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瓊
內容提要:由于在數字經濟和軍事安全兩方面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價值,海纜已成為中美兩國戰(zhàn)略競爭的重要領域。隨之而來的是中美兩國在海纜領域的摩擦和糾紛愈發(fā)頻繁。美國展開了一系列的戰(zhàn)略進攻,包括打壓中國的海纜企業(yè)以及加大對華數據竊取力度。中國則不斷提升在外交、網絡以及軍事層面的應對力度。鑒于海纜重要的戰(zhàn)略價值,拜登執(zhí)政期間中美兩國在海纜領域的戰(zhàn)略競爭可能會日趨激烈。這會對中國海纜企業(yè)進軍全球市場、中美兩國的“技術脫鉤”以及中國與部分發(fā)達國家或發(fā)展中國家的區(qū)域合作關系產生負面影響。鑒于此,中國應作出相應的戰(zhàn)略應對以維護國家利益。
作為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fā)達國家、世界前兩大經濟體,發(fā)展長期健康穩(wěn)定的中美關系,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1)溫憲:《中美關系大格局不會變》,《人民日報(海外版)》2016年11月10日第1版。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快速崛起和美國經濟實力的相對衰落,中美兩國間的一些戰(zhàn)略性矛盾愈發(fā)凸顯,雙方間的戰(zhàn)略互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2)張東冬:《不對稱視角下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構建的再思考》,《新疆社會科學》2020年第2期。2011年奧巴馬政府出臺“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該戰(zhàn)略意在制衡中國在亞太地區(qū)日益上升的影響力,重塑地區(qū)政治經濟格局。自2017年底特朗普政府發(fā)布的《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吹響對華戰(zhàn)略競爭的號角后,(3)吳心伯:《論中美戰(zhàn)略競爭》,《世界經濟與政治》2020年第5期。中美兩國在經濟、軍事以及科技等領域展開了一系列的戰(zhàn)略競爭。尤其是近兩年來隨著中國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領域取得了重大的技術突破,美國已將其視為在全球科技領域的重要戰(zhàn)略競爭者,中美兩國戰(zhàn)略競爭的程度會逐漸加深。
作為一種特殊的高科技產品,(4)主要體現在以下五方面:一是系統(tǒng)設備復雜。包括海纜終端設備、系統(tǒng)監(jiān)視設備等。二是技術要求高。海纜的關鍵技術主要分為光調制技術、光纖色散管理技術、全光放大中繼技術等。三是適海要求高。由于海底的地質構造條件復雜,要求所使用的光纖具有抗拉伸、耐腐蝕、低損耗、免受水壓等特性。四是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要求高。要求堅固、穩(wěn)定以及可靠的材料。除光纖外,海纜的原材料在功能上分為光纖松套管材料、增強材料、阻水材料、護層材料以及供電材料等。五是海纜施工技術要求高、專業(yè)性強。海纜施工集航海技術、通信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于一體。施工設備主要包括海纜船、接續(xù)與測試設備、水下施工設備等。參見葉銀燦、姜新民等:《海底光纜工程》,北京:海洋出版社,2015年;原榮:《海底光纜通信——關鍵技術、系統(tǒng)設計及OA&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纜通信技術研究中心組編;姬可理、魏巍等編著:《海底光纜——設計、制造與測試》,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9年。海纜(5)海纜,全稱為海底電纜,是指用絕緣材料包裹的導線,鋪設在海床。主要分為兩種:海底通信電纜和海底電力電纜。前者主要用于傳輸通訊數據。后者主要負責水下傳輸電力。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光纖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在長距離傳輸中擁有速度優(yōu)勢的光纖逐漸取代原海纜中的銅質導線,即所謂的海底光纜。本文的分析重點為海底通信電纜,簡稱海纜。因其抗干擾、抗毀能力強、保密性能好、穩(wěn)定可靠、通信容量大、通信質量高等優(yōu)勢,(6)中國人民解放軍海纜通信技術研究中心組編:《第三屆全國海底光纜通信技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3年,第1頁。正在成為中美兩國戰(zhàn)略競爭的重要戰(zhàn)場。(7)不少的政策分析家或觀察家表示,海纜正在成為中美兩國戰(zhàn)略競爭的重要戰(zhàn)場。參見Fatima Syed, “The latest front in the U.S.-China tech war is an undersea cable”, The Logic, June 18, 2020,https://thelogic.co/briefing/the-latest-front-in-the-u-s-china-tech-war-is-an-undersea-cable/;“US-China row moves underwater in cable tangle,BBC,June18, 2020,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53088302;Justin Sherman, “The US-China Battle Over the Internet Goes Under the Sea”, Wired, June 24,2020,https://www.wired.com/story/opinion-the-us-china-battle-over-the-internet-goes-under-the-sea/; Andy Meek, “US-China tensions are threatening an undersea internet cabl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BGR, August 28, 2019,https://bgr.com/2019/08/28/undersea-internet-cable-threatened-us-vs-china/;Flynn Murphy, “Undersea Internet Cables are the Latest Front in U.S.