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楓
【摘要】近幾年來,福州市中考體育政策已在不斷調整與改革中逐漸適應中學生身心發(fā)展需求及個性化體育培養(yǎng),考試分值增大,考試項目增加,學生對自己學習興趣也有了更多的選擇,這足以看出國家政策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視。但就體育教學現(xiàn)狀而言,福州市體育中考改革實施情況仍舊與預期差距較大,部分學校的教學目的功利性致使中考體育改革的初衷發(fā)生變化。針對于此現(xiàn)狀,本文在立足福州市中考體育相關改革政策出發(fā),深入分析當下初中體育課程現(xiàn)存問題,并提出相關優(yōu)化策略。
【關鍵詞】中考體育? 中考改革? 課程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系平潭綜合實驗區(qū)區(qū)級課題“中考體育對初中體育教學的影響研究”(課題編號:pt20204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2-0163-02
自2019年福建全省開始實施體育中考改革以來,體育成績在中考總成績中的占比越來越大,到2021年,全省已將體育分值統(tǒng)一設定為40分,與此同時,考試項目也增多了,這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政府及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體育教育對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性。
一、福州市中考體育改革概述
福州市中考體育主要在三個方面發(fā)生了變化,在考試項目層面,由過去的“1+2”制轉變成如今的“1+1+2”制,三大球從其他項目中獨立出來成為單獨的選考項,學生的考試項目選擇更加多元化;在分值方面,福州市過去施行登記制度,根據(jù)學生體測成績分為A、B、C、D四個等級,中考體育成績僅對學生報考學校產(chǎn)生較大影響,而不并入中考總分之中,經(jīng)過改革后,福州市施行實分制,分值由過去的30分增加至40分,分值占比拉大;在考試項目方面,中考體育的項目數(shù)量增多,除了必選項之外,還包括抽考類運球繞桿往返以及兩項抽選考項,在跑、跳、投各類基礎體育訓練方面均體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重視。這些層面的改革說明教育行政部門不僅重視學生的體育興趣,更重視學生運動素質的提高。
二、當下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實際現(xiàn)狀
盡管中考體育在多方面施行了變革,但仍舊有部分學校在教學實施上與政策有較大偏差,尤其是偏遠地區(qū)的教學現(xiàn)狀更是堪憂。例如抽選體測的球類運動中,不少學生基礎不扎實甚至零基礎,偏遠地區(qū)的學生更是受限于教師的教學水平、匱乏的體育設施以及較少的課堂訓練。其次,面臨中考背景的學生學業(yè)課業(yè)壓力也較大,基礎薄弱的學生很難抽出更多的時間參與體育訓練。除了體育課常常需要讓給公共課以外,學生的課外時間也很少用于體育鍛煉,在中考體測項目增多且又是隨機抽考的現(xiàn)狀下,學生的體測成績更難以進一步提高。
除了外在條件影響之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極大地影響了學生中考體育的發(fā)揮。體育訓練是一種長期的運動活動,但初中一二年級學生對中考體育重視度不夠,多數(shù)學生只有在即將考試之前會多加訓練,平時學生、家長甚至部分體育老師對體育課程都不夠重視,導致平時學生上課不積極,主動性不高,學生平時體育課練習動作不夠規(guī)范等問題頻繁出現(xiàn)。當然,體育課程目標與中考體育目標相偏離問題也需要引起教師注意,部分學校為了提高學生中考成績,錯誤地將體育課堂教學理解成中考測試項目訓練教學,將中考體育考試項目完全當成平時教學內容來看,偏離了體育學科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加強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目標。
三、初中體育課程的開展策略
為了改變當前中考體育教學現(xiàn)狀,促進體育中考價值引導,本文針對于以上問題提出了若干初中體育課程開展策略,以期推進中考體育改革縱深發(fā)展。
(一)中考體育的目標與體育課程目標一致
由于我省中考體制性特點,體育教學難以避免落入應試教育的窠臼,尤其是當中考體育成績實行實分制以來,中考體育成績更容易偏功利性,使得原本意圖增加學生體育興趣的考試項目變得越發(fā)單一化,重復地訓練考試項目也給學生增加了很多應試壓力。為此,初中體育教學應該加強教師教學觀的改變,豐富課堂教學和過程評價,例如在中考體育項目之外開展其他體育活動,支持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自選項目并開展分班制教學,一方面既可以滿足學生興趣,又能對學生進行深入訓練,極大地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升。除此之外,體育教師也應將中考體育的核心目標要求作為學生的課程教學目標要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二)優(yōu)化課程內容,實現(xiàn)與中考考核項目的協(xié)同
在初中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目前多數(shù)學校體育教學都存在將中考體育項目當成主要課程內容,教學內容單一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而對于體育運動能力較為薄弱的學生來說,開展其他教學內容無疑又是一種負擔,如運動基礎不扎實,不具備較難運動的能力,尤其是對于女生群體而言球類更是從零基礎起步。這些課程內容的開展不僅難度較大,即便學生反復訓練也不一定能達到預期效果,極大挫傷了學生的運動積極性。為此,體育教師應結合學生運動能力的可接受性、可完成度開展循序漸進的體能訓練,如加強學生體育基本功的訓練,加大技術性指導等。
