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小學高年級合唱教學的實踐,建議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聲音的變化調(diào)整聲部、加強音準訓練、進行多聲部訓練、注重歌曲的情感處理與聲音力度處理相結(jié)合,以培養(yǎng)學生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和表現(xiàn)歌曲的能力,提升音樂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小學高年級 合唱教學 聲音特點 多聲部訓練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5-0141-02
合唱是小學音樂教學中較為重要的一項內(nèi)容,進入小學高年級后,教材上的合唱歌曲逐漸增多,對學生的合唱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在實施小學高年級合唱教學時,教師要關(guān)注學生的聲音特點、音準訓練、多聲部訓練、情感處理等內(nèi)容。以下,筆者就從這幾個方面具體闡述小學高年級合唱教學的方法。
一、根據(jù)聲音的變化調(diào)整聲部
在小學中低年級,學生的聲音表現(xiàn)普遍是童聲,其中三、四年級是童聲最好的階段。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逐漸進入變聲期。在五年級上學期,男女生的聲音基本還是一樣,但進入五年級下學期,一些男生開始提前變聲,聲音變得低沉、沙啞,女生還能保持較亮的童聲。進入六年級后,隨著生理期的到來,一些女生也開始進入變聲期,聲音沒有那么明亮了,出現(xiàn)高音啞的現(xiàn)象。這說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聲音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質(zhì)變。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不能再用原來童聲的標準和要求訓練學生合唱,而要根據(jù)學生的聲音情況進行一些調(diào)整,盡可能貼合學生變聲期或變聲前兆期的聲音特點安排聲部,使合唱取得良好的和聲效果。
首先,把一些出現(xiàn)變聲前兆,但是音準仍較好的學生調(diào)整到中聲部,把已經(jīng)處于變聲期,聲音表現(xiàn)為低沉、沙啞的學生調(diào)整到低聲部。其次,要注意在前面低、中年級學習基本兩聲部合唱歌曲的基礎(chǔ)上,把握好學生在五年級學習兩聲部歌曲的成熟期,讓學生的合唱訓練成為課堂常態(tài),從質(zhì)上下功夫訓練學生正確的發(fā)聲方法,以便他們進入六年級后能減少反復(fù)練唱歌曲的量。再次,學生到了高年級,并不是一下子完全變聲,而是逐步進入變聲期,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使用一些聲音的技巧,例如歌曲的高音部分使用輕聲高位置演唱,或者采用假聲來演唱,這些演唱方法能提高合唱的質(zhì)量,又能保護學生的嗓子,讓他們安全地度過變聲期。
總的來說,進入小學高年級變聲期后,教師應(yīng)該全面了解學生的聲音特點,并對學生原來的聲部進行調(diào)整,以及授予學生一些符合聲部要求的演唱技巧,為后面的合唱教學打下良好基礎(chǔ)。
二、合唱教學中加強音準訓練
合唱是一種群體性的歌唱形式,主要通過人的多重聲部進行聲音表達,應(yīng)該具備整齊劃一的節(jié)奏、準確的音準、恰到好處的和聲等特點。其中音準是指音調(diào)的準確性,是評定一首歌曲演唱好壞的重要標準。在合唱中,每個聲部的音調(diào)是否準確以及多重聲部的和聲是否準確,是進行合唱的基礎(chǔ)。經(jīng)過中低年級的合唱訓練,高年級的學生雖然已有一定的基礎(chǔ),但隨著合唱歌曲難度增大,學生對音準把握的難度也隨之增大。因此,在高年級進行音準的訓練,是合唱教學一項常態(tài)且重要的任務(wù)。
首先,在做單音聽音訓練的基礎(chǔ)上,對學生進行音與音之間的關(guān)系訓練,常見的有級進音、音階練習等。例如,進行級進音練習:2/4 12 34│54 32│1—‖,讓學生對音與音之間的上行關(guān)系和下行關(guān)系有所認識。在這個練習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盡量找聲音的高位置,想象小肚子像小皮球一樣裝滿氣,用氣息支持聲音,使聲音像小竹竿一樣立直,盡量讓聲音朝頭頂走。其次,進行二度或者三度音程訓練,特別是三度音程,讓學生聽鋼琴音,然后跟著唱出來,如鋼琴給do,學生唱mi,通過這樣訓練,讓學生建立一定的音準概念。最后,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音準訓練,如讓學生練習唱這樣的音階:
1 12 1 12 32 1 | 12 34 32 1 | 12 34 54 32 1 | 12 34 56 54 32 1 | 12 34 56 76 54 32 1 ‖
學生唱熟后,再跳過某個音來唱,如:
1 12 1 12 02 1 | 12 04 02 1 | 12 04 54 02 1 | 12 04 56 54 02 1 | 12 04 56 76 54 02 1 ‖
這樣的音階訓練可以訓練學生的二度、三度、四度,甚至五度的音準。學生掌握了音準,進行多聲部合唱學習就有了良好的音準概念,在學習合唱歌曲時就能盡快學唱,并使各聲部的聲音融合得比較和諧。
三、合唱教學中進行多聲部訓練
