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張琛,馬文娟,姚玉琴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人民醫(yī)院,甘肅 張掖 734000)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都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體,前者屬嗜肝DNA 病毒科,該科病毒包含正嗜肝DNA 病毒屬和禽嗜肝DNA病毒屬兩個屬,而引起人體感染的是正嗜肝DNA 病毒屬[1-2]。相較于HCV,HBV 具有更高的傳染性,臨床常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都是HBV 感染者,只有少數HCV 感染者,而兩種病毒重疊感染的情況更為少見[3-4]。目前,臨床上關于重疊感染的研究資料較少,對患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方面都有較大的空白[5]。因此,為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重疊感染患者的生化免疫指標變化情況及其臨床意義,本文特選取了45 例患者展開了分組檢驗探討,詳細研究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10 月收治的45 例肝炎感染患者為本次研究資料來源,按照感染情況不同將其劃分為三組進行檢驗探討,A 組為單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B 組為單一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C 組為乙型、丙型肝炎病毒重疊感染,各組占15 例。在A 組患者中,男性9 例,女性6 例,年齡26~65 歲,平均(43.61±8.22)歲,在B 組患者中,男性10 例,女性5 例,年齡25~68 歲,平均(43.75±8.19)歲;在C 組患者中,男性8 例,女性7 例,年齡28~70 歲,平均(43.83±8.25)歲。三組患者對比基本病例資料(P>0.05),研究結果具有臨床探討價值。本次研究已取得醫(yī)院倫理會研究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臨床診斷標準且臨床資料完整的患者;知情且自愿簽署研究同意書患者。
排除標準:患有其他嚴重合并癥和器官功能障礙疾病的患者;精神疾病史患者;免疫系統(tǒng)障礙疾病患者;不配合檢驗的患者。
抽取所有患者空腹靜脈血5mL,將其做離心處理后,將分離后的血清置放保存在-80℃的環(huán)境中,然后使用愛康全自動酶免疫(AEAK2404),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7180)。
檢測患者的各項肝功能指標、各項免疫球蛋白水平。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對患者血清中的INF-γ、IL-6 和IL-10 水平進行測驗,實驗試劑選擇英科新創(chuàng)酶聯(lián)免疫檢測試劑盒。
觀察對比三組患者的各項肝功能指標,對比項目主要有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和總膽紅素(TBIL)[6]。ALT 的正常參考值為0~40 U/L,AST 的正常參考值為0~40 U/L,TBIL 的正常參考值為3.42~20.5μmol/L。
觀察對比三組患者各項免疫球蛋白水平,對比項目主要有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7]。IgG 的正常參考值為8~17g/L,IgA 的正常參考值為0.72~4.29g/L,IgM 的正常參考值為0.29~3.44g/L。
觀察對比三組患者的各項炎癥指標水平,對比項目主要有干擾素-γ(INF-γ)、白細胞介素-6(IL-6)和白細胞介素-10(IL-10)[8]。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對患者血清中的INF-γ、IL-6 和IL-10 水平進行測驗。
數據納入SPSS 22.0 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f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各項肝功能指標對比中,C 組患者的谷丙轉氨酶(ALT)高于A 組和B 組,A 組的谷草轉氨酶(AST)高于B 組和C 組,B 組的總膽紅素(TBIL)高于A 組和C 組,數據對比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情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各項肝功能指標對比()
表1 三組患者各項肝功能指標對比()
在各項免疫球蛋白水平對比中,三組患者的IgG、IgA 和IgM 等水平數據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情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各項免疫球蛋白水平對比(,g/L)
表2 三組患者各項免疫球蛋白水平對比(,g/L)
注:*表示A、B 兩組患者的數據對比,P>0.05,#表示B、C 兩組患者的數據對比,P>0.05。
在干擾素-γ(INF-γ)、白細胞介素-6(IL-6)和白細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對比中,C 組患者的各項數據皆顯著高于A 組和B 組,數據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情見表3。
表3 三組患者INF-γ、IL-6 和IL-10 水平對比(,ng/L)
表3 三組患者INF-γ、IL-6 和IL-10 水平對比(,ng/L)
注:&表示A、B 兩組患者的數據對比,P<0.05,&&表示B、C 兩組患者的數據對比,P<0.05。
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于自身健康的重視度越來越高,但疾病的發(fā)病率卻并未因此而減少,諸多疾病的發(fā)生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了嚴重的威脅[9]。尤其是具有傳染性的疾病,其危害性更大,而病毒性肝炎就是其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10]。在所有病毒性肝炎患者中,HBV 感染者最為常見,但偶會出現重疊感染者,例如HBV 和HCV 重疊感染的情況[11]。在臨床中,單一病毒感染引發(fā)的肝炎治療難度已然較高,而重疊感染引發(fā)的肝炎治療難度更高,必須提高臨床診斷效果,及早采取治療干預,如此才能為重疊感染的肝炎患者提供有力的生命安全保障[12-13]。
目前,診斷病毒性肝炎的最常用手段為檢驗各項生化免疫指標,通過不同指標發(fā)生的變化情況來判定病情。不同的生化指標反映機體不同的功能情況,而只有綜合檢驗各項生化免疫指標水平才能有效判定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情[14-15]。根據研究結果來看,在各項肝功能指標對比中,C 組患者的ALT高于A 組和B 組,A 組的AST 高于B 組和C 組,B 組的TBIL 高于A 組和C 組,數據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在各項免疫球蛋白水平對比中,三組患者的IgG、IgA 和IgM 等水平數據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差異;在INF-γ、IL-6 和IL-10 的水平對比中,C 組患者的各項數據皆顯著高于A 組和B 組,數據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以上數據證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變化與病毒性肝炎的關聯(lián)性較小,而各項肝功能指標雖然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但無法成為檢驗重疊感染的關鍵指標,只有INF-γ、IL-6和IL-10 的水平變化才是判定重疊感染情況的重要臨床指標。
綜上所述,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重疊感染會影響肝功能指標變化,但更為顯著的是各項炎癥指標,這證明重疊感染容易導致肝組織發(fā)生炎癥反應,一旦發(fā)生該變化,需要著重預防重癥肝炎。