-China Tech War, ”Caixin Global, September 1, 2020,https://www.caixinglobal.com/2020-09-01/undersea-internet-cables-are-the-latest-front-in-us-china-tech-war-101599735.html; “US-China tech war’s new battleground: undersea internet cables, ”Hong Kong News, September 3,2020,https://hksar.org/next-battleground-in-us-china-tech-war-undersea-internet-cables.目前,在海纜這一問題上國內外文獻更側重于分析海纜的歷史演變、(8)Gillian Cookson, Submarine Cables: Novelty and Innovation, 1850-1870, Journal Transactions of the Newcomen Society,Vol.76,No.2,2006,pp.207-219; Dwayne Winseck, Submarine Telegraphs, Telegraph News, An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f 1873, 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y,Vol.5,No.2,2012,pp.197-212.法律問題、(9)Tara Davenportm, Submarine Communications Cables and Law ofthe Sea: Problems in Law and Practice,Ocean Development & International Law,Vol.43,No.3,2012,pp.201-242; Nitin Agarwala,‘Green cables’ -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legal challenges: Part I, ”Maritime Affairs: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Maritime Foundation of India,Vol.14,No.2,2018,pp.49-62.技術發(fā)展、(10)曹景濤:《海底光纜通信系統(tǒng)設計及應用研究》,《中國新通信》2018年第19期;周普志、李正元等:《海底光纜磁法探測技術研究與應用》,《中山大學學報》2020年第5期。安全防范。(11)張文璐:《海底光纜保護技術專利分析》,《通訊世界》2016年第13期;陳宇俊、解江等,《海底光纜環(huán)境影響因素綜述》,《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環(huán)境試驗》2018年S1期。整體而言,從國際關系的視角來分析海纜的文獻并不多見。當前,作為美國對華施壓的切入點之一,海纜在中美兩國戰(zhàn)略競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鑒于此,本文以海纜為切入點來分析中美兩國戰(zhàn)略競爭的具體表現和影響,以期多維度的理解中美兩國戰(zhàn)略競爭的不同態(tài)勢。
美國學者布賴恩·克拉克(Bryan Clark)認為,在海底,還存在著比石油和天然氣更加重要的資源:海纜。世界上至少95%以上的語音通信和互聯(lián)網數據通過300多條跨洋光纜(12)需要指出的是,截至2020年3月全球海纜數量達到462條,總長度超過110萬公里。參見《國外巨頭爭奪海纜控制權,國內廠商出海受阻》,騰訊網,https://xw.qq.com/amp html/20200825A05IMJ00,最后訪問時間:2020年8月25日。進行傳輸,其中包括軍事通信和金融交易。如果不采取正確的保護措施,所有這些全都可能成為脆弱的攻擊目標。(13)Bryan Clark, Undersea Cables and the Future of Submarine Competition,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Vol.72,No.4,2016,p.234.簡言之,海纜在大國戰(zhàn)略競爭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主要體現在數字經濟和軍事安全兩方面。
第一,海纜是保證跨國數據高速和安全傳輸的關鍵基礎設施。5G、大數據、AI 等數字技術將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無縫聯(lián)接,人類社會將邁入萬物互聯(lián)的智能世界,基于數字技術的信息流將實現多流合一,信息流將主宰一切。人類社會邁入智能社會的過程是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過程,本質上是通過把物理世界數字化,采集匯聚物理世界的海量數據,再通過數據進行分析建模,形成認知決策,從而反饋給物理世界,指導物理世界的運轉,最終提升物理世界運行效率。在這個過程中,數據發(fā)揮了巨大的價值,是數字化、智能化的關鍵。所以,數據是核心生產要素,它是聯(lián)接物理域、數字域和認知域的橋梁,它來源于物理域,在數字域里被分析和挖掘,最終在認知域里發(fā)揮價值。(14)5G與高質量發(fā)展聯(lián)合課題組:《邁向萬物智聯(lián)新世界:5G時代、大數據、智能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第61—63頁。
圖1 全球海纜鋪設概要圖(15)資料來源:Submarine Cable Map, www.submarinecablemap.com。
海纜是承擔跨國數據遠距離傳輸的重要基礎設施。據統(tǒng)計,海纜傳輸了99%的跨國數據,包括電話,短信和電子郵件,圖像和視頻等,已成為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16)Nicole Starosielski,The undersea network,Durham and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2015,pp.1-2.以金融為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和信息化融合的快速發(fā)展,時間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金融交易的過程中,交易速度至關重要,甚至是微秒或毫秒級的時間都能帶來區(qū)別。為實現快速穩(wěn)定與安全可靠的數據交易服務,用海纜來進行全球金融交易是最佳選擇。根據英國智庫政策交流(Policy Exchange)發(fā)布的報告顯示,海纜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之一。這些全球海纜每天大約要傳輸10萬億美元的金融交易。此外,環(huán)球銀行金融電信協(xié)會(SWIFT)通過全球海纜系統(tǒng)向世界范圍內11 000家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數據交換服務,使其平均每天進行大約1500萬筆交易。(17)Rishi Sunak,Undersea Cables: Indispensable, insecure,Policy Exchange, December 1, 2017,pp.12-22.