合唱一般分為四個聲部,但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合唱最多出現(xiàn)三個聲部。中低年級通常是兩聲部合唱,進入高年級開始有三聲部合唱。三聲部歌曲的合唱教學與兩聲部相比,要求更高,并且聲部的融合更難,因此進行三聲部的合唱教學,應(yīng)該首先進行多聲部訓練,使聲部之間的旋律、音調(diào)做到和諧、統(tǒng)一。
(一)注意學習旋律的先后順序
到了高年級后多聲部歌曲出現(xiàn)得較多,在日常教學中,需讓學生在唱好齊唱的基礎(chǔ)上多進行多聲部的和聲練習。首先教師要遵循先低后高的聲部教唱順序。這是因為在小學的多聲部歌曲中,高聲部一般為主旋律,如果先教唱高聲部旋律,高聲部旋律就會先入為主,完全蓋過中低音部的聲音。所以,學生學習時應(yīng)從低、中聲部入手,當學生熟悉了低聲部的旋律,再和入高音部旋律,聲部間的融合就不顯突兀。例如,接力出版社音樂教材五年級下冊的《踏雪尋梅》是一首兩聲部的歌曲,學生先進行低聲部旋律的學習,能較好地避免高聲部旋律的影響。
(二)多聲部旋律的合唱
學生學習完旋律后,進行多聲部的旋律合唱時,要求學生注意采用輕聲唱法,目的是讓學生在唱好自己聲部旋律的同時,學會傾聽其他聲部的聲音,然后據(jù)此調(diào)整自己的聲音,做到多聲部聲音的和諧統(tǒng)一。進行兩聲部旋律的合唱,要求低聲部注意自己的襯托感,讓高聲部的聲音稍微出來,突出主旋律。例如,接力出版社音樂教材六年級上冊《節(jié)日的禮物(片段)》中,兩聲部的合唱要注意低聲部的襯托作用,突出高聲部的清亮,使兩聲部合唱和諧統(tǒng)一。進行三聲部的旋律合唱,第一遍要求學生注意用輕聲唱法,先讓中聲部與低聲部的學生合唱旋律,感受兩聲部的和諧,然后讓高聲部加入,形成三個聲部。在合唱過程中,中、低聲部要注意自己的襯托感,讓高聲部的聲音稍微出來,突出主旋律。例如,接力出版社音樂教材五年級下冊的《春游》,是一首對仗工整的三聲部合唱歌曲,合唱時要求先合好中、低聲部的旋律,再帶入高聲部旋律,讓聲部產(chǎn)生層次感,并讓學生學會相互傾聽,確保音準,保持聲部的和諧統(tǒng)一。
(三)多聲部歌詞的合唱
唱旋律對學生來說相對容易,但是帶進歌詞后,中、低聲部容易受高聲部的影響而跑調(diào),因此,進行多聲部歌詞的合唱也要遵循唱旋律的順序,先唱中、低聲部的歌詞,再唱高聲部的歌詞。在第一遍合唱歌詞時,讓高聲部的學生輕聲唱,中、低聲部的學生稍微放聲,鼓勵低聲部的學生大膽唱,避免低聲部聲音被中高聲部聲音淹沒;在第二遍合唱歌詞時,高聲部可以適當放聲,注意演唱時的聲音位置,低聲部的學生要密切留意、傾聽高聲部的聲音,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音準和節(jié)奏。
四、注重歌曲情感處理與聲音力度處理相結(jié)合
合唱是一種高雅的歌唱藝術(shù),要將歌曲唱出感情、唱出個性,需要注意情感與聲音力度二者的結(jié)合處理,才能完美地表現(xiàn)和聲,體現(xiàn)合唱的魅力。例如,接力出版社音樂教材五年級上冊中的《紅蜻蜓》,是一首兩聲部合唱歌曲,其中有較多的聲音力度處理,教學時應(yīng)通過力度處理來表達歌曲的情緒。學習這首歌曲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按照輕聲唱法的要求來控制弱聲的力度,同時保證氣息支持,進行聲音漸強和減弱的處理,這樣聲音才能在輕聲唱法的基礎(chǔ)上有張有弛地釋放出來,控制在中強的力度上,表現(xiàn)出曲調(diào)的優(yōu)美抒情。通過聲音力度的處理,將作曲、作詞者對童年時光的回憶之情抒發(fā)出來,仿佛展現(xiàn)一幅生動的童年生活畫面,使歌曲更具有感染力。
在高年級的合唱歌曲中,有些是沒有標注力度記號的,這就需要教師先帶領(lǐng)學生理解、體會歌曲,再引導學生通過聲音力度的變化來表達歌曲的情緒。例如,在接力出版社音樂教材六年級下冊三聲部合唱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的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了解這首歌曲的背景:《大海啊,故鄉(xiāng)》是電影《大海在召喚》的插曲,歌曲借助對大海的贊頌和思念,抒發(fā)了主人公對大海、故鄉(xiāng)和祖國母親的熱愛之情;接著讓學生分析這首歌的結(jié)構(gòu):歌曲除反復(fù)和結(jié)束句外,就是四個樂句,結(jié)構(gòu)十分簡單。因此可以將歌曲分為兩個樂段和結(jié)束句,第一樂段為前兩個樂句,可以用中弱力度的聲音開始演唱,如以講故事的音調(diào),緩緩展開敘述;第二樂段為后兩個樂句,是歌曲的高潮部分,一開始可以用漸強的力度演唱,然后逐漸推到強的力度,帶有歌頌的感覺,由此表現(xiàn)出主人公內(nèi)心的真摯情感;結(jié)束句是帶有述說式的低吟,需要進行減弱到漸強,最后在中強上結(jié)束演唱的聲音處理??梢?,學生在演唱這首歌曲時,要用氣息控制好自己的聲音,把歌曲的力度變化表現(xiàn)出來,這樣唱出的歌曲飽含情感、真摯動人。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的合唱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具備一定的聲音素質(zhì)、歌唱技巧和表現(xiàn)歌曲的能力,能使學生在合唱中更好地感受和聲之美、感受音樂的魅力、體會生活的美好,同時也能讓學生學會用歌聲來表達對生活的熱愛。
作者簡介:李若梅(1973— ),女,廣西南寧人,在職研究生,高級教師,廣西特級教師,主要研究音樂課堂教學和聲音的訓練。
(責編 黃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