此外,各學段體育課程內容并沒有明顯的分化,有很多課程內容低學段學過的高學段依舊在學,如田徑,體操等,較少注重對學生體能技能發(fā)展的需求。在此種情況下教師也應適當根據(jù)初中體育要求制定新的標準,教授新技術與新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不斷提升。
(三)創(chuàng)新運動模式,提升訓練效果
在中考體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已經(jīng)難以滿足中考體育的要求,創(chuàng)新運動模式已經(jīng)成了大多數(shù)體育老師的關注點。在過去,學生的體育教學多數(shù)為教師主導,集體教學為主,學生的自主性很難發(fā)揮,部分學生的身體素質差異也難以更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為此,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情況因材施教,實行小組制,支持學生互幫互助分享經(jīng)驗,或根據(jù)學生自身情況為其推薦更適合的運動。對于部分難以提高教學效果的學生,教師應當制定針對性訓練,用其他運動技巧彌補學生弱項。而為了適應中考體育改革,體育教師也應該加大體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使過去應試教學轉變成實用化教學,提高體育教學課堂的開放性與綜合性,進一步促進體育教學改革。
(四)加強師資培訓,強化備考的中堅力量
中考體育改革是中學體育教學最為重要的一次大變革,要求所有體育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在過去的教學體制中,中考體育并沒有太多的選擇性,體育老師也常常犯態(tài)度問題,不夠注重學生的日常訓練,體育技巧和練習方法也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補充,這些都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產(chǎn)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
為此,體育教師應當對初中體育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水平,以此來滿足中考體育改革的目標需求,除此之外,還應積極促進教學方法的改善,尤其是在面對當下中考體育成績并入中考總成績的大形勢下,體育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產(chǎn)生了更大的作用,教師不僅需要讓家長、學生意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更要積極促進上課態(tài)度,教研能力的提升,如開展研討會,與其他教師交換經(jīng)驗等。
(五)發(fā)展課后體育,營造積極的備考氛圍
由于當下低年段學生不夠重視體育鍛煉,而高年段學生多數(shù)都在專攻文化課,體育訓練時間常常不足,使得體育課常成為臨時抱佛腳的體能訓練。中考體育想拿到高分難度比較大,但面對此種現(xiàn)狀,學生唯有經(jīng)過長期刻苦訓練才能有較多的回報。然而,多數(shù)班級在開展中考體育訓練課程時,一般情況下一周僅有一節(jié),除長跑以外其他項目很難開展訓練,多數(shù)體育項目需要學生利用課后時間。為此,教師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如通過線上指導、為學生提供課后訓練設備以及組織體育興趣小組等鼓勵學生抽時間參加課外鍛煉活動,利用課余時間加強體育鍛煉,如此一來,不僅能讓學生擁有更多的鍛煉時間,還能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
(六)完善體育設施,構建良好的備考環(huán)境
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目前福州市體育設施盡管相對于其他地區(qū)較為完善,但新的中考體育政策下來之后,多所學校的體育教學器材不能滿足課堂教學需要,如球類數(shù)量少,常常需要多個學生輪流用球,場地不夠用等情況。所以,要改變此種情況,學校相關管理部門應當加大體育經(jīng)費的投入,增加體育鍛煉資金,規(guī)劃運動場地并建設相關體育活動場所。除此之外,學校也應合理安排各年級上課時間,實行錯峰教學,最大限度利用體育教學設備。當然,適當延長體育館開放時間,增加學生運動機會等措施也能夠最大程度彌補學校運動場地不足的缺陷。
中考體育改革是福州市重要的教育改革措施,其不僅打破了過去體育成績不夠重視的局面,還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對體育運動項目多樣化的需求,促進了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政策始終與實際教學有偏差,體育教師不僅需要嚴格把握改革契機,還應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綜合素質提升相結合,鼓勵學生要主動學習,積極開發(fā)自己的運動優(yōu)勢與體育興趣。適逢中考體育改革新局面,教師更應該擺正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應試之風,讓學生意識到體育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在引導學生端正態(tài)度的同時,也應幫助學生掌握中考體育項目中各種運動技巧,確保學生不僅能快樂學習,更能在學習中獲得優(yōu)異成績。
參考文獻:
[1]李智.淺談中考體育新方案對育人導向和體育教學的影響[J].考試周刊,2020(54):115-116.
[2]李家奎.泉州市中考體育改革對學校體育教學的影響研究[J].考試周刊,2019(77):111-112.
[3]楊波.體育中考背景下對初中體育的影響及應對策略的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12):181-182.
[4]顧清武.淺談初中體育教學如何適應體育中考項目改革[J].中外交流,2021(4):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