第二,海纜企業(yè)是助力數字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支撐。隨著5G、云計算、大數據、物聯(lián)網等前沿領域的突破性進展,網絡寬帶和數據流量呈現出爆炸式增長趨勢,對于海纜的大帶寬、低時延、高穩(wěn)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一項關于全球帶寬的調查研究顯示,從2007—2011年,國際帶寬的復合增長率每年增長約57%。2011年達到67 Tbps,是2007年的6倍(11.1 Tbps)。從2009—2018年,國際寬帶的復合年增長率每年增長約40%。2018年達到600 Tbps。按照這樣的速度,世界上的國際帶寬大約每兩年翻一番。(18)Detecon Asia-Pacific Ltd, “Economic Impact of Submarine Cable Disruptions,”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December 2012,p.1.通常而言,當網絡寬帶不佳時,往往會出現視頻模糊或不流暢、畫面卡頓或延遲等問題。為保證清晰逼真的超高清視頻通話以及超一流的清晰度和分辨率的圖像質量,海纜對支撐網絡傳輸功能顯得尤為重要。其中,海纜企業(yè)具體負責海纜的建造與維修,是消除跨洋溝通的天塹,打造全球數字經濟信息互聯(lián)動脈,助力全球數字經濟發(fā)展的關鍵支撐。(19)馬秋月:《“華為海洋”海纜業(yè)務品牌正式切換為“華海通信” 啟用全新企業(yè)標識形象》,搜狐網,2020年11月3日,https://www.sohu.com/a/429191749_265192。
長期以來,國際海纜市場一直被美日歐為首的行業(yè)巨頭所壟斷。全球海纜市場的前三名分別是美國SubCom公司,日本電氣(NEC)公司和歐洲阿爾卡特(Alcatel)公司。這三家公司總共鋪設了全球已知海纜總長度的90%以上。(20)Hiroyuki Akita,Undersea cables -- Huawei's ace in the hole,Nikkei Asia, May 28, 2019, https://asia.nikkei.com/Spotlight/Comment/Undersea-cables-Huawei-s-ace-in-the-hole.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美日歐三足鼎立局面正在發(fā)生新的變化,具有雄厚資金實力、先進科技優(yōu)勢以及優(yōu)質服務意識的中國海纜企業(yè)逐漸成長為全球同行業(yè)中的佼佼者,不僅持續(xù)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緊跟世界先進技術發(fā)展方向,還堅持“走出去”戰(zhàn)略,加快開拓國際市場的步伐。2018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fā)布《中國國際光纜互聯(lián)互通白皮書》。白皮書指出,中國的光纜制造已經形成了長飛、亨通、烽火、中天、富通5大企業(yè)。亨通、中天、通光在深海海纜制造方面已經實現突破,其中亨通已完成 5000 米深海測試。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光纜產業(yè)在逐步補齊短板,成為國際競爭的一股重要新生力量,開始與美日歐等發(fā)達國家的企業(yè)同場競爭。在最近幾年參與建設的海纜中,中國運營企業(yè)已開始成為主要發(fā)起者和主導者。同時,中國運營企業(yè)也在積極申請相關國家的海纜登陸許可和業(yè)務牌照。(21)⑥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國際光纜互聯(lián)互通白皮書(2018年)》,2018年8月,第7—9、4—5頁。簡言之,當今全球海纜市場正在逐漸形成中美日歐四足鼎立的格局。
雖然2020年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內對世界主要海纜企業(yè)構成一定的沖擊,但從長遠而言,鑒于海纜重要的戰(zhàn)略價值,主要海纜商仍會積極參與海纜建設與升級工作。根據國際市場研究機構Technavio發(fā)布的報告顯示,從2020至2024年,全球海纜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43.4億美元。由于受到2020上半年新冠肺炎的影響,海纜的國際市場會略有放緩。但是,海纜市場預計仍將保持穩(wěn)定的增長,其市場復合年增長率預計將超過15%。原因主要是海纜對任何國家的發(fā)展都是至關重要的。(22)Submarine Fiber Cable Market: COVID-19 Business Continuity Plan | Evolving Opportunities with Alcatel Submarine Networks Ltd. and Corning Inc.| Technavio, Business Wire, September 14, 2020,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00914005757/en/.當今以及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隨著全球數字經濟的深入推廣,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國際互聯(lián)網流量增長還會持續(xù)攀升,對海纜的傳輸需求也在不斷增加。⑥鑒于此,世界主要國家仍會出臺相關政策,繼續(xù)在全球范圍內加快投資建設高速度、大容量、低損耗、穩(wěn)定性強、安全性能好的海纜,以保證實現高速和安全數據傳輸。
第一,在和平時期,海纜是大國謀求數據資源優(yōu)勢,并掌控戰(zhàn)略主動權的抓手之一。在平時,通過在海纜上安裝監(jiān)控設備來搜集相關國家和地區(qū)的軍事、經濟以及科技等海量的原始數據,然后遴選出具有潛在價值和現實意義的信息,從而將信息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決策優(yōu)勢,提升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為加強戰(zhàn)略部署和展開對外行動提供決策。例如,冷戰(zhàn)期間,美國海軍、中央情報局(CIA)和國家安全局(NSA)曾聯(lián)合執(zhí)行過代號為“常春藤之鈴”(Ivy Bells)的秘密軍事行動。美方通過在鄂霍次克海的蘇聯(lián)海纜上安裝竊聽設備來了解蘇聯(lián)的潛艇和導彈技術。事實證明,“常春藤之鈴”行動很成功。美方獲得了彼得羅巴普洛夫斯克(Petropavlovsk)基地內關于“楊基”(Yankee)級和“德爾塔”(Delta)級核潛艇的機密數據。(23)Sherry Sontag and Christopher Drew,Blind Man's Bluff: The Untold Story of American Submarine Espionage, New York: Harper Collins,1999, pp.180-190.
