標:通過社會熱點“女士專用停車位”“孕婦停車位”的討論,促進學生學會分析社會中的性別平等問題,懂得以批判性的思維去看待事物。
【活動對象】
七年級
【活動準備】
男女印象卡片若干;印象鑒別師頭箍;“男女有別”拆遷隊證件;《男女都能行!》視頻;“男女平等”共享袋;A3白紙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火眼金睛”
1.PPT呈現(xiàn)一張兩歧圖。(圖片中第一眼通常看到愛因斯坦,瞇著眼會看到瑪麗蓮·夢露)
教師提問:為什么同一張圖我們卻看到不同的人物呢?
學生自由回答:視覺的問題/眼光的問題/圖片特殊性……
教師小結:根據(jù)同學們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個事物我們會看到不一樣的結果,所以看待事物的視角非常重要,它也會影響我們能否看到男與女的差別。
2.PPT呈現(xiàn)出兩個初生嬰兒的背面圖,讓學生猜想小寶寶是男是女。(學生表示看不出來)接著,呈現(xiàn)出兩個2歲左右的寶寶,一個扎著辮子穿裙子,另一個短頭發(fā)穿短褲,再讓學生猜想。(學生判斷左邊男,右邊女)
教師提問:你是以什么來判斷的?
學生回答:從外表看出來的,短發(fā)短褲的是男孩,扎辮子穿裙子的是女孩。
教師提問:假如老師故意讓圖中的男孩扎了辮子,穿了裙子,同學們是否會有可能判斷錯誤?
學生異口同聲說:有可能。
教師提問:說明什么問題?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圖一大家猜不出,圖二大家很快就看出來了,雖然同樣看不到解剖學意義上的差異,但通過發(fā)型、服飾我們做出了自己的判斷。這其實就蘊含了關于“男女有別”的兩個重要概念: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
生理性別(sex),是指男女兩性在生理上的分化,如解剖結構、生理機能、身體形態(tài)等方面的差別。
社會性別(gender),是指男女兩性在社會文化的建構下形成的性別特征和差異,包括社會文化形成的對男女差異的理解,以及男女不同的角色分工、社會期望和行為規(guī)范等。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區(qū)分男性或女性所依靠的“社會印象”,諸如有關男女的穿著打扮、言行舉止等,就屬于社會性別的范疇。
生理性別是與生俱來的,我們需要尊重彼此,并予以區(qū)別對待。社會性別則是后天賦予的,在文化、習俗、制度等社會性因素影響下產(chǎn)生的,隨社會的發(fā)展而改變;我們不能簡單接受,對待性別偏見要保持足夠的警覺。
3.PPT呈現(xiàn)出一個女生生氣的圖片,讓學生找出線索,為什么她那么生氣?(學生觀察并回答:“Fun Gifts For Boys”)
故事緣由:英國超市推出“給男孩的禮物”,這位女孩的母親說,七歲的女兒一直很喜歡超級英雄、龍、騎士等。因此,當她看到超市將超級英雄的玩具標注為專屬于男孩的禮物時,非常生氣。母親從小教導女兒,玩具并不分性別。
教師邀請學生說感受后小結:男女生來不同,但主要是生理上的不同。因此,并不是所有區(qū)別對待,我們都喜歡。引出心理課主題:“以不一樣的視角看男女”。
二、主要活動1:印象鑒別
1.印象男女
邀請男女生各一名作為“印象鑒別師”。按照你對男、女生的第一印象將它們分類。男生VS女生:性格、外形特征、職業(yè)、體育運動、游戲、玩具、學科等。45個印象詞語如下:①陽光、②帥氣、③可愛、④瀟灑、⑤自信、⑥樂觀、⑦武斷、⑧強大、⑨弱小、⑩美麗、?膽小、?高大、?嬌小、?溫柔、?細心、?幼師、?司機、?秘書、?長發(fā)、?短發(fā)、?護士、?黝黑、?白皙、?吵鬧、?瑜伽、?足球、?跳繩、?文科、?理科、?家務、?汽車、?拳擊、?警察、?奇葩、?槍、?飛行員 、?洋娃娃、?鋼鐵俠、?消防員、?科學家、?搬運工、?工程師、?程序員、?大長美腿、?唇紅齒白
2.分享與討論
(1)請印象鑒別師分享自己分類的判斷與調(diào)整。
(2)請大組學生說出自己的意見。教師匯總同學們的想法,啟悟引導:這個印象分類活動似乎怎么分類都眾口難調(diào),大家都會有自己的標準。那么大家覺得男女差別最大的地方在哪里?盡管男女有別,但在男女平等的倡導下,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性別差異?