自冷戰(zhàn)結束后,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作為重要的戰(zhàn)略性資源,數據正在成為大國軍事競爭的關鍵因素。世界主要大國——尤以俄羅斯和美國為最,頻頻利用海纜來謀求數據資源。以俄羅斯為例,平時,俄羅斯深海研究總局(GUGI)下轄的深海特種核潛艇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通過在海纜上安裝秘密監(jiān)控設備來獲取有價值的數據,必要時可用機械臂或鉆頭等設備予以破壞。當前,深海特種核潛艇在大西洋的海纜附近越來越活躍。據統(tǒng)計,99%的全球國際數據都是通過海纜來進行傳輸。這意味著俄羅斯在和平年代可以通過竊聽海纜接觸到非常豐富的數據。(24)Victor Abramowicz,Moscow’s other navy,” Lowy Institute, June 21,2018,https://www.lowyinstitute.org/the-interpreter/moscows-other-navy.北約合作網絡防御卓越中心(CCDCOE)的研究人員表示,俄羅斯的深海特種核潛艇能夠在不損害海纜的前提下訪問其中的數據,甚至能夠干擾或改變海纜傳輸的數據。(25)CDCOE Strategy and Law Branch,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and Dependence on, Undersea Cables,CCDCOE, November 2019,pp.2-3.
第二,在戰(zhàn)爭時期,大國不僅能通過海纜來謀求信息資源優(yōu)勢,還能通過割斷海纜來破壞他國的對外通信,全面提升對水面或海底戰(zhàn)場的掌控能力。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在英國海軍參謀長亨利·杰克遜(Henry B. Jackson)的領導下,英國海軍就通過竊聽德國海纜來獲取軍事情報。德軍知悉后便派遣其海軍攜帶電纜切割設備去秘密破壞英國的海纜。直到戰(zhàn)爭的最后幾個月里,德國海軍還對大西洋兩岸的海纜進行零星的破壞。(26)Jonathan Reed Winkler,Nexus: Strategic Communications and American Security in World War I,Cambridge, Massachusetts and London, Englan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pp.23-119.
當今國際社會,大國間偶爾會發(fā)生程度可控的小規(guī)模式的摩擦與沖突,但很少會選擇切斷海纜這種方式來向對方開戰(zhàn)。這主要是因為以下兩點:一是核武器產生的毀滅性后果和大范圍的破壞作用提升了軍事對抗的代價。二是隨著全球化的快速發(fā)展,大國更為關心的是國家內部問題和發(fā)展需求(例如,促進經濟、改善民生等)。正如前美國總統(tǒng)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所指出的,由于大國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戰(zhàn)爭將不會成為國家政策的首要選項,一場全面常規(guī)戰(zhàn)爭或核戰(zhàn)爭將會令雙方受到的損失無法估量。(27)Richard Nixon,Real Peace, Little Brown, 1984.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當今世界進入以復合相互依賴為主要特征的時代,(28)Robert O. Keohane and Joseph S. Nye,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in the Information Age,Foreign Affairs,Vol.77, No.5,1998,pp.81-94.但戰(zhàn)爭的根源仍然沒有完全消除,戰(zhàn)爭發(fā)生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尤其是當大國與小國或地區(qū)發(fā)生軍事沖突時,切斷海纜依然是大國快速而直接擊中對手要害的有效方式。例如,俄羅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亞時,首要舉措便是切斷連接該半島與世界其他地區(qū)的海纜。(29)Damien Sharkov,Russian Ships Could Cause ‘Catastrophe’ for West by Cutting Transatlantic Internet Cables,Newsweek, December 15, 2017,https://www.newsweek.com/russian-forces-could-cause-catastrophe-west-cutting-internet-cables-749047.正如史蒂夫·溫茲(Steve Weintz)所指出的,如果發(fā)生戰(zhàn)爭,切斷海纜和深入探測海纜的能力將是非常強大的武器。只切斷海底水聽器網絡,就能把對手的耳朵震聾。一旦切斷海纜,就可擁有拒絕網絡服務的終極武器。(30)Steve Weintz,Forget Nuclear Weapons, Cutting Undersea Cables Could Decisively End A War,The National Interest, December 30,2019,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buzz/forget-nuclear-weapons-cutting-undersea-cables-could-decisively-end-war-108651.
美國在2017年12月發(fā)布的《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中已明確將中國列為“戰(zhàn)略競爭對手”。自2018年以來,美國對華戰(zhàn)略競爭在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快速展開。其中,圍堵和打壓中國的通信設備制造產業(yè)是重中之重。(31)孫海泳:《論美國對華“科技戰(zhàn)”中的聯(lián)盟策略:以美歐對華科技施壓為例》,《國際觀察》2020年第5期。而作為大容量數據傳輸與通信的主要載體,海纜已成為美國對華實行戰(zhàn)略施壓的主要工具。中美兩國在海纜領域的摩擦和糾紛愈發(fā)頻繁。
第一,打壓中國的海纜企業(yè)。當前,打壓對中國數字經濟發(fā)展起支撐作用的海纜企業(yè)已成為美國對華展開戰(zhàn)略競爭的重要切入點之一。
一是美國以“擔憂國家安全”為理由,不斷排擠中國海纜企業(yè)。近年來,隨著中國海纜產業(yè)的迅速發(fā)展以及市場份額和國際影響力的日益提升,美國認為中國的海纜產業(yè)正在成為國際舞臺上的一股新生力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國在海纜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美國由此對自身在海纜領域優(yōu)勢地位的動搖產生了戰(zhàn)略焦慮。為此,美國以“存在國家安全隱患”為借口,頻頻排擠中國的海纜企業(yè)。例如,2020年5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將33家中國企業(yè)及機構列入“實體清單”。其中便包括中國海底通信網絡的主要供應商——烽火通信。(32)王愷雯:《美國無理打壓,被列入“實體清單”的A股公司咋樣了?》,觀察者網,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0_05_29_552243.shtml。不僅如此,2020年6月,美國通信服務業(yè)外國參與審查委員會(The Committee for the Assessment of Foreign Particip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Sector)向美國聯(lián)邦通信委員會(FCC)建議否決太平洋光纜中連接美國和中國香港之間的海纜計劃。(33)Team Telecom Recommends that the FCC Deny Pacific Light Cable Network System’s Hong Kong Undersea Cable Connec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June 17, 2020,https://www.justice.gov/opa/pr/team-telecom-recommends-fcc-deny-pacific-light-cable-network-system-s-hong-kong-undersea.
二是對沿線登陸國政府“軟硬兼施”,禁止其選擇中國海纜企業(yè)。(34)Satoru Mori,US Technological Competition with China: The Military, Industrial and Digital Network Dimensions,Asia-Pacific Review, Vol. 26, No. 1,2019,p.101.為實現這一目標,美國不僅想方設法的阻止中國海纜企業(yè)在美國拉美“后院”不斷攀升的影響力,還把視野延伸到了太平洋島國。例如,2020年7月,據日媒報道,在建設連接南美和亞太地區(qū)的首條海纜問題上,智利否定了中國方案,最終選擇了日本提出的方案。報道指出,為把中國企業(yè)排擠出全球海纜建設項目,美國持續(xù)向智利政府施壓,迫使智利政府最后選擇了日本方案。(35)Yohei Hirose, Naoyuki Toyama, Chile Picks Japan's Trans-Pacific Cable Route in Snub to China,Nikkei Asia,July29,2020,https://asia.nikkei.com/Business/Telecommunication/Chile-picks-Japan-s-trans-Pacific-cable-route-in-snub-to-China.2020年12月,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向瑙魯、密克羅尼西亞聯(lián)邦和基里巴斯等多個太平洋島國發(fā)出警告,聲稱一家“低價競標”的中國公司可能造成“安全威脅”。據稱,這家公司是華為前子公司華為海洋。雖然該公司已從華為公司中剝離出來,但仍屢次遭到美方的“重點關注”。美方連續(xù)警告太平洋國家不要讓該公司提供關鍵基礎設施。(36)Jonathan Barrett,Exclusive: U.S. Warns Pacific Islands about Chinese bid for undersea cable project-sources,Reuters, December 17,2020,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china-pacific-exclusive-idUSKBN28R0L2.