3.學生帶著思考,分析性別刻板:觀看視頻《男女都能行!》
(1)觀看一段兩位男性和三位女性講述自己職業(yè)感受的視頻,請學生分享觀后感。
引出觀點:很多職業(yè)并沒有嚴格的性別界限,男性和女性都可以勝任。但我們頭腦中原有的性別刻板印象,卻會讓我們產(chǎn)生“女的不如男的有力量”或“男的不如女的細心”等誤解,這會阻礙我們真正地推進男女平等,局限我們對他人和自己的認識,降低對自己能力的評估和限制自我的發(fā)展空間。
(2)教師提問:看完視頻,同學們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似乎今天我們刻意地將一些性格、外形特征、職業(yè)、體育運動等進行男女的分類是不太妥當?shù)?,基于這些印象、資源等,我們是否可以在男女之間劃分一個共享區(qū)會更加合理,更加為我們所接受?
三、主要活動2:“男女有別”拆遷隊
1.教師在主要活動1中的男女印象分配表格上,增加一個“共享區(qū)”。
2.請出一男一女,作為“男女有別”拆遷隊代表,將認為可以“共享”的印象移到“共享區(qū)”區(qū)域,并說明原因。
3.詢問大組學生的意見。
4.最終形成班級總體滿意的結果,將共享區(qū)的“印象”卡片放入“共享袋”,拆遷隊男女代表共同拿著“共享袋”,握手拍照留念。(注意:這里可以保留有爭議的“印象”卡片,如“大長美腿”“搬運工”等,后續(xù)進一步分析)
引出觀點:我們的身體區(qū)分了性別,但我們的資源不分性別。
5.“男女有別”,突破性別界限的代表人物圖片展示。
(1)花樣游泳手,女生的大長美腿和俄羅斯第一個男性花樣游泳隊員的大長美腿。
(2)籃球隊員:男生版和女生版;還有第一位執(zhí)教NBA球隊的女性教練貝奇·哈蒙。
(3)刺繡師:女生版和男生版。
(4)警察:男生版和女生版。
(5)拳擊手:拳王和雙料世界女拳王。
學生分享感受。
教師小結:從這一些突破性別界限的代表人物里,我們認識到其實社會中并不真正存在所謂的男性優(yōu)勢、女性優(yōu)勢,也沒有所謂“專屬”于某個性別的職業(yè)。如果從事某一個工作不擅長,這只是個體差異,并非性別本身的不足。
四、社會熱點大家談:女性專用停車位是尊重還是歧視?
1. PPT呈現(xiàn)女士尊享車位的圖片,提出問題。
2.小組進行討論,并將討論結果寫在A3紙上。
3.小組派代表發(fā)言。
(1)匯總發(fā)言內(nèi)容。
(2)教師呈現(xiàn)PPT——“女性尊享,新手專區(qū)”,進一步發(fā)問:看到圖片后,你是否會有疑問?(學生思考)難道沒有男性是開車的新手嗎?
(3)教師延伸小結:其實,女性尊享車位是因為社會很多人對女司機有一種偏見:女性開車就是比男性更差、更危險,所以這看似尊重、關愛女性,實際上是一種無形的歧視和區(qū)別對待,并沒有平等地看待男女。但假如是準媽媽專用停車位,則不同,因為準媽媽這個角色是由于男女的生理差別所決定的,體現(xiàn)與社會性別上的概念不同的地方,才是真正地對女性尊重與照顧。
五、課堂回顧
教師升華總結:男女在生理上的確不同,但是不能因為社會世俗對性別的刻板印象,而對男女區(qū)別對待。真正的男女平等是我們盡管在生理性別上有差異,但仍能在社會上互相尊重和平等地對待彼此,享有同等的權利與資源。
【活動反思】
少年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培育男女平等先進性別觀念,要堅持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抓起,從平時抓起。本節(jié)心理課就是希望能夠把性別平等的理念、男女平等的價值觀傳遞學生,使學生從小就能體驗男女和諧相處、齊頭并進的“好”字。心理課堂上,從娃娃的圖片導入,充分吸引學生的興趣,緊接著“印象鑒別師”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能夠初步認識到社會中存在的性別刻板印象,再通過“男女有別”拆遷隊活動,樹立學生的性別平等觀念。內(nèi)容上,由淺入深,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帶領下,逐步以不同的視角去看待男女平等問題,明白性別平等指的是男女兩性擁有平等的權利、自由、條件和機會,認識到他們自身在社會中發(fā)揮的全部潛力,能夠做到男女真正平等,相互尊重,讓男女生相處得更加和諧美好!
(作者單位:廣東省江門市怡福中學,江門,529000)
編輯/衛(wèi) 虹 終校/張國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