第二,加大對華數據竊取力度。長期以來,美國情報機關對中國形成了偵察機、間諜衛(wèi)星、海纜以及無人潛航器等為核心的立體化偵察和探測系統(tǒng)。其中,對中國的主要海纜實施秘密竊聽已成為美國情報機構信息來源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是利用間諜潛艇來秘密監(jiān)聽中國的近海海纜。美軍斥巨資打造的水下“超級間諜”——“吉米·卡特”號核動力攻擊潛艇主要負責竊聽海纜的任務。該艇體前后不僅裝有特別設計的機動系統(tǒng),還能攜帶數艘袖珍潛艇,可以在水下紊流中穩(wěn)定停留在預定水下目標的上方,這一特性非常適合其在海纜上安裝特制的監(jiān)聽設備。(37)但金城:《美軍秘密打造“海上棱鏡” 聯(lián)手日本建水下監(jiān)聽網》,中國新聞網,https://www.chinanews.com/mil/2013/07-10/5023723.shtml;孫立華:《揭秘美竊聽海底光纜:出動核潛艇 配最頂尖黑客》,中國新聞網,2015年1月7日,https://www.chinanews.com/mil/2015/01-07/6943866.shtml。遼闊深邃的深海大洋給潛艇提供了天然的最佳屏障,間諜潛艇“最適于監(jiān)聽中國的活動。他們不知道潛水艇在哪里,但它卻可以在距離大城市很接近的地方?!?38)《美媒:美潛艇欲加強對華情報搜集:可在近海監(jiān)聽》,環(huán)球網,https://mil.huanqiu.com/article/9CaKrnJPc4q,最后訪問時間:2015年9月8日。美軍此舉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干擾或秘密竊聽中國在近海布設的核心海纜來竊取與之相關的情報。美軍今后將會制造艇身更長、速度更快、下潛更深、逗留時間更長、數據搜集設備更加先進的間諜潛艇,將其投放于日益活躍的深海戰(zhàn)場。此外,它還將放置一條細若釣魚線的光纖線纜,可把數據和視頻實時傳輸給母艇以及世界各地美國海軍的情報機構。(39)魏岳江:《美軍靠啥發(fā)動深海戰(zhàn)爭?》,《北京日報》2015年1月7日,第15版。
二是對華開展大規(guī)模網絡監(jiān)聽。2014年5月,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發(fā)布的《美國全球監(jiān)聽行動紀錄》指出,美國政府、情報機構和私營企業(yè)利用海纜等多種手段對中國實施秘密監(jiān)控,其范圍涵蓋國家領導人、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大學、企業(yè)等。(40)《授權發(fā)布:美國全球監(jiān)聽行動紀錄》,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4-05/26/c_1110865223.htm。事實上,美國通過竊聽海纜的方式的確是獲得了中國相關領域內部分詳細且敏感的數據。以航空航天為例,美國或許早已掌握到了中國乃至國際航空的精密數據,甚至不排除美國已實時追蹤定位全球的航班實時動態(tài)、飛機飛行軌跡、乘客信息、貿易貨運等相關數據。一旦美國掌控到如此機密的重要數據,將會做出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呢?獲取關鍵人物的行程,進而政治威脅,或軍事打壓等。(41)《披露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攻擊組織(APT-C-39)對中國關鍵領域長達十一年的網絡滲透攻擊》,360官網,https://www.#/n/11563.html,最后訪問時間:2020年3月3日。
三是與重點盟友合力監(jiān)控中國。以“五眼聯(lián)盟”為例,作為美國全球情報網的“高端朋友圈”,“五眼聯(lián)盟”已成為美國對華實施全方位情報監(jiān)控的重要戰(zhàn)略抓手。根據愛德華·斯諾(Edward Snowden)曝光的材料顯示,“五眼聯(lián)盟”分別監(jiān)聽并資源共享,以實現“隨時隨地(追蹤)任何人”的目標。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絕密地圖顯示,美國及其“五眼聯(lián)盟”伙伴國在全球各地鋪設了20處高速海纜。這是“五眼聯(lián)盟”構建全球情報監(jiān)聽網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42)Philip Dorling, Singapore,South Korea Revealed as Five Eyes Spying Partners,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November 25, 2013, https://www.smh.com.au/technology/singapore-south-korea-revealed-as-five-eyes-spying-partners-20131124-2y433.html.在這一過程中,美國國家安全局、英國政府通信總部(BGCHQ)以及澳大利亞國防信號局(ASD)等國家的情報機構長期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長時間監(jiān)聽著連接亞洲、中東與歐洲主要海纜的國際電話與互聯(lián)網數據。(43)Ryan Huang,SingTel, S'pore Govt Reportedly Linked to Undersea Cable Spying,ZDNet, August 30, 2013,https://www.zdnet.com/article/singtel-spore-govt-reportedly-linked-to-undersea-cable-spying/.此舉旨搜索和復制海纜中傳輸的數據來獲取重要的信息,從而了解中國的最新技術發(fā)展和使用狀況。
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戰(zhàn)略進攻,中國絕不會聽之任之。目前,中國的應對主要以外交、網絡以及軍事層面為主。
第一,在外交層面上,面對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海纜產業(yè)的持續(xù)打壓,中國政府通常使用外交手段來予以反擊,并表達自身的嚴正立場。例如,在2020年12月17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道,美國警告太平洋島國警惕華為公司參與海纜建設帶來的國家安全威脅。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外交部發(fā)言人汪文斌表示,中國政府鼓勵中國企業(yè)按照市場原則和國際規(guī)則、在遵守當地法律的基礎上開展對外投資合作。美方有關說法完全是對中國企業(yè)的抹黑,是為自己無理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yè)編造借口……恰恰是美方自己,從“棱鏡門”曝光至今,在全球范圍內對包括其盟友在內的國家進行大規(guī)模的網絡竊密,是名副其實的“黑客帝國”和“竊密帝國”。前不久,丹麥媒體曝光美方有關機構對丹麥政府部門實施監(jiān)控,對途經丹麥通訊光纜上的隱私數據和信息進行搜集。美國這套污蔑別人、美化自己的伎倆世人都看得清清楚楚。無論美方如何抹黑,都掩蓋不了其對競爭對手進行政治打壓的事實,也阻擋不了中國企業(yè)發(fā)展壯大的腳步。
第二,在網絡層面上,中國正在通過完善網絡戰(zhàn)略規(guī)劃和網絡管理領導體制以及發(fā)揮人工智能在網絡安全領域的運用等一系列手段來應對日益頻繁的網絡攻擊。限于篇幅,本文重點分析人工智能技術在應對網絡安全層面上的進展。人工智能之所以能提升國家網絡安防能力和減少大規(guī)模網絡災難的發(fā)生概率,主要是因為以下三重功能:加強漏洞挖掘效率、加快應對分布式拒絕攻擊的能力以及主動識別釣魚網站、釣魚郵件等攻擊行為。(44)達巍主編:《中國國際安全研究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第157頁。2016年以來,中國高科技公司不斷打造人工智能安全體系,以打造智能化的網絡安全系統(tǒng)。例如,在第三和第四屆世界互聯(lián)網大會上,中國互聯(lián)網巨頭推出了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高科技產品,比如華為的“5G預商用系統(tǒng)”、阿里巴巴的“ET大腦”等,中國在網絡安全防護上已具有網絡威脅發(fā)現、分析和反擊能力。(45)史博:《中國網絡安全的現實挑戰(zhàn)與應對策略》,人民論壇網,http://www.rmlt.com.cn/2019/0102/536470.shtml。
第三,在軍事層面上,為防止美國對中國近海海纜的干擾或秘密監(jiān)聽,中國加快建設固定式海底觀測網。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堅持防御性國防政策。因此,中國建設固定式海底觀測網是維護國家利益和保障國家安全的必然選擇。2017年,總投資逾21億元的中國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正式立項。該項目將在中國東海和南海的海底,分別建立主要基于光電復合纜連接的海底科學觀測網,實現從海底向海面的全方位、綜合性、實時的高分辨率立體觀測。深海海底觀測網采用光纖通信網,保密性好,帶寬高,信號傳輸距離遠,可以滿足大容量數據傳輸、處理要求。這不僅有助于提升中國的海洋科研、災害預警、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水平,而且還有利于維護國家安全。顯然,這個海底觀測系統(tǒng)的軍事前景受到不少西方國家的關注。多家西方媒體在報道中指出,這些海底觀測網的數據將會被中國用來監(jiān)視包括軍艦和潛艇的航行,以及鄰國進入有爭議海域的企圖,從而加強中國對有爭議海域的控制能力。(46)石江月:《中國南海建觀測網竟遭指責 美日早就用其對付我軍》,新浪網,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15/doc-ifyhfnqa4291135.shtml。
當地時間2021年1月7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lián)席會議正式確認拜登贏得總統(tǒng)大選。拜登當選后,美國在高技術領域不會迅速和完全地改變特朗普政府遺留下來的基本政策架構。(47)朱鋒:《拜登當選總統(tǒng),會停止對華科技戰(zhàn)嗎?》,鳳凰網,http://news.ifeng.com/c/81D2Fd5vFeo,最后訪問時間:2020年11月8日。由此,可以預見,拜登執(zhí)政期間,中美兩國在海纜領域的戰(zhàn)略競爭可能會日趨激烈。
第一,遲滯中國海纜企業(yè)進軍全球市場的步伐。經過多年的發(fā)展,中國海纜企業(yè)在工程路線設計、海纜中繼器、海纜安裝與鋪設等方面不僅擁有一流的技術設備和專家隊伍,而且還具備相當豐富的建設經驗和產業(yè)鏈資源,正逐漸發(fā)展為國際市場上的一支重要力量。面對中國海纜企業(yè)的迅速發(fā)展,美國不惜濫用國內行政權力或對主要盟友以及沿線伙伴國“軟硬兼施”,想方設法的阻礙或禁止中國海纜企業(yè)在全球范圍內的投資建設,嚴格限制甚至切斷兩國以海纜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合作,試圖壓制中國在海纜領域的快速發(fā)展,以繼續(xù)維持美國的全球領先地位。因此,中國企業(yè)參與全球海纜業(yè)務的進程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
第二,加快中美兩國的“技術脫鉤”進程。美國認為,中國目前快速發(fā)展且日益成熟的科技實力對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已經直接威脅了美國的國家安全和技術超級大國地位(technological superpower)。因此,美國正在運用“全政府”競爭戰(zhàn)略來阻止本國的高新技術流向中國,并圍堵中國在高科技行業(yè)的發(fā)展勢頭,不斷強化對華科技遏制力度,使中國難以快速實現產業(yè)升級或在高技術領域趕超美國。這會迫使中方投入更多的戰(zhàn)略資源和智力支持來研發(fā)關鍵核心技術,提升自主科技創(chuàng)新的速度,中美兩國“技術脫鉤”的趨勢正在生成。(48)吳心伯:《競爭導向的美國對華政策與中美關系轉型》,《國際問題研究》2019年第3期;吳心伯:《論中美戰(zhàn)略競爭》,《世界經濟與政治》2020年第5期;William P.Barr,Attorney General William P. Barr Delivers the Keynote Address at 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s China Initiative Conference,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February 6, 2020,https://www.justice.gov/opa/speech/attorney-general-william-p-barr-delivers-keynote-address-department-justices-china。正如查爾斯·布斯坦尼(Charles W. Boustany)和阿倫·佛里德伯格(Aaron Friedberg)所指出的,與美國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的技術領域已被美方視為中美兩國戰(zhàn)略競爭的核心。美國正積極通過“技術脫鉤”來阻止其核心技術轉移到中國,以阻止中國的技術進步。(49)Charles W.,Boustany and Aaron Friedberg, A New U.S. Strategy for Economic Competition with China,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November 4, 2019,https://www.nbr.org/publication/partial-disengagement-a-new-u-s-strategy-for-economic-competition-with-china/.
第三,影響中國與其他國家發(fā)展區(qū)域合作關系。在中國海纜企業(yè)拓展國際市場的過程中,美國憑借其強大的經濟、科技以及軍事實力來積極“勸說”其沿線伙伴國不要選擇中國大陸廠商的海纜項目。在這種背景下,與美國保持密切關系的國家在中美間的戰(zhàn)略選擇空間日益縮小,從而導致這些國家陷入選邊困境。尤其是當中美戰(zhàn)略競爭涉及美國的盟國時,美國盟國的選邊困境會變得更加強烈,國家的戰(zhàn)略偏好難以實現多元化兼顧,致使其選邊困境增大。(50)凌勝利:《雙重困境與動態(tài)平衡—中美亞太主導權競爭與美國亞太盟國的戰(zhàn)略選擇》,《世界經濟與政治》,2018年第3期。事實上,在美國的“威逼利誘”下,部分原本想和中國海纜企業(yè)進行合作的國家還是倒向了美國。這無疑會影響中國同其他國家的區(qū)域合作關系。
作為一種特殊的高科技產品,海纜在數字經濟和軍事安全兩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正在成為中美兩國戰(zhàn)略競爭的重要戰(zhàn)場。在打壓中國的海纜企業(yè)以及加大對華數據竊取力度上,美國表現出了咄咄逼人的戰(zhàn)略攻勢。對此,中國正不斷完善在網絡和軍事層面的措施。下一步,中國應加強對國內海纜企業(yè)的政策扶持力度,保護和激發(fā)市場主體活力。一方面,政府部門應重點簡化海纜項目的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國內海纜企業(yè)的效率。另一方面,中國海纜企業(yè)應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在升級換代原有的老舊船舶,提升光纜鋪纜船的載重噸位和技術配備的同時,投資建設大型現代化光纜鋪纜船,并為其配備一支高素質的專業(yè)技術隊伍。此外,中國海纜企業(yè)要積極參與海纜的全球布局。目前,全球海纜建設正在進入第三波建設高潮,全球40%的海纜是2000年之前建設的,已逐步進入了海纜使用生命周期的尾期。未來幾年,隨著互聯(lián)網帶寬需求的持續(xù)增長,全球海纜必將進入一個新舊更替的時期,形成海纜布局的時間窗口。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中國應積極參與面向北美、非洲、歐洲和非洲方向的海纜建設。(51)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國際光纜互聯(lián)互通白皮書(2018年)》,第14—16頁。在國外,當中國海纜企業(yè)的海外利益無故受到損害時,中國應適當運用經濟制裁予以回擊。這是因為經濟制裁具有有效性、靈活性和非暴力性等優(yōu)勢。當中國使用經濟制裁時,中國能在自身損失有限的情況下,對相關國家或地區(qū)的經濟部門造成較大的實質性打擊,從而迫使對方改變侵犯中國國家利益的立場。(52)關于經濟制裁的分析,參見方炯升:《有限的回擊:2010年以來中國的經濟制裁行為》,《外交評論》2020年第1期。
展望未來,中美兩國進入戰(zhàn)略競爭時代已是不爭的事實。由于在數字經濟和軍事安全兩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海纜將會成為美國同中國展開戰(zhàn)略競爭的重要著力點。中美兩國在海纜領域的戰(zhàn)略競爭具有長期性、全面性、復雜性等特點,并且有可能成為兩國戰(zhàn)略競爭的關鍵節